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4/9/14 20:13 编辑
李时昌老师医案选载
(三)流行性乙型脑炎(暑温发热)治疗病例
罗小强(化名),男,25岁,四川泸州市货车司机,1993年8月17日初诊。 患者于1993年8月14日晚突发高热,头痛、呕吐,急送市人民医院诊治。经1天多检查治疗,病情加重。16日凌晨患者体温急速升至40.5℃,头痛如裂,频发呕吐,呼吸急促,腹壁提睾及腱反射减弱,脑膜刺激征明显,脑电图显示异常。由患者家属请求转某医学院附属医院治疗。家属告知,经该院诊断,确诊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立即采用水袋、室内降温,西药解表,镇静,止呕,镇痛及对症治疗,并通知病危。17日凌晨病情尚有变进,患者亲属急延笔者治疗。 刻下,除上症悉具外,更见患者高热神昏,面赤汗少,气息急促,频发抽搐,偶见惊厥,舌红苔黄,小便黄少,大便3日不解,脉象弦数。辩证,查悉患者于酷暑之下抢运燃煤2天,情急体倦,身心疲乏。加之患者素有里热,渴多饮冷。时值酷暑,湿热蒸腾极易损伤阳气,今患者内气已伤,正虚邪盛,暑邪入侵,热燔阳明,蒸熏体表,壮热不退;内热里结,外热熏扰,湿与热搏,阻于胃肠,失于和降,继关又格;情急损肝,肝气内虚,引邪入室,风火相煽,扰乱神明,神识不清。暑热炎上,故而面红目赤;热阻脉络,因此头胀头痛;热陷厥阴,肝风内动则发痉厥、抽搐、惊厥、脉象弦数。诊断:暑温。暑阻中焦合并暑热动风型。治则:清热化湿,凉肝息风,生津增液,通腑泻实。方药:石膏80g,知母15g,川连5g,炒山栀10g,厚朴10g,枳实10g,芦根50g,竹茹10g,薄荷10g,钩藤15g,大蜈蚣1条,白芍10g,生地10g,大黄6g,甘草10g。水煎服,日服一剂。 本方重用石膏、知母清解暑热,以消内热;合川连、山栀、厚朴、枳实、大黄苦寒清肝通腑泻热,加芦根、竹茹清胃生津,和胃止呕;选薄荷、钩藤、蜈蚣凉肝息风,定惊解痉;配芍药、生地、甘草酸甘化阴,养筋除痉;添大黄泻热开关,通解腑实。 本方连进两剂后立现佳象。19日晨2诊时体温降到39℃,头痛、呕吐、拘挛均缓解,便通顺畅,但体倦神疲。上方去川连、山栀、厚朴、大黄,加太子参、山药嘱服2剂,每日一剂。 21日晨第3诊,体温36.8℃。正常脑电图,它症悉除,但精神疲惫,纳差脉弱。用补气生津之品调治善后。于24日痊愈出院。追访至今,患者康复彻底无任何后遗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