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2/28 13:02 发表 然,第二剂的确是桂枝新加汤案。第一剂不对,麻黄汤也解决不了胸闷的问题。病人没有喘咳等肺实症状。
然,第二剂的确是桂枝新加汤案。第一剂不对,麻黄汤也解决不了胸闷的问题。病人没有喘咳等肺实症状。
哦,明白了。那版主用的可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使用道具 举报
原帖由 可遇2067379 于 2010/2/28 15:06 发表 哦,明白了。那版主用的可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风病,四肢懈惰,体重,不能胜衣,胁下痛引肩背,脉浮而弦涩,此风邪乘脾也,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还是要先确定病位。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不对。
病人有表证是很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发病时间符合太阳病欲解时,巳至未上“,而复有“口干胸闷”里证,所以不是单纯的太阳表证,所以就要往经方中那些表里兼治的方剂考虑。难道病人会说,“医生,我心下支结,麻烦给看一下”??
桂枝去芍药汤是治疗心脾方。加附子去脾湿,与此病不合。
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3/3 13:01 发表 病人有表证是很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发病时间符合太阳病欲解时,巳至未上“,而复有“口干胸闷”里证,所以不是单纯的太阳表证,所以就要往经方中那些表里兼治的方剂考虑。难道病人会说,“医 ...
病人有表证是很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发病时间符合太阳病欲解时,巳至未上“,而复有“口干胸闷”里证,所以不是单纯的太阳表证,所以就要往经方中那些表里兼治的方剂考虑。难道病人会说,“医 ...
版主已经说明白了,是柴胡桂枝汤。细想想,有道理的。
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3/3 06:01 发表 病人有表证是很明显的,“发热头痛恶寒无汗,发病时间符合太阳病欲解时,巳至未上“,而复有“口干胸闷”里证,所以不是单纯的太阳表证,所以就要往经方中那些表里兼治的方剂考虑。难道病人会说,“医 ...
古经方的命名,是按天文星象来的,是道家正统的命名 桂枝汤在《汤液经法》中名阳旦汤,阳旦者,阳气初生,其气温,经云:“温可祛寒”。阳旦汤,升阳之方。柴胡汤在《汤液经法》中名阴旦汤,阴旦者,阴气初盛,其气清。经云:“清可祛热”。阴旦汤,扶阴之方。
仲景把这两个治疗方向完全相反的方子组合在一起来治病,其意何在?
方一用的正是柴胡桂枝汤,第二个方子是桂枝新加汤。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4/19 07: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