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80|回复: 0

陈海新的就业观值得效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 17:22: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日前,一座由社会各界捐资树立、以整块汉白玉雕成的“人民的好医生”陈海新雕像在她生前工作的上海市黄浦区周家渡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揭幕。病人一进医院的门就能看到“轮椅天使”陈海新的微笑。


近年来,“轮椅天使”陈海新的感人事迹在沪上广为传扬。以陈海新事迹为素材的电影《撼动生命》已启动拍摄。上海市卫生局授予上海浦东新区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中医师陈海新“人民的好医生”的荣誉称号,号召全市医务工作者学习“轮椅上的天使”陈海新身残志坚的拼搏精神、扎根社区献身医学的奉献精神、心系病人关爱生命的服务精神、兢兢业业忠于职守的敬业精神和勤奋好学精益求精的钻研精神。陈海新医生已成为新时期所有医务工作者的一个楷模。

   
在提倡学习陈海新“五种精神”的同时,笔者在这里向今年即将走上就业岗位、而这些日子里正在为怎样找个“好工作”而苦苦地寻寻觅觅的应届大学毕业生们提出一个倡议,应该好好学习并不妨效仿一下陈海新的就业观。

   
记得陈海新医生在前年2月2日不幸逝世后,当时沪上《新民晚报》等数家报纸和东方网等媒体都作了报道,对这位自己身患重疾却念念不忘为病人减除疾苦的好医生及时作了一定篇幅的报道。但对陈海新的学历和从医背景尚未有详细披露,以至于有些人猜想陈海新可能是一位未有机会接受高校专业教育、自学成才的社区医生。后来从多家媒体发表的陈海新事迹深度报道中得知,在周家渡社区一扎根就是十四个年头的陈海新,原来是一名上海中医药大学的优秀本科毕业生,是一位当年毕业时完全有条件有资格去三级医院当医生的杏林新秀。但毕业那年,陈海新却做出了在当时看来很不为大多数人理解和看好的决定,去了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那时候还该称作为地段医院吧)当了一名普普通通的中医。而恰恰在这个在很多人看来不可能有什么事业发展空间、即便努力工作也未必能获得高级职称和相应荣誉的地段医院里,陈海新医生以惊人的毅力,忍受着难以忍受的病痛折磨,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为数以万计的患者治病,其医术医德不胫而走,令远近患者慕名而来,以至于有时侯竟然一天要接待百余名患者就诊。

   
虽然是一位社区医生,但陈海新的贡献比起有些大医院的医生来也许毫不逊色。陈海新医到病除、妙手回春的“名气”比起大医院的专家来也差不了多少。陈海新的门诊不是“专家门诊”却胜似“专家门诊”。在地段医院里,陈海新的事业可谓是红红火火、大有发展前途,也大有上升空间。假如陈海新不过早地被可恶的病魔夺去年轻的生命,那么可以肯定,和陈海新在大医院就业的大学同窗们相比,陈海新即便在周家渡社区卫生中心干到退休,也无须后悔,更无须有什么自卑。因为在那里,她创造了事业的一个奇迹,登上了事业的一个高峰。

   
陈海新是1993年从上海中医药大学毕业的。在那个时候,大学毕业生尚属“稀缺资源”。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机会之多、就业选择之多,在众多选择中挑挑拣拣之从容不迫游刃有余,也是经多年扩招后的现如今大学毕业生们无法相比的。在上世纪的九十年代初,陈海新能有如此清醒而正确、如此有远见的就业观,实在弥足珍贵;而她能在社区医院如此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做出如此不平凡的成绩,则更是可歌可泣,令人信服,令人钦佩。陈海新的就业观令人深思,更可令人起而学习之和效仿之。

   
2010年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依然可用一个词形容:“严峻”。政府有关部门、各高校和社会各方面,都在为圆满成功地做好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工作而想方设法,调动起能调动的相关资源,倾尽智慧和力量。而大学毕业生自己该如何选择好自己的第一份职业呢?陈海新的就业观和她在可说是最基层的岗位上干出一番事业的事迹,无疑可为大学毕业生们做一个参照。这些日子里,大学生就业已成了媒体和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诸如女硕士生选择做家政、大学生自主创业办公司、大学生抢着干“环卫”等等报道见诸于报上和网上。可见,我们的大学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已经很有理性,也很有些发展眼光的。当然,政府有关部门还是应该而且也可以为有志于去基层、去西部、去农村就业的大学毕业生多做些实事的,诸如提供解决户口、职称、社保等问题的政策支持和相关服务,让大学毕业生不至于担心自己以后的发展机会和发展空间,敢于和乐于学习与效仿他们的好榜样陈海新,敢于和乐于到基层去就业,到基层去发展,到基层去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那一份辉煌。


来源:光明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7 05: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