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zhoug611

【中药制假】集中贴:药材质量堪忧,视生命如草芥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43: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100837&highlight=%D4%EC%BC%D9


药都的沦陷:咸阳假药黑色生产链


曾经的“中国保健品之都”咸阳,存在着一个假药炮制者的“游戏场”。

咸阳火车站西侧,嘉伟招待所。

二楼一个房门打开了,房间内的陈设非常简单:门口的一张桌子上摆着“奇正藏贴”、“雪域金刚酥油丸”、“芦荟排毒养颜胶囊”等20多种药盒以及宣传彩页。

“马哥”和两个女人警惕地打量着不速之客,也努力想抓住一份不想从身边溜走的“商机”:“奇正藏贴一盒5贴9元,市场零售价是50元。你代理这个产品肯定赚钱,其它壮阳的也很不错。”

一位年约30多岁的女子将记者唤进隔壁一房间里。“我也有膏药,有口服带外用的,你想在哪里做代理?我的减肥药在外地很好卖。”屋内的一张条几上,放着“乐天补肺丸”、“锁阳固精丸”、“靓尔减肥胶囊”等10多种药盒。

包括“嘉伟招待所”在内的这个7层大楼毫不引人注意,只有外墙上“咸阳医药保健城”的字样提醒着人们,这里曾是一个繁忙、热闹的世界。

此时,在区域药品打假的强大声势下,当初那些招商楼和医药保健城“干净”得有些寥落,但有人“坚守阵地”。假药的黑色产业链潜伏暗处,以一种与制度斗智的方式延续着。

假药“招商”黑市

一年前,当地几乎无人不知,火车站西侧实际就是咸阳市假药的营销重灾区之一,另两处位于咸阳市乐育路和中山街一带。

彼时,一些临街楼变成了招商楼,其房间都被一个个神秘人租下,一个房间里就是一家药品招商者,“相互之间不认识,都是自己做自己的”。这个鱼龙混杂的市场盛极一时,成了许多假药从地下工厂流向全国的中转站。

“一张桌子一部电话,一堆药盒两个女娃。”当地稽查人员这样高度概括假药“招商”的一致手法。据说,那些幕后老板从不现身,都是其雇用的业务员抛头露面。

“现在假药经销者精鬼、狡诈,大多数都躲到地下了。”在咸阳火车站周边,一位当地医药界人士悉数假药“招商”黑窝点分布:在嘉伟小区、嘉伟大厦和“大清华”的4、5楼都隐藏了不少,“周围的家属院里几乎都有,不计其数”。

同样,在中山街、乐育北路、乐育南路一带,在一些宾馆、住宅小区里的单元房和民宅里,一批假药“招商”者隐匿其间—这些假药销售网点都没有挂牌,一切都是灰蒙蒙的,局外人很难接触到。

据知情者透露,目前从事制售假劣药品的小公司或个人都有自己固定的客户和销售渠道,为了扩展自己的“事业”,他们专门在市区内,各自租赁了多处房屋,不断地通过快递公司向各地的医院、药店、诊所等投送资料,包括药盒、样品和宣传彩页。“除了电话是真的外,其余地址、招商单位和联系人都是假的。”

此外,制售假劣药品者通过在一些大型药品招商会发放宣传单或者建立网站进行“招商”,有了订货,便在地下工厂加工药品及包装,随后通过邮电、航空、铁路、物流等渠道发货。

经常出现的情景是,每到下午五六点钟,有的三轮车、电动车上载着用编织袋套住的大纸箱出现在咸阳火车站附近,“这是往火车站货运站送的假药。”知情人道破了“天机”。

根据获取的彩页,时代周报记者在百度上以其中的药名为关键词搜索,发现此前探访的那两家售假窝点在健康网、权威医药招商网、等数家网站上发布自己的“招商”信息。

通过搜索还发现,标示为“甘肃医药集团西峰制药厂”生产的“乐天补肺丸”、“锁阳固精丸”,标示为“青海格拉丹东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虫草藏鞭丸”、“雪域金刚酥油丸”正是在全国多个城市遭到围追堵截的黑榜上的假药。

在彩页内,标示为“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中华参茸丸”赫列其中。10月10日,时代周报记者致电广东嘉应制药股份有限公司,销售人员明确答复“是假药,无此产品”。

时代周报记者佯装对“奇正藏贴”很感兴趣,与“招商”女负责人“杨经理”用电话再次取得联系。

“这是一个打擦边球的产品,很容易做。”“杨经理”开门见山地问,“你是做代理,还是做销售?做代理每盒的价格是7元。”并提醒说,要做大,最好在当地工商、药监部门里有熟人。

“药都”的沦陷

咸阳的假劣药形成气候,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从那时起,就开始折磨着医药领域了。

1992年,一种比巴掌略大的“红裹肚”从咸阳蹿红,一时在中国如日中天。这个由来辉武发明的“505神功元气袋”堪称开山之作—“健”字批号从此开始,中国的保健品行业从此诞生。

作为中国医药保健产业的发源地,咸阳有了“神城”的诨号。“神针”赵步长、“神刀”张朝堂、“神袋”来辉武以及“神脉”冯武臣、“肿瘤克星”李去病、田景丰等一批“神医”粉墨登场。

“羊群效应”下,据不完全统计,那时,这个仅有几十万人口的小城诞生了上千余家上规模的药品、保健品经销商—以新兴产业而言,咸阳的医药保健产业可以和当年温州鞋业、广东小家电相提并论。

大批人不停地发明、推出新产品,把咸阳推向医药保健产业的前端,另一面,它也被演化成一座保健品造假之城,被人诟病。

一个显著的例子是,“505”火了,造假也日渐猖獗。“从它一推出,市场上就有假冒产品了。”来辉武说。当时,市场上的505假冒品、衍生品“多得惊人”。有传言说,为了假冒装有多味中草药,咸阳市周边农村的麦草都卖空了。

2000年前后,有精明的咸阳人注意到了一个趋势:代理配送制将成为医药流通的主要方式,将此视为发财的天赐良机。

在民间,有人单独或合伙出资,将小药厂、制药车间租赁或承包到手,有的通过买断一些制药企业某个产品的销售权,也以满足药厂的低限投料条件,成为某药品的全国独家总代理商。

而在实际中,自行制假掺假,或代理商要求厂家添减成分,这也是咸阳市现今众多假药形成产业的开端。

知情者称,有些人以代理商身份和医药采购供应站的名义,从药厂购进多件药品,其用意是获得代理经销目标药物的资格,套取全套资料,然后以此为掩盖,开始“原模原样”加工,再无限量、不间断地假冒、替换出售。

“药品的造假,花两三万元就可入门,简单到需造什么假药,就到药店买一盒真药,不用配方,就能很快造出来。”当地的稽查人员介绍说。

因为原料从中草药市场上可以买到,加工也不需发愁:如果要大蜜丸,可以找农户手工加工;如果要胶囊,可以找地下作坊,用压板机加工;甚至包括一些保健品厂、诊所的制剂室都承揽来料加工。

为给子虚乌有的假药披上“合法外衣”,就假冒或凭空捏造药企的名称和生产批号;同时,当地“配套”服务堪称迅捷,从盗用国药准字文号伪造各种证照、文件,印制药盒,到政府主管部门的各类审批公章、证照,都可以伪造得来。

疯狂的假冒活动对新兴的医药产业构成致命威胁。尽管工商、食药监和公安部门连续摧毁制售假药的犯罪团伙,但一个时期,它仍是一种赤裸裸的商业性的活动。

咸阳市食药监局副局长马康民曾向媒体披露,2005年,在查处中发现,仅咸阳市通过铁路发往全国各地的假药最多时一天就达几千件,还不包括邮寄和公路运输等渠道。

“这个城市好像天然就吸引那些假药炮制者,我不知道这是什么原因,是不是这个地方太想发展了,或者别的方面出了问题?”不少当地人这样质疑。

“回想起来,那些年情况相当复杂,不是几个形容词所能概括的。”一位学界人士分析说,“假药在哪个区域都存在,不是唯独咸阳存在这个问题。连国家药监局都出事了(指郑筱萸腐败案),就别说基层的事了。”

假药产业的生态图谱

据称,咸阳制售假药团伙从包装设计、进料、制假、发布广告、贴标签、开税务发票均有专人负责,形成假药产供销一条龙,“产品”覆盖全国20多个省市。

自去年以来,在当地执法部门声势浩大的“地毯式清查打击”下,这一违法行为得到一定遏制。与此同时,假药的制售出现了新动向。

目前在咸阳城区租房推销假药的人,背后的假药加工点大多已从周陵镇、正阳镇和马庄镇等城郊农村,转移至泾阳、礼泉、杨凌等地。有的人直接从沈阳加工“产品”,转为类似“一级批发商”的角色。

“现在都回到原来小规模、家庭作坊式的水平上了。因为(假药案)一旦案值超过5万元就要追究刑事责任。”一位满脸胡茬的“从业”男子介绍目前的假药产业现状,“现在有很多人收手了,但这行不是完全不能做。”他说。

从2007年开始,“络腮胡”和3个同事下岗后合伙做狗皮膏药,这个号称主治风湿的“传世奇方”膏药到现在还卖得很火。据称,膏药是用辣椒精和起止痛作用的违禁西药用小铁锅熬制的,成本很低。

经多番努力下,时代周报记者和一位从事西医临床的“宋医生”取得联系。

在确认不被透露真实姓名之后,“宋医生”向记者描述了她“被人拖入制售假药歧途”的短暂经历。

2006年,“宋医生”看到从事医药营销能赚钱,由她一人出资10万元,另两人具体搞经营,合伙代理经销一种治疗前列腺疾病药物的资格,该药是国家正规产品,质量没有问题,但是价格高,利润薄。

半年后,不过问具体经营的“宋医生”注意到他们还经销着“利君沙”、“吗丁啉”等知名制药企业的产品,追问之下,才知两人未经她同意搞起了制售假药“更来钱的勾当”。

“我是专业医生,但从外观上却一点也分辨不出真伪,其实所谓的利君沙里装的是劣质螺旋霉素,“吗丁啉”里是胃复安成分,就是用同类低价原料药制成好药、贵药。”

后来,合伙人想要增加“经销品种”,让“宋医生”帮着生产比真药效果还好的假药。

她知道这是当地所指另一种层面上的假药—在治疗癫痫病“纯中药”制剂中偷偷添加抗癫痫的西药;在壮阳的“纯中药”中加入“伟哥”粉(枸橼酸西地那非);在减肥药中加入甲状腺激素;在治疗皮肤病的中成药里加入激素“醋酸泼尼松”等。

但深谙医药的“宋医生”最清楚不过,这是一个及其恶毒的骗局—西药的服用有严格的剂量限制,在中药里随意加入西药成分,可能使患者超量服用,造成药物毒性,严重时不啻是一剂致人死亡的毒药。

最终,“宋医生”终止了这个合伙生意。除了良知使然,更是一种医生的本能和道德。

但8至20倍的暴利,地下的假药产销者瞪着贪婪的眼睛,“像做时装一样”,继续延续着什么药品卖得火,就立即假冒销售它。

“像温州鞋业一样,咸阳的医药保健品业也需要政府出面,采取专向行动重点治理,重塑‘药都’形象。”咸阳医药销售公司某领导这样评价道,目前咸阳的打击风暴,已收到效果。

相关人士认为,相关法律缺位凸显,执法中“取证难、处理难”的尴尬,“捉放曹”式的以罚代管,“制假者与监管者之间的“说不清”的利益关系,以及监管资讯的不透明等,都是制售假药行为屡禁不止、屡打不绝的主因。


记者:杜光利

来源:时代周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47:0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3094&highlight=%D4%EC%BC%D9


北京中药贩子调查:分析人士称中药饮片暴利可怕


新医改引出中药流通新热点

  “你知道北京有多少中药贩子吗?你知道他们的暴利有多大吗?你知道北京有多少家医院、包括公立医院是从这些中药贩子手中进货吗?”近日,北京某药材经销商向记者一连串提出了这些问题。

