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6420|回复: 3

生脉散 天王补心丹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13 15:42: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方剂名称
生脉散

方剂别名
生脉汤、参麦散、生脉饮、人参生脉散、定肺汤、参麦五味饮

药物组成
麦冬、人参、五味子。

处方来源
《医学启源》卷下。

方剂主治
气阴两伤,肢体倦怠,气短懒言,口干作渴,汗多脉虚;久咳伤肺,气阴两亏,干咳少痰,食少消瘦,虚热喘促,气短自汗,口干舌燥,脉微细弱;或疮疡溃后,脓水出多,气阴俱虚,口干喘促,烦躁不安,睡卧不宁。

方剂功效
益气养阴,敛汗生脉。

药理作用
       1.镇静作用:生脉散有镇静作用,能延长小白鼠或巴比妥钠睡眠时间,给药组平均睡眠时间136.6±21.6分钟,对照组平均睡眠时间为100.3±35.2分钟(P<0.01)。
       2.提高耐缺氧能力:生脉散ˉ增加小白鼠对低压缺氧的耐受能力,给药组存活率为63.3%,对照组存活率为37.7%,两组差别显著(P<0.05)。说明本方能提高心肌对缺氧的耐受性,节约心肌对氧的消耗。
       3.抗冠心病作用:家兔经獊?扎冠状动脉前降支,造成实验性心源性休克,生脉散注射液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但升压作用缓慢,给药组与对照组疗效有明显差异,《中医杂志》(1981;6:24):观察54例有心气虚表现的冠忍病心绞痛患者的心肌收缩时相(STT)及心尖搏动图,表明该病心气虚的实质与不同程度心功能不全有关。应用生脉散注射液后,可以改善左心室功能,其正性肌力作用与西地兰对心脏作用相类似
       4.抑制豚鼠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活性《新医药学杂志》(1973;10:27):生脉散可抑制豚鼠心肌细胞膜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抑制强度与剂量成正比。其中人参、五味子单味药亦有抑制作用.而麦冬则无抑制作用,认为生脉散由于抑制心肌细胞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是改善心脏生理功能的途径之一。
       5.对2.3-二磷酸甘油酸的双向调节作用:《全国中西医结合虚证研究与防治老年病会荊?资料选编》(1982年):观察静脉注射生脉散前及24小时后正常人及冠状患者细胞2.3-二磷酸甘油酸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本方对此可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动物实验结果还表明本方还可以提高缺捊§动物的PO2、SO2,设想可能是生脉散使缺氧机体的摄氧,带氧能力提高,并将此看成是生脉散益气作用机理之一。
       6.抗微循环障碍作用《辽宁中医杂志》(1984;12:36):生脉散注射液对大分子右捊?糖酐所致微循环障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的病理变化,有一定的对抗和保护作用。不仅可以改善微循环障碍,还可以阻止血管内DIC产生。
      7.强心机理《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3;3:56):生脉敍是通过多种途径作用而增强心肌收缩、改善心功能的,其作用途径至少有四个方面:
           1.抑制心肌细胞膜Na-K-ATP酶活性。
           2.改善心衰心肌的能量代谢。
           3.改善心衰心肌蛋白的代谢。
           4.兴奋垂体-肾上腺半?能。
       8.抗休克作用《天津医药通讯》(1972;11:44):生脉注射液可使在体兔心收缩力加强,对狗急性失血性休克具有升压作用,并使休克动物趋于安静。
        《新医药学杂志》(1974;3 :21):心溍性休克:用耳缘静脉注射橄榄油的方法,造成家兔心源性休克,对照组存活率为12.5%,预防给生脉散组存活率为75%,两组差别显著(P<0.05)。本方主要作用可能是加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冠状动脉半a环。
          中毒性休克:生脉散能延长家兔阻断肠系膜上动脉后所致休克的存活时间,给药组平均存活时间为488.8分,对照组为344.4分,两组比较,差别非常显著(P<0.01)。
       9.毒性研究《中成药研究》(1980;2:41):生脉散注射液给狗静滴17-20ml/kg,滴速60滴/分,心电图及血压无明显变化,快速注入(180滴/分),心电图出现ST段下降;静脉注射未有溶血现象;小鼠尾静脉给药,LD50 34.94±3.51g/kg」临床每次静滴400ml,未发现任何副作用,仅偶有静脉炎发生。

