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21帖超过了更改时限,原文中部分论述还不够清晰,经更改后发布如下:
⑥《内经》模式与《难经》模式之间的沟通问题——“胃为肾之关门”与“肾为胃之关门”——脐下肾间动气是三焦气化通道之总司令
上文曾归纳出《内经》对饮食物的后天气化模式为:
饮食物口入→入胃通过脾精气的气化蒸取精微,并通过脾气升举→入肺与清气“气化”为一体而成营血[1]→……?→转致五脏
又曾归纳出《难经》的先天气对后天气化功能的支持:
命门天癸→脐下胞宫肾间动气→三焦→升降出入经历於五藏六府 ¥ 上面已明确了升降运动的道路是气街,但细思之下,先天炁与后天气二者之间的沟通机制尚欠明朗,下文继续讨论。
○灵枢·邪客第七十一:“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藏六府,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藏六府。”
分析上文如下:
①由中焦胃注入上焦肺脏的营气,一部分转注膻中转化为宗气,以行呼吸(膻中为宗气之海)。
②另一部分营气内注于五脏六腑的部分,通过肺主肃降、金水(肺肾)相生、及胃气下降机制[2],经过三焦气街的运行通道,下降至脐下下焦,与来自于命门的原气(肾间动气)交汇混融,并进一步被气化,转化为更加精微、热力与活动性更强的原气,以增补先天原气。这个过程体现了后天脾胃之气(中气或营气)对下焦原气源源不断地补充作用。(雪山按:故知脾胃乃后天之本,及“胃为肾之关门”之说。)
在脐下被进一步被气化的产物去向又有:
1、成为卫气,不行脉内,行脉外而浮于体表,起防卫作用。
2、成为十二经脉之气的总来源。
3、化淫精下行,以支持生殖功能。或以遗精而漏失[3]。
4、因脐下动气得先天肾阳之气支持,具有温煦作用,故能通过三焦气街通道,直接向上温煦中焦胃府脾阳之气。胃府脾阳得到原气的温煦,才得以完成“泌糟粕,蒸津液,化其精微,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以奉生身”这样一系列的生命气化环节。(雪山按:故有肾乃先天之本,及“肾为胃之关门”之说。)
故而脐下原气之海,实在是一个实现后天与先天之间相互转化的大本营。脐下肾间动气则是三焦气化通道之总司令!
故《素问·六微旨大论篇第六十八》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非出入,则无以生长壮老已;非升降,则无以生长化收藏。是以升降出入,无器不有。故器者生化之宇,器散则分之,生化息矣。故无不出入,无不升降,化有小大,期有近远,四者之有而贵常守,反常则灾害至矣。故曰无形无患,此之谓也。帝曰:善。有不生不化乎?岐伯曰:悉乎哉问也!与道合同,惟真人也。”读者深体之!
至此,原生态中医的上中下三焦气化升降出入往返全程密意完整破译!
[1] 中医“营血”的概念与西医的“血液”的概念完全不同。营血是血与气统一体概念,说营气与血亦可,也就是“血载气”。西医不知血中所载之气。
[2] 《素问》:“胃者六府之海,其气亦下行”。
[3]而道家小周天还丹功夫正是在此要害关头逆水行舟下手采炼,行周天火候,进火退符,退藏于密,将其返还为先天之中的先天炁返归贮命门,故能却老。故《老子》曰:“反者道之动。”对凡夫来说,或“醉以入房”,或漏失,仅此二途而已。)
[ 本帖最后由 雪山来客 于 2010/6/1 06:06 编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