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358|回复: 1

炒股,炒房……炒状元?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26 17:38: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0年6月24日央视《新闻1+1》播出《炒股,炒房……炒状元?》,以下是节目实录:

  主持人(董倩):

说到“炒”这个字,往往就是跟投资或者投机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说炒股、炒房、炒美元,但是最近一段时间,随着各地高考分数的公布,高考状元成为被热炒对象。那么热炒状元到底是在对什么进行投资呢?

  主持人:

  各地的高考阅卷工作已经基本结束了,考生们这两天陆续可以通过声讯电话的方式查询高考成绩。

  主持人:

  北京是今天公布了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分数线。

  解说:

  随着2010年高考分数的公布,北京、浙江、吉林、甘肃、宁夏、贵州、福建,还有重庆和江西,很多地方又开始纷纷公布本省的高考状元,一张又一张年轻人的巨幅照片又出现在了他们就读的中学,连夜赶回学校接受媒体采访,又连夜参加多个网站的访谈。兴趣、爱好、性格、学习经验,透过一位高考状元一天的经历,我们知道各地2010年的状元秀又要上演了。

  已经不知道多少年了,每到这个时候,在全国各地就会产生成百上千个状元,对状元们表示兴趣的高校,培养状元的母校,嗅到机会商家,还有政府部门的参与,媒体的报道,和希望孩子能成为状元的父母们炽热的目光,于是状元秀也一年比一年火爆。

  今天很多网站已经在重要位置开始梳理今年的状元榜。而事实上,早在高考分数出来之前,各个高校就已经做好的生源大战的准备,各种优惠政策五花八门,例如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就开出了今年广东省招揽状元的最高价12完元,同时免缴四年学费。西安交通大学则拿出上百万专款,鼓励各地高考尖子生报考该校。北大、清华今年也分别提高了状元奖学金,北大从两万提高到了五万,清华少一些,从两万升到了四万,很多地方的状元们也可以从当地教育部门和他们的母校拿到奖金,此外还有商家的赞助。

  主持人:

  最近在杭州市场上出现了一种叫做贴身侍卫的内裤。

  今年5月,高考前夕,一款名为贴身侍卫的学习短裤在市场上备受争议,原因是内裤包装盒上印的不是什么大牌明星,而是五个2009年各地的高考状元,更雷人的是买这款内裤还会附送一本由状元们的经验汇总而成的所谓夺冠秘籍,黑白印刷本,约一万多字,据说全部由状元们撰写。

  傅经理:

  在这个里面讲得都是非常好,学生、孩子首先从道德经里面去明白我们应该认识人生,然后就是对考试过程中…

  解说:

  尽管这款内裤目前已经下架,该公司也解释说,他们从未说使用贴身侍卫产品与高考成功有必然联系。但无法回避的一个事实是,高考状元们已经成为消费目标,做广告,做代言,无论是否真的与高考相关,商家们都想粘一粘状元的光,甚至有的状元去店铺买糖,也被商家挂出热烈祝贺我市高考状元在我店购买糖的横幅广告。

  学生1:

  成为状元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

  学生2:

  状元之路学习机,圆了我的状元梦。

  学生3:

  提高学习效率,轻松面对高考。

  学生4:

  清华北大与您相约。

  解说:

  高校重金奖励,中学大力宣传,商家媒体更是紧盯着状元的一举一动,尽管高考成绩公布才仅仅两天,尽管今年高考前已经有很多省的教育部门出台了禁止宣传高考状元的规定,尽管北京教育考试院副院长臧铁军在23号举行的一场发布会上也呼吁,希望不炒作状元,不炒作高分学生。但是从今天我们看到的新闻,2010年肯定又会出现一场又一场状元一出天下争锋的火爆状元秀,我们也遗憾地看到,似乎没有人能改变这样的局面。

  主持人:

  岩松你怎么看这个很多商家看中了这些状元,以他们做代言人的内裤,包括那个卖糖的地方,你觉得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现象?

