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杏园春晓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2/26 14:39: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启发,文笔也佳。可别既不治身亦不治心啊。
发表于 2011/12/26 16:43:56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老师!您好!请问能给一个脂溢性皮炎的处方吗?事情是这样,我这个朋友的脂溢性皮炎已经有20多年了,吃了我的药,本来已经好得差不多,但他吃了红酒或海鲜之后又发作了,自发作后,现在都是好一阵又不行了。请您给一个好点的处方吧!谢谢!
发表于 2011/12/27 20:55: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春晓老师的方子。这是我在网上找的:麻黄6克(去节)、细辛6克、附子6克(炮,去皮)。请问就是这三样吗?克数就这么多可以吗?
发表于 2011/12/28 15: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分享,也要开始自己的中医学习之路。
发表于 2012/1/10 15:28:04 | 显示全部楼层
好久没光顾了,杏林老师,在你这里学到好多东西,同意你提出的如何学中医的观点,伤寒论这书真是经典,我都已经看过了好多遍了,还得继续看,经你指导,用经方治好自己的病,也让家人的身体有所改善,越学越有劲。
发表于 2012/1/28 19:06:1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起来象茯苓桂枝白术甘草汤。
 楼主| 发表于 2012/2/5 21:49: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2/2/5 22:00 编辑

    因忙于一些事情,一段时间没上来了,很想念中医学友们。前段时间因应老师的要求,要我把我学中医的经验和对中医的认识认真疏理一下,形成对中医初学者借鉴意义的东西,并在有机会时给西学中班学员讲一讲,提升他们对中医的兴趣和信心,促进他们尽快入门。我遵师言整理了一部分,题目是《我对中医的学习和认识》,但能否真对初中医者起到帮助和促进作用,我的心里没数,现将我整理的东西陆续贴上来,给学友们交流,并希望多提意见,促进我的完善,给我写下去的信心。

我对中医的学习和认识(1
    一、我学医起缘与经历
    我自幼身体多病,听我妈妈说,出生后不久,就一直拉稀,拉了好几个月,我妈妈带我四处求医,去过区医院和周围的乡医院,知道的法子都用了,没有什么效果。拉久了就拉出些白的、泫泫的东西来,身体越发弱了。我爸是独子,我又是父母的第一个儿子,全家人特宝贝,但得了这个病,都束手无策。我爷爷曾学过一段时间的中医,家里常备《千金方》与《千金翼方》等,我爸爸对自己的医术也很自豪,曾也有一些难症甚至绝症病人被他治好的,所以很自信,但对我这个病还是治不好,很伤面子。最后,到了半岁后,还是一个姓曾的民间医生告诉了我妈妈一个单方,用扁竹根头头烤干,打成粉未,散在鸡肝子上,再把鸡肝子烤熟喂我吃,吃了一付就不屙了,慢慢就好了。
    可能是小时拉肚子伤了元气,我的体质就一直很差。读小学的时候搞劳动,老师说我是最懒的一个,体育跑步我是最慢的一个。最伤自尊的是有一次村上(那时叫大队)组织一个文艺节目到乡上汇演,在小学抽学生参加,我因学习成绩好,长得还清秀,就抽中了我参加训练。结果,在培训跳舞时,我行动呆滞,手足僵直,更找不到节拍,让培训老师头痛不已,坚持到第二次,终于没了耐心,就让人把我替换了。真伤到自尊了,让我现在还记得。