  中药,特别是中药流通问题之所以忽然成为热点和焦点话题,起因是刚刚公布的新医改方案——中药被纳入了国家基本药物目录。

  与世界卫生组织提供的基本药物目录只有西药相比,中药进入我国基本药物目录,不仅被认为是中国新医改的一大特色,更被认为是为中药行业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

  按照新医改方案,今后中药将由国家负责招标、直接配送,以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在价格上,国家还将在合理确定利润水平的基础上,统一制定零售价。

  “新医改方案的想法很好,但是这一目标的实现不容乐观。”中药行业某分析人士对记者说,“现有的中药流通领域鱼目混珠、乱象丛生,中药造假、价格虚高等现象早已是业内公开的秘密。而这些问题和麻烦的制造者就是中药贩子。”

  该人士透露说,长期以来,形形色色的中药贩子游走在全国各地的中药市场上,甚至将来路不明的中药饮片推销给一些中医诊所或无照经营的黑诊所。一些人专门从事中药饮片的造假售假等非法活动,还有人正大光明的与医院、诊所商谈合作,将只有几毛钱成本的中药饮片以百倍的价格卖给患者。

  “中药饮片的暴利可怕,但更可怕的是对患者用药安全形成的巨大威胁。”上述人士说。

  面对如此危言耸听的“爆料”,《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在北京、河北两地进行了近一个月的调查和暗访,试图了解这些非法经销中药材的个体商贩——“中药贩子”的经营模式和生存之道。

  中药贩子的三种类型

  我国中药市场分为三大部分——药材、饮片、成药市场。根据《中国药典》定义,中药饮片是经过炮制、加工的中药材,可直接用于煎制汤药。因此,人们凭医生处方到药房抓取的是中药饮片,而不是药材。是否使用饮片体现了中西医的最大差别,饮片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有效。

  近年来,由于缺乏统一、系统、完整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质量控制标准,以及监管不力、地方保护等诸多因素,中药饮片市场陷入混乱,这不仅威胁到整个中药饮片行业,还威胁到了传统中医药的发展和群众用药安全。

  业内人士介绍说,长期以来,游走在中药饮片加工和制造环节的中药贩子利用患者对中药缺乏认知的弱点,大肆造假贩假,哄抬价格,市场上伪劣中药饮片充斥,而正规厂家合格饮片的生产却受到严重抑制。由此带来的影响是危害人民群众健康用药,同时也严重地冲击着正规饮片厂的市场份额。

  据了解,药材市场上的中药贩子之所以热衷于非法生产和运销中药饮片,一是原药切成饮片可增值2至3成,可进行低价竞销;二是切片后可以以次充好,以假充真,获得非法利润。

  近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对活动于北京、河北两地的非法经销中药材的中药贩子进行深入采访后发现,在这个群体中,由于推销方式和目标客户的不同,中药贩子可以分成3个层次:第一种是比较低级的中药贩子。他们大多是以“单兵作战”的方式散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向中医诊所,或无照经营的黑诊所推销来路不明的中药饮片;第二种是极为隐秘的中药贩子。这一人群专门从事中药材造假售假等非法活动,其造假方式五花八门,令人瞠目结舌;第三种是在北京、广州、沈阳等大城市中生存着为数壮观的“高级”中药贩子。他们的性质与屡禁不止的“医药代表”有些类似。这些人以“中药生产厂家的销售人员”、“药材营销经理”等身份,以高回扣、虚开药品采购清单等手段,参与大医院的中药饮片采购竞标,这部分人,是导致一付不到10元成本的中药,零售可以卖到六七十元甚至上百元价格的真正“元凶”。

  而在这其中,老郭、老谷、孙大明的不同经历正反映了中药贩子的“三个世界”。

  类型一

  老郭:“我只负责卖假药”

  特点:单兵作战 只“卖”不“造”

  目标客户:二级中医医院 个体中医诊所 无照经营的黑诊所

  3月28日,难得的大晴天。中午时分,在北京昌平区小汤山镇的一个普通小院里,老郭带着两个小工在太阳底下晾晒中药。院子不大,几十平方米的地方,地上铺满了五颜六色的中草药。一边翻晒中药,老郭一边告诫两个小工要把药材中的蛆虫和杂质挑出来。“今天是难得的晴天,这些药过了一个冬天,得见见光。”一边干活,老郭一边和记者搭话。

  50岁出头的老郭是山东菏泽人,身体硬朗,满脸沧桑。用他的话说,自己是中药行当里的“元老”,“市场上常用的中草药大概400多味,随便哪一种,我只要看上一眼,便知真假与成色。中药这里边的学问大了,你现在还是外行,我得教教你。”老郭很健谈,他告诉记者,20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去了安徽亳州的中药材市场,并由此加入了贩卖中药饮片的队伍。“当时我主要走东北,在关东闯荡了整整15年。”“刚入行的时候,国内有两个大的中药市场,一个在东北,一个在广东。我是先去的广东,但由于生活习惯和语言上的差异,我只在广东呆了两个月就去了东北。东北人比较认中医,中医诊所也多,但这不是最主要的,主要的是当时的中药市场管理不严,生意好做。”

  “在东北挣了不少钱吧?为什么又来北京呢?”对于记者的好奇,老郭有些神秘地笑了起来,“我告诉你一个规律,刚入道的新人一般都跑东北和广东,只有像我这样的元老级人物,才能在北京站住脚。因为北京管理的比较严,一般人不敢来。但北京有全国最大的中药市场,虽然风险大,但利润更大。”老郭告诉记者,从事中药材经销20年来,假药被没收、被重金罚款的事时常发生,但中医药市场的巨大利润空间,是他“坚持”下去的“动力”,“当年和我一起闯关东的同行,有不少都转战到了京城,而且都‘混得不错’。”老郭告诉记者。

  交谈中得知,老郭来北京已经5年,来京的第2年就在位于天通苑的小区买了房子。现在,他在昌平、通州、大兴等县还分别租了“仓库”,手下有6名工人。关于他的“销售模式”,老郭说,“我主要针对一些小的个体诊所,大的医院要求必须要有药品检验证书和销售许可证,所以进不去,小诊所不看证书,只问价格,只要拿着药材清单和诊所接触,生意就不用愁。”

  老郭告诉记者,目前,他主要给10家诊所送药,每个月的销售额有60万元左右。“我们的行规是:不负责给客户开具发票,不负责提供药材检验证明,不负责药品质量。这行竞争非常激烈,要想挣钱,一是和客户关系好,二是价格一定要比别人的低”。

  “药价低了不就没有利润了吗?”记者问。“药价再低也要有利润,打个比方,目前真正的驴皮阿胶在市场上不到10%,而市场需求量很大。正宗驴皮阿胶主要是用驴皮经过煎煮浓缩制成的。一般制作一公斤的阿胶需要2至3公斤的驴皮。而驴皮的市场价是120元/公斤,比较昂贵。猪皮的胶质含量虽然也很高,但它的价格却便宜多了。用猪皮取代驴皮做阿胶,价格再低也有利润,猪皮不仅能做假阿胶,还能用来冒充燕窝,胶质多,颜色也相似。”

  老郭告诉记者,中药制假比较普遍,且真假难辨,“我不负责造假,我只负责卖药。”

  类型二

  老谷:“制假贩假是绝活”

  特点:隐蔽极深 造假贩假

  目标客户:中药材采购人员黑诊所中老年人

  采访中记者发现,目前,在市场上制假贩假的中药贩子的行踪极为隐秘,别说接近他们,就连发现他们都极不容易。3月底的一个晚上,记者给老郭打电话,请他介绍几个同行交流。电话里,老郭似有难处地说:“在北京,我认识不少同行,可是干我们这行有个规矩,大家各干各的,彼此不来往,平时在生意场上,大家只是知道大致情况,少有深交。”

  经老郭介绍,3天后,记者见到了一位叫老谷的山东人,和老郭不同,老谷干的技术活儿——中药造假

  老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记者,“中药造假,最常见的就是用一些廉价的药材或者其它物品来代替真正的药品,或者通过一些手段,制造出外形与药材相似几乎难以分辨的假药。”

  老谷说,天麻是比较贵重的中药材,可以用麻薯或土豆来代替;用老鼠皮、羊皮、鹿皮等包裹鹿角粉、猪血粉、蛋清等物质伪制鹿茸等。“凡是与一些中药材外形相似的东西,都能用来制成假药。”老谷说。

  4月14日,在北京回龙观小区一家国医馆内,该馆中医主任医师肖德为记者讲述了他的一段亲身经历:回龙观小区住着一位姓刘的女教师,母亲体弱多病,常年卧床。听人说人参、虫草、鹿茸之类的名贵中药材能大补元气,刘老师有心给母亲买一些补药。可买回来后发现,300多元的人参竟然是上了色的萝卜。

  肖医生出身中医世家,多年来,为了揭发和抵制中药制假,他对中药贩子的制假手段进行了深入研究。

  “以前,中药的造假一般是把原药材在等级分类上造假,比如把二等货的中药材作为一等货来卖。还有就是在药材中增加水分,比如国家规定部分药材只允许有10%到12%的水分,但为了降低成本,造假者就在药材中加水,让水分占到15%左右,这样药材的分量就少了。” 肖医生告诉记者,“现在的造假手段是多种多样,在中药的种植、加工等环节可以层层造假。”

  肖德华医生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像燕窝、冬虫夏草、藏红花、野山参等名贵中药材由于数量有限,它们的造假市场相当庞大。

  据介绍,中药是我国所特有的资源,尤其是天然的中药材都非常贵重,生长地也比较固定,全国只有西藏、青海的榆树地区、四川的甘孜地区能长出冬虫夏草。

  肖德华医生说,以前,虫草全国一年可以产100多吨,现在全国一年只产5吨左右。换句话说,现在市场上流通的超过5吨以外的虫草几乎都是假货。正因为虫草的数量正在逐步缩减,所以现在1公斤货真价实的虫草可以卖到85万元人民币的价钱。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目前,一些名贵药材产量的急剧萎缩,催生了造假现象的大量出现。据了解,在我国,麝在1988年的时候还有200万只,到1995年统计时全国就只剩下不到5万只。穿山甲的甲壳以前1年国内可以产200多吨,现在就只产两三吨。正是这些珍贵药材的稀少,吸引了一些不法分子对这些中药进行造假以赚取高额利润。

类型三

  孙大明:“向大医院进军”

  特点:公开亮相 虚开药品销售清单虚开发票 高额回扣

  目标客户:国营及民营正规医疗机构,综合医院、中医医院

  和以上两种中药贩子经营的目标不同,第三种中药贩子是以“中医药销售代表”等身份向国营正规的医疗机构伪装虚开药品销售清单,以便拿到高额的回扣。

  “中药市场的水太深。”3月28日下午,记者在北京市西二环附近的国家监察部停车场见到了孙大明。30多岁的孙大明是河北安国人,1998年,他放下锄头,背起麻袋,开始了“中药贩子”的生涯。孙大明主要贩卖中药饮片(注:中药材原料经切、炒、炙、磨粉等加工后的成品),为了赚钱,他去过上海、广州、成都,还在东北呆过两年。10年的中药贩子生涯,令孙大明有了一笔可观的积蓄。如今,他已在北京买房,娶妻生子,并于2008年春节后,正式结束自己中药贩子的“潜伏”状态,在北京昌平区成立了自己的中药材经销处。用孙大明的话讲,现在时兴“产业升级”,他的身份转变,是紧跟时代的脚步。“表面上看,我的这个经销处是一家公司在北京设立的‘代表处’,实际上,生意是我个人的。”孙大明坦言。

  和老郭专跑小诊所不同的是,孙大明的客户主要是国有大医院及一些有一定规模的中医专科医院。据其透露,现在,他主要是给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地的中医医院送药,“由我供货的这些医院基本上每月都能卖掉几十万元的中药饮片,给这些医院供货的不只我一个,每家医院大都同时和七八个经销商合作。”