  白岩松(评论员):

  我说不能因为这些孩子有内秀,就可以代言内裤。其实说起来的话,又很容易理解。因为我记得咱们在以前的节目中曾经说过这句话,说孩子的教育,女性们的美容,还有人们的养生跟想长寿是最大的几个市场,甚至说得这三个市场,恨不得得天下。那么高考结束的时候,它不能只是一个事件,对于学校也好,对于高校也好,对于商家也好,就会看到在这个事件中我们怎么去寻找英雄,然后能让这些英雄和成功者进一步演变成市场的巨大的感召力,有的人获取经济效益,有的人获取政治效益,有的人获取实际的利益,因此这些孩子已经在炒作当中成了人们要用的一种最好的武器。

  你看我们姑且用经济来说,就举一个数字吧,2008年,2008年小学全中国的小学生有多少呢?有一亿,初中生呢?5000多万,普通高中有2400多万,也就是说加起来近一亿八,我们再刨掉高三的学生,一亿六七这样吧,这都是一个潜在的市场。你想想从小学父母一看这是状元,他代言什么,或者他有什么绝招,他是一种什么生活习惯,就会影响这一亿六七的孩子们,以及他整个的家庭,加起来你说这是个多大的市场。


主持人:

  你说这跟逢年过节,有人拜佛、上香,摸摸仙气那个有没有一比?

  白岩松:

  我觉得这里头当然是利用人们潜在的这种心理,但是炒作的人是有非常直接的效益,你去上香,你还不知道究竟会给你什么,但是这些利用状元的人们他知道会直接得到什么。比如说我们举例子,在以往曾经出现过,培养出了状元的老师会从普通的班主任提升为副校长,因为他的学校在本市或者本省成为了状元。然后出了状元多的高中就会打出巨大的横幅,这一代全国各地,反正我起码看到过很多,热烈庆祝本校培养出本市的文科或者理科什么状元,这个对学校来说成为一个具有吸引力的一个朝圣的地方,将来很多的家长会进一步增强择校的愿望,因为要选择这样的学校。那对于商家来说,也要利用这样的状元,你看有什么内裤的,有学习机的,有各种各样的东西,这让那些宁可信其有,咱也不信其无的家长以及孩子们就会进入这个市场,你想想一亿六七万孩子的庞大的市场,只要有一定的比例成为他们的俘虏,这就是一个多么大的利润。

  主持人:

  你看对于那些参加考试的孩子,他们已经过去了,姑且不说,就是他们的学弟、学妹看到有人这么关注,这么去炒作这些高考状元的时候,会对他们的心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白岩松:

  压力,首先可能刚一开始会有一个动力,因为我的师哥,或者我的师姐成为状元了,我也希望能,但是我们都知道,全中国近几百万的考生,真正能成为状元的,从省里来看,文理科加起来不到一百,全中国不到一百。如果到了市里头可能更多一点,但依然是一个极小极小的比例。也就是说成功者永远是金字塔尖那很小的一个比例,那他对整个金字塔这一部分人会形成一种巨大的压力。我希望能变成动力,因为有的时候你也不好直接去,首先应该祝贺这些状元们考得不错,但是另一方面,你也是应该说对所有其他的孩子来说,状元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重要,因为第三名,第四名,可能跟他只差一分或者两分,在某些综合素质方面甚至有可能超过状元,但是由于你把注意力全部盯在了状元的身上,就可能错过了去借取其他师哥、师姐们身上的优点,所以我觉得不要把它变成压力,如果真的变成压力的话,金字塔塔尖上的人那么少,塔底下的人都在承受压力,我觉得挺难办的。

  主持人:

  商家很看中这些高考的状元,其实比商家更看中他们的是学校,我们的节目稍候继续。

  网友自编搞笑视频《大话高考状元》

  人物1:

  先生,知道谁是高考今年的高考状元吗?

  人物2:

  我不知道。

  海盗1:

  知道今年高考状元在哪吗?

  海盗2:

  不知道。

  海盗3:

  我也不知道。

  机器人:

  地球帅哥,快告诉我谁是高考状元?