    一个人缺少什么,就会追求什么,这是一种补偿心理。所以我一直想要有一个强壮的身体,这个欲望很强,但却不知道如何做。直到读中专的时候,《少林寺》电影风靡中国大地,让我知道了武术;武术、气功杂志、武侠小说的流行让我知道了武术之外的气功、内功。从此,迷了进去,有限的生活费最大限度地买了武术、气功杂志,或用来租武侠书看。武术到罢了,冲拳踢腿,就算练不好也伤不了身。气功就有问题了,什么意念、导引、经络、大小周天、静功、动功、辟谷等等,名堂很多。我等气血差,身体弱,经脉柔弱之人,练十年也不见得能蓄得多少丹田之气。还去通那经络、运那周天,现在想来只不过是打妄想罢了,但当时却一点不自知,仍然朝于斯、夕于期,搞得昏头昏脑,神经兮兮的。最后是神伤、气伤、身亦伤。
    毕业参加工作时,我的身体已到了很差的程度,还没入冬即手足冰凉,到冬天则手足和耳朵都生冻疮。一年四季感冒基本不间断,吃不得辛辣,受不得寒凉,性格内向,不愿出门,走三里路感觉会累,作三百文脑子会僵,洗一个澡身体发软,喝一杯酒难受三天。
    但我仍坚信坚持锻炼会让我身体好起来,和同事相约坚持晨跑三年,没啥改变;参加拳击训练一月,强度太大,中途累跨,放弃;参加智能气功、中华养生益智功前后近一年,拿了两个等级证书,找不到感觉,停练。暴走,利用节假日,一日走50公里,坚持10个月,没用。练太极拳一年半,练得心情枯干,只得算了。打坐,从单盘、双盘,咬牙坚持10余年,练到可以双腿上跏趺坐,但身子僵硬,姿势不得法,最后坐得腰椎间盘脱出,得了坐骨神经痛,不敢再坐。
    锻炼的效果不如意,便寄望于吃药。市内的医院去过很多、名医找过不少,检查做了很多,中药、西药吃了不少。身体虽然难受,各种先进仪器检查完了却说没有病。吃了些我不知道的药,却一点也无效,甚至更为难受。时间一长,让我对医生失去了耐心和信心,我开始自己看书,当然看的是中医,因为我的情况西医不治,他们不认为我有病。根据我对中医有限的了解,我这种情况在中医有解释,也可以调理,只是没有找到那个能治我病的中医,看来我必须得靠自己了。
    大概在93年开始,我开始看中医书,我父亲知道后,也很热心,不时到我那儿,把他的中医知识和对中医的理解,不管我能不能接受,一古脑儿倾给我。这段时间的学习,我知道了阴阳五行、十二经络、相生相克;知道了一些药性和汤头;知道了一些病的分类和症形。于是开始在自己身上试药,但越试越没信心。觉得书上说的什么症都与自己的病有点象,但吃下去都不对,或者开始还有点效,多吃两付药又没效了。那时的书不多,基本都是教科书式的,书上内容全面,理论众多,但都是一些知识的堆砌,理论的自恰,很难与实践对上号。学了两年,也自虐了两年,就再没有再学下去的兴趣了。
    但由于对身体的执着,仍然用这些半通不通的中医知识指导自己吃药。因脾肾虚寒,胆胃之热不降,积聚生热,故常感胸胁发闷,热气上冲,口舌生疮等,所以便大量吃清热解毒之药。主要有龙胆泻肝片、消炎利胆片、栀子清火片、VC银翘片、冬凌草片、黄连上清丸、栀子金花丸等,量越吃越大。不吃过不得,吃少了不舒服。我曾有一次出差三天忘记带药,一天之后,心胸之间气往上冒,非常难受,最后一天话都说不伸展了,后来回家加倍吃了药才好了。逐渐的吃龙胆泻肝片、消炎利胆片、VC银翘片都超过了规定数量的三倍,而且经常是三、四种药一起吃,一天不少于三次。感觉是吃下去的一段时间,心头平和了,气不上冲了,但几个小时又不管用了,两天不吃必然口舌生疮,言语不利。虽然知道不对,但这种情况让我停不下来。这种情况我后来才知道是脾肾虚寒,升降失调,上热下寒。上焦之热是虚热,是因寒而起,清热之药只能暂时压制上焦之虚热,却让寒者更寒,虚热旋而又起,更胜于前。而这种情况于我持续了好几年,让我的身体受到极大伤害,到现在也没能全部恢复过来。
    十年前开始知道了南怀瑾,于是涉猎传统文化,游儒、佛,道、医,终在我佛找到安身立命处,狂心稍歇,觉以往种种,皆如镜花水月。但身体仍然为病所困,情志难伸,观亲人朋友、世俗众生亦多为病苦,大小医院如同虚设,普通感冒发烧也说是因病毒引起,无特效药,打针输液,动辄医上十天半月,耗费金钱以千计。最缠绵的折磨人的慢性病,普通如慢性鼻炎、咽喉炎、胃炎、肝炎、肠炎、胆囊炎、胰腺炎、气管炎、心脏病、肾炎、前列腺炎、关节炎、腰椎病、颈椎病等等几乎众口一词“只能养、不能治”,疑难如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癌症及白血病就更不要说了,一名话“没法治好”。再观史上中医名家,民间一些老中医,治各类疾病却是大多数都有很好效果,没说不能治,很多甚至能治好。甚至一些村夫民妇,用一些民间单方,就治好了那些大医院都无法可施的顽症。