  按照国家发改委物价司关于中药销售的价格规定,中药零售价差最多不能超过15%,“但是,就北京而言,目前一付中药的零售价格大约在五六十元左右,也有超过百元的。如果按照医院进购价格算,这样的一付中药,成本不会超过10元钱,其利润之高可想而知。”孙大明告诉记者,就算药品等级合格、药价核算合理、各种手续俱全,一付中药的利润也在300%以上。

  据其介绍,“中药饮片的销售有个基本‘规律’:一家诊所要是卖100元的中药,其成本在35元左右,这是最低底线。大多是医院和诊所利润比这要高得多。”

  “如果你是医院的药材采购人员,我敢保证,你给医院购进一万元的中药饮片,自己也能挣一万元。”记者的“药品采购员”身份让孙大明兴奋异常。

  他称,一般情况下,药品采购员会有两份价格清单,一份给自己,另一份高出真实价格50%的清单给医院。当采购员单位按照“假清单”返款时,多出去的药款就会打到采购员的账户上。

  “那发票怎么办?不会也用假发票应付单位吧?”记者追问道。“发票是真的,一些药材经销公司,甚至北京一些知名的中药企业都可代开发票,但前提是必须要有门路。”孙大明告诉记者,正规的药材经销公司代开发票,一般要扣8个点(8%)作为税款,而实际上,这种公司只需要向税务局缴纳4%的营业税。如果要求公司代开100万元的发票,公司可以净赚4万元,1000万就能赚40万元,一个药材经销公司,一年光开发票就能赚不少钱。

  中药饮片的“死结”在哪儿

  3个层次的中药贩子让人们看到了隐藏在我国中药饮片行业后的巨大风险。据了解,中药饮片的需求方是各种医院、药厂和零售市场,这是一个国内年需求量超过300亿元的大市场。但是,由于发生在制造、流通环节的制假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中药饮片的质量问题已经严重影响到了患者的身心健康。事实上,我国对中药片行业发生的各种问题早已进行过整顿,但为何屡禁不止?“死结”究竟在哪儿?

  标准缺失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全国各地中药材批发市场纷纷建立,大量违规经营饮片而非药材(部分市场违规销售的饮片甚至高达中药材市场总销售额的2/3),非法供应中药饮片给医院;1100多家注册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中,绝大多数是作坊式的加工点,而优势企业由于成本处于劣势,市场占有率很低。

  同时,对中药材加工销售监管不力加剧了市场的混乱程度,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中药材种植面积和从事中药材加工经营的农民不断增多,受利益驱动,一些人私下进行炮制加工中药饮片,甚至专门有人造假售假。

  “质量问题缘于标准缺失。中药饮片产业问题的出现,最根本的原因在于缺乏一套统一而规范的标准化体系。其实,标准化一直是中药努力的方向。”据中国中医研究院博士生导师、中药复方新药开发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叶祖光先生介绍,我国早在“七五”、“八五”、“九五”期间就开展了中药饮片标准化的研究,但到现在依然没有一套完整的中药饮片标准化体系出台。

  北京市药监局副局长方来英更为明确地指出,目前处理中药饮片问题主要依据的就是《药品管理法》,其他尚无针对中药饮片的具体管理办法。按照《药品管理法》第2章第10条规定:中药饮片必须按照国家药品标准炮制,国家药品标准没有规定的,必须按照省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制定的炮制规范炮制。

  可现实的情况是存在炮制标准严重不统一现象。目前,国内有《中国药典》、《全国中药材炮制规范》和省、自治区、直辖市地方炮制规范三级标准,而且各标准由于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没有统一的质量标准,相同药材有多种炮制方法,甚至相互矛盾。

  GMP认证形同虚设?

  如此的产业现状,开始促使国家进一步加强中药饮片的标准化工作。国家药监局早在2004年11月26日发布《关于推进中药饮片等类别药品监督实施GMP工作的通知》,自2008年1月1日起,所有中药饮片生产企业必须在符合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标准)的条件下生产。届时对未在规定期限内达到GMP要求的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一律停止生产。而截至目前,通过查询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认证中心的数据,记者了解到,全国1100多家中药饮片厂家,只有256家通过了GMP认证,这也就是说还有近75%的企业未通过认证,这些企业不得不面临停产的危险。

  据了解,中药饮片GMP认证项目共有111项,其中关键项目18项。要通过认证,就得按要求进行厂房改造和生产流程控制,引进相关的生产及检测设备。与这一门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传统的中药饮片都是在简陋的作坊里加工出来的,老祖宗传下来的蒸、炒、炙、煅等加工方法对加工器械的要求也并不高,这导致很多中药饮片生产企业条件简陋,设备落后,人员素质偏低。而对于这些企业来说,中药饮片厂GMP认证这种耗资巨大、技术含量高的系统工程,其认证费用甚至相当于这些企业一年的盈利,大多数中小企业不得不选择退出。

  由于市场混乱和恶性竞争,那些通过GMP认证的中药饮片企业经营状况普遍都不是太好,据中国中药企业协会保守估计,80%左右通过GMP认证的中医饮片企业亏损或处在亏损的边缘。大约有50多家企业处于半停产状态。

  “四川新荷花中药饮片公司是全国第一家通过中药饮片GMP认证的企业,目前由于生产规范、质量控制严格,产品逐渐受到很多大医院和中成药企业的青睐,但是在此之前,企业也曾一度因市场的无序和低价竞争而徘徊在亏损的边缘。”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的董家臣博士向记者表示,GMP认证非常必要, 但有一个问题,就是目前对于通过中药饮片GMP认证的产品和非GMP产品在价格上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通过认证的企业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去进行认证准备工作,其成本的增加,削弱了企业的竞争能力。目前的中药饮片的消费市场里,医院占有60%左右,但一般医院除非名贵药材外,其他很少向正规中药饮片厂家进货,而是更青睐于中药材批发市场里的廉价药材。因此一些家庭作坊式的“企业”就可以以次充好,甚至造假。但是由于他们低价的优势因而把持着市场,而正规企业则面临运营成本高、利润薄的尴尬局面,巨大的投入淹没在无序的竞争之中。

  迫于竞争压力,一些本来合法的饮片加工企业的从业人员,也受利润的诱惑,转而开始从事中药材造假售假非法活动。记者在河北省安国市采访期间,就曾发现一些手工作坊在条件极其简陋的环境中加工动物类药材。当地一个赵姓人士透露,安国的正规加工企业生意普遍不好,倒是一些小作坊,靠低成本、低价格和造假售假,日子过得相当“舒坦”。

  中药市场定价难

  中药材市场除了产品质量问题之外,另一个更为严峻的问题是价格,几元钱成本的中药,到了患者手里就变成了近百元,巨大的利润空间是否符合国家标准?

  4月15日,记者试图就有关问题向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处了解情况,几次沟通,记者并没有从该单位得到相关信息。

  对于中药价格问题,董家臣博士向记者发表了他的看法:“中药饮片2004年以前一直由政府定价,2005年政府开始限定最高零售价格。然而中药饮片属农副产品,往往受气候变化因素影响很大,如四川的黄莲,因干旱或水灾减产,黄莲的收购价就可能高出政府定价。前几年的山茱萸现象更是耐人寻味,昨天还是十几元一公斤的山茱萸,今天就变成了200元一公斤,这说明, 中药材价格极易收到诸多方面的影响。

  董家臣博士认为国家限价了,执行规定价格的企业会蒙受损失,不执行要受查处,企业左右为难。另外一个重要因素是,尽管国家对中药价格进行了限价,但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大量手工作坊加工的饮片,由于成本低,和正规(规模)生产厂家相比较,反而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小作坊数量大,规模小,监管难度非常大,这个问题不解决,中药市场的复兴就是一句空话。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除了上述原因外,中药行业自身的一些因素也制约了发展,例如:中药材的炮制标准不一,由于历史原因,我国中药饮片的炮制工艺大多是家传,东南西北各异,并且很多药材都有其独特工艺。目前《中国药典》中明确炮制标准的药材仅占全部药材的2.7%。而各省市一般又有各自的饮片炮制规范,经常造成同一饮片其名称、制法及工艺各地差别很大。有的甚至相互矛盾。

  董家臣博士认为,一是生产设备、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产品质量等有待进一步提高;二是人才队伍建设、自主创新能力较差,科研投入严重不足,缺少发展后劲,企业竞争能力不强,盈利能力差;三是中药饮片与化学药品和中成药相比,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低;四是自主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中药饮片炮制技术外泄,逐步变得无密可保。

  根据南方经济研究所的统计数据,全国中药饮片的市场需求规模约为300亿元,广东省中药饮片约占全国10%的市场份额,需求规模近30亿元,而且每年以20%的速度递增。中药饮片行业是我国中药大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目前正处于从个体中药销售商主导的散乱和无序状态向规范化、标准化和规模化转变的过程。由于以上原因,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从2002年以后加大了对中药饮片市场的整治力度,不允许个体药商上市经营饮片,对个体饮片加工厂也依法取缔,并且加大了中药饮片企业规范化生产的要求。


(记者 崔晓林 /北京、河北报道)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49:1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91949&highlight=%D4%EC%BC%D9


蜂胶+水=夺命“人血白蛋白” 揭秘假药如何接力


蜂胶 水 夺命“人血白蛋白”

  人血白蛋白原本是“救命药”,但有不法分子竟用蜂胶和蒸馏水制造假的“人血白蛋白”,成本15元的假药到了病人手里后,变成了四五百元。

  由于其含有多种病菌,导致多名使用者死亡,多人重伤。通州市检察院在侦查这一案件时,竟发现有药监局的干

  部仅为了几瓶酒,就充当假药贩子的保护伞。  

  近日,通州市法院一审以销售假药罪,对20多名假药贩子作出严惩,药监局干部王军也因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和受贿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3年6个月。

  蜂胶和蒸馏水做成假药

  72岁的邱老先生由于肺癌中晚期,被家人送到了通州市某医院救治。

  2008年1月15日,考虑到邱老先生体质比较弱,咳血较多,医生决定为他输注一瓶10克装的人血白蛋白。但是,在输注后不久,邱老先生出现寒战、高热、胸闷气促、休克等症状。医生立即进行抢救,但不久即宣告死亡。

  邱老先生的死亡症状明显与肺癌不符,再说,他的病还有救治的希望。于是,死者家属认定是输注的人血白蛋白出了问题,要求有关部门鉴定。

  不久,鉴定结果出来了,这瓶10克装的人血白蛋白,被培养出表皮葡萄球菌和短小芽孢杆菌。法医为此认定,邱老先生的死,和人血白蛋白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让有关部门警觉的是,邱老先生死亡之前的一周时间内,通州已连续发生3起由于输注人血白蛋白后出现不良反应,其中2人出现休克症状。与此同时,与通州市相邻的其它地区也发现了多起类似的案例,其中季某也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这些人血白蛋白全都被送去了鉴定。结果发现,这些受害者使用的是同批号的“人血白蛋白”。

  有关部门很快得出结论:这批人血白蛋白是假药。案子立即被送到了通州市公安局。

  人血白蛋白究竟是什么?

  人血白蛋白是从健康人的血液中提取的一种血液制品,主要用于出血性疾病引起的失血性休克或大面积烧伤的治疗,有时亦作为癌症病人晚期的支持治疗。

  此案中的假人血白蛋白,是由不法分子们以蜂胶和蒸馏水为成分制成假的人血白蛋白,每瓶的成本只有十几元钱,而一转手就是几百元钱。高利润使得这些不法分子们铤而走险。

  假药的疯狂“接力”

  那么,这些药是从哪里来的呢?