临床应用
        ①中暑《续名医类案》:陆祖愚治陈元甫,七月间因构讼事,忍饥,食冷粥数碗,少顷即吐出。自此茶饮皆吐,头痛身热,咽喉不利,昏冒,口中常流痰液。医知为中暑,用冷香薷饮投之,随吐;又以井水调益元散投之,亦吐,昏沉益甚。脉之,阳部洪数无伦,阴部沉微无力。此邪在上焦,在上者因而越之,此宜涌吐者也。盖饥饿之时,胃中空虚,暑热之气,乘虚而入于胃,胃热极而以寒冷之水饮投之,冷热相反,所以水入即吐;即口中流涎,亦胃热上溢之故也。因用沸汤入盐少许,齑汁数匙,乘热灌之,至二三碗不吐,至一时许方大吐,水饮与痰涎同出,约盆许。即以生脉散投之,人事清爽,诸症顿减。
        ②脱症《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79;1:48):周某,女,75岁。患高血压及慢性支气管炎多年。平素血压在190-170/110-100mmHg之间,并有头晕失眠,咳嗽胸闷等。诊前约10分钟,因过劳突感呼吸困难,心悸,头汗如珠,口噤不语,脉形隐伏,怠缓而结,至数不清,每分钟约36次/分。证属脱证。急取红参2支(切片),麦冬15g、五味子12g,开水浸泡,白糖为引,徐徐灌入口中,药尽服,病人始能呻吟,手足扰动。再服即时苏醒,脉形始现,50次/分,仍无力而结,3-5至一止。此元气复而未盛,原方浓煎作饮,2小时内尽服生脉散二剂,神识清楚,转危为安。次日再诊,觉头昏疲乏心跳,六脉弦缓,5-8至一止。血压140/100mmHg,已进食。仍按原方再进三剂,素食调养,脉形整齐,恢复常态。
        ③低血压《四川医学》(1981;2:100):口服生脉散加味(粉剂):党参6g、黄耆6g、五味子2g、麦冬2g,共18g为一人一日量,共研末,每次服6g,每日三次,连服四周为一疗程,选择血压低于90/60mmHg,排除器质性及营养不良者作为观察对象,共观察10例(男女各5人),经给药1疗程后,收缩压平均升高14mmHg,舒张压平均升高6.7mmHg。
        ④心肌炎《上海中医药杂志》(1979;6:25):治疗心肌炎20例(其中15例经多种西药多疗程治疗无效而改用本法),显效6例,有效10例,无效4例。
        ⑤休克《新医药杂志》(1974;3:21):收治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源性休克20例,其中3例单用西药治疗,死亡1例(33%),而另17例用生脉散注射液治疗,死亡1例(5.8%),16例血压全部回升恢复正常,升压作用温和是其特点。《江苏中医》(1980;3:59):以本方治疗休克114例,包括感染性休克98例,用药5分钟至1小时后开始升压,显效率为71.8%,血压稳定时间平均为17.3小时。
         ⑥心衰《中医杂志》(1980;12:30):生脉液治疗小儿肺炎合并心衰17例,其中1-3天内症状消失者10例(58.8%),3天以上消失者7例(41.1%),平均消失时间3.81±0.39天,而12例对照组中,3天以上消失者7例(58.3%),1-3天以内消失者5例(41.7%),平均消失时间6.08±1.19天,P>0.05。
         ⑦心律失常《中级医刊》(1959;9:26):患者女性,73岁,支气管扩张合并支气管肺炎,继发心力衰竭,采用毛地黄叶粉末内服。治疗过程中,突然发生恶心呕吐,心率38次/分,律齐,血压降至90/0mmHg,患者疲乏,嗜睡。经中西医会诊,诊断为毛地黄中毒所致心房室传导阻滞。用人参9g、麦冬9g、五味子3g;连服5剂,心律恢复至56次/分,诸症逐步缓解。《天津医药》(1978;2:64):用本方配合安他心0.1每日四次,治疗室性,房性早博5例,4例痊愈,1例好转。《成都中医学院学报》(1981;2:52):治疗心率缓慢型心律失常21人次(15人),其中病态窦房结综合症18人次,伴有二度二型或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的双率枝传导阻滞3人次。结果1人次显效,17人次好转,治疗有效率为18/21(85.7%)。
         ⑧冠心病。心绞痛《中医杂志》(1981;12:67)观察54例冠心病心气虚患者应用生脉散前后的左心功能改变,用药前后比较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安徽中医学院学报》(1984;3:40):严氏用生脉液治疗心血管疾病23例,其中冠心13例,高心6例,肺心3例,心肌炎1例,总有效率为70.1%。其中对改善心电图异常的总有效率为69.6%,缓解心功能障碍症状总有效率为70.4%。
        ⑨肺结核《中医杂志》(1959;9:36-37):根据中医辨证施治原则治疗肺结核22例,其中心肺型(即心痨与肺痨混合型)用生脉散熬膏治疗。经四个月后,全部有效,大多数恢复健康。