    为寻找究竟,于三年前,我于医道开始深入。这时的医书多了,慢慢的网络发展起来,知识更是膨胀了。深入其中,感觉是浩如烟海,博大精深!开始很兴奋,学到一定程度又自己开药自己吃,但仍是越吃越难受,越吃越疑惑。继而是越学越糊涂,我就不明白了,那些写书的中医大佬们,各说各的道理,而且互不相容,互相攻击,不可调和,却又都是名医,都能治病?难不成他们都是拿老百姓的身体来开玩笑,一直都是在做实验么?难道中医治病就没有一个标准么?看医学圣经《黄帝内经》吧,结果懂的少,不懂的多,看不下去,可操作性也不强,看《伤寒论》吧,条款纷呈,觉得应该很好,但用起来不知该用何条,怪就怪病人不照着书上说的生病。条款用不到实际,一段时间不用就多数忘了。
    转机是从看《郑钦安医书阐释》开始的,知道了一元盈缩,阳主阴从。08年春节回家,尝试着用“封髓丹”加减,治好了我母亲的耳朵肿痛,信心大增,随后开方为周围的人治病,有效有不效。但凭着这点感觉,以后看医书就不那么迷糊了,再重温《伤寒论》,细研各家注释,看《金匮》、《本草》、《内经》、《温病》、黄元御、博青主、张锡纯、吴佩衡、范中林、李翰卿、曹颖甫、胡希恕、李可、黄煌、朱进忠、余国俊等作品和各家论述,结合佛学和易道基础,竟然事半功倍,视野逐渐开阔,心中渐渐明朗。方知大路百千条,条条通北京。
人为天地之子,取天地之材铸就此身,顺生而逆死。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阴阳交感,衍生万物、长而不恃。人之道,阴阳互根,水火既济,顺应自然,无为而治。精神与肉体,一阳一阴,缺一不可,但精神无形,化为神魂魄意志,寄于体内五脏心肝肺脾肾,各司其职,以一气周流其间,身旺则神旺,身全则神全,身弱则神弱,身残则神残。人一身之主者,神也、心也,但必欲身安而神安,故人极力求取名利者,是欲求身安,好吃为身健、好穿为身暖、好住为抗暑热与风寒。人之病,有心有身,七情过盛为心病,身有损伤为身病。心病之因为烦恼,身病之因为六淫、刀兵、房劳。君子身病心不病,小人心病及身,身病及心。上医者医心亦医身,下医者医身不医心。佛经三藏十二部皆是医心治身之学,故曰佛是大医王,能医众生万世之病,但众生根浅福薄,少人能识能信能行。儒有修生养性之学,能治修身治国,内圣外王,君子之学也,小人疾身病不疾心病,不能实行之。道家有长生之术,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还虚,集精全神,金丹九转而成神仙,但仙道无凭,有缘者得之。中医者源于道家,中华文化(包括中医)皆为上古智者(圣人)所传,上古圣人无非道家。道家祖奉黄老,曰黄老之术,黄者即黄帝也。中医圣经乃《黄帝内经》,传为黄帝所著,虽成于汉朝,但却始于黄帝。中医阴阳、五行、经络等学皆与道家所共。道家却病练己、修命、练外丹等技术和方药即为中医之始也。
    治病者最难辨阴阳,八纲寒、热、虚、实、表、里、阴、阳,根本还是阴阳。难辨阴阳本身其实是阴阳本难辨,是因为我们太执着阴阳。古人划分阴阳本身是便于事物归类,把疾病归为阴症阳症,把药性划分为阴药阳药,以药之阴阳调节病之阴阳。如虚则补之,实则泻之,寒则温之,热则凉之。为医者树立治病之理则,是完全有必要的。但疾病的病因是复杂的,人体也是复杂的。就病因来说,可能有风、有寒、有热、有湿亦有燥,阴阳难分;就身体来说,可能有阴虚、有阳虚、有阴阳俱虚、有表病亦有里病、有病在上亦有病在下,有气滞亦有血瘀,难分阴阳。就药物来说,很多药也不单纯的只有阳性或只有阴性,辛甘苦平、寒热温凉,一药俱多性的情况很多,一药入多经的情况也很多。所以,治病要辨阴阳,但不能过于执着阴阳,主要看临床效果。
