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47|回复: 0

戴敏:中医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工作不公平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8 12:29: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人大代表、安徽中医学院药学院副院长戴敏接受和讯网访谈。戴敏表示,现行的医师执业范围的相关法规规定,中医类别专业的毕业生不能报考临床、口腔、公共卫生类别的医师资格考试。该规定导致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中医、中西医结合的毕业生,无法申报临床类医生资格考试不公平。许多医院尤其是综合医院拒绝录用中医、中西医结合专业毕业生,导致中医类毕业生就业难,侵犯了中医类毕业生平等就业的权利。她建议,尽快修订《关于医师执业注册中执业范围的暂行规定》,逐步允许高等院校本科以上学历毕业生互相报考临床类别中、西医两个方向的执业医师资格。

以下为采访实录:

  关于中医毕业生就业问题

  主持人:中医院毕业生的择业问题你曾提过多次?

  戴敏:是的。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范围的议案我已经第三次提出了。这个建议产生的背景是我们学校(安徽中医学院)的一名优秀毕业生,分配到安徽省武警医院工作,工作了半年以后被医院辞退了,理由并不是他们工作能力不够,而是武警医院发现他们是中医院校毕业生。

  主持人:中医院毕业生就得辞退吗?

  戴敏:根据国家的相关的医师执业范围规定,中医院校毕业生择业范围只能在中医院工作或者在综合医院中医科工作,就这样一个职业范围的限定,使得很多大批、优秀的中医院校毕业生遇到这样一种限制和不公平的待遇。这个限制一方面影响了中医院校毕业生的择业范围和就业,更重要是对中西医并重的体现。

  主持人:您刚才讲到的限制是我国有这么一个规定,是正式出台的?

  戴敏:正式出台的,卫生部99年医生资格考试暂定办法。把执业医生的资格分为临床、中医、口腔、公共卫生四类,中医院校毕业生只能报中医类。在之后2001年又出台文件规定职业范围,规定了考中医类的毕业生只能从事中医这个行当的工作。

  主持人:这个规定确实有些不妥。

  戴敏:这个本意是想保护中医,怕中医院校毕业生流失,流失到西医那块,但是产生的效果这两年来看非常不理想,反而把问题向另外一个方向转化了。

  主持人:刚才你说的除了就业的局限,还有没有其他不利的地方?

  戴敏:对这样一部分从业的人员,是没有法律支持的,就认为他是违法的。像刚才讲的,武警医院,我们的毕业生在那里实习工作,非常的胜任,留下来了以后但是看到这样的规定,认为这是违法的,如果继续让这一部分人员在医院中工作,就是不符合法律规定的。这个规定就严重挫伤了学习中医的积极性,另外造成了职业范围与临床实际脱节。

  主持人:刚才你说到的违法是否可以这样理解,比如,你是具有中医背景的医生,我来就诊,如果没有出事的时候非常好,一旦出事,如果这个病人了解到您这个背景,就可以以这个程序来诉讼?

  戴敏:是的,由于这样一个规定使大多数的中医院校的毕业生一是学非所用,他最后的就业岗位和学校学的是不一样的,他就不在医院中工作,而是从事其他推销之类的工作。第二,有的人喜欢搞临床的,就会在中医院校本科毕业以后考西医院校研究生,他有了西医院校硕士毕业文凭,再考执业医师资格的时候,就可以报考临床类的,就可以从事各方面的医疗了,范围就更宽广了。这实际上限制了中医院校毕业生未来的发展,也限制了中医优秀人才。

  主持人:因为我们中西医并重,现在不仅是医疗方面,而且中医也是中国传统的东西,这样的限制是否对中医这种“国医”有点打压了?

  戴敏:你觉得是打压的,但是本意是为了保护中医,在政府工作报告和各种报告中老写,“扶持”,扶持就把扶持后面的那个主体看成弱势了,你不行,我就来扶持你,这应该是“加强、促进”发展,目前中医在这块实际上在国家甚至很多人的心目中,与西医相比位置还不是完全平等的位置。

关于社区医疗服务

  主持人:你提案中也提到了社区医疗方面的建议?

  戴敏:对,这块我也提到,在我们下去调研的过程中也发现了社区医疗服务中心硬件根据规定已经配备好了,仪器设备要求,对中医配置的要求等等,还有面积的要求,硬件方面作为民生工程一项,作为医改过程中重要的一项内容,现在已经基本建立起来了。

关键是软件这块的建设,也就是说服务能力需要提高。比如,我们下去看的时候发现空空荡荡没有病人,这一个是体现了病人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不信任,主要是对他们的服务能力不信任。

  问:是不是也有可能不了解,宣传不够?