  据医院反映,这批人血白蛋白是从一个叫李向阳的人手里买进来的。

  李向阳是当地一家医药公司的药品推销员。

  警方立即控制了李向阳。他承认,这批从他手里售出的药确实是假药,而且他还马上交代出了上线,一个叫佘永红的女人。

  佘永红是如皋人,在当地开一家私人诊所。她手中的假人血白蛋白,都冒充“上海某血制品有限公司”生产。

  自2007年9月至2008年1月期间,李向阳先后多次从佘永红处购进假人血白蛋白499瓶。

  李向阳拿到这些药后,通过自己的销售网络,先后把这些药销售给北京某医药有限公司驻南通地区业务员冒志祥、通州市某医院药剂科科长夏美云以及如皋市个体医生毛某某等人,销售金额共计人民币182360元。

  接着,冒志祥、夏美云又销售给个体药贩陆卫华,陆又将其转手出售……

  假药贩子们通过这种“接力”似的不断转手,不断加价,不仅让被害人的经济蒙受重大损失,而且身心受到严重损害。

  佘永红的假药又是从哪里来的呢?

  她的上家是南通诺力叉车店业主高彪。自2007年9月至12月,高彪共将501瓶、10克装的假人血白蛋白,以每瓶180元的价格销售给佘永红。

  而高彪手中的假药又是从安徽亳州市谯城区白布大街的个体女药贩赵玉侠手中进的货。

  赵玉侠将假人血白蛋白以每瓶人民币26至30元不等的价格,共销售给高彪794瓶。

  赵玉侠还有上家,一个名叫申东兰的个体药贩。申东兰是安徽的一个个体药贩,住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航运公司。她是从一个姓李的药贩子手中购买的,每瓶价格15元左右。

  几瓶酒砸倒药监干部

  不久,20多名假药贩陆续归案。但是,办案检察官在审查批捕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么多的假药是如何流入医院的,又是怎样逃过药品监督检查的呢?

  通州市检察院最终锁定了一个叫王军的人。

  他是如皋市药监局原药品稽查科科长兼稽查大队大队长。

  其实早在2007年的时候,王军就已经知道了这批假药的存在。

  2007年11月21日,如皋居民张女士反映,自己的丈夫毛某用了人血白蛋白后病情加重,怀疑是假药。张女士还把药送到了如皋市药监局,要求检验。2007年12月2日,张女士又打电话给如皋市药监局,说自己的丈夫已经病故。

  接这两次电话举报的都是王军。然而此时的王军因为有人向他说情打了招呼,所以对此事态度消极,拖至2007年12月18日才报请局领导立案查处。

  更为恶劣的是,假药已经闹出了人命案,王军竟然轻描淡写地写了一份结案报告,报告中只是建议对李向阳、佘永红等人作没收违法所得和罚款处理。

  就是王军的放任,李向阳才又将100多支假药销售给其它地区。

  据办案人员介绍,现年42岁的王军,毕业于南京某中医学院中药系,工作期间,曾多次被评为南通市卫生局、南通药监系统先进工作者,并曾被评为县级“新长征突击手”。但是,就是这样的“人才”,最终却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而据王军供述,他之所以包庇李向阳,仅仅是因为收了他们几瓶白酒,几斤鱼丸,价值才数百元。但是,检察人员趁热打铁,王军又供述了自己另外受贿人民币31800元的犯罪事实。

  而涉嫌销售假药案的“上线”,犯罪嫌疑人申东兰等四人已被依法移送南通市检察院审查起诉,等待他们的将是更为严厉的法律制裁。



(来源;现代快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0: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5869&highlight=%D4%EC%BC%D9


"齐二药"被告爆出惊人内幕 法庭数度哗然


核心提示:“齐二药”假药案刑事部分主犯被判7年。几名被告庭上频出惊人之语,采购员说自己根本看不懂化验资料,验药的化验室主任陈桂芬学历是初一。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号大法庭宣读了长达2.2万字的详尽判决书,仅仅宣读该份判决书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

  昨日,“齐二药”案5名被告人在广州中院法庭受审。从左到右分别为被告人朱传华、陈桂芬、钮忠仁、郭兴平、尹家德。备受关注的“齐二药”假药案刑事部分,昨日上午在广州中院一审宣判。

  齐二药总经理、副总经理等5人分别因重大责任事故罪被判七年至四年不等的有期徒刑。几名被告庭上频出惊人之语,令法庭数度哗然。采购员说自己根本看不懂化验资料,验药的化验室主任陈桂芬学历是初一。

  物料采购没实地考察

  2007年8月8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本案刑事部分。广州市人民检察院以重大责任事故罪对“齐二药”公司总经理尹家德,副总经理朱传华、郭兴平,化验室主任陈桂芬,药品采购员钮忠仁提起公诉。

  2005年9月,负责采购的钮忠仁和副总经理郭兴平,违反物料采购应派人对供货方实地考察和要求供货方提供样品进行检验等相关规定,严重不负责任,在未确切核实供应商王桂平(另案处理)的供货资质的情况下,2005年10月,经郭兴平同意,钮忠仁向王桂平购入了1吨由二甘醇冒充的丙二醇。

  而陈桂芬、朱传华作为“齐二药”公司负责化验、生产质量的化验室主任和主管的副总经理,在明知该批假冒丙二醇“相对密度”不合格,并且公司检验设施不齐全,检验人员检验资质不全,没有做“鉴别”检验项目的情况下,违反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定,开具虚假的合格检验报告书,致使该批假冒丙二醇被投入公司生产。

  此外,作为公司“一把手”的尹家德,主管公司的全面工作,在明知本公司绝大多数检验人员检验资质不全的情况下,对公司的物料采购、药品生产等生产活动的管理严重不负责任,致使上述假冒丙二醇被顺利投入生产。

  被告人答辩自曝内幕

  而在当天的庭审中,5名被告人都承认了指控的基本事实,但也分别作出辩解,答辩中也曝出了公司生产和人事上的种种内幕,令法庭数度哗然。

  采购员钮忠仁说自己根本看不懂化验资料;验药的化验室主任陈桂芬学历是初中一年级,并自称“没有受过什么(化学)培训”;副总经理朱传华称“在公司,有个惯例,产品检验不合格也要按合格开(合格报告书)”;副总经理郭兴平更称,“公司的GMP认证是花10万元买的”;总经理尹家德则表示,在生产和销售“亮菌甲素注射液”时,他已辞职,对假药事件毫不知情……

  然而,买药毕竟不是买猪肉,经他批准买回来的药品辅料,经过了“看不懂质量报告”的采购员、“初中文化”的化验室主任和赶着生产把“不合格(原料)也当合格”的老总,最终生产出表面上安全合格的药品,并堂而皇之地通过合法的流通渠道,注入亟待得到救治的患者体内,最终在广州成为杀人的毒药,导致13人死亡。

  判决书太长法官读到哑

  昨日上午,广州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一号大法庭宣读了长达2.2万字的详尽判决书,仅仅宣读该份判决书就花了整整两个小时,三名法官轮流宣读一部分,其中一名法官读到嗓子都哑了,发不出声音来,不停地喝水,旁边的法官则继续将判决书读下去。

  被告求轻罚法院不采纳

  法院审理后认为,朱传华等在生产药品过程中,未能严格执行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法规及相关规章制度,严重违规操作,因而导致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其行为均已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情节特别恶劣,社会影响大,应依法严惩。

  虽然造成本案严重后果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根本原因是齐二药公司的相关人员工作严重不负责任,导致有毒有害的二甘醇被当作药用丙二醇投入到药品生产中,继而造成严重后果发生,因此对各被告要求提出从轻或减轻处罚的意见,法院不予采纳。

  相关链接

  “齐二药”事件

  2006年4月19日,广州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按广东省医疗机构药品集中招标中心的规定,开始采用在药品采购中唯一中标的“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65名陆续使用该药品的患者,部分出现了肾衰竭等严重症状,13名患者死亡,2人病情加重(今年1月一人死亡)。同年5月,“齐二药”亮菌甲素注射液被认定为假药,全国紧急查封。

  ■牛人牛语

  “这就好比买猪肉,你去买两斤猪肉,怀疑里面有猪肉精,难道你会去养猪场实地考察吗?”

  ——副总经理郭兴平这样比喻采购药品原料

  ■如此药厂

  采购员钮忠仁:根本看不懂化验资料

  化验室主任陈桂芬:初中学历,没受过什么培训

  副总经理朱传华:公司惯例是产品检验不合格也要按合格开



(本文来源:央视国际 作者:余亚莲 通讯员 穗法宣)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2:29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8339&highlight=%D4%EC%BC%D9


质量问题触目惊心 监管漏洞令人担忧——中药饮片问题报道之一


本报记者:张东风



中药饮片是中医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基础,是“处方药”,也是生产中成药和保健品的原料。中医药界的前辈们常说,病人所患疾病就是“靶”,是“的”,药就是医生的“箭”、“子弹”,医生的医术再高明,“箭”、“子弹”的质量不好,也不能中的、中靶,也治不好病!然而,偏偏就是这“箭”、这“子弹”出了问题,而且问题触目惊心!

  
在最近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组织召开的中药饮片座谈会上,著名中医药专家、医院院长、企业法人,部门管理者坐在一起,“抖”出的问题还真不少。

  
饮片造假  花样翻新  处处可见

  
著名中药专家、北京市卫生学校金世元在会上一针见血地指出:“当今药材市场发现伪劣药品的情况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严重”,不法分子“无视人民生命安全,目无国法、肆无忌惮地制假售假,其手段之恶劣,品种之繁多,危害之严重,真是令人震惊”。

  
市场上以假充真的饮片处处可见,各种手段花样翻新。将栽种人参加工为野山参已不是秘密;小米染色伪造成菟丝子;以淀粉模型染色制造冬虫夏草;鹿茸用动物肠子灌肉掺伪;鸡内金用虾皮的下脚料代;赤链蛇退色后染上黑环纹冒充金钱白花蛇;佛手瓜(蔬菜)冒充真佛手;海马腹内灌水泥;冬虫夏草腹内插铁丝、铅丝、大头针、木签;全蝎加矾和盐;砂烫穿山甲用盐水泡;金银花、红花加糖水和细沙;沉香掺入喷了树脂的木材;鹿角霜灌入石灰;菟丝子掺细沙子、野苋菜子;柏子仁掺炒过的长大米;在茯苓鲜的时候加矿物质压制或用面粉加工掺入;紫河车掺石膏粉;穿山甲加硫酸镁;牡丹皮掺入打过孔的红薯干;山药掺生薯、木薯;乌梅用李子替;荆子用荆条的果实替……

  
掺伪更是简单,有真品里掺伪品的,有贵药内掺贱药的,有掺入非药用部分的。如:车前子里掺荆芥子,砂仁米里掺山姜子,小枳实里掺小广柑,肉桂、木瓜、蝉蜕、厚朴、龟甲、绵马贯众掺伪品;白术片里掺云木香片,当归片里掺独活片、党参掺入加工后的旧防风,柴胡掺红茴香,酸枣仁掺李枣仁,大黄掺土大黄,苦杏仁掺土杏仁,地肤子掺其他果实,龙眼肉掺荔枝肉,蔓槐花掺茉莉花茶叶,凌霄花掺洋金花,白茅根掺白草根,柴胡、荆芥穗、坚龙胆、防风大量掺茎,忍冬藤掺花梗,香加皮掺地上茎皮,蒲黄掺蒲棒,白芍掺根,等等。

  
此外,药材被提取有效成分后再作为饮片销售的现象近年在各药材市场也已泛滥,如人参、黄连、黄柏、牡丹皮、首乌藤、金银花、连翘、八角茴香、山茱萸、连翘、桔梗、淫羊藿、川贝、五味子、益母草、泽泻、白术,鸡血藤,柴胡、穿山甲、紫河车等,都发生过被提取了有效成分的不良现象。