各家论述
         ①《内外伤辨》:圣人立法,夏月宜补者,补天真元气,非补热火也,夏食寒者是也。故以人参之甘补气,麦门冬苦寒泻热,补水之源,五味子之酸,清肃燥金,名曰生脉散。孙真人云:五月常服五味子,以补五脏之气,亦此意也。
  ②《医方考》:肺主气,正气少故少言,邪气多故多喘。此小人道长,君子道消之象。人参补肺气,麦冬清肺气,五味子敛肺气,一补一清一敛,养气之道毕矣。名曰生脉者,以脉得气则充,失气则弱,故名之。东垣云:夏月服生脉散,加黄耆、甘草,令人气力涌出。若东垣者,可以医气极矣。
  ③《古今名医方论》引柯韵伯:麦冬甘寒,清权衡治节之司;人参甘温,补后天营卫之本;五味酸温,收先天天癸之原。三气通而三才立,水升火降,而合既济之理矣。
  ④《医方集解》:人参甘温,大补肺气为君;麦冬止汗,润肺滋水,清心泻热为臣,五味酸温,敛肺生津,收耗散之气为佐。盖心主脉,肺朝百脉,补肺清心,则元气充而脉复,故曰生脉也。夏月炎暑,火旺克金,当以保肺为主,清晨服此,能益气而祛暑也。
  ⑤《成方便读》:方中但以人参保肺气,麦冬保肺阴,五味以敛其耗散。不治暑而单治其正,以暑为无形之邪,若暑中无湿,则不致留恋之患,毕竟又无大热,则清之亦无可清,故保肺一法,即所以祛暑耳。此又治邪少虚多,热伤元气之一法也。在夏月肺虚者,可服之。
  ⑥《温病条辨》:汗多而脉散大,其为阳气发泄太甚,内虚不可留恋可知。生脉散酸甘化阴,守阴所以留阳,阳留,汗自止也。以人参为君,所以补肺中元气也。
  ⑦《血证论》:人参生肺津,麦冬清肺火,五味敛肺气,合之甘酸化阴,以清润肺金,是清燥救肺汤之先声。

附注
生脉汤(《丹溪心法》卷一)、参麦散(《遵生八笺》卷四)、生脉饮(《兰台轨范》引《医录》)、人参生脉散(《症因脉治》卷二)、定肺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二)、参麦五味饮(《胎产心法》卷下)。《观聚方要补》引《内外伤辨》本方用人参、麦冬各三钱,五味子十五粒。水煎服。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一切诊断与治疗请遵从就诊医生的指导。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圓 于 2010/5/14 08:37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5:45:24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剂名称
天王补心丹

