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liop709

IT人的小儿推拿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24 09:4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找到了原作者,http://itman.zhang.blog.163.com/
 楼主| 发表于 2010/5/26 17:01:3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大家多批评,指正。我已经放在我的空间里了。http://iask.sina.com.cn/u/1170819880/ish
这是作者的爱问空间。ttp://iask.sina.com.cn/u/1280144343/ish?folderid=0

[ 本帖最后由 liop709 于 2010/5/26 17:21 编辑 ]
发表于 2010/5/30 11:1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汇报一下自己实践踏的情况吧,看了这篇文章,我也特意买了李德修老先生的相关著作来拜读,说实话,相当的好用,小儿常期有些便秘,用萧言生的书,捏脊等效果都不太好,就是看了李德修的书后,效果奇佳,第一天推拿后第二天就自主大便了,以后每天推拿一次,每天正常大便一到两次,肚子原来鼓鼓的,现在变软变平了,脸色也好了不少,我从宝宝出生后不久就给他按摩,一直用萧的书,头痛感冒还有些用,便秘一直没用,真是不好的医书害人不浅!
发表于 2010/5/30 13: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jyqq 的帖子

李德修是山东幼科推拿名医。有个资料记载有关李老的一个病例:有个小儿患重病(具体的我记不清)。医生已经下了死亡通知书。孩子被送到太平间(但还没有完全断气)。其父不忍。找到李老家中。李老在家中推拿了三次。全愈。这组病例,足以证明李老的水平有多高。
李老在《李德修小儿推拿技法》上的病例也很多。效果也是非常好的。取穴少,精练,易学易练。还有〈小儿推拿讲义〉内容也很好。
另外山东还有几个幼科推拿名医水平也是非常高的。张汉臣〈实用小儿推拿〉和〈小儿推拿学概要〉、孙重三〈儿科推拿疗法简编〉、张席珍〈小儿推拿疗法〉。这几本书也是非常好的幼科推拿书籍。
发表于 2010/5/30 21:40:4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4 刘祚儿 的帖子

呵呵,你是我的淘宝卖家啊,你不记得我么,李德修的书就是你推荐的啊,你还问了我好些问题呢,问我们学中医的都学了哪些经典。
 楼主| 发表于 2010/5/31 09: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3 jyqq 的帖子

你买的是祚儿的书店的书?现在李老的书已经公开发行了叫李德修小儿推拿秘笈,赵鉴秋老师的书也不错,说详细点你是如何应用的。让大家分享一下。

[ 本帖最后由 liop709 于 2010/5/31 09:16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 22:19:56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46 liop709 的帖子