  
饮片加工竟用双氧水浸泡、硫黄熏、染色

  
熟地黄为了明亮和增重,不用酒蒸而清蒸,再喷洒白矾水;为省辅料,炒白术不用麦麸用锯末熏黄;天麻炮制时为使其雪白、好看,先用双氧水浸泡,再用硫黄熏蒸;炒白术应用麸炒,而市场上大部分是用锯末掺白糖炒,以使炒出的白术颜色亮黄有光泽;丹参是用氧化铁水洗使外皮染成紫红色,再用硫黄熏,使切出的片型美观、颜色好看;还有不法分子在加工炮制黄精、肉苁蓉时,为了达到饮片“黑又亮”的传统标准,不择手段地加入染料等。这样加工的饮片已不是秘密。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指出,这些做法不仅影响药效,而且也是安全用药的极大隐患。

  
大缸泡药,切出的饮片有效成分大量流失;中药饮片非法染色普遍存在,已发现的有红花、藏红花、枸杞子、姜、黄连等几十种;为了降低成本,朱砂不用水飞法而用粉碎法……不依法炮制,使中药饮片的优势荡然无存。南京中医药大学叶定江教授对此非常担忧。

  
即便是地道正品药材,不合格的加工炮制过程,也会使中药应有的疗效不能发挥。全草类药材不去泥土;桃仁、杏仁不去皮、尖,麦冬、莲子不去心;随意改薄片为厚片,改厚片为块状,过去寸芍锯百片,而今不超过十片;过去天麻片薄而能飞,延胡索片薄如纸,而现在用整个粗杆;藿香、藿梗不分,苏叶、苏梗不别,归头、归身、归尾普遍不分;厚朴不用姜汁拌炒,白术不用土炒,枳壳不用麸炒,瓜蒌仁、肉豆蔻不去油,龟板、鳖甲未酥透,赭石、磁石不煅不淬……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说,这些不依法加工的饮片,有效成分难以煎出,起不到“对症下药”的作用,均对临床疗效造成影响。

  
监管严重缺位  漏洞亟待堵塞

  
与会专家齐声痛斥:“中药饮片市场鱼龙混杂、以次充优、以假乱真的现状已到了令人触目惊心的地步!”

  
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教授出言掷地有声,“近年来,我国中药饮片炮制质量总体上呈下降趋势。这里有环境污染、大量使用农药、炮制多流于形式等问题,也有国家对中药饮片生产和炮制的监管严重缺位,执法力度不够的问题。虽然目前尚未出现严重事件,但我们要从‘三鹿奶粉事件’中吸取教训,如不加强监管和执法,中药饮片行业发生类似事件并非杞人忧天!”

  
从事中药炮制工作近60年的中药专家、中国科学院中药研究所原所长原思通研究员也指出,饮片如果这样下去,丢失的将不是炮制学科,而是中医药的特色和精华。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名誉副主席龙致贤认为,饮片质量下降,不仅坑了老百姓,而且严重损坏了中医药的形象。南京中医药大学周仲瑛教授的担心更是代表了老中医的心声:“中医之亡将不亡于医,而亡于药!”

  
专家呼吁,国家和地方药监部门要加大监查和执法力度,对假冒伪劣饮片要严厉打击,不能心慈手软,不能姑息迁就,更不能放任自流。对违反国家标准、以次充好,以危险、有毒物质用于饮片炮制的要严惩不贷。提高饮片质量,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同时,长期以来我国中药饮片行业没有一个全面统一的国家标准,目前实际上存在着中国药典和部颁标准,各省、市、自治区中药炮制规范和企业规范三种,造成至今全国范围内存在“一药数法”和“各地各法”的混乱现象。虽然《中国药典》收载了部分中药饮片的炮制规范和质量标准,但没有质量标准的品种仍在绝大多数。与会专家对此也是异口同声。

  
“国家、地方标准的要求较低,缺乏约束力和权威性。各级药监部门近年对饮片的检查多流于形式,多偏重真伪,忽略了对中药饮片其他方面的质量要求,从而使不法分子有机可乘,也是饮片行业乱象的根源所在。制订全国统一的中药饮片炮制规范和标准,建立和完善统一的涉及饮片生产、质量、销售各环节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障体系,建立建全全国中药饮片质量监督体系及定期通报制度,确保中药饮片质量,势在必行。”这是专家们的共识。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3:20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8339&highlight=%D4%EC%BC%D9


医院饮片用量萎缩背后的隐忧 ——中药饮片问题报道之二


本报记者:张东风


在中国中药协会中药饮片专业委员会组织最近召开的中药饮片座谈会上,专家指出,目前饮片产业存在萎缩的倾向,萎缩的原因是医院临床应用饮片量日渐减少;而中药饮片质量下降,又使处在低谷中的中医事业屡屡蒙尘、备受刁难。

  饮片临床应用日渐减少

  以北京为例,北京地区中医医院监测数据显示,2007年北京地区中医医院总门诊人次较2006年上升31.23%,中草药收入仅占药品收入的11.47%,在三级中医医院中草药收入占药品的14.39%。北京6家三级中医医院门诊饮片处方占门诊总处方26.86%。没有达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对中医医院特色评价的标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副院长金玫认为,当前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与中药饮片应用的并非成正比关系。

  另据了解,随着2006年中药饮片加价率的调整,中药饮片销售毛利空间锐减。北京市多家三级综合医院已经撤销了中药房,饮片被推出了医院,大大影响了中医药作用的发挥。

  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王琦指出,由于某些经济利益等因素促使,现在中医医院中药与西药同时并用,收益竞争,造成中药饮片品种和规格日渐减少,饮片用量下降,致使中药饮片在中医临床中的地位逐年降低,趋于萎缩处境,将来有被西药取代的危险。

  “药不灵”,中医疗效遭质疑

  “1956年石家庄流行乙型脑炎,采用中药“白虎汤”进行治疗,疗效非常好;1958年广州流行乙型脑炎,据统计:中医之疗效亦达90%,且无后遗症……”说起中药的疗效,专家们如数家珍。可是现在,“那种“病准、方对、药不灵”的现象屡有发生,严重影响了中医的信誉和用药安全。”南京中医药大学原校长周仲瑛教授指出。

  中药饮片质量不稳定性,使疗效不确定性日渐显现,甚至产生不应有的毒副反应和医疗事故。周仲瑛说,临床上常遇到一些不明原因的不良反应,单从医理、药效上分析很难找到任何原因。如一张屡用屡验的药方,辨证无误,也没含有任何有滑肠、通便作用的中药,甚至个别药物还有治疗腹泻的作用,但不少病人服后却有腹泻。在让人说不清、道不白的背后,只能从中药饮片本身的质量上找原因。

  从事中药房管理近20年的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药房主任、主管中药师李毅民经常接到患者的投诉:两次就诊处方完全一样,但煎出的药液颜色和气味有很大差异;还有的患者投诉:服用医院自制制剂“润肠片”(内含大黄等),不同批号的药泻下作用差异很大,有时甚至没有泻下作用。医院在将一自制制剂开发新药过程中也遇到了问题,在做临床试验和动物试验时,前二个批号的药检测的结果(升高白血球等)都很好,但同样的加工工艺,再做若干批,就再也重复不出前面的结果了。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

  有着50多年中医临床经验的周超凡教授也感叹:“现在的饮片疗效越来越不稳定了。”

  问题多,饮片难展优势

  周仲瑛痛斥,“饮片市场鱼目混珠,假冒伪劣药材充斥,不但使良医屡有意外之失、扼腕之痛,而且使处在低谷中的中医事业屡屡蒙尘、备受刁难。”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林谦反映,现在的饮片质量不如五年前的。中药饮片质量不均一、不稳定,常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医院既便一直从同一生产企业购进同一品种,质量差别也会很大,有时很好,有时竟验收不过。

  医院的代表还列出了临床中发现的很多问题。目前饮片切制方法混乱,各地中药饮片切制的方法繁多,操作混乱,即使同一品种操作方法和浸泡时间也不尽相同,切片厚度超标,不仅造成调配时剂量误差,还不利于有效成分煎出,影响治疗效果。特别是根及根茎类药材,普遍切制较厚,如茯苓质坚硬,煎煮30 分钟内部仍为干硬白心。不依法炮制,有些地方对该炮制的药不炮制,甚至使用原药生熟不分,随意更改辅料,随意改变片型规格,使饮片形、色、香、味的本质发生了改变,造成饮片特征不明显或失去原有特征而造成混乱。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谢杰说。

  “对炙草乌过度的炮制,使得临床医生时常感到,常规用量疗效不明显,加大剂量又不敢用。”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药剂科穆兰澄说。

  中药炭药是用于多种出血症的要药,历史上曾记载有数十种炭药饮片,但现今在中药房的炭药品种越来越少,中医临床组方也已极少采用炭药。山东省中医药研究院王琦反映。

  此外,目前由于药农为了提高栽培药材产量和杀灭病虫常常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加上工业污染的加剧,使部分原药材中有机氯、有机磷、铅、铬、砷等有害物质残留超标,也因此造成部分中药饮片有毒有害物质超标,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毒害,也令医生们非常担忧。

  没标准,价格难制约质量

  中药饮片等级的划分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难以对现代中药的等级做出正确判定。缺乏针对中药饮片的快检设备,使得医院很难识别饮片的优劣及真伪。这让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院长陈珞珈很无奈。

  目前医院中药饮片质量验收可操作性不强,由于医院很多药师对于怎样炮制、什么是合格的炮制品都不太清楚,质量控制都是依靠经验,通过对饮片的形态、色泽、质地、气味等感观来判断真伪优劣,比较模糊,不易掌握,判断上也存在个体差异,质控标准没有可操作性。同时,中药饮片的价格不能制约其质量,形成了中药饮片价格相对稳定,而饮片质量不稳定的状况。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价格是价格,质量是质量。医院处于被动状态,无可奈何,不用,只能断货。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院长林谦感触颇深。

  加之饮片销售中名目繁多的回扣诱惑,更有一些医院进货干脆不检查。还有的医院为了追求高额利润,从集贸市场直接采购药材自行加工,或从不具备经营资格的不法商贩手中购进中药饮片,导致质次甚至假劣饮片进入临床。

  价格廉,饮片不讨好

  北京市的调查显示,慢性病患者48.15%在中医院就医,39.9%的群众第一就医选择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他们看中的就是中药饮片的“廉”,但这一价格的优势也成了医院的劣势。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中药房主管药师吴剑坤说,中药房活儿累、利低、成本高,费力不讨好。据对北京市6家三级中医院的统计表明,门诊饮片处方量占门诊总处方量的26.86%,但其金额仅占药品总销售额的12.13%。中药房的药剂人员占到医院全部药剂人员的75%,但他们所创造的效益却不到药品总收入的一半。调研还显示,中药应用越多、门诊量越大的医院,饮片销售损失也就越大。随着管理成本逐年增加,逼得有些中医院不得不在开西药、做检查等方面做文章。

  扩大饮片临床应用,需要领导者的决心及勇气

  “亡医先亡药”,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最具中医特色的中药饮片逐渐淡出历史舞台。“不能让“廉”阻碍了中医药的发展。与会专家纷纷表示。

  座谈中,中医药专家再次强调,中药饮片是中医进行医疗实践的工具和载体;特别是中药汤剂能够随证灵活加减,充分发挥中医辨证论治、三因制宜的优势,具有其他剂型无法替代的特点,为历代医家所喜用。在临床上,医生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变化、体质强弱、年龄大小、季节气候以及生活习惯等诸多因素综合考虑、辨证论治,对药物的品种和药量适当地灵活化裁和加减,显现中医药神奇的临床疗效。同时,饮片在临床应用中的经验积累也是中药开发和创新的源泉。可用说,传统饮片在中医药发展中所起的作用是无可替代的。

  中医离不开中药,没有足够的优质中药饮片,将直接影响中医临床治疗效果,再高明的医术也难以妙手回春。国家有关部门一定要监管好中药饮片的质量,中药饮片一定要执行质量价格分级制度,要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是什么质量就卖什么价格。加强炮制研究,革新饮片片型,方便临床使用。

  发展饮片产业,首先要恢复和扩大临床应用。加强临床应用的核心是恢复辨证论治,恢复辨证论治的根本是坚持中医特色的办院方向,端正办院方向的关键是领导者对中医药继承发展的清醒认识和力挽狂澜、匡正时弊的决心及勇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原副局长、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指出。


来源:中国中医药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70494&highlight=%D4%EC%BC%D9



同仁堂珠海店售卖假安宫牛黄丸!