药物组成
人参(去芦)5钱,茯苓5钱,玄参5钱,丹参5钱,桔梗5钱,远志5钱,当归(酒浸)1两,五味1两,麦门冬(去心)1两,天门冬1两,柏子仁1两,酸枣仁(炒)1两,生地黄4两。

处方来源
《校注妇人良方》卷六。

方剂主治
阴血亏少,虚烦少寐,心悸神疲,梦遗健忘,大便干结,口舌生疮,舌红少苔,脉细数。
妇人热劳,心经血虚,心神烦躁,颊赤头痛,眼涩唇干,口舌生疮,神思昏倦,四肢壮热,食饮无味,肢体酸疼,心怔盗汗,肌肤日瘦,或寒热往来。
过劳伤心,忽忽喜忘,大便难,或时溏利,口内生疮者。
颤振,脉数而无力。
心肾不交,水火不济之遗泄,性机能失常。

方剂功效
宁心保神,益血固精,壮力强志,令人不忘;清三焦,化痰涎,祛烦热,除惊悸,疗咽干,育养心神。

药理作用
       对心肌梗塞的保护作用 《中西医结合研究资料(山西省中医研究所)》(1975;5:8):
       补心丹加味(人参15g、麦冬、五味子各30g、玄参、炮附子、远志、公丁香、甘草各15g、丹参、茯神、枣仁、天冬、柏子仁、红花、当归各30g、生地120g、蒲黄18g)对健康雄性小鼠实验性心肌梗塞确有保护作用。
       实验结果表明:本方对由异丙肾上腺素所致的实验性心肌梗塞有满意的拮抗作用,不仅能防止缺血性心电图改变和心肌病理学损害,而且对缺血心肌的生化代谢有良好影响,如通过对心肌琥珀酸脱氢酶、三磷酸腺苷酶活化作用来改善细胞线粒体呼吸和电子传递系统,促使线粒体能量转换,并使心肌兴奋一收缩耦联机制正常化。
        实验显著降低心肌梗塞的发生率,提高了动物的存活率。
        此外,本方还能改善动物的非特异性防御功能和应激状态。
        实验提示,本方加味适宜治疗心绞痛、心肌梗塞伴有心脏泵和电衰竭者,尤其适宜治疗“梗塞前综合征”。

用药禁忌
       方内天、麦门冬、玄参、生地虽能降火,生血化痰,然其性沉寒,损伤脾胃,克伐生气,若人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者,不宜用;忌胡荽、大蒜、萝卜,鱼腥、烧酒。

