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3/9/2 11:05 编辑
再论糖尿病(上) 本人在已出版的《经方修习日记》中,曾有一篇对糖尿病有所论及,篇名“糖尿病是怎么回事”,于今看来,意犹未尽。按文章所述试制的治疗糖尿病的专药“三降丸”,取降脂、降糖、降浊之意,试用后,效果只算差强人意,糖尿病患者服用后,身体逐渐得到调理,血糖多数能慢慢降下来,但降糖的效果要3、4个月,甚至半年以后才能显现出来,除非是特别信任的人,否则谁有这个耐心吃此药丸?不过,此丸减肥的效果到也不错。随着自己对糖尿病的认识逐步深入,我对“三降丸”治糖尿病已不能满意,结合最新的认识,后又试制了一个药丸名“清糖丸”,效果甚佳。于是再论糖尿病,将心得与大家分享。 一、糖尿病之病理: 糖尿病非一日而得之,是内外之邪与身体正气相博,正消邪长,到一定程度而表现出来的慢性疾病。中医各家认为,阴虚燥热是糖尿病的主要病机,三多一少是糖尿病的主要症状表现。这类病人本是多食少动,营养过剩,过食之饮食与过剩营养皆化为浊,以中医的观点,浊中有湿,浊积于五脏与经络可化为痰,痰久则血瘀,痰湿瘀积聚则影响气血的运行,营养的输布。化热化燥是正邪相博过程中的现象,如果长久得不到改善,身体正气受到损伤,就会造成气虚;阳为气之渐,气虚日久则发展为阳虚;正邪相博化热化燥而伤阴,久则阴虚;气阴两虚,无以化血,自然血虚。所以,以中医来看,糖尿病的前期多浊热,后期多虚,包括气阴两虚,阴阳俱虚。西医所谓胰岛B细胞功能受损,是胰岛B细胞失养而失去了作用;胰岛素抵抗是浊瘀积于细胞内外或细胞失养,营养传递受阻或细胞功能受损不能与胰岛素对接造成的。所以,糖尿病人的病因可以概括为虚、浊、瘀三个字。虚包括了气虚血虚阴虚阳虚,浊包括了湿浊痰浊血浊,瘀包括了痰瘀血瘀。 二、糖尿病之治则 糖尿病的治疗,中医是扶正祛邪,标本兼顾,恢复身体正常功能为主。西医是针对血糖、尿糖超标,营养缺乏,改变指标和症状为主。 现代糖尿病以2型为主,糖尿病人求治者,多是经过中西医药物治疗后,三多症状不明显,而尿糖、血糖高于正常范围的人。西医输液方法与降糖西药的出现,使糖尿病理过程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症状也有很大不同,中医辨证也应随之而变,不能生搬硬套。输液使糖尿病人肌体营养缺乏的情况得到缓解。降糖西药可以补充胰岛素,一定程度解决脾运化功能不足的问题;可以增强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轻细胞对营养吸收的阻碍;可以使用抗生素,感少病人感染与发热。如此一来,病人阴虚燥热,三多一少的情况得到较好的控制,这些糖尿病人不但不瘦,反而是肥胖者居多。以此来说,西医功不可没。但西医的这种治疗治标未治本,只是推迟了病人的病程而已,病人的痰湿瘀没有驱除,身体细胞生存的外环境没有改善,时间长了可能会更加恶化;因依赖药物帮助,身体细胞与脏腑功能没有改善其至可能退化。糖尿病后期病情普遍恶化和并发症增多就是这种治疗没有到位的原因。 中医治病求本,治疗糖尿病的办法是去瘀化浊,扶正补虚。虽然经现代医疗,糖尿病人的症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虚、浊、瘀的病因仍在,现中医各家把糖尿病进行分症治疗,各有不同,较典型的分法是:阴虚火旺型、气阴两虚型、阴阳俱虚型、燥热伤津型和瘀血阻络型。实际上很少有病人是单一的某种类型,基本上是多型相杂,所以分型治疗实际难以做到,效果亦不佳。糖尿病人症状很多,但根本是虚、浊、瘀。化热化燥是正气与瘀浊相博的现象而已。况现今病人经现代医学治疗,热燥现象已不多见。根据这个共性,采取扶正补虚、祛瘀化浊、滋阴清热等法,拟定一个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方是完全可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