      安宫牛黄丸是北京同仁堂制药厂的招牌产品之一。但珠海一家同仁堂直营店竟然售卖假的安宫牛黄丸。花了1万多元购买此药的陈先生(化名)上当受骗后向药监部门投诉。近日,珠海药监局已经查封了该批次的安宫牛黄丸。售假药店有关负责人向顾客道歉。

  前段时间,珠海的陈先生(化名)在香洲凤凰北中都国际大厦一楼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分两次购买37颗无防伪码的安宫牛黄丸。因无防伪查询码,他怀疑是假药。近日北京药品监督管理局证明同仁堂制药厂并未生产6010163批号的产品。销售假药的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表示,此批药品来自广州某药业公司,目前已将相关材料提交市药监部门调查。

  37颗药均无防伪码

  “我母亲曾经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一种脑血管病),一直在老家当地的一家医院治疗。”据陈先生讲,虽然当时为母亲的病花费数万元,但母亲身体恢复逐渐见好。去年10月初,考虑到老家的气温逐渐转凉,而且珠海的医疗条件也比老家强,因此孝顺的陈先生将母亲接到了珠海。根据医生推荐,孝顺的他花了1.1万多元,在同仁堂珠海直营店先后买了37颗安宫牛黄丸。

  没想到几天后,发生的事情让陈先生大为惊讶。11月28日那天,在家上网的陈先生见其母亲正在服用药丸,突然心血来潮,进入北京同仁堂网站想了解一下安宫牛黄丸的信息,结果发现网站上有一栏关于安宫牛黄丸防伪查询,但陈先生发现自己给母亲购买的37颗安宫牛黄丸无论是外包装还是盒内,都没有防伪查询码。

  北京同仁堂派人调查

  此时,有些着急的陈先生决定弄清自己购买的药品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第二天,陈先生根据药品说明书上的电话打到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并反映了自己购买的安宫牛黄丸没有防伪查询码的情况,其后对方要求陈先生告知产品批号。

  当陈先生将6010163的批号报给对方后,对方的回答令其惊讶。“对方说他们从来都没有生产过这种批号的牛黄丸。”陈先生赶紧根据对方提供的电话号码,致电给北京同仁堂市场监察部负责人刘建国反映情况,并于去年12月4日将自己在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购买的安宫牛黄丸寄到北京。

  不久,陈先生就接到刘建国的电话,称将来珠海处理此事。两人见面,“刘建国看完我带来的东西后,表示将去店内处理。”随后刘建国独自去了珠都国际大厦一楼的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下午刘建国向其表示“已经让药店将所有药品下架”,并承认这些同批次的安宫牛黄丸确实有问题。“我问他为什么只是下架?”陈先生说,刘建国称不能让它继续害人,还当场保证北京同仁堂药厂绝不会造假

  北京药监部门认定是假药

  12月8日,该药店负责人孔祥文致电陈先生,约其见面。“起初他说药品是出口包装,应该不是假药,可能是为了避关税。”陈先生说,当他质疑后孔祥文又表示会调查此事,并建议陈先生把购买的安宫牛黄丸退回,然后为其退钱,但遭到陈先生的反对。

  “如果给他们了,什么证据都没有了。”陈先生表示,当时自己曾表明可按照药店要求退回药品,但药店一定要签订一份承认销售假药的协议,但陈先生这一要求,又遭到孔祥文的拒绝,此次商议无果而终。

  据了解,其后双方多次在电话里协商,但都没有结果。陈先生表示,这期间他于去年12月11日将此事反映给市药监部门,并于第二天接到市药监部门的电话称“该批药品已经被查封”,并表示将发函到北京地方药监协查此事。

  2008年1月21日,陈先生终于在市药监部门拿到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崇文分局《关于安宫牛黄丸真伪核查情况的复函》。昨日,记者看到其复函中写到“北京同仁堂股份有限公司同仁堂制药厂没有生产过产品批号为6010163的安宫牛黄丸”等字样,该复函上均盖有北京市药品监督管理局崇文分局以及广东省珠海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的公章。

  记者昨日电话咨询北京同仁堂制药厂,得到答复是“没有防伪查询码就是假药”。

昨日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负责人、副总经理孔祥文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该药店属于北京同仁堂的三级部门,此前绝大部分药品(除了西药)都由北京方面进行配送,2007年八九月间,药店需要紧急进货,因此直接从广州市某药业有限公司拿货,结果发生此事件。

  当时到底进了多少这种药,又卖出多少,孔先生并未回答记者。他表示,已经将该批药品从广州某药业有限公司进货等相关情况及材料汇报给市药监部门。“我们会通知在本药店买到此类批号的安宫牛黄丸的其他顾客,其善后工作将等北京方面的指示进行。这件事是我们不对,我们绝不会回避问题的。在此我也向所有有此遭遇的顾客道歉,”孔经理说。

  ■链接 安宫牛黄丸

  一种名贵中成药,由牛黄、麝香、珍珠、朱砂等11味中药组成,为中医治疗急症必备要方,被广泛用于高热、中风、高血压、癫痫等出现的神志昏迷病症。近年临床应用还发现,安宫牛黄丸对脑外伤,重症肝炎、婴儿重症肺炎等导致的意识障碍或昏迷,均有十分显著的疗效。

  前凤凰卫视名主播刘海若因车祸受重伤,被鉴定为“脑死亡”后,服用安宫牛黄丸对她后来恢复神志起了很重要的作用。

  ■处理进度

  将处罚同仁堂珠海店

  昨日记者从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了解到,接到陈先生投诉后,药监部门迅速查封该批药品,同时向北京方面了解情况,并通过北京药监部门的复函的内容,将对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进行处罚。

  “我们会根据相关药品监督法的规定对该药店进行处罚。”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稽查分局稽查分局局长胡增福表示,经过核查该批药品来源于广州市某药业有限公司,目前已经收到广州市药监部门的复函,根据属地管理原则,广州市药监部门将对该药业有限公司进行处罚,而珠海市药监部门已经将药品送至有关部门进行检验,“近段时间送检报告将出来。”

  ■受骗经过

  店员称不会卖假药

  据陈先生讲,去年10月初,考虑到老家的气温逐渐转凉,为方便照顾,他将母亲接到了珠海,其母亲曾患有蛛网膜下腔出血。

  母亲来珠海不久,就出现高血压以及头晕等症状,曾到南浦门诊找一位知名老中医开中药吃,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之前母亲在老家治疗时,医生推荐北京同仁堂生产的安宫牛黄丸对其辅助治疗的效果不错,而且当时母亲也服用过,效果确实还可以。”因此,去年11月15日陈先生找到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购买了6颗安宫牛黄丸。

  据陈先生讲述,当时他将母亲的病情讲给药店工作人员后,该店员表示安宫牛黄丸确实有此疗效。陈先生本来打算买5颗,但药店的工作人员建议其多买一颗,“他说买六颗不但可以打九五折,而且还能办贵宾卡,以后购买药品可以打折。”考虑到母亲可能需要长期服药,于是陈先生听从店员的建议,以每颗350元的价格购买6颗安宫牛黄丸。

  但拿到药品后,陈先生发现其外包装并无生产日期,“当时我相信同仁堂不会卖假药,但担心会买到过期药品。”陈先生向店员表达了自己的意思,但工作人员称批号内已经包含生产日期等内容,但仍不放心的陈先生让其将购买的药品批号写在发票上。

  其后一段时间,陈先生的母亲服用完6颗安宫牛黄丸后,头晕等症状仍无太大变化。为此11月26日,陈先生再次来到该直营店,并找到前次接待自己的店员反映自己的母亲吃完效果不明显,“他说我母亲的病是慢性的,因此需要慢慢调养。”听闻此言后,陈先生决定再购买31颗安宫牛黄丸,因此药店还赠送其一盒据称价值为500多元的太极人参粉。

  提醒 如有消费者曾经在北京同仁堂珠海直营店购买过批号为6010163的安宫牛黄丸,请即向市药监部门反映。正版安宫牛黄丸辨别:产品贴着一张包含有防伪码、网址以及查询电话的圆形纸标签。

  本版统筹:本报记者 过国亮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李京 本版摄影:本报记者 冯宙锋

来源:南方都市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85202&highlight=%D4%EC%BC%D9


警惕近期中药掺假的几种手法 转


掺假的中药  作者:cslgq
主要有5种手法:

  猫腻1
  利用与正品同科而不同种的植物或动物,取性状似部分冒充正品药材。如薄荷用不含薄荷脑成分的绿薄荷或野薄荷充当;西洋参用普通生晒参充当。尤其是目前整个市场的南板蓝根、南大青叶几乎都是假品,却还大行其道。

  猫腻2
  利用与正品不同科属的植物或动物取类似部分冒充正品药材。如天麻用美人蕉科植物蕉芋根茎或菊科植物大丽菊的块根充当;檀香用柏科植物侧柏的木材加喷漆料充当;此外还有桑枝、杜仲沉香、麦冬等假品,不但无正品功效、甚至有的有毒。

  猫腻3
  掺杂质增重量。不少药品人为掺入杂质,影响药效,不但较珍贵药材如麝香、牛黄、熊胆、蟾酥、冬虫夏草等有掺入人造的类似杂质,而普通的药材,尤其是货源紧缺或销售量大宗的药材掺杂也就较普遍,如海金沙、沙范子、蒲黄、菟丝子等常掺入沙泥总量达30%-50%,冬虫夏草、上鳖、海马、全蝎等动物腹内常充满沙泥或插入铅铁金属物,或侵浓盐水经干燥含有大量盐结晶。
  此外,目前又发现新的掺假手段,将一种化学矿物溶于水后加药材稀透后干燥,外观难以看出,但重量可增加30%甚至50%以上。曾有人试验过一市斤冬虫夏草约有3000多条,掺入杂质后一市斤只有2000多条;此外其他根类饮片,如桔梗、白癣皮等也有掺入杂质现象。这种中药不但治不好病反而会引起治疗副作用。

  猫腻4
  人工伪造、以假充真。其造法是:以低价材料,颜料造型仿制或用类似品直接加工。例如有用泥、松香颜料仿制成型印上金字招牌的原个进口血竭,石灰淀粉制的茯苓方粒,用骨胶压制而成的冬虫夏草,莪术加工成三七。据说,市场上的羚羊角丝及羚羊角骨片大多数是用羊角及羊角骨塞加工的;90%以上紫河车都是人造假品。

  猫腻5
  药材经提炼成分的药渣再加工利用混充正品。经常发现有菊花、丹参、人参等等,主要成分都没有了,只是无药性的残渣,治不好病害人不少。


  制川乌片中掺甘薯、木薯片

  川乌为毛茛科植物乌头的干燥母根。但部分商品则为乌头的子根。有的商品每斤在33个以上的子根,也有每斤在100个以上的子根,即小附子的横切片做川乌入药。制川乌:为不规则的纵切片,长三角形,表面黑褐色或暗棕色,可见灰棕色斜向条纹,中间有空洞,质轻脆;小附子的加工品多为横切片,类圆形或多角形,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切面可见多角形的形成层环纹,质脆,断面角质有光泽。气微,微有麻舌感。

  甘薯又名地瓜、红薯。为旋花科植物甘薯的块根。甘薯根可分为须根、柴根和块根。须根较细,纤维状。柴根微粗,约1厘米左右,长可达30~50厘米,是发育不完全而形成的畸形肉质根。块根粗大是供食用的部分。充伪时为纵切片,类三角形,长方形,表面黑褐色或棕黑色,条形微管束数条,断面有胶质状光泽;柴根者多纵剖,带有棕色外皮,微管束密集而明显,温水浸泡后附在表面上的黑色物用手可洗掉,部分且显现出淡黄棕色,但不染手。无臭,味微甜,有甘薯味。