    我的经验是,初学中医者,心思不要过多用于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理论玄辨上。要多观临床之症,什么病有什么症?再了解什么症用什么药。《伤寒论杂病论》是一本临床实用之经典著作,描述了众多疾病的临床症状,并随症有方,它是上古圣贤治病经验的结晶,内容博大精深,辨病精准细致,用方简练有效,可为中医百世之准则。我们若照之辨证处方,是学医的一个必要和有效的途径。但人体和疾病是复杂的,也是变化的,《伤寒论杂病论》再伟大,也不能包括所有疾病的辨证和治疗,所以,后世的补充和发展是必要的,后世名医的经验也是很重要的。如吴塘的《温病条辨》是对《伤寒论杂病论》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历代名医在辨证和用药方面也有很多宝贵经验。
    我学医的主要经验就是看医案。说实话,很多名医在著书中解释医理医法的时候是偏执的,甚至是错误的,有的还把医与阴阳、五行、八卦、命相、风水等玄学渗合在一起,玄而又玄,自己没搞通,却把读者搞湖涂了。但不能否认,传世的名医治病都是很厉害的,因为人命关天,辨证用药,有效与否是糊弄不了人的。所以,理论嘛,实践中多领会、多看几遍《黄帝内经》,是会慢慢清楚的,而且是正理。临床嘛就多看《伤寒》,《温病》,多看名家医案,多积累人体疾病症状,症与经方的对应(方证),症与药的对应关系(药证)等。用药方面,我很少去看各类〈本草〉,也不记药性赋,就看《伤寒》,《温病》怎样用药,名医怎样用药,看得多了,综合一下,再查查〈本草〉怎么说,再用到临床检验,就慢慢的心中有数了。
学医上路了,我对自己的病有了比较清晰的了解,才知道我过去都吃错药了,又重新开药给自己吃。这下就对的多错的少了。身体也一天天好起来,但由于以前错吃药伤得厉害,所以调治起来非常困难,调治的过程中,还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面部生痘疮,就如年轻人的青春痘。主要长在鼻子、鼻体两旁及鼻子以下的地方。此起彼伏,或大或小,或流脓流血,连绵不绝。虽看似热毒,但不能清热解毒,否则越来越多。我知道这是体内排出来的毒素,并不惊诧,开头的时候想用药助它快一点,后发觉效果不大,便也由他。认识我的人有很多笑我,有笑我返老还童的,有笑我老来发骚的,有笑我火气旺的等等。也有人问我,你会医别人,咋不把自己医好呢?我半开玩笑说:凡是想要作个好医生的,都要留点病来养生的呀。到现在,我脸上的痘虽比原来相对少得多了,但还是没有去尽,时时发出几颗点缀在脸上,让人很是郁闷。这时我才知道作《四圣心源》的清代名医黄元御为何年轻时被庸医用错药伤了身体后,终自己一生也没能完全复原的苦衷了。虽如此,但我的身体不可否认比原来好多了,很少感冒,能吃能跑能熬夜,由原来的完全不能喝酒,变得有一些酒量了。还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终究会让这个身体变和常人甚至比常人健康。随着我对中医的深入和信心的增强。就开始尝试着给自己的亲戚朋友看病,有效率大大增强。但究竟如何,毕竟需要临床实践。
    我的临床比较顺利,也可以说是幸运。我工作的附近有一个诊所,诊所的医生叫方健,是中医本科生,在市中院工作五年后,自己开诊所已有五年,非常喜爱中医,拜本市十大名中医之一为师。我有时去抓药,就聊几句,他感觉我说的比较有理,且跟他学的有很大不同,就叫我试治几个病人,他按照我说的执笔开方,效果出人意料的好,于是一发不可收拾,有疑难病人就叫我去,或打电话问我,或为我预约重病人,我们共同商量治疗办法,由他执笔开方,我实际起到的是咨询的作用,但毫无疑问是让我得到了临床的经验。
    这种情况到现在已有一年多,治过的病人是很多的了,且主要是疑难重病。我们双方都很感谢对方,我感谢他给了我难得的临床机会,使我的医学不再流于空谈;他感谢我把他导出了迷惘,找到了中医的根,医术大进,治病有效率大大提高了,现在基本上只愿用中医中药给病人治病。说觉得踏实,说原来因中医无效时多,故多用西医西药治病,现在觉得那时的做法有骗人的感觉。
