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963|回复: 5

荨麻疹辨证论治体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6/9 19:14:2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年接诊荨麻疹多例,兹将临证思辨过程及治疗记录于下,供同道参考。
   一、小柴胡汤加减治愈急性荨麻疹一例
     楊**、男、13岁,2008年9月23日13时就诊。
     患者遍身搔痒,风团此起彼伏两周,加重两天,服西药治疗无效,搔痒剧烈难以上课。伴纳差(近两月),烦燥易怒,便秘,时腹自痛。其面色萎黄,上唇干淡,下唇干红,舌尖红,中后白腻,双寸稍浮数,双尺微沉,右关紧细,左关弦。
   处方如下:柴胡24 黄芩9 半夏(生)20 生姜20 炙甘草18 西砂仁18 陈皮15 石菖蒲20 葫芦巴(碎)15 沉香5 大枣4枚(擘)  二剂
   患者当日服药二次,至深夜,风团倍增,颜面浮肿,搔痒更甚,其母惊惧不已,半夜后风团渐减,至次晨而全消,搔痒也止。
   二剂尽,患者皮肤症状全消,食纳渐増,其母请调其食欲,乃以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加减:
    处方如下: 半夏(生)20  干姜18  黄芩9  黄连3  白晒参18  浙白术18  炙甘草18  西砂仁18  枳壳15  槟榔9   葫芦巴(碎)15  沉香5  大枣6枚(擘)  二剂
   四剂尽,患者面色略显红润,食纳好转,大便畅,舌脉复常,嘱其服香砂养胃丸半月以善后。
  临证思辨过程(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陈利-1971 于 2010/6/9 22:34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6/9 22:29:20 | 显示全部楼层

荨麻疹辨证论治体会

临证思辨过程如下:
      患者关脉紧而苔显白腻、纳差、面萎黄,此脾虚、中焦寒郁之象,当为夏日恣嗜寒凉所致,询之果然。阴寒盛于中焦,少阳不升,则厥阴不畅,木气郁也;土寒脾阳不掁,则阳眀胃气不降,故纳差、便难。中焦寒盛,则肝、脾、胃、肠血供大减,阳明不降则金不生水,少阴无所藏蓄,故肾、膀胱、骨髓气血也少,于是大量气血能量滞留于肌表与上焦,故烦燥易怒、卧睡不宁。当天气炎热,布于肌表与上焦的气血能量可从太阳经表而散,至入秋转凉,金气当令,肌肤收敛,相火被囚(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散之无门,降之无路,故大量气血能量困于肌表与上焦,狼奔矢突,冲击肌肤,战于太阳之表,发为风团。究其发病时间,起于9月7日,值白露,重于9月22日,值秋分,正是气血能量由表趋里、且敛且降之时,甚合运气规律!
      观其脉症,标病固在太阳,根本却在少阳、太阴、阳明,急当枢转肌表与上焦的气血能量,散之大违金令,重损其正气,不可!故当温脾疏土以降阳昍燥金,本例依脉证均有木(被寒)郁之象,且温脾疏土也有赖少阳,但依五行生克制化规律,金气当令(旺),木气当死(极弱),升少阳是否有违金令?遣方时颇为踌躇,然虑木气由夏至秋,了无舒展之日,被克太过则当救之,正合极反律而应病症,故以小柴胡汤加减,而重在温中土以降西方  。
      患者气升浮,用药后自然少阳先升而阳明后降,当其少阳已升而阳明未降之时,相火益盛,风团倍增,颜面浮肿,似有病重之势,待土暖金降又迅速消退。然风团虽消,太阴、阳明之邪尚在,不一举荡平,恐有巻土重来之势,故以半夏泻心汤合理中汤治之,末以香砂养胃丸半月以善后。
      二、皮肤划痕症一例(待续)


[ 本帖最后由 陈利-1971 于 2010/6/9 22:32 编辑 ]
发表于 2010/6/27 10:58:05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有人用人参败毒散或九味羌活丸治荨麻疹,是否说明荨麻疹也有多种类型?不知该如何辩证?
发表于 2010/7/1 21:15:02 | 显示全部楼层
一般荨麻疹初起多属汗出当风,所以给予适当的发汗药大多可以改善,然而进入到慢性,汗法可以取得一时疗效,根本还是要回归中焦调整,而且要花相当的时间与耐性

再者如果饮食引起,当下给予下法,可以立即改善
发表于 2010/7/7 17:0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荨麻疹是因为其它病的时候吃大计量大热的药好的
比如附子,生姜,干姜那类的药物
发表于 2010/7/16 15:17:47 | 显示全部楼层
敝人也治愈数例此类病,  每以银翘桑菊二方加滋阴凉血药出入治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4 17: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