  木薯又名木番薯、树薯。为大戟科植物木薯的块根。块根呈圆柱形,外皮多已除去,残存外皮黑褐色及棕褐色,为斜切片,近边缘处可见形成层的环纹,中央有木心或裂隙,淡黄色微管束呈点状向周边扩散或环散。充伪时多切成方形或长条形,表面黑褐色,温水浸泡后附在表面上的黑色物用手可洗掉,但不染手,断面角质。味淡,嚼之有纤维感。

  山茱萸中掺柿子皮

  山茱萸为山茱萸科植物山茱萸 的成熟果肉。呈不规则的皱缩片状或囊状,果皮破裂或不完整,紫红色或棕褐色,酒制后紫黑色,有光泽,未炮制的果皮内可见5~7条纵走脉纹,不光滑,外表面有网状脉纹,顶端有一圆形凹陷的宿萼痕,基部有果柄痕,质柔润,不易碎,味酸涩、微苦。水浸后不变色。

  柿子皮为柿科植物柿的外果皮,呈不规则的皱缩片状或卷筒状,边缘多向内卷曲,无囊状或扁筒状,内表面不光滑,颗粒状,嚼之微甜或稍涩,有砂砾感。热水浸泡,水被染呈棕红色,露出橙黄色或黄绿色。

  木香中掺牛蒡根

  木香为菊科物木香的根。根圆柱形或半圆柱形,长5~10cm,直径0.5~5cm。表面黄棕色至灰棕色,有皱纹、纵沟及侧根痕,有的可见菱形网纹。质坚,难折断,断面灰褐至暗棕色,形成层环棕色,有放射状纹理及散在的淡棕色油点,老根中央呈枯朽状。气芳而特异,味微甜而苦,稍刺舌。

  牛蒡根为菊科植物牛蒡的根。呈纺锤形,肉质而直立。皮部黑褐色或灰棕色,有皱纹,易折断,断面灰褐或灰黄色,放射状纹理明显,有裂隙,有的中央呈空洞状,色黄白。味微苦。

  用三颗针、穿山龙充常山

  常山为虎耳草科植物常山的根。呈圆柱形,常弯曲扭转,或有分枝,直径0.5~2cm。表面棕黄色,具细纵纹及支根痕,外皮易剥落,露出淡黄色木部。质坚硬,不易折断,折断时有粉尘飞出;横切面黄白色,呈放射状。味苦。少数细胞中草酸钙针晶束较多。

  三棵针为小檗科植物毛叶小檗等多种植物的根。类圆柱形,稍扭曲,有分枝,粗细不一。表面灰棕色,粗糙,有纵横交错皱纹及裂隙,栓皮易呈鳞片状剥落。质坚硬,折断面纤维性,切面皮部窄,木部鲜黄色,略呈放射状纹理。髓部较小,黄白色,味苦。薄壁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

  穿山龙又名山常山。为薯蓣科穿龙薯蓣的根茎。类圆柱形稍弯曲,有分枝,直径0.3~1.5cm,外皮非薄浅棕色,多已剥离。表面黄白或棕黄色,有不规则的纵沟及点状根痕。断面平坦,类白色或黄白色,淡棕色微管束呈点状散在。味苦涩。黏液细胞中含草酸钙针晶束。 (刘翠昌)

制首乌,用厚红薯片染色蒸熟做的,矿石类假货最多,龙骨个掺提取过的,粉状物你更分不清是啥石粉,朱砂,血竭你买不到真品....鹿角霜是牛骨,猪骨霜.海金沙是炸药做的;乳香是菜籽饼,猪苓是白芍狗头做的........

青海小大芸条形较细,表变黑色,密布鳞片,味苦而涩,基本不含糖脂。
现在很多药厂为降低成本选用青海小大芸,其实青海小大芸从其本身看,并不可用,因其味苦而涩,不含任何糖脂,药理上属于伪品,不信者可以亲自品尝下青海小大芸的味道,就知道了。

药典说:天麻以白亮透明为佳。天麻硫磺熏蒸后又亮又白,可是药效大为降低。要买犯灰色的。

        九香虫以油性足为佳。但市场上都往九香虫上涂油,增重还好卖。不可买油性足的。

        海马以色白、质重为佳。但泡入矾水,不但可以增白而且加重。要买灰色的。


月季花与玫瑰花:前者花形为圆球,色泽粉红或紫红,花托呈长形。后者花形略似球,多呈紫红色,花托为球形。

  女贞子与鸭蛋子:前者卵圆,色呈灰黑有皱纹,单仁多数双仁少。后者核果卵圆形,表面黄棕或黑褐,两头稍尖壳脆硬,内有种仁仅一枚。

  赤小豆与相思豆:前者长圆稍扁形,种皮暗紫平滑亮,种皮质坚不易碎,脐中凹陷一纵沟。后者状为卵圆形,一头黑亮余均红,黑处中间白脐点。

  韭菜子与葱子:前者灰黑半卵形,上面凸起下面平,内有白仁韭菜味。后者色黑三角形,上凸纵棱下略平,内仁甘辛葱味浓。

  北沙参与南沙参:前者根茎圆柱形,表面黄白纵纹生,断面黄质坚而脆。后者圆柱或圆锥,淡黄白色横纹生,质地轻松易折断,断面黄白味微甘。

  淡竹叶与苦竹叶:前者叶片纵向卷,叶梢边缘生白毛,叶面绿色或淡绿,叶脉平行气味淡。后者叶面茸毛生,边缘一侧细齿形。

  天花粉与山药:前者块根圆柱形,表面黄棕或淡黄,横面白色呈粉性,放射花状明显见。后者块根略弯形,断面白色呈颗状,且无木质纤维状。

  粉防己与广防己:前者别名汉防己,其根圆柱弯曲形,细纵皱纹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多,轮纹稀疏有苦味。后者根形与前同,多皱沟无横皮孔,断面灰白粉性少。

  元明粉与滑石粉:前者为芒硝风化成,白粉无臭味苦咸,吸湿易于水中溶。后者手捻滑腻感,无臭无味水不溶

银花藤走俏,除药厂需求以外,亦有本地商贩收购加工掺入银花内销售。

市上销售的饮片多掺有加重粉,价格相差较大,望购买时注意鉴别。

掺入加重粉是另一个手段。至于加重粉是什么,我还不知道。

向白芍之类的掺入滑石粉的很多。
人人皆知山药苓子是元胡的“后备军”,如果元胡价格涨幅较大,势必有大量的山药苓子掺入其中出售,这也是元胡价格攀升最大的绊脚石。

掺水。摸着不干就是掺水10%

      摸着潮乎就掺水30%。

掺土:浑身土气的药很多。

掺石子,有些药和石子之类的东西样子差不多,掺进去看不出来。如;节菖蒲。

细辛根里掺土掺石子都看吧出来。

小叶金钱草掺有伪品过路黄

用没有结香的白木香木在水塘中浸泡变黑,加入香料煮蒸,添加类似沉香香味的人工香精等造出假沉香。这种假沉香不仅沒有任何药效,更有可能会危害服用者的身体健康。

乳香、没药掺有松香。“非典”时期,亳州药市某些商户以茄子根、辣椒杆冒充藿香高价出售。冬虫夏草药效被提取后,药材商用啤酒浸泡,浸泡过的黄颜色误导消费者以为是真货。

  生晒参冒充西洋参;薏仁米混进白高粱;山肉萸掺进葡萄皮,不沏水根本辨认不出;穿山甲片用明矾炮制,炮制后,甲片、明矾胶着一起,消费者误以为都是甲片,实则多为明矾。

  辨识冬虫夏草,骆诗文以眼观、手摸传授消费者:“真货的断面白中透微黄,假货为黄色(啤酒浸泡所致) ,掰开后有气泡。”

很多地方用冲压机把塑料冲压成鳞片的形状,掺杂在真的穿山甲鳞片中,还有一些是用猪蹄甲冒充的,炒制后即使是专业中药师也难辨真假。

泥沙黏附在虫草上,增加虫草重量;还有人将竹签插入虫草内,这样除了增加虫草重量,还能将一些断裂的虫草重新拼接起来,以次充好,赚‘黑心钱’。”

  如果有条件,就可“火试、水试”中药材。比如藏红花,就可用水试,把藏红花拈一根放到透明玻璃杯里,杯里冲入凉水,水慢慢变成黄色,顺着藏红花拉成一根黄线,下面有一个小喇叭的形状,这就是正规的藏红花。假的里面掺铁红,还喷糖水,都可以增重。

  如果要抓山药,一定别用广山药,广山药属于伪品,淮山药属正品。中药材木瓜有两种:光皮的和皱皮的。皱皮是正规的,光皮是伪品。即使经过了切片,从外皮处也能看出皱皮还是光皮。

  再说通心草,通体是白色 ,轻得很,比棉花还轻。这个东西一涨价,药贩子就开始造假,淀粉、铅等加进去,浸到里头,想法儿让其渗进去,一公斤能变成几公斤。

如白花蛇,真品的蛇体泛光透亮,脊背的纹路清晰,假的蛇体纹路发木,没神采。真蛇的纹路,黑颜色处特亮。

  还有带根的沙苑子,呈肾形,比小米还小,必须用放大镜观察。伪品的形状一般更小,内行都要细心辨认。所以小心形态相似的药搁在一块卖。

  还有在金银花里加淀粉等,潮的时候,让其渗进去。而且可以掺进去胶。增加重量。


蜈蚣有很多是两条完全不是一码事的断条接在一起的。疗效不好。

蝎子本来要靠盐保护变质,但是,掺的过多就是为了加重了。有的掺盐之后晒干就可看到白色的盐状。有的和潮,看不出来。但是,给人一中盐腻腻的感觉。

  蝎子的肚子很饱的话,就是事先让它吃进了加重的东西。

水蛭加钒增重。

红花掺工业用的红花料子,因为其颜色简直就是一样的。但毫无药效。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2: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60955&highlight=%D4%EC%BC%D9


真假冬虫夏草的辨别


面对市场上纷繁复杂的虫草专卖店,很多消费者很难辨别冬虫夏草的真假。专家为消费者支招,从“形”“色”“味”三个方面辨别真假冬虫夏草。
草形:冬虫夏草体型如蚕,一般只有一条“草头”,极少有多分枝“草头”的虫草,草头基
部较粗,末端渐细,长度在0.1厘米-4厘米之间。“虫体”有足8对,尾如蚕尾,长度一般在1.6厘米-4厘米,其中长度在1.6厘米-1.9厘米和5.6厘米-6.5厘米之间的虫草很少见。正品虫草表面粗糙,环纹明显,干燥虫草质脆,易折断。虫草折断后,断面有一中空或淡灰色的小马蹄形印迹。虫草整枝形多为细长或略弯曲形。
草色:冬虫夏草外表土黄至棕黄色,头部黄红色,多数“草头”部分颜色发黑,细长,断面平坦,色略发黄。正品虫草以虫体色黄净、光亮、丰满肥大、断面黄白色、不空心、子座短小、无霉变无杂质者为佳。
草味:正品的冬虫夏草在密封后打开,闻起来有比较浓的腥气味。
专家指出,消费者在购买药用冬虫夏草时,应选择色泽正常、发育良好、无病虫害、无残缺、无畸形、质地良好而又干爽的冬虫夏草。
专家细述冬虫夏草造假手段
近几年,随着冬虫夏草需求量的增大和虫草资源的稀缺,冬虫夏草的价格十分昂贵。因为有利可图,一些不法商贩挖空心思在虫草上做手脚,用多种手段来造假
青海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副局长张晓峰介绍,目前虫草造假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用其他种类虫草冒充冬虫夏草。有人用野生于湖南、广西、江西、安徽等地的亚香棒虫草和新疆虫草冒充冬虫夏草。
张晓峰说,据统计,冬虫夏草在全球有300多个品种,国产约60种。但有药用价值的只有一种,就是出产在青藏高原的中国冬虫夏草。只有中华虫草菌侵染蝙蝠蛾幼虫生长而成的虫草才是冬虫夏草,其他的都不是正宗冬虫夏草。冬虫夏草只分布在我国青藏高原及其边缘地区的高寒草甸中。
他说,与冬虫夏草相比,不法商贩用来冒充的亚香棒虫草颜色发白,中部四足不太突出,其他外表特征相同。服用后,会出现头晕、呕吐等症状。而产于四川的琼山虫草并无任何药效,产于云南的蝉蛹草、产于吉林、河北、陕西等省的蛹虫草(也称北冬虫夏草)也都和冬虫夏草有区别。
二、用面粉、玉米粉、淀粉、石膏等材料,用特制的虫草模具压成模型,然后上色晾干,冒充正品冬虫夏草销售。
三、在正品冬虫夏草中加上明矾以增重掺假。掺假者在明矾中浸泡冬虫夏草,使草体表面有一层乳白色,等凝固后起到增重的作用。
四、用人工培育的虫草菌丝体,做成营养补品,冒充纯天然野生冬虫夏草营养补品。专家提醒,两者虽然有一些药理成分相同,但并不完全一样。


 楼主| 发表于 2010/7/2 13:01:47 | 显示全部楼层
转自http://ngotcm.com/forum/viewthread.php?tid=41161&highlight=%D4%EC%BC%D9


硫磺熏制“注水”中药材还能治病救人?