    ○九年上半年,我有幸认识了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的陈隆晖教授,深服其道德学问,拜于门下,于业务时间跟师学习,老师对我寄遇期望和厚爱,倾其所教,毫不藏私,让我随时在附属医院门诊实习,并常带我外出义诊,让我有更多的机会接触病人,增加了临证经验。同时,老师建议我在学习和治病的同时,多动笔,多写心得和医案,我遵从老师的建议,发现这是一个很好的学习和提高的方法,在写中分析总结,在写中补充学习。
    为了学习,我注册了成了民间中医网论坛的会员,在学医之初,网上的老师和学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和帮助,网上有很多学习资料,也开阔了我的视野,为了验证我写的东西。2010年5月,我在“初学教室”栏开了一个叫“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的贴子,结果引起网上中医爱好者极大的关注,很快成为热贴,网友的热评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同时,他们对我的写作提出的建议和要求,对我后面的写作给了很多的启发和帮助。因老师的鼓励和网友的助推,让我的写作得以持续下去,不到5个月,浏览量突破10万以上。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刘观涛老师看到了我的贴子,觉得我的学习经历和学习途径对当前的中医学子和中医爱好者有很大的借鉴和帮助作用,便和我联系,希望把贴子内容整理和充实后给予出版,这对我来说非常意外,也非常振奋,同时也感觉压力很大。在老师和家人的鼓励支持下,我通过了半年多的再学习和再创作,其书终于在2011年七月出版,书名叫《经方修习日记——我是这样学习中医的》,为了提早出版,刘观涛老师把这本书推荐到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主编看了我的书稿后,认为本书可以作专业读物,也可以作科普读物,征求我的意见,最后按科普读物于2011年7月出版。

发表于 2012/2/6 00: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fyutdhhjkjf#*
发表于 2012/2/6 19:3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难怪精华帖,可以整理出书了
 楼主| 发表于 2012/2/6 22:14:1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2/2/6 22:31 编辑

二、从中医治病的案例看中医治病的方式和效果
现代医学的发展,无疑是以西医为主流,现代化的医疗设施,强大的科研力量,一流的人才大都为西医所用;中医无疑是衰落了,衰落到了有人叫嚷取缔的地步。对几千来接受中医治疗的中国人来说,西医无疑是新事物,对几千年来的中医来说,中医无疑有很多弊端,积重难返。中医的衰落,有很多原因,包括经济、文化、制度、教育等。但作为一个从科技战线涉入中医,尝到中医甜头,用中医的思想和方法解决自己、家人、亲戚朋友和众多求诊病人疾病和痛苦的我,深深为中医的博大精深、严密细致的理论系统及丰富的知识体系所折服。我坚信,目前,中医的问题,不是中医的理论和知识系统本身的问题,是认识的问题、是传承的问题、是机制的问题。我相信,是金子总会发光,中医终会渡过低潮,再次换发光彩。我这里,用一些案例来说明,中医并不是人们慢郎中和配角,可以见速效,可以治急病、怪病、大病和重病。
(一)中医治病有速效
1、女儿感冒病案
    女儿读高中,在天立学校住校,今年,四月的一天,我下班刚回家,老婆还没回家,我正准备做饭,老婆的电话来了,声音很焦急说:女儿刚才给我打电话说她病了,浑身无力,在寝室躺着,没有去吃晚饭,也没去上晚自习,你说咋办?