  戴敏:第一,大家不信任,有病就到大医院看了,觉得社区医院不可靠,带来的误诊等一些原因。第二,社区医疗服务能力软件和医疗水平,医生的配备上。我们下去看的时候,在芜湖一个地方看了几个卫生服务中心,我问那些医生,你们是什么学历?最高的就是专科毕业学生。这块怎么来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这是解决前面我讲的不信任因素的其中一个主要方面。提高他们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一方面鼓励大学毕业生要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这是一个方面。另一个方面,要对他们现有人员进行一个专业的培训,这也是非常重要的。还有,我在建议中也提到,大医院的医生可以定期坐诊,这样一方面也是把大医院的优势资源向基层的倾斜,另一方面在坐诊过程中也帮助社区服务中心工作人员提高,大医院医生坐诊,这些工作人员会在旁边看和学习,从而帮助他们的服务能力。第三,我提到的社区医疗卫生服务强调六位一体的功能,所以在宣传上不能误导。通常我们有这样的说法,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这是一种暗示,暗示社区只能看小病,不能看大病的,这是一种误导。

  问:在我自己生病的时候,我总结出一点,比如我生不太严重的病,我宁愿去小的,而且它更方便,一般的病也都能应付。

  戴敏:所以,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了实行社区首诊,看病首先到社区去,然后由社区来决定这个病能否看,还是要往上走。还有一个是双向转诊制。比如说首诊在社区,在社区检查的一些项目,到大医院去不要重复检查了。在社区这个病看不好,到大医院又要重新检查,这势必增加了医疗费用,病人也要重复掏钱,这种双向转诊制度很重要。

  问:您提的这个建议我觉得特别好。有时候我在一个医院已经检查过一遍了,到了另外一个医院还要重新检查,之前的单子它是不承认的。

  戴敏:对,一个是不承认,另外在检查过程中他也有一些收入。

  问:但是对个人来说,除了费用,还有像验血我会多做几次。

  戴敏:对,这样他们就不会来基层看病,他直接到大医院就省事了,如果要转院又要重新检查,又有不信任,宣传不到位等等因素。

  还有一方面我要说的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机构,不仅仅是在医院坐等病人上门,还应该上门服务,在很多时候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像国外这一方面做得很好,家庭的。很多社区的家庭都会非常需要这一方面,这个家庭医生不仅仅是看病,它可以给你咨询和指导,还有健康保健等等这些方面。

  关于工伤保险

  主持人:你也提到了工伤保险?

  戴敏:这个提案也是有来源的,这个提案的来源是我来参加两会的前一天,我们安徽省社会主义学院的一名教授,因为在十七大召开前需要赶一篇为十七大献礼的文章,天天赶文章造成了用眼过度视网膜脱落,他这种是属于工伤的,因为是日以继夜赶工作的原因造成的。但是他去申请工伤的时候,发现没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支持。

  主持人:没有法律支持?

  戴敏:是的。他发现国家劳动社会保障部在2005年有一个文件,这个文件中也涵盖了事业单位的工伤保险问题,但是是部分国家财政拨款的单位,还有国家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像社会主义学院,以及我们高校这些单位都是国家权证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国家财政全额拨款事业单位工伤保险没有明确法律法规来作为一个政策的依据,在这块是一个政策的空白。在条例中也提到了,对于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对于工伤保险怎么办?要求各个省根据当地发展情况自行确定,这样就造成了一个什么样的情况?现在也提出了在一些经济发达省份,比如说浙江、江苏,他们把国家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一起纳入工伤保险范围内,但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地区,安徽、河南、江西这些地方就没有,还是一片空白,这种地方出现了,你就作为公费医疗,但是没有依据,所以公费医疗、医保没有这样一种工伤政策的保障和扶持,所以当时他打给我电话讲了这回事,我觉得这也是一个很普遍的问题。遇到这个问题,我也上网检索了一些资料,其他的网站上也有相关的一些资料,大家有这种反映,我就把这种反映形成了这样一个建议。

  主持人:工伤保险是指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他们这块对工伤国家没有明确规定?

  戴敏:对,国家没有明确的规定,国家规定这些人,按照具体省级政府按照当地社会发展情况来确定。这个就比较含糊了,没有说必须要落实的。前面两条是对国家不是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像不是经常性拨款,或者不属于财政拨款的事业单位。第二条是参照公务员制度管理的事业单位。第三条是国家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而这些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都是一些知识分子和科技人员所在的单位。所以,这也磋商了科技人员和知识分子的积极性。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 13:3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