临床应用
       1.狂症(精神病):本方加味用于狂症(精神病)恢复期善后调理,如虚弱患者,亦可先用本方,再用吐、下诸法,后再以本方善后。共治62例,均愈。复发者,再用此法亦获效。
  2.失眠:用本方加味改制成合剂,组成为酸枣仁三两、柏子仁一两、朱茯苓一两、远志肉五钱、桂圆肉一两、大生地三两、麦冬二两、五味子一两五钱、当归一两、阿胶一两、磁石十两、潼刺蒺藜各二两、党参一两,治疗失眠患者76例,有效74例,无效2例。例如:王某某,失眠症已八年,常通宵失眠,治疗时,每夜亦仅能入睡二小时左右,且多梦寐。用合剂三瓶即好,梦亦消失。
  3.期前收缩:邹某某,女,20岁。四月前因风湿性心肌炎、心律紊乱治疗二月多,症状缓解出院。
          近来病情加重,心悸心慌,胸背闷胀,针刺样痛;精神疲乏,失眠多梦、烦躁少气,自汗盗汗,劳累尤甚,渴不欲饮,食后腹胀,大便干结。投复脉汤半月未效。诊见,舌尖紫黑瘀点,舌苔少,脉弦细而结,心电图提示:“多发性室性期前收缩”,血沉39毫米,抗“O”大于800单位,
         诊断:“风湿性心脏病,心律不齐。”证属心脏气阴两虚,脉络瘀阻之心悸,拟天王补心丹加减:
         黄耆15g,党参12g,丹参12g,酸枣仁10g,玄参12g,麦冬12g,远志6g,五味子6g,当归10g,生地黄16g,茯苓12g,乳没各6g,(包煎)桔梗5g,朱砂2g,(冲服)前后六诊,共服药32剂。
        药后病除,血沉正常,抗“O”小于600单位,余无不适,以前方调理半月,日益康复,坚持工作。
  4.慢性结膜炎:张某某,男,39岁,因患急性结膜炎未彻底治疗,并在灯光下坚持工作至深夜,20余天来,目红干涩畏光,视物不清,有异物感,逐渐加重,不肿不痛,无分泌物;午后心烦,夜多恶梦,经用青、链霉素及清心,凉肝、行气、活血、补肾阴等法治疗乏效。来诊时,舌红无苔,脉象弦数,拟滋阴安神,兼以柔肝法,用天王补心丹加味煎服,10剂后,诸症悉除,续服丸剂善后。
  5.慢性荨麻疹:杨某某,女,36岁。10年前因胸痛,咳嗽,痰中带血,经X线检查为肺结核病。随即全身发风疹疙瘩,时隐时现,时轻时重,搔痒甚剧。自发皮疹后即患失眠症。有时初睡即不能安睡,有时睡而易醒,甚则整夜梦幻连绵。后肺结核病经治疗而愈,冬季遇风仍发风疹疙瘩,且以夜间为甚,天气转暖即愈。1962年11月底,前述皮疹又发,搔痒甚,有灼热感,影响睡眠,头额昏晕,眼花,耳鸣。
          检查:面色无华,二颊稍泛红晕,体倦神疲,内眦暗陷,全身散发黄豆大小之风疹,或红或白;皮肤划痕症强阳性;X线透视右上肺有钙化点;
          舌尖红苔薄白,脉细带数,尺脉无力,此由肾水不足,真阴不升致心火亢盛,消耗营阴,阴亏血少则生风,故发瘾疹。按养心法治之:太子参三钱,天门冬三钱,麦门冬三钱,茯苓三钱,朱茯神三钱,当归三钱,丹参三钱,酸枣仁五钱,五味子一钱半,远志肉三钱,大生地四钱,桔梗二钱,炙甘草一钱,服四剂后,皮疹即少发,睡眠时间亦延长,皮疹划痕症明显减轻。原方加熟地三钱,杞子三钱,又服五剂,皮疹未见再发。此后日服天王补心丹四钱,连服二周,药后除夜间时有梦扰外,头额昏晕,耳鸣等症消失,一冬未见瘾疹再发。
  6.一青年学生患失眠症,用本方加炒枣仁、龙眼肉、莲子肉水煎服。八日后出现全身红疹,如针尖,其痒难忍,微热口渴。停药一周后消退。数月后又服上方,二天后复出红疹,经用桑叶、蝉衣、地肤子、茯苓、甘草、枇杷叶煎服后消失。推测可能是方中朱砂所致。