女儿总是与娘更近些,此等生病的事不先告诉我,却先给她妈说,让她妈着急一番,最后问题还是反映给我。我心里也不紧张,头两次感冒发烧都是女儿自己回来,治好后第二天就上学了,于是,给老婆说:你叫她给老师请个假,回家再说。老婆一听我没紧张起来,略微生气的说:你说得轻松,你女儿说她浑身无力,走路都困难,怎么回来?而且说明天要参加月考,来回折腾就耽误了。我一听,觉得事情还真有点麻烦,不能回来,咋个诊病开药?到学校去看病吧,学校又没地方熬药。开点西药吃到是很方便,但这病吃西药能行吗,我对西药知道得不多,且对西药治感冒很不信任。一时拿不定主意,便对老婆说:你不要着急,这事交给我,你忙你的去。
    放了电话,我心里默了一下,觉得还是给女儿打个电话,了解下病情再说。电话通了,女儿的声音有气无力,我问她现在的感觉如何,有些什么症状,女儿断继续续地说了如下情况:自星期天从家里回学校后,身体就一直不舒服,精神不好,胃口不好,睡眠也不好,一直怕冷。今天下午就更严重了,上课都听不进去,昏昏欲睡,又发热、又怕冷,身软无力。下课后没去食堂吃饭,因为没有食欲,就赶紧回寝室上床睡了,感觉很冷,给同学借了一床被子盖在身上,但还是觉得冷,尤其是下半身冷,感觉冷到骨子里去了,上半身有发烧但不严重,无汗,不喘不咳不呕不身痛。
    我边听女儿说,边思考这是什么证?该用什么方?发热无汗当用麻黄类汤剂。用葛根汤吧,没有头颈犟痛之证;用麻黄汤吧,没有喘咳与身痛;下半身发冷,乃少阴之证象,莫不是太阳少阴两感之证吧!但这种情况发生很少,尤其是发生在气血皆旺的年青人身上,若是,则肯定有其原因。自己这一追问,我终于想起女儿归学回家,天气骤然降温,她妈忘了给女儿加被子,第二到天亮,我们刚起床,女儿从她睡的那间屋子过来,抖抖索索地对我们说:“昨晚有点冷,我一晚上都没睡着,你们给我盖的被子太薄了”,我说:“你冷了咋自己不起来加被子,要不然喊两声,叫你妈给你加呀!”女儿说:“虽然觉得该起来加被子,但睡得迷迷糊糊的不想起来呀!”我怕她出问题,叫她再去睡觉,让她妈给她找了床厚点的被子加上去。去上班之前吩咐她,不必在意吃早饭,要等睡热了舒服了再起来。中午我回来时问了一下情况,她说她又睡了两个多小时才起来,到外边吃的早饭。我问她睡热没有,她说睡好了点,也暖和了些,但没有睡热。我看她没有什么大问题,就忽略过去了。现在想起来,夜寝遇寒最易伤肾(少阴),女儿冷了一晚上,加点被子,再睡两三小时并未能解掉已经深入的寒气呀!