我来大至说一下吧,我的宝宝目前三岁半不到,八字里面多土少木,从小到大,中焦特别壅滞,小的时候大便就不好,经常两日一行,不会拖到第三天的,我一定想办法弄下来,如果喝完奶后嗝没拍透,睡到一半就会大哭痛醒,直到放屁或打嗝才能缓解。嘴角很多小包,上火的时候更多,霰粒肿,此起彼伏,算下来前后发了有十个以上了,我一般对他是中医调理身体,疫苗也尽量不多打,目前出了新生儿医院后没打过吊针,基本没进过医院,总得来说,身体状况在同龄人中,算中等偏上的吧。
对付便秘的方法,我捡些自认为有用的方法说吧。
1、控制饮食,三岁以内基本不能吃什么零食,三岁后少吃,主要吃山楂为主。不准吃冷饮,不吃肉,本打算让他三岁后吃肉的,但吃了少许发现消化不好,脸上有细小出血点样的小疹子,就停了。饭也是宁肯饿着不能撑着。
2、外治法,我用得最方便最见效的促大便法,一般到了第二天下午宝宝还没拉的时候,就用这招了,扯一小团药棉,用芝麻油浸透,让孩子趴下平躺,臀部略高,嘱其放松,用手指迅速将棉团推入肛门,约推入两公分左右,一般十分钟左右,孩子就要求大便了,这种方法是我自创的,对我家孩子很管用。
我再摘一段书麟的原话来表明我的对孩子身体的辨证吧。
========================
现在讲脾虚的各种症状
除了刚才说的基本食疗和药物,作为治疗脾虚的基础,还有就是脾虚引发的各种问题。按照出生顺序,脾虚主要可能引起的基本问题是1、脾热 2、脾寒 3、脾湿。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脾实。
前面说的1、脾热 2、脾寒 3、脾湿 三个可能会结合在一起引发各种症状。
脾热主要是积食造成,往往和脾湿结合在一起,形成湿热。湿热是最普遍的问题,湿热就是腐烂的垃圾聚集而成,人体要调节湿热,就要给湿热一个出口。这个出口在哪就会引发哪里的问题。湿热引发的症状有发烧、腹泻、湿疹、鹅口疮、黄疸、以及其他表现为热、毒、霉的病。湿热的主要表现是热、毒、霉、臭,容易引发细菌和病毒感染,如腹泻发展成痢疾、霉菌、湿疹溃烂发臭、发烧导致各种炎症。(咳嗽另外说,不光脾胃问题。)湿热排出的方式是粘液。如果腹泻、臭、有粘液就可以判断为湿热,湿疹最后会流黄水,也是湿热。黄疸表现为暗黄,也是湿热。鹅口疮是湿热从口腔排出,则容易生霉菌,形成鹅口疮。这是湿热排出的方式。一部分有痰的咳嗽,是湿热引起。脾到肺的升化失常。湿热,就容易在各处形成粘液,这些粘液里滋生细菌,就形成各种炎症,这种道理对大人也适用。因此,有以上这些症状,就可以判断是湿热,治疗湿热的方法,简单的就是薏米,薏米除湿,而且性情相对平和,好调味,容易喂。其它还有茵陈、茯苓、泽泻等,但因为味道不好,不建议给宝宝用,除非严重的湿热情况下。薏米除湿,且性偏寒,所以可以除湿热,健脾。一个月的小孩可以吃薏米汤。但因为薏米带寒性,所以不要一概都吃,有些人并不适合吃,就是脾寒的。

