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11/4/8 22:02: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dong1962 于 2011/4/8 22:08 编辑
“天明则日月不明”识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⑴ 经文: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云:“天明则日月不明,邪害空窍。”王冰次注云:“天所以藏德者,为其欲隐大明,故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
对于经文中“天明则日月不明”的解释,历代注家多尊王注,欠妥。请看历代注家所释。
⑵ 汇释:
马莳《素问注证发微》云:“设使天道自专其清净光明,择日月无以借之生明矣。”
吴昆同王注。
张介宾《类经》云:“惟天藏德,不自为用,故日往月来,寒往暑来,以成阴阳造化之道。设使天不藏德,自专其明,是大明见则小明灭,日月之光隐矣,昼夜寒暑之令废,而阴阳失其和矣,此所以大明之德不可以不藏也。”
张志聪《素问集注》云:“天气至光明者也。明德藏隐,故昼明者日焉,夜明者月焉。若不藏而彰著于外,是天明而日月不明矣。”
高士宗《素问直解》云:“天德惟藏,大明不明,故有日焉,为之明于昼;有月焉,为之明于夜。使天自用其明,则日月不明。”
森立之《素问考注》云:“案:天明者,谓天不藏德也。与前文‘光明’其义不同。天若不藏德,则日月不明。后文所云‘雾露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云云是也。”
以上是历代注家所释,皆认为“天明”系“天不藏德”之义。妥否?
当今学者大部分不同意这一说法。如《内经词典》云:“[明] 通‘蒙’。蒙蔽。”周海平等主编《黄帝内经大词典》:“明,动词。通‘蒙’。阴暗。”
也有学者采纳时贤郭霭春的说法。如胡天雄《素问补识》云:“时贤郭霭春氏《素问校注语译》云:‘天明与不明的两个明字义异。天明之明与萌通,萌又与蒙通,见《易•蒙》郑注。天明即天蒙,有阴霾晦塞之义,与上清净光明正对,是喻人之真气健运,则形体充实;如真气滞碍,则虚邪为害。’天雄按:此节之前主要说的是怎样顺应四时以调养神气,此节之后说的是逆四时将会产生的病变,前后文理一气贯通,不应于二者之间,突然冒出此节文字,将其隔断,必是它篇错简于此。黄氏《悬解》将其移至《生气通天论》‘皆通乎天气’句后,令人读之怡然理顺,但是文中‘天明则日月不明’句,仍然难以理解,各家虽有注释,总觉牵强,郭说颇有新意。”
高校教参程士德主编第二版《内经》云:“天明:‘明’通‘萌’,‘萌’用同‘蒙’,蒙,暗也。则‘天明’即天气昏暗。
另有三说:①王冰注:‘大明见则小明灭,故大明之德不可不藏,天若自明,则日月之明隐矣。’此承上句,言天不藏德,显露于外。②认为‘天’字下当是遗一‘不’字,谓天气不清明则日月失其光辉也。此既与下文‘阳气者闭塞,地气者冒明,云雾不精,则上应白露不下’等沉闭否塞的天气之意义贯通,又与上文‘天气,清净光明者也’相对。③认为‘明’通‘萌’,但释‘萌’为不动貌。
上三说,王释天明为‘大明’,然则大明者何?以为天下脱一‘不’字,似又无据。训萌为‘不动’,似又无稽。因而三说均欠妥当。因而,当训天明为‘为天气昏暗’于义为长。”
范登脉《黄帝内经素问校补》:“《校注》:‘天明之明与萌通,萌又与蒙通,蒙有暗义。’脉按:明的古音在阳部,蒙的古音在东部。阳、东韵隔。谨按,从‘亡’得声之字多有‘遮覆’、‘不明貌’的意思。……‘明’与盲、茫、汒、荒、(巾巟)、(目巟)、(目荒)音同通用(按:‘明’声、‘亡’声古音相同,均为明母阳部)。‘汉人传书多承口授,音近而字遂无择。’故不明之义或书作与盲、茫、汒、荒、(巾巟)、(目巟)、(目荒)同音之‘明’。”
由上可见,明,或“萌”与“蒙”,或“盲”等,皆昏暗之义。“天明”即“天气(色)昏暗”,非“天不藏德”之义。当今学者的注释为是。那么,到底是“萌(蒙)”还是“盲”呢?
⑶ 小识:
金栋按: 明通萌。古音明、萌皆属明母,阳部,古通假。
清•高翔麟《说文字通》:“明,通萌。”
《周礼•春官宗伯•占梦》云:“乃舍萌于四方。”郑玄注:“杜子春读‘萌’为‘明’。又云:其字当为明。”
《管子•侈靡》:“美壟基,所以文明也。”郭沫若等集校:“沫若按:刘师培谓‘明当作萌是也’……文萌,谓画工雕工之类耳。”
《文心雕龙•明诗》:“离合之发,则明于图谶。”范文澜注:“明,唐写本作萌。是。”
萌,通蒙。古音萌、蒙皆属明母,萌属阳部、蒙属东部,阳东旁转,可通假。蒙,天色昏暗。
《易•蒙》郑玄注:“蒙,幼小之貌,齐人谓萌为蒙也。”
《尚书•洪范》:“乃命卜筮,曰雨,曰霁,曰蒙,曰驿,曰克,曰贞,曰悔,凡七卜。”孔安国传:“蒙,阴闇。”
天明,当为天蒙,即天色昏暗。明,应读蒙(meng)音,非读明(ming)音。
经文“天明则日月不明”,是指天色(气)昏暗则日月不明,文通理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