    想到这儿,我心中已经有数,便对女儿说:“你继续睡吧,我一会儿到学校给你送药来。”
我顾不得自己弄饭吃,立即开了方子出去买药来煎,什么方子呢?乃是《伤寒论》治太少两感之专方“麻黄附子细辛汤”,我的用量是:麻黄10克、附片12克、细辛10克。买药回来后马上用药罐煨起。
熬药期间我顺便把自己的晚餐解决了,老婆也急匆匆的赶回来了,见我已快把药熬好了,便打算和我一起去学校,但对我没见面就开方熬出来的那点汤药能否解决问题保持谨慎的怀疑。我们将药水装满了一个娃哈哈纯净水的空瓶子,送到女儿寝室时大约是晚上8点半过一点。让女儿一次喝了三分之一,我决定观察一会儿。实话,我不是担心方子有问题,我是担心药有问题,这个方子只有三味药,每味药都必须起到它应有的作用,如果其中一味药有问题,则全方无效。担心最多的当然是附子,现在的附子质量问题听得太多了,运气不好,就会遇到歪货。有一次我给我弟弟买药的时候就遇到过,最后我弟弟中了毒,我用了大量的甘草、金银花和绿豆水来解。平时虽然常用附子,但相配药味较多,又有姜和甘草相制佐,故没那么担心。这个方子里没姜没草,所以有点担心。
    我们等了十多分钟,见女儿没有中毒的际象,就打算走了。期间生活老师来关心了一下,说孩子病得很重,最好去校医务室输液和拿点药吃。老婆告诉她,孩子爸爸懂医,已给孩子吃了熬的中药,感谢她的关心,希望她帮助看着点,如有情况,及时给我们打电话。生活老师说应该的,但还是认为应该去正规检查和治疗。
回来后,过了两个小时,老婆给女儿打电话,是女儿同学接到,女儿正在洗澡。一会儿回电话来,说刚出了一通汗,洗了个澡,现在一身轻松,也不怯冷了,觉得跟没病似的,正在吃我们给她带过去的面包和奶茶,我接过电话,叫她不要高兴太早,好好睡一觉,明天一早回个电话。
第二天一早,女儿一早回电话说,没有一点不对劲,病完全好了。这个看来十分严重的感冒,服一次药,两三个小时就好了,而且没有一点后遗症,你能说中药治病不快不好吗?
2儿童的唇溃烂
我师弟遇见他不好处理的病时,就打电话给我,在电话上询问或叫我抽空过去诊断。有一天上午,我在办公室(我的办公室一个人),他又打电话来了:陈师兄,我这儿有个病人,是个六、七岁的男孩,感冒后嘴唇干而脱皮,己经来过我这儿三次了,这是第四次,我前面用过时方清热解毒的办法、用过经方小柴胡汤和解的办法、打针输液都搞了,病没好,反而越来越重了,口皮都烂了,你跟我想个办法吧。我继续问了一些情况,思索片刻说:孩子感冒后体虚,因为前面治疗有些不当,已伤了胃气和津液,现在用药必须谨慎。于是我在电话上让他记了个方子:黄豆30克、黑豆30克、绿豆30克、乌梅40克。煮汤加白糖调服。呵呵,这就是彭子益的“乌梅白糖汤”和“扁鹊三豆饮”的合方呀!我把他名为“乌梅三豆汤”。结果,第二天上午刚上班,方健就打电话来,说话十分兴奋:陈师兄,你那个乌梅三豆汤太灵了,那个小孩现在己经基本上好了,家长很高兴,我叫他们给小孩再吃一副,我去把三豆每样买了几斤放着,以后有这样的病人又用。我说:好呀,现在是秋季,这样的病人还多着呢,就看来找你的多不多。果然,过后的一两个月,方健又用此方治好了十来个嘴唇和口腔有类似情况的病人。
这个小孩的病,已被治坏了,但一剂食疗的汤药就基本治好,能说疗效不快吗?
