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第二次开方(记录一个父亲自学中医从06年到09为女儿治感冒的点滴)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04:15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4 17:13 #144

全家感冒的思考

关于岳父的感冒:

岳父的感冒初起为典型的麻黄汤证。而麻黄汤,我似乎从不敢给病人喝一道后再喝第二道,更不敢开两剂。过后思维,岳父似乎汗出不彻,我没有在家,没看到发汗的情形。而不论这次岳父用麻黄汤,还是去年初我自己用麻黄汤,发汗后都感觉人特别虚。

汗后不解,改用桂枝汤。以感觉特虚,加附子。这是我自己的加法。仲景用桂枝加附子汤,“太阳病,发汗,遂漏不止,其人恶风,小便难,四支微急,难以屈伸者,桂枝加附子汤主之”,似乎严重得多,漏不止,有人解为汗漏不止,也可以是下血不止,而且小便难,岳父没有这些,用桂枝加附子似乎有些勉强。

药后的将息法很重要。岳父只盖胸腹,没盖腿,还睡在麻将竹片席上,就感到腿疼。

岳父素体脾胃虚弱,每次感冒必然没胃口,这次感冒连续几天都没怎么吃东西,晚上也都睡不好。发汗后表邪已解,但是素弱的脾胃还是经不起,仍然受病。表现为纳呆、腹微痛胀、反酸。我初未处方,他自己想去药店买健胃消食片,可见人还是大都受广告影响。而药店推荐藿香正气丸,还是很对的。我据嗳气不除,心下痞,夜不安眠,以及舌相,处以生姜泻心汤,其中黄芩黄连,药很苦,但是很对症,一剂而解。仲景方子,用对了,真是效如桴鼓。不记得是谁说的(沈绍久?)胃不和则不能安卧,相当有道理。


关于女儿的感冒:

女儿的感冒是由于游泳,闭了汗。闭了汗,发出汗也就好了。发汗的方子很多,该用哪一个呢?开始热的不高,背上似有汗又似没有,身上其他地方都没有汗,这个有汗没汗就不好定,畏不畏寒、怕不怕热,小孩子说的也不好相信。妻惯常见我给女儿用桂枝汤,就自作主张给孩子用桂枝汤,我还拿不定,她就说吃一付桂枝汤试试,我也没反对。桂枝汤没发出汗,整晚烧39度多,妻就有些害怕了。这和以往用桂枝汤半夜以后汗出热退不一样。无汗用麻黄汤?似乎又不恶寒体痛。曾经读《经方试验录》,姜佐景直接把葛根汤作为温病主方,而《医宗金鉴》也认为葛根汤治阳明经证。葛根汤证也无汗,那么试一下葛根汤吧,看能不能发出汗来?葛根汤也没发出汗来,我就没招了。这个时候还一直高烧39度以上,刻不容缓啊!

“无汗不可用白虎,有汗不可用麻黄”,在《郝万山讲伤寒论》中曾经提到过古人总结的这么个用药禁忌。我记得挺牢。对于“有汗不可用麻黄”还没觉得不对,但是“无汗不可用白虎”,却越来越觉得有问题。仲景条文似乎没有这么说。记得上次我女儿口腔溃疡用白虎汤,就没有特别注意到有没有汗。这一次高热无汗,虽然用白虎合银翘散加减,但是我感觉单用白虎应该也可以。

差后劳复,再用白虎合银翘散加减就没有效,而用栀子豉汤,量虽小,就是有效。


关于妻和岳母的热伤风:

