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杏园春晓

我是这样学医治病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1/10/16 13:00:01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先生您好!我生完小孩后由于气血两亏会得轻微的抑郁,吃了加味逍遥丸后现在基本不会了,之前看到您的贴说不可以常吃逍遥丸,请问我常吃加味逍遥丸行吗?麻烦先生解答,谢谢!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1: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47392256 发表于 2011/10/16 13:00
杏园先生您好!我生完小孩后由于气血两亏会得轻微的抑郁,吃了加味逍遥丸后现在基本不会了,之前看到您的贴 ...

要看怎么加减,长期服用时,柴胡和薄荷的分量加减轻一些才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2 11:41: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1/10/22 11:49 编辑

    太阳经邪未解,向里则传入阴明之经。不解的原因多半是治之不当,发汗太过或盲目攻下可传阳明,汗出不彻也可转阳明。阳明之气为燥金,温度甚高,太阳寒水内杂邪浊,入阳明经之后,寒水遇高温气化,正邪相搏甚急,出现大热、大渴、大汗之象,喜冷饮而恶热,脉洪大有力。此时为阳明经证,当用白虎汤解之。白虎汤组成:石膏、知母、粳米、甘草。
    若病邪在阳明经时未解,则可能有两种传变,一个是传入阴明胃腑,一个是传入少阳胆经。邪传胃腑则止传,胃是中土,土之性厚德载物,为万物所归之处,所以不再传入他处,故有阳明无死症之说。邪传胃腑,如出现心烦,不呕,是胃肠有热,在肠内还没有形成硬的时候,用调胃承气汤。要说明的是,在《伤寒论》中,胃和肠都是纳入阳明之腑来考虑的,没有单独针对大肠、小肠的论述。调胃承气汤组成:大黄、芒硝、甘草。若小腹胀满,肠内有屎而未燥硬之时,用小承气汤,组成是:大黄、枳实、厚朴;若腹满而胀硬,手足汗出,潮热,说明此时大便已燥而结,用大承气汤,但如果还有表证未除,即便如此也只可用小承气汤。大承气汤组成:大黄、枳实、厚朴、芒硝。大承气汤攻下太猛,应慎用,即便证似大承气汤证,也可先与小承气汤,如果吃后有放屁,就可再用大承气汤,否则不用。因为可能不是实热,而是寒热夹杂或脾虚之证,大便仅是初头鞭,其后必溏。下之则伤身。
    伤寒邪入阳阴,如果不是实热和大便燥结之证。发热而口喝,口舌干燥,热在上焦,表明津液受损,当用人参白虎汤,即白虎汤加人参一味;若阳明病下之过早,则使胃气受伤,本来未尽之邪气,会趁虚而入,集聚于中焦隔膜之间,使人心中懊农,所谓懊农就是因虚有热而烦燥之状。这个时候要用栀子豉汤。栀子豉汤组成即栀子和淡豆豉两味;若邪热传入下焦,影响下焦水液代谢(泌尿系统感染),小便不利并口喝,此时当用猪苓汤治之。猪苓汤组成为: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
发表于 2011/10/22 21:21:48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生写的真好,谢谢先生的大爱。
发表于 2011/10/22 21:2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水养心 发表于 2010/6/2 17:32
杏园老师,不知您对牙疼治疗有没有心得?牙疼表明上看是火,其本质上是否应该是虚?牙为骨之余,肾主骨。我 ...

找个会灸的医生,在牙齿的压痛点上用灯心草醮油灸一下,基本不会再复发
自己学也成,在我发的帖子里有详细的操作方法
发表于 2011/10/22 21: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春晓 发表于 2010/6/6 08:22
报道治愈和治疗效果好的例子这是普遍的一种心理现象,因为医生在每治好一个人后,心里也有愉快和满足感。人 ...

老师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病例,试一下在两边肺部用灯心草醮油点火各灸一下。即使药方不变往往有出其意外地好的疗效
发表于 2011/10/26 14: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杏园春晓先生,我今年41岁,在半年前生 了一个男孩,在怀孕后期,的了妊娠糖尿病,到现在还没有好, 时常觉得身体很虚,因不敢吃东西。 害怕血糖高。 您觉得我还有恢复的希望吗。盼您百忙中答 我。 跪谢。
发表于 2011/10/26 18:57:0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好,疾病的来路就是疾病的去路,从太少入手,好。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2:55:45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的情况是虚中夹瘀,需要补气活血化瘀同时进行,兼顾其他杂病。不能单纯盲目进补。
 楼主| 发表于 2011/10/26 23:0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杏园春晓 于 2011/10/26 23:12 编辑

    寒邪入阳明,当然要发热,但如果汗出少,仅仅是头颈以上出汗,同时膀胱受邪不能化水而小便不利,那么太阳寒水无从宣泄而蹩在体内,传入阳明经腑,与阳明经之高温结合而化为湿热。阳明与太阴互为表里,湿性趋下,所以湿就进入脾将脾困住了,脾的功能受损而不能运化,整个肠胃系统就堵塞住了,食物、拉圾、湿热等都阻在中焦,发酵生毒,出现腹胀、纳呆、口喝等症状,时湿热不能宣泄而进入血液,现于皮表,出现发黄的症状,黄者脾之本色也。这个时候,对证的方剂是茵陈蒿汤,其组成是:茵陈、栀子、大黄,茵陈去湿、栀子去热、而大黄通腑去实。
    还有一种情况,也是全身发黄,同时还伴有发痒。这是体内阳明与太阳之经本有瘀热,而体表又被寒所束,使湿热瘀积在里不得宣泄,从而引起全身发黄。湿热蕴于皮肤则会发痒。这个时候可用麻黄连轺亦小豆汤,组成是:麻黄、连轺、杏仁、赤小豆、大枣、生梓白皮、生姜、甘草。其中连轺与生梓白皮今用连翘和桑白皮。
    如果进入阳明经腑的寒湿之邪太多,同时人的胃气又较虚,寒湿不能由发汗而解,就会进入肠胃之中,使胃肠为寒湿所伤而濡动不力,食物停在胃中不能消化,所以吃下不东西,一吃就呕;邪由经而上输,则会出现头痛。同时,因肠道不运,食物于胃中腐烂自流而下,出现下利。这个时候就应当用“吴茱萸汤”来治疗。吴茱萸汤的组成是:吴茱萸、人参、生姜、大枣。过于饮冷和胃气过伤,也会出现上述症状,亦可用吴茱萸汤来治。吴茱萸是走肝经的药,脾主肌内而肝主筋,胃与肠的结构并非是常规的肌肉组成,实际上是筋的成分更多,肝胃空间距离又很近,所以胃寒寒及肝,肝寒寒及胃。所以胃寒用吴茱萸效果很好。还有一个著名的方子是左金丸,是由吴茱萸与黄连组成,吴茱萸的作用也是暖胃,制黄连之寒。
    同样是食入呕吐,但服用吴茱萸汤后反而变得更严重了,说明不是胃寒,而是以湿浊为主,这个时候湿阻中焦,上下不通,上焦也有热,但不能清热;也有发黄,但不一定除黄。应该用小半夏汤豁痰湿而开中焦,小半夏汤由半夏、茯苓二味组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6 03:4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