一、记者调查

  玉林市位于广西东南部,这里的中药材专业市场是我国十大中药材批发市场之一,有经营户1000多户,中药材销售辐射全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走进市场,浓浓的中药材气味扑鼻而来,其中还夹杂着一股刺鼻的怪味。

  记者:这是什么?

  老板:党参。

  记者:党参啊?

  记者:这里好像有一股味?这是什么味?

  老板:就是硫磺味。

  老板:一般(药材)都有硫磺味,什么货都有,这个也有气味,这个也有气味,这个也有气味。

  原来市场里刺鼻的怪味,就是硫磺味,是从药材中散发出来的。可是药材里怎么会有硫磺气味呢?这位老板告诉我们,市场里销售的中药材有很多是从苗园路一带的药材仓库中购进的,到那里看看就知道了。

  苗园路距玉林市中药材市场不到两公里,这一带有大大小小的中药材仓库200多个。记者刚走进苗园路,就看到几个塑料大棚,大棚里不停地往外冒着浓烟。记者揭开大棚的一角,刺鼻的气味几乎让人窒息。

  在一个仓 库的门前,几个工人在忙着堆放药材,撑起支架,扣上塑料大棚。一个工人将口袋里黄色的东西倒进盆子,约有四公斤。他告诉我们,这就是硫磺,用来熏药材的,路边扣着的大棚都是在熏药材。硫磺被点燃后,很快就散发出刺鼻的气味。十几分钟后,燃烧的硫磺被端进堆满药材的塑料大棚里。

  记者:你这个药材要熏几天?要熏多长时间?

  工人:今天下午,加一个晚上,搞一个晚上就行了。

  用硫磺熏药材在苗园路一带十分普遍。傍晚时分,道路两边冒出了几十个塑料大棚,苗园路到处都弥漫着浓浓的硫磺气味。

  在苗园路记者对十几家药材仓库进行了调查,老板都声称熏硫磺是为了防止药材发霉。既然是防止发霉,为什么不把这些药材放在路边晾晒,而要用硫磺熏制呢?这令我们百思不得其解,决定再次前往苗园路进行调查。

  记者在玉林市采 访时正赶上雨季,第二天开始淫雨连绵,苗园路一带的药材仓库的大门都紧锁着,街道上冷冷清清。几天后,终于盼来了一个晴天,与记者同行的一位药材经销商说,这是晾晒药材的好天气。上午九点刚过,我们来到苗园路,但是看到的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在一家药材仓库的门前,一个老板正在用水枪往药材里喷水。老板说,这种药材叫百部,刚从外地采购回来。堆在地上的百部有三四吨,记者注意到,有不少已经发霉腐烂。 难闻的气味让站在一旁的老阿婆也不得不用双手紧紧捂住鼻子。

  记者:烂了,有没有味?好像都有点臭了。你这些药怎么都发霉了?

  老板:是发霉了。

  记者:发霉了还能要这个药吗?

  老板:把它洗干净就行了。

  为了让这些药材充分吸收水分,工人铺上一层药材,老板就会用水枪喷上几桶水。记者看到,这位老板一直喷了两个多小时,也不肯歇息。

  在苗园路用水浸泡药材的场面也是随处可见。在另一个仓库的门前,两个工人正忙着把成袋的石斛倒进水池中,不停地搅拌。水池里散发出一股难闻的气味。

  离这个水池不远的地方有十几个工人在挑拣石斛。记者注意到,这些药材虽然色泽黯淡,但是十分干燥。玉林市一年四季潮湿多雨,中药材水分多的话很容易发霉变质。那么这些药材商为什么还要往这些干燥的药材里喷水呢?在我们的再三追问下,这位老板说出了其中的秘密,原来喷水和浸泡就是为了增加药材的分量,而用硫磺熏制则是为了保持药材中的水分。

  记者:这个药材大概能有多少水分?

  老板:多一成水分。

  记者发现,原本发黑的药材经过一天一夜的熏制,变得色彩鲜艳。这位老板透露,由于药材颜色好看,卖的价钱也高。以百部为例,没有熏过百部一公斤才卖四块六毛钱,用硫磺熏过后能多卖一块钱,再加上增加的水分,每公斤能多挣一块五毛钱。

  据了解,在玉林市苗园路一带的药材商给药材喷水、熏硫磺的现象已经有十几年了,早已不是什么秘密。在这里随意走进一家药材仓库,都不难发现这种用来熏药材的硫磺。这位老板告诉我们,硫磺是从化工商店买来的。在药材市场附近记者找到了一家化工商店。销售员说,到这里买硫磺的绝大部分是苗园路一带的药材商。

  记者: 你这个是不是工业硫磺?

  老板:是啊。

  记者:是工业硫磺。

  记者:熏草药能行吗?

  老板:行,用了那么多年没发现问题。

  记者:没有毒吗?

  老板:没有毒,这怎么会有毒。

  往药材里喷水,再用硫磺熏制保持水分的做法在玉林市是司空见惯的事情,药材市场里的老板对此早已习以为常,见怪不怪。不过市场里的这位老板的一番“高论”,还是让记者吃了一惊。

  记者:硫磺对人体没有 危害吗?

  老板:没有,这有什么害,没什么问题。这个做馒头也用硫磺,你以为馒头里没有硫磺啊,做馒头也要用硫磺熏,不熏味道就不好吃。这个不怕。

  硫磺是一种化工原料,燃烧后产生二氧化硫。我们在市场上闻到的刺鼻气味准确的说就是二氧化硫。

  记者:工商局药监局不管吗?

  老板:随便检验,这个他没办法说。

  记者:他管不管?

  老板:他不管的。

  记者:他们知道吗?

  老板 :知道啊,怎么不知道?本身硫磺没什么毒性。

  记者:没有毒性?

  老板:对。

  药监局对此事真的不管吗?记者前往玉林市药品监督管理局。

  记者:那是什么味?

  负责人:这是硫磺味,没有什么问题的。

  记者:用硫磺熏药材允许吗?

  负责人:这个实际是允许的。没有规定讲不允许,也没有讲允许也没有讲不允许,没有讲可以也没有讲不可以,没有讲禁止这种行为。

  记者:硫磺没有害 吗?

  负责人:没有害的。熏硫磺的话防止生虫。

  记者:人吃会不会中毒?

  负责人:硫磺不会中毒的。

  在玉林市中药材市场记者购买了石斛、党参和玉竹三种中药材,带回北京送到中国药品生物 制品检定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二氧化硫含量最低的是190mg/kg,最高的达到了1260mg/kg。同时检测中还发现,铅、砷、硫的含量也很高。

  我国粮食卫生标准中规定,二氧化硫含量不得高于10mg/kg,目前我国中药材还没有国家标准,如果参照粮食标准,这些中药材二氧化硫含量最低的超过了19倍,最高的超过了120多倍。二氧化硫超标会严重影响人的健康。

  用水浸泡、又经硫磺熏制的中药材能 “治”病,还是能“致”病?广西玉林药监局工作人员说“硫磺熏中药,没有规定说不允许”是真的吗?目前国家药监局到底用什么手段来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和人民的用药安全呢?

  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中药室主任林瑞超教授做客《每周质量报告》十二期“权威访谈”。

汤药质量,难让人放心

老百姓习惯把中药饮片称“汤药”,目前约50%的中医处方是在社会药店调配的。据一位有几十年工作经验的业内人士透露,本市大小药店里的中药饮片混乱,饮片质量参差不齐。药店从业人员更是鱼目混珠,致使中医处方误配、借配的事情时有发生。

  不经炮制以次充好

  中药材不能直接做中医处方用,必须按炮制规范生产成中药饮片。有的中药材需要清除杂质和非药用部分,比如巴戟需抽出没有补益作用的木心,枇杷叶去毛;有的通过炮制改变了药物的性能,增强了药物的疗效,如生地和熟地两者都是同一种药材,炮制使他们的性能发生了变化,生地能清热凉血、养阴生津,而熟地则起到了补血、养血、填精和益髓的作用,切不可混用。

  这位业内人士称,有信誉的药店中药饮片都是按照炮制规范生产的,并且在饮片进店后,由药师进一步验收才配制,使患者放心用药。可是,外表都差不多的“汤药”质量到底怎样?消费者一般难以辨识,这就给一些不法商家提供了造假空间。有些药店单纯为了挣钱,不从正规渠道进货。而非正规渠道的药材往往不经炮制,掺假和代替的手段五花八门,造假的水平更是以假乱真。

  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相关负责人接受采访时称,中药饮片不合格比例较其它中西成药远远要高。由于进货渠道比较混乱,市场上中药饮片质量问题比较突出。今年在抽检中发现,一些不合格的中药饮片有的采用劣质药材炮制,有的用假冒材料冒充,也有的药材已经被使用过,致使有效成分含量不足。一些药店甚至是医疗机构为了逃避检查,又能最大限度营取利润,采取“搭货”的方式,从正规渠道进少部分质量好的药材,然后再偷偷进很多“黑药材”,老百姓抓药时自然就会买到伪劣药品。

  药味不齐积压变质

  这位业内人士透露,药店经营中药饮片品种多少和客流量的大小,也是保证中药饮片质量的关键,一些药店药味不全、销量不高,造成了汤药质量下滑。传统的药店经营药品700种以上,品种齐全,保证治疗效果。一些小药店,药品种类少、数量小,中医处方调配不齐,会造成患者喝药味不齐的汤药。销售量少造成药品积压,导致一些药品生虫、虫蛀、变色、泛油、霉变,大大影响了汤药的质量。

  专业不精配错药方

  调剂中药饮片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岗位,应有药师在岗,由有经验的饮片营业员调配。药店从业人员必须具有对中医处方进行审方、调配、复核的能力;熟练掌握中药各种禁忌;对80余种应打碎的品种和180余种常用中药饮片的正名、别名要熟练掌握;能主动地介绍有关中药知识和解答顾客的咨询。可是据这位业内人士称,目前药店从业人员参差不齐,有的药店雇佣一些没有药学知识的人员从事重要调配,所以误抓、错配的事情时有发生。如生黄芪与炙黄芪的功能不一样,生黄芪益气固表,利水退肿,炙黄芪补气壮阳,两者为一补一固两种药性。不了解情况、没有经验的人员容易发生配错药的现象。最近曾有误把檀香调配成松香,造成人身伤害的报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7 18:39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