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4/1/15 20:17 编辑
第二次拜师记(二)
2013年5月11日周六晚上8时,李健带我到了李老师家,与李老师相见。李老师爱人亦在,显得年轻而有亲和力。李老师本人个子不高,面容温和,清矍而雅致,年近70岁的他看起来一点也不出老。我们的交流顺畅而自然,李老师对我的书提出了一些看法,指出了其中的几点不足之处,要我在中医理论体系的认识和临床辨证上再下功夫,对此我十分认同。我也提出了我看《非常中医》的收获,我说:《非常中医》是一本传统中医学在选择性和批判性的结合了现代科学、医学的观念和成就的基础上集结而成的“中医概论”形式的书籍。内容丰富,观点新颖。一些提法和观点为前人所未发,如“减毒增效”理论,神气神的唯物性和神的物质定位,中药配方之爆发力与组装增量、多分子多靶点的奥秘等。李老师说《非常中医》承载了他一生约三分之一的医学积累,希望我认真研读,有机会他会继续出书,把他的医案和心得再发表出来。从李老师的谈话中,可以看出他那颗济世救人的悲心,在这个老中医心中,中医是真实而有效的学问,具有完善的理论体系,领先的医学模式,绿色的治疗理念,特色的诊疗手段和经得起检验的实际疗效,是实实在在的民族瑰宝!他对中医当前的衰落与后继无人的状态十分痛心,用实际行动推动中医的传承和发展。他已年过70,但除周六下午和周日外休息外,每天还定量看病100人,一年达20多万人。同时,著书立说,开设自己的纯中医医院,受请到医学院讲课,前两年还收了两个医学院中医系的研究生与大学生为徒,真可谓呕心沥血。李老师病源丰富,从医多年,生活节俭,少欲知足,做这些难道是为了钱么?自然不是。 李老师说,学中医首重医德,要以一颗爱人救人之心来学中医,若以名利之心来学中医,则与中医之道背道而驰。急功近利的人心情浮躁,不能踏实学习,从医后一心从病人身上谋利,医疗手段和方式唯利是图,无异趁火打劫,久则失去病人的信任,造成医患对立。这种人心不在医,如何能学好医?李老师自问自答,真正好医生是怎样的?就是心系病人,以患者的病重为忧,病好为乐的人。这让我想起《非常中医》中的夫子自道:陪患者其流过泪,与患者共开过颜。李老师即是这样的人啊! 他感受到尿毒症病人是世间最苦的人,治疗时间长,费用高,痛苦大,思想绝望而生不如死。就不畏坚难去研究中医治尿毒症,竟然攻克了这一难题,让部分尿毒病人绝处逢生。有一病人肌肝达到3000多,医院确认无救,随时有生命危险,转李老师处治疗,肌酐值降为84.8,恢复到正常值范围,并且巩固未再发。李老师一弟子为医学院中医研究生,将此案告诉自己的导师,导师不信,认为肌肝达到3000以上的病人相当少见,已不可逆转,短时间内绝死无疑。研究生为求证此病,到医院查此病人住院病历,居然被查到,出院时肌酐的确为3094,导师无语。 世间认为癌症无救,此一断语让癌症病人求救无门,李老师于是研究中医治癌,打破了癌是死症的断言。李老师让我看了一个最新的病例,患者于2012年8月于李老师处就医,之前在其他大医院确诊为肝癌,包块为6.24X4.6CM,经李老师调治数月后,于2013年上半年某日再去医院检查,肿块和癌细胞全部消失,临床治愈。 此外,李老师还对白血病、高血压、糠尿病、痛风、红斑狼疮等疑难杂症及绝症深有研究,应该说病人的需求就是他研究的方向和动力。这种心系病人,以病人为中心的思想,或许就是李老师医学成就的重要源泉吧! 我提出要拜他为师,并欲按传统礼仪鞠躬为李老师奉茶,李老师可能没想到我这么直接,一怔之后,也答应了。虽如此,但李老师并没有马上接茶,抽身从里间拿出一个蒲团,我立即意识到,老师对此事的慎重,要以传统师徒之礼行之。这也是我的本愿,于是,我让李老师端坐,老老实实的向他叩了三个头,行了拜师礼,奉上拜师茶。老师愉快的接茶而饮。对我说了一些勉励的话。他说,他本已不欲收徒,但很欣赏我对中医的执着和学习精神,前面收徒都要考察数月,还要写拜师贴,对我算是从简。他希望我能真正学好中医,为中医的传承发挥作用。我很感谢老师对我的破例,表示不负老师的期望。最后老师赠我两本由他签名的书,一本是他写的《非常中医》,字提:临床多积累,下笔如有神。另一体是泸州名医宋贵能老师的《脉学讲义》,字提:广学博收,开卷有益。落款是:老师,李时昌赠。其字圆润有力,收放得宜。不想老师除医道高明外,书法亦是一流。 感恩,自此,我便又有了一位学验俱丰的中医老师。老师叫我于每周六上午,有时间就到他的南城纪念标诊所陪诊。此正我所愿也!熟读王叔和,不如临症多。这个临症的机会十分可贵,我一定会珍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