制备方法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用朱砂为衣。

各家论述
       1.《医方考》:人参养心气,当归养心血,天、麦门冬所以益心津,生地、丹、玄所以解心热,柏子仁、远志所以养心神,五味、枣仁所以收心液,茯苓能补虚,桔梗能利膈,诸药专于补心,劳心之人宜常服也。
  2.《摄生秘剖》:是九以生地为君者,取其下入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况地黄为血分要药,又能入手少阴也。枣仁、远志、柏仁,养心神者也;当归、丹参、玄参生心血者也;二冬助其津液;五味收其耗散;参、苓补其气虚;以桔梗为使者,欲载药入心,不使之速下也。
  3.《古今名医方论》引柯琴:心者主火,而所以主者神也。神衰则火为患,故补心者必清其火而神始安。补心丹用生地黄为君者,取其下足少阴以滋水主,水盛可以伏火、此非补心之阳,补心之神耳;凡果核之有仁,犹心之有神也,清气分无如柏子仁,补血无如酸枣仁,其神存耳;参、苓之甘以补心气,五味酸以收心气,二冬之寒以清气分之火,心气和而神自归矣;当归之甘以生心血,玄参之咸以补心血,丹参之寒以清血中之火,心血足而神自藏矣;更假桔梗为舟楫,远志为向导,和诸药入心而安神明。以此养心则寿,何有健忘,怔忡,津液干涸,舌上生疮,大便不利之虞哉!
  4.《医方集解》:此手少阴药也。生地、玄参北方之药,补水所以制火,取其既济之义也;丹参、当归所以生心血,血生于气;人参、茯苓所以益心气,人参合麦冬、五味又为生脉散,盖心主脉,肺为心之华盖而朝百脉,百脉皆朝于肺,补肺生脉,脉即血也,所以便天气下降也,天气下降,地气上腾,万物乃生;天冬苦入心而寒泻火,与麦冬同为滋水润燥之剂;远志、枣仁、柏仁所以养心神,而枣仁、五味酸以收之,又以敛心气之耗散也;桔梗清肺利膈,取其载药上浮而归于心,故以为使;朱砂色赤入心,寒泻热而重宁神。
  5.《古方选注》:补心者,补心之用也。心藏神,而神之所用者,魂、魄、意、智、精与志也。补其用而心能任物矣。《本神篇》曰:随神往来者谓之魂,当归、柏子仁、丹参流动之药,以悦其魂;心之所忆谓之意,人参、茯神调中之药,以存其意;因思虑而处物谓之智,以枣仁静招乎动而益其智;并精出入者谓之魄,以天冬、麦冬、五味子宁静之药而安其魄;生之来谓之精,以生地、元参填下之药定其精;意之所存谓之志,以远志、桔梗动生于静而通其志。若是,则神之阳动而生魂,魂之生而为意,意交于外而智生焉;神之阴静而生魄,魄之生而为精,精定于中而志生焉,神之为用不穷矣,故曰补心。

用法用量
每服20-30丸,临卧竹叶煎汤送下。

附注
《景岳全书》:此方之传,未考所自,《道藏》偈云:昔志公和尚日夜讲经,邓天王悯其劳者也,赐之此方,因以名焉。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圓 于 2010/5/14 08:28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10/5/13 15:48:17 | 显示全部楼层
方剂名称
炙甘草汤

方剂别名
复脉汤、甘草汤

药物组成
甘草4两(炙),生姜3两(切),人参2两,生地黄1斤,桂枝3两(去皮),阿胶2两,麦门冬半升(去心),麻仁半升,大枣30枚(擘)。

处方来源
《伤寒论》。

方剂主治
气阴两虚,心悸,脉结代;肺痿,心中温温液液者。现常用于病毒性心肌炎,风湿性心脏病,心律失常等病证。

方剂功效
补气血而复脉通心。

药理作用
        抗心肌缺血缺氧及心律失常作用《全国第一届心血管药理学专业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炙甘草汤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实验性心肌缺血及心律失常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能使心电图ST段抬高发生率减少,不出现T波振幅增高及心律失常现象,提示本方对垂体后叶素所致大鼠的急性心肌缺血有一定保护作用。炙甘草汤还能提高小白鼠心室肌3H-TDR的掺入率,延长小白鼠减压缺氧窒息死亡时间,当对照组仅有5.9%存活时,给以炙甘草汤者存活率达76.5%。此外,本方在体外尚能抑制心脏功能,能使心率减慢,心收缩力减弱,冠状动脉血流量减少。