这个热伤风和仲景的太阳中风不同,不恶寒反恶热,畏风。虽然头痛、脉浮、鼻塞流涕都差不多,这个热伤风还有咽干或痛。

鼻塞,流清涕,可以说是气上冲。但是这个气上冲,用桂枝汤不效,因为综合其他症状,不是桂枝证。这里面没有侥幸。

我觉得是温病。但是温病,仲景似乎没有给出方治。而明清温病学,现在看来争议又很多。倪海厦就大骂温病学家。伤寒学家很多都说,仲景论伤寒,温病治在其中。有人认为麻杏石甘汤是温病主方,陆九芝认为葛根芩连汤是温病主方,而姜佐景在《经方实验录》中又主张葛根汤是温病主方,让人莫衷一是。陆九芝认为温病就是阳明病,章太炎持论近似,冯世纶也认为温病就是阳明外证。我也迟迟没有系统学习温病。那么临到眼前就没招了。开方的勇气都没有,只能推荐吴鞠通治温病初起的银翘散,现在的成药银翘解毒片,看成分也就是银翘散。

而岳母同时服用西药的感冒药和中药的银翘解毒片,自己来个中西医结合,吃了三两天也好了。也弄不明白到底是哪个起作用。



关于我的感冒伤风:

虽然我也是伤风,但是到后面能感到恶寒。所以用桂枝汤有效。但是开始我一直拖着没用药,是觉得家里人一个接一个连着感冒,开始还有板有眼,据证换方,但是也很累人。到妻和岳母也都感冒,而我没敢处方,已经心虚胆怯了。乃至于认为一个小伤风,不吃药,过个几天自己就能好。所以轮到他们都好了,自己也感冒了,就没了心气儿。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0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4 17:15 #145

一次发热后的咳嗽治疗

9月10日晚,上半夜吹风扇,女儿哼哼的,似有一点低烧。

9月11日,女儿白天上幼儿园,精神尚可。至晚饭时间开始高烧。我去参加这学期第一次家长会,晚上10点多才结束,出来买了付桂枝汤回来。女儿已经睡着,手指、肩膀稍微有点抽动,无汗高热,手足温。我觉得似乎应当以痉病论治。但是太晚了,药店应该已关门。遂煎桂枝汤,一服,整晚热不退。

9月12日,女儿未上学。太太新找了工作,结果我俩都去上班,只是嘱咐岳父母观察。下午两点多,烧得高了39.4摄氏度,岳母大恐,打电话给我,说给女儿喝了一道泰诺林(约0.75ml),下午三点多我就提前赶回家,见到女儿烧已退到38度左右。精神一直挺好,嬉笑玩耍,全无病象,晚饭胃口也正常。

我觉得和上次游泳之后的发热情形一样。我读了《菊人医话》,服膺张菊人老大夫关于银翘散的加减法,晚上9点多去抓了两付药:

生石膏20知母10银花12连翘6 黄芩10竹叶10瓜篓皮10杏仁泥5薄荷5

23点多服药,2点仍很烫,无汗。妻恐,再给泰诺林1.5ml,至晨7~8点退烧。(也算是中西医结合)

9月13日上午10点服二煎,下午4点服三煎。晚上又有低热37.8度,睡不实,说梦话,反复颠倒懊侬。

9月14日白天不发烧。未服药。晚上又有低烧,37.8度,手足、额头、全身俱有低热。有白痰要咳出。晚上10点左右用枳实栀子豉汤一剂。(枳实5栀子5香豉10)

9月15日,早上退烧。上下午各服一碗枳实栀子豉汤。不再发烧,只是仍然有痰,也不咳,只是要排痰方咳,咳出即止。睡下即有痰,要咳一会儿才能入睡。胃口减退。晚上换方,二陈汤加味:半夏10陈皮5茯苓5 甘草5 山楂5 麦芽5 神曲5

9月16日。女儿不再发烧。晚上躺下即咳,白天不咳。这个二陈汤似乎太燥了,痰反难咳出。

9月17日。仍同昨日,白天不咳,晚上睡下时咳。听其咳声,改麻杏石甘,仍不效。非邪热壅肺。

9月18日,未服药。仍然睡下就咳。胃口不好。前年的10月份女儿曾经汗溻背就咳,多方不效,咳了很多天。看这个来势,怕是又要咳许多天。

最近的几