  周星驰:

  状元为什么这么红?我在千万次思考之后,终于发现他们其实是被媒体炒红的。

  主持人:

  事实上,如今希望跟高考状元拉上关系的,除了媒体、商家、高校,还有这些状元出身的高中、初中,甚至是小学。今年北京高考的查分从6月22号晚上9点才开始,可状元们所在的学校还是不辞辛苦,连夜召开新闻发布会,他们要通过媒体告诉公众,高考状元到底是怎么炼成的。

  我们再来看这张照片,热烈祝贺泸州市实验小学学生某某某在今年高考中勇夺泸州市文科状元,去年高考之后,这个挂在四川一所小学门口的横幅一时间让人大吃一惊,而调查之后才知道,原来状元只是曾在这里就读而已。

  学校热炒状元,一是炫耀自己的业绩,是校长的政绩和教师的功劳,二是利用状元的影响力争夺生源,三是得到上级部门的认可和嘉奖。而一位国家级重点中学的老师更是向记者坦言,高考状元是不得不炒的。因为学校出的高考状元多了,择校生的收费也就增多,这早就是教育领域公开的秘密。

  李清先(广西教育厅办公室主任):

  炒作给学校产生了比较重的社会压力,学校之间也产生一些争夺生源的不正当的竞争行为,而且也助长了对名校的这种择校之风,也诱发了一些学校补课的行为。

  解说:

  但是面对又一轮针对高考状元的热炒,今年我们也听到了更多不同的声音。在广西,当地教育厅早在高考前就提出,要淡化对高考成绩的宣传,甚至还提出了“十不准”原则。

  李清先:

  比如说原来学校喜欢张贴海报,悬挂横幅、气球,利用它的网站,利用开通气会、通报会、研讨会、发布会,通过媒体进行宣传,有些还用喜报、贺信,还以高考状元的名义,把母校,以前小学、初中的母校都拉进来,这些方式我们进行了规范,也是不允许他们这么做。

  解说:

  SAT是每个美国高中生申请美国名校都必须参加的一项考试,最近,美国《侨报》副总编辑乔雷写了一篇文章,文中提到,如果说美国全国性的SAT考试类似中国高考的话,SAT能考满分就应当可以叫做状元了。根据有关数据,美国61%SAT满分的学生被哈佛大学拒绝,同样的情形也发生在耶鲁大学和斯坦福大学等美国的名校。

  熊丙奇(21世纪教育发展研究院副院长):

  在美国的大学录取过程中,它总共有16大项的指标,其中SAT是其中的一项指标,是一个小项指标,而且它在整个美国大学的评价体系里面只占到25%的比重,因此SAT满分最多能够在这个评价体系里面得到25分,满分不被录取是很正常的。

  解说:

  2010年是高中课程改革在全国大范围推广的第一年,而改革的目的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单一的分数考评学生的应试教育理念。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已经正式通过,2010年,我们希望这将是高考状元炒作的终点。

  主持人:

  炒状元不好,但是我有一个问题,你说在咱们现行的教育体制之下,比如说培养出来一个状元的高中,他打出一个横幅,我来让大家知道,我能够培养出这个状元,有什么不好呢?因为高考状元毕竟是一个综合性因素托举出来的一个结果?

  白岩松:

  怎么说呢,我们不想去说炒状元有多么多么不好,因为各方有这样的自由,比如说媒体知道公众是需求他们,是由需求造成的,所以媒体要第一时间把这个状元给找出来,那么学校也有一些骄傲的资本,但是当所有的因素都捆绑在一起,使每年的状元秀炒得越来越热,而且越来越火爆的时候,它却像是中国教育现状的一个自我举报。它举报出来的事情却不是我们开心的,第一个它举报了,我们现在根本还不是素质教育,还是应试教育,而且似乎依然在愈演愈烈,这是举报的第一项。第二项,国家上上下下都在说别择校,别择校,想尽办法不择校,但是炒状元也在向全社会发出了一个明确的信号,不择校行吗?你看看,这些状元都是出在哪些学校,而且当一个城市、一个省、一个直辖市他的状元几次都出在同一个学校的时候,更会导致大家用权、用钱,用各种各样的方法去进行择校。第三个,也在进行一个自我的举报,其实全社会综合看来,对教育的理解,对状元的理解都不成熟。

  主持人:

  可是岩松你说学校也好,家长也好,他们就是那么不理智,非要去产生状元的学校去就读吗?