临床应用
        1.心悸:律师姚建尝来请诊,眠食无恙,按其脉结代,约十余至一停,或二三十至一停不等,又以事繁,心常跳跃不宁。服炙甘草汤十余剂而愈。
  2.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女性,35岁。有风湿性心脏病史6年。近2月突然头晕掉眩,心悸、心率150次/分,脉结代,苔薄白。证属营血亏滞,心无所养。与炙甘草汤21剂后病势渐缓,心悸平,食欲大振。
  3.病毒性心肌炎:用炙甘草汤随证加味,邪盛加黄芩、蒲公英、大青叶;阴虚重者加龟板、黄精;心神不宁加炒枣仁、珍珠母治疗病毒性心肌炎38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2例。年龄4-64岁(5-15岁占73.7%)。治疗结果:痊愈30例,有效4例,无效2例(系Ⅲ°房性传导阻滞)。总有效率为89.5%。
  4.室性早搏:用炙甘草汤加减治疗室性早搏40例,取得较好疗效。其中各类器质性心脏病10例,心肌炎后遗症5例,原因不明者25例。临床表现为胸闷,心前区隐痛,心悸,气短,头晕及脉结代等症为主。经服本方加减20-80剂,早搏消失31例,早搏减少7例,无效2例。
  5.崩漏:刘某某,46岁,近一年月经不调,经常出血不止。此次来经20余天,色淡红质稀,伴眩晕、体倦,腰酸,舌淡胖苔少而润,脉细软。以炙甘草汤加减,药用炙甘草30g,党参15g、阿胶、炒白术、麦冬、熟地各10g、桂枝9g、干姜6g、大枣10枚,七剂后血止。

各家论述
        1.《医方考》:心动悸者,动而不自安也,亦由真气内虚所致。补虚可以去弱,故用人参、甘草、大枣;温可以生阳,故用生姜、桂技;润可以滋阴,故用阿胶、麻仁;而生地、麦冬者,又所以清心而宁悸也。
  2.《医方集解》:此手足太阴药也。人参、麦冬、甘草、大枣益中气而复脉;生地、阿胶助营血而宁心;麻仁润滑以缓脾胃;姜、桂辛温以散余邪;加清酒以助药力也。
  3.《古方选注》:人参、麻仁之甘以润脾津;生地、阿胶之咸苦,以滋肝液;重用地、冬浊味,恐其不能上升,故君以炙甘草之气厚、桂枝之轻扬,载引地、冬上承肺燥,佐以清酒芳香入血,引领地、冬归心复脉;仍使以姜、枣和营卫,则津液悉上供于心肺矣。脉络之病,取重心经,故又名复脉。
  4.《血证论》:此方为补血之大剂。姜、枣、参、草中焦取汁,桂枝入心化气,变化而赤;然桂性辛烈能伤血,故重使生地、麦冬、芝麻以清润之,使桂枝雄烈之气变为柔和,生血而不伤血;又得阿胶潜伏血脉,使输于血海,下藏于肝。合观此方,生血之源,导血之流,真补血之第一方,未可轻议加减也。
    5.成方便读》:方中生地、阿胶、麦冬补心之阴;人参、甘草益心之阳;桂枝、生姜、清酒以散外来寒邪;麻仁、大枣以润内腑之枯槁。

用法用量
上以清酒7升,水8升,先煮8味,取3升,去滓,纳胶烊消尽,温服1升,1日3次。

附注
复脉汤(原书)、甘草汤(《普济方》卷二十七)。①《千金翼》本方用法:上(口父)咀。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分六服,日三夜三。若脉未复,隔日又服一剂,力弱者三日一剂,乃至五剂十剂。以脉复为度,宜取汗。②方中麻仁,《伤寒来苏集》作“枣仁”。《血证论》作“芝麻”。

[ 本帖最后由 天心月圓 于 2010/5/14 08:41 编辑 ]
发表于 2012/4/6 21:01:33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老妈患了风湿性心脏病,试试,希望有效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1:4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