这个方子我也经常用,对口舌生疮,牙齿痛等,只要不是舌苔厚腻,脾胃湿重的,效果特好。味道不错,特别适合小孩。
3、咽喉炎病案
有个病人,是一个风生先生,四十多岁,小个子,瘦瘦的,较精明的一种类型。喉咙痛,时间有一个多月了,本市大点的医院都去过了,越医越痛,实在没有办法了,便自己想办法,根据别人介绍买了麝香、熊胆等药配来吃,不但没效,而且病更重了,喉咙都起泡了。我边诊脉边问:你得病之前是不是吹了风,受了寒?他说,我的工作就是在山上跑,很容易受风寒,但什么时候受的不是很清楚。病人脉寸弦尺沉细,舌象没什么问题,二便调,咽喉不红。我问他:你治这病已花了多少钱?他说:少说已有三千多了。我便开玩笑对他说:我包治好你,你用那个的十分之一给我就可以了。他连声说:没问题,没问题,你只要给我治好,再多点都可以。我说:开玩笑的,用不着。我断为少阴喉症,方用半夏散及汤:桂枝25克、甘草15克、半夏15克。方健在一旁插言说:陈师兄,可不可以加麻黄、附子、细辛。我一听,也有道理,便说:也行,但没有发热无汗的表证,麻黄不必加,只附子、细辛就行了,只不过原来开的三样药量就要变了,于是定方为:制附片10克、桂枝15克、甘草10克、半夏15克、细辛6克。两付。药费不到5元钱,方健狠心收了他10元钱,说是要加点诊病费,要不都这么便宜,开店就亏本了。
三天后,风水先生的病完全好了。来诊所要兑现那十分之一,我师弟说:我师兄是和你开玩笑的,不当真。风水先生十分感谢而去,下次看皮肤病,问了一下情况,知道那个喉咙病治好就没再犯了。一个多月的病,两付药治好,你们说效果快不快。
4那些神奇的中药
我给大家念一道白话诗:
第一天在街上晃悠,吹东南西北风。
第二天睡觉的时候没盖被子。凉风嗖嗖
又懒得动
于是第三天起床就流鼻涕
然后头晕,打喷嚏,
我本想捱几天就好了
结果正好是国卫复检每天要游街。
只好考虑吃药,就想到白加黑
打电话给办公室姐姐求助,
她给我带来一包三无产品
据说是自家医生(她老公喔)开的中药。
是那种小小的圆圆的棕色的小丸子
一包得有100粒吧!
倒进嘴里,再喝点水,药丸子上的上,下的下,不中不间的也有
整个一游泳池,满口钻,好难吞!
我吞了好久。。。。。
吃了就跟没吃一样
完全不觉得身体有负担的感觉,
以前吃感冒药都会嗜睡呀,精神不好啊什么的。
这个药却完全没感觉
第二天就好的差不多了
于是第二包药都没吃完。
吞了半包
还剩一些,留着,以后再用
中药的神奇哇。搞的我都想去翻翻本草纲目了。
话说某人专业是中药栽培呢,羡慕。
人家不就是高数考差了点嘛
话说,
高数是什么树。
这是老婆办公室的同事妹妹发表在QQ空间的文章,她吃了我老婆带给她我自制的备用药丸,很简单的把感冒治好了,一高兴就写了一篇自由诗发表在空间里。我给她吃的药其实不是专治感冒的,而是治鼻炎的,叫通窍丸。专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鼻寒,流清涕等。当然也能治风寒感冒。我平时把药买来,找中药加工店加工成10克左右一包的水滴丸,放在家里备用,一般一次吃半包,病重的可以吃一包。十分省心,当然,同时备用的还有其他的一些药。这个妹妹吃的是通窍丸一号。其主要成分是:
吴茱萸、上肉桂、苍耳子、杏仁、苏叶、北细辛、荷叶、苍术主治风寒感冒引起的鼻炎,证见舌质不红,苔不黄燥者,流清涕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6 15: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