  白岩松:

  不能说家长们都不理智,是这样一个大环境,您觉得,或者说我觉得全中国的家长难道都傻到要让自己的孩子像一个苦力,少年苦力一样,每年背着沉沉的书报,读书要读到10点、11点,都不愿意。但是当你不愿意,而别人这样,整个大环境是这样的时候,你想心疼你的孩子也是不能的,因为你的孩子会落伍,你的孩子会失去自信,你的孩子会可能失去很多很多的机会,这样时候你就必须狠下心来,我想你我都经历过这样的一种转变。但是从另一方面,需要社会有一个综合的治理。透过自我举报的炒状元风,来让大家慢慢理性起来,我觉得这是一个过程,不意味着你做一期节目,或者说大家出了一个禁令,不炒状元了,大家就真的不炒了,只不过面上的事,骨子没变。

  主持人:

  所以刚才岩松说到一个,渐渐不炒状元这是一个过程,我们也看到一些地方意识到炒作状元带来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也出台了一些措施,比如说要淡化对于高考成绩、高考状元的炒作,但是这些措施推出来之后,我们看起来,效果却并不好,到底怎么回事,怎么看这种现象,我们记者也采访了21世纪教育研究院副院长熊丙奇先生,听听他怎么说。

  熊丙奇:

  现在政府部门就要求学校或者是考试机构,不公布学生的成绩,实际上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有违阳光高考的,它只是为了创造一种所谓的素质教育的环境。因为从考试监督来讲,如果说同学们都不知道其他的学生考多少分,基本上是无从监督的。不断地发禁令去禁止炒作高考状元,炒作高考分数,还不如务实地去面对我们当前的应试教育的症结,真正地推进打破一考定终身,推进多元评价体系的建设,然后建立一个以高校自主招生,学校多种选择为基本格局的新的高考制度。

  主持人:

  我们说炒作高考状元不好,刚才熊先生说了,你不告诉公众谁是状元也不好,因为这样无从监督。那到底怎么好?

  白岩松:

  我同意他的这个说法,就是说透明和公布这个是应该提倡,或者说支持的。但是另一方面,如果仅仅用红头文件去禁止,恐怕也不太合时宜,当然这背后的苦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是另一方面,怎么使大家方方面面,我说的是综合治理,一方面我觉得可能分成两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觉得大家应该有一个理性的判断,高考的状元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因为你发现,我在盯着某一个直辖市,或者某一个省的状元的时候,发现它的风水也是轮流转的,今年可能在这个学校,明年可能到了那个学校,后年又会到了另一个学校,那么他每年自己的学校会猛夸自己一顿,但是你发现下来,差一两分就会决定了谁是状元,谁不是,第二名跟第一名的差距就跟体育赛场上一样,冠军流芳百世,而亚军像一个罪人一样,不会吧?我觉得这里有很多的偶然性,因此状元具有偶然性,不要拿具有偶然性的状元,然后去推广他所有必然的成功的道理,他曾经喝过什么水,他曾经用过什么。我觉得第一点要强调这个。

  第二点我要特别说,如果要一个状元来求职的话,假如我有权力的话,我不一定要状元,为什么呢?这不是我个人的好恶,是2009年出台了中国高考状元的调查报告,这份报告调查了1977年到2008年所有的状元,结果发现的一个重大的问题,就是考试的时候他是状元,但是到了社会上之后,成为各个领域出类拔萃的尖子的比率极低极低,最后发现了一个现象叫第十名现象。往往是在班级,或者说学校第十名左右的人,将来他的成才率是最高的。这是一个调查的报告,这是一个数据,而且生活中我们也有大量的这种案例,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所有的父母是慢慢清楚的,我觉得不能指望文件,要指望父母们清楚。

  主持人:

  有一句老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学习好不意味着你人生旅途你都是第一。

  白岩松:

  没错,更何况这个时候的状元给他自己还带来很大的压力,难道只许成功,不许失败……


来源:央视《新闻1+1》
发表于 2010/6/27 20:41: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句老话叫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你学习好不意味着你人生旅途你都是第一。说的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3 03:5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