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yeqin

我的一次感冒的治疗经过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19:5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可以说是表邪未尽,可用桑菊饮或止嗽散治疗,但我懒以煎药,就用佩夫人了,这种止咳水也是以麻黄素为主,有杏仁水,扑尔敏,微量可待因等祖成,我用有效,也就用了.
发表于 2010/2/13 20:13:00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这个吗
佩夫人止咳露  佩夫人止咳露是世界著名的卢森堡大药厂生产的止咳化痰药,通过作用于神经中枢而达到镇咳效果,对各种原因引起的咳嗽都有良好的控制或缓解作用,是医院和家庭的常备药品之一。
  但是佩夫人止咳露日前已被美国等国家列为禁止销售使用的中药品种之一,原因是这种止咳露是由多种药物组成的,其中包括可待因、愈创木酚、扑尔敏、麻黄碱等,有可能发生以下不良反应:
  ①短期使用这类药物常容易产生头晕、嗜睡等症状,因此不适合开车人或高空作业的人服用。
  ②由于可待因是吗啡的衍生物,长期服用有可能“上瘾”,一旦停药,可能出现药物戒断症状。
  ③一次性的超大剂量用药所产生的不良反应更严重。据报道有些年轻人利用药物里含有可待因、麻黄碱等成分,将整瓶药物与碳酸饮料一起饮用,以追求刺激感。专家研究后表明,每瓶120毫升的佩夫人止咳露中含可待因108mg,盐酸麻黄碱60mg,如果一次性服用可待因剂量超过800毫克,就极易发生不良反应,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需要提醒广大患者注意的是,我国现已将其划为处方药,患者需凭医生处方才能购买。
发表于 2010/2/13 20:18:57 | 显示全部楼层
再请教先生,这个温热之邪如何判断?是靠五运六气吗,这种东西很难懂啊
 楼主| 发表于 2010/2/13 20:59:5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我们就又到回原点了.五运六气只是预测当年可能出现那种性质的病而已,一般不用来辨证.至于伤寒和温病的辨证,我用的也是一般教科书上的那一套,并无多大的发展.请参考那些书吧.因为,我是南方人,我们这里的外感病,根据几十年观察,大部份是温热病.因为感寒而起的正伤寒,从辨证以来,毕竟很少,桂枝汤很少用,麻黄汤用过一二次,小青龙用过二次,是用于一个老人咳喘的.麻黄附子细辛汤用过一次,也是老妇人,寒冬感冒,且有心衰.其他大部份都用温病方.这是基本的心中有数,至于北方人的病,限于阅历,不敢乱说.风寒感冒,一般用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用银翘散一般都能见效,不必用麻桂.
        还有,先生说的佩夫人的附作用问题,我自已服,照剂量,并无发现有附作用.且一瓶就不咳了,也就不用服了.不可能成为药依赖性.另据我所知,我们这里的浪荡青年大量吃的是<连邦止咳露>,不是佩夫人啊.

[ 本帖最后由 yeqin 于 2010/2/13 21:07 编辑 ]
发表于 2010/2/13 21: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对,应该因地,因人而异,网上说广东人喜欢喝凉茶,不知道现在这个时间是否也喝。那个王老吉大概南方买的很火吧
发表于 2010/2/14 00:07:41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佩夫人 里有麻黄 杏仁成分似乎还是发散
伤寒论学习起来真不是容易的事,看注家那么多人,看法完全相同的无几个,谁都不敢说真正掌握了仲景原意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空 于 2010/2/14 00:10 编辑 ]
发表于 2010/2/14 00:09: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努力辛苦学习呢
这会儿还在学
发表于 2010/2/14 00:09:38 | 显示全部楼层

温病学派在历史上的功绩不容抹杀。

支持yeqin先生 ,用疗效说话。

虽然温病学派的理论有片面性,但是方药绝对是经得起临床考验的。不独温病学派,仲景之后的理论,除了药王孙思邈的,都是片面的,最后都要统一到《伤寒杂病论》上来,这个就是中医的正途

《伤寒论》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大经大法。
发表于 2010/2/14 00: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水中火 于 2010/2/14 00:09 发表
支持yeqin先生 ,用疗效说话。

虽然温病学派的理论有片面性,但是方药绝对是经得起临床考验的。不独温病学派,仲景之后的理论,除了药王孙思邈的,都是片面的,最后都要统一到《伤寒杂病论》上来,这个就是中 ...

温病学说的功绩自然应该有合适的评价。然温病伤寒各有特点,如果错断错治会造成不良后果,方子没有错,错的是用方的人。桂枝汤麻黄汤错吗,如果用错了就是错,用对了就是对。回到起点,还是请教伤寒温病应该怎样判断,觉得教科书上的东西是不是有点理想化,真正和书上症状相同的没几个,有的看似相同实际不同
 楼主| 发表于 2010/2/14 12: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那么我就以我的所学详细的说一下:
      要比较有把握的分辨出伤寒和温病,应首先进行仔细的望闻问切四诊,如患者的形态,面色,舌苔,舌质,脉象,二便,苦乐(如喜冷饮,喜热饮,喜生冷物或喜熟热物,穿衣厚薄....),掌握了四诊材料后,就可根据这些进行分析,确定疾病的性质(寒热虚实,阴虚阳虚),归属,发展趋势........等,从而产生恰当的治则和治法,再进一步拟出对症的方药.
       下面说说各种疾病分辨特点初起症状)
       1.伤寒:发热,畏冷,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脉浮紧,舌苔薄白,尿清.喜热饮.....
       2.风温:发热,不大畏冷,(较容易化热),脉浮洪,舌苔薄白,但带干.喜冷饮,可有渴欲饮水,咽喉痛.其实一般说伤寒温病的辨别是围绕这两种病来说的.下面的一些也属于温病范围,但有明显的季节性,较易识别.
      3.春温:是指"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一种温病,后人也称为春温或晚发的.此病因蓄藏已久,初发时已以热象居多,所以古人以<黄芩 汤>治之.
      4.暑症:古人分阴暑和阳暑,我看所谓阴暑,也就是暑天受风凉感冒而已,可用香薷饮治之.阳暑就是一般的中暑,古人用白虎汤加西洋参治之,竹叶石膏药汤也可.
      5.湿温:主要表现在发热不高,一日上下午二次发热,缠绵不退,食欲不振,脉软缓,便溏,病大多起于长夏.古人用三仁汤治之.此病类似现在的肠伤寒,治之有一定危险性,须注意焉!
     5.秋燥:一般在深秋或初冬发生,分为温燥,凉燥二种.此病会有明显的干燥症状,不难分别.古人用沙参麦冬饮,清燥救肺汤治之.
     5.温疫:指一些时行的传染性疾病,如暑温(脑膜炎),霍乱,麻疹,水痘,禽流感,甲流等有强烈的季节性,各病有其本身的症状特点,一般不难别分别.可依据瘟疫论,疫症一得,松峰说疫等书的方法治之.
        以上论说掛一漏万,恐怕不能令先生满意,只好再进一步共同学习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0:4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