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江迪
“合格的医生培训,五年是不够的。培养一名全科医生,七八年都不算长。有的复杂的专科可能需要更长时间。所以,中专层面的医学教育应该取消,大专层面可以保留,但是只应保留辅助科室相关专业。” 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学重点实验室主任韩忠朝委员说。
“这种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取消大专层面的医学教育,还有谁来做乡医呢?我们学校现在承担了乡医培训的业务,很多乡医,工作多年现在才来回炉进修大专课程。” 成都中医药大学教务处处长张庆文委员说。“不过,从本科教育的层面看,现有的时长确实不够。学生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学与医学无关的课程,三分之一的时间找工作,只剩下三分之一的时间学专业。本科教育延长两年都不多。”
“现在的问题是,医生、病人都往大医院集中,医科学生在学校学习时间已经不够了,毕业后又进不了大医院实践的机会。所以,能否延长学校学习的时间是一方面,更关键的是能否提供更多实践的机会。” 韩忠朝说。
韩忠朝建议,应修改医师法,允许医生多处行医,鼓励有资质的医生办诊所、开医院,直接面向社会,使患者很方便得到合适的医疗服务。加强现有医务人员的培训、继续教育和考核:从基层免费招收医科学生,并给予奖学金和生活补助。从社区选拔一批基层工作的初级医务人员,带薪到医科大学来学习,如以前的农医系和保干班。毕业以后,回到基层工作几年,再择优选拔到上级医院和研究、管理部门工作;医科大学也应选择一些基层医疗机构和不同级别的医院作为医科大学的教学基地,并由国家给予财政补贴和支持。
“延长学时只是一方面,增加密度才是最重要的。”吉林市华侨医院院长朱世增委员注意到,全国32所中医院校的中医学生用来学习中医知识的时间加起来都不到两年!受课时的限制,很多中医专业课程不断被删减,有的中医经典著作甚至沦为选修课和辅助读物。“在这样偏离轨道的教育下,学生还能学到些什么?”
朱世增委员建议,“必须从根本上改革中医院校的教育体制,缩减西医课程,删减其他不必要的社会公共课,同时将外语变为选修课,以古汉语代之,加强中医经典著作的教学力度,摆正中医专业学科在整体教学中的地位。”
来源:人民政协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