一般宝宝不会脾寒。脾寒多因为久病、寒风入胃、先天疾病。脾寒的表现是吐奶,食欲不振,大便稀清,甚至如水,颜色浅,胃痉挛哭闹,打嗝,打嗝并不都是脾寒,但一部分是。脾寒可以用少量姜丝冲水吃饭前喝。如脾寒吐奶,可以在喂奶前根据年龄喝5-30ml姜水。很小的宝宝,可以用姜汁滴在舌头上。姜的作用主要用于暖胃,不要用多,特别晚上要注意使用。脾寒会导致脾胃蠕动缓慢,食物不消化或过久停留于胃里。所以脾寒也会导致湿,就是湿寒,湿寒主要表现为虚弱,面色白、食欲不振,不喜饮水、咳嗽白痰,大便溏泻色浅,无味有粘液。这就用炒薏米煮粥。炒薏米(薏米放炒锅里面干炒,发黄即可煮粥)、大米、姜丝粥,严重的可以用泽泻、桂皮、炒白术,不过小儿一般不会到这种情况。薏米粥用量一般50g 大米配50g 薏米,或固定一汤勺薏米。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是脾热,这与湿热不同的是身体内湿气不大。脾热是因为积食久了,或久病伤津,有火的表现,所以也常说心脾积热。可以理解为,锅(胃)里水烧干了,火却没法关。脾热引发的症状有流鼻血、腮腺炎、扁桃体炎、咽喉炎等热症。脾热容易发生在身体健壮、食欲旺盛的宝宝身上,因为饮食无节制,有些宝宝身体看上去很好,却总是发烧,就是这个原因。
  热、湿、寒三种情况组合,可以得出各种毛病。一般的脾热可以用绿豆百合粥。绿豆百合粥清热,生津,可以去脾热,严重的脾热可以在前面的粥里加金银花。
  脾热的外部表现是,舌苔黄厚,看上去干燥,喜饮水。嘴唇面颊红,舌头红,总之是大旱的表现。舌苔黄厚也可能是湿热,要看舌苔上是否有水汽,舌苔黄腻,好像一层水膜,就是湿热。
  身体弱的小孩一样可能脾热,但这种脾热根在阴虚,而不是脾虚。多数因为久病伤津、阴虚火旺,这种情况不能以清热为主,而应当以滋阴生津为主。舌苔裂开(可吃百合绿豆粥调理),当然是大旱之象,脾热不湿,但还要看如果看上去是泡裂的感觉就不一样。阴虚造成的热和脾热不同在于脾热的小孩看上去精神充沛,兴奋过度,相对而言阴虚的小孩萎靡不振,无论阴虚还是脾热,多吃生津食物就好。阴虚的小孩是虚火上浮,一般表现为烦躁娇气,实热的小孩一般表现为烦躁气盛,甚至大喊大叫。嘴周围长泡,多数是脾热。脾热,毒气上升,从口而出,  所有脾气问题,一方面是性格,一方面是身体,小宝宝的脾气和身体有很大关系。
==================================
我家宝宝容易烦躁娇气,所以我判断他是阴虚,另一方面,嘴周长泡,有脾热的成份在,那么这种脾热,我判断为脾阴虚热,而霰粒肿的宝宝,往往也是脾阴虚造成的。他的大便,有时比较细,前干后不干,这也是气血不足,津液不润的表现。
中医应对脾阴虚方剂,常用的就是参苓白术散,如果脾阴虚造成的便秘,一般是麻子仁丸,我平时给宝宝吃的小药,就是调脾胃的参苓白术散,外加一点消导的大山楂丸,大山楂丸一般是由山楂麦牙神曲三味药组成,肉食谷食都可消,小孩很贪,容易吃多了,所以养脾的时候加一点消导。说实话,用中药调理一段时间,还是管些用的。
我从祚儿书店那里,买了李德修老先生的好几个版本参照着看的,在小儿推拿讲义中,治便秘,李用清补脾,清大肠,运水入土,平肝,若有实热证,则换运水入土,清大肠,平肝肺,清天河水。
而在赵鉴秋的书中:分为虚寒和实热两种便秘,虚寒用的穴位为:外牢宫,清补脾,运水入土,二人上马,清补大肠,实热用另一组穴位。
那么,我就要分析一下了,我的宝宝属脾阴虚,属虚热类的,既不是虚寒,也不是实热,怎么办?
所以,我就把每个穴位都仔细查了一下,看看每个穴位的主治,最后选了一组穴位:
清补脾,清补大肠,运水入土,二人上马。
脾虚又便秘,所以有虚有实——清补脾。
清补大肠——调整大肠机能。
运水入土——肾为水脏,脾为土脏,水生木,木克土,我宝宝的八字土强木弱,小儿按摩中不可直接补肝,所以选了运水入土,一举两得。
二人上马——实践中这个穴位很好用,有很好的补虚作用,被称为大补肾中水火,治虚火牙痛,耳鸣阳痿,足软不任履地,腰以下痛,眼赤而不痛,一切属肾虚的症候,都可用此穴补肾为治,也就是退虚热的要穴。
不用平肝的原因是我觉得他本来就肝弱,所以宁肯用补肾的方法来平肝。
我当晚穴位按摩后,第二天下午两天左右,自主排便,便量很大,因为最近这段时间小家伙偏食辣,所以很容易上火,大便不太自主。
第三天早晨一起床就要大便,量大,中午饭后又大便一次。
第四天晨起大便,小腹变软,口角小泡减少。
后来吃了些棕子,喛,大便又不好了,调了两天才又好些。所以端午节快到了,大家小心给宝宝棕子,这东西太粘,不好消化,我家宝宝两次亏在这上面了。

所以我觉得,想要按摩好,一定要辨证对,理法不清,按摩应该效果会差些的,我写了那么多,就是想说明辨证有多重要。

[ 本帖最后由 jyqq 于 2010/6/1 22:22 编辑 ]
发表于 2010/7/21 2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到学习,我正需要的
谢谢
发表于 2010/8/10 09:3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再看这个帖子又有所收获。说实话每个人说的不一定全对,也不一定全错。
发表于 2010/8/11 20:13:08 | 显示全部楼层
推拿有讲法,有顺序,有轻有重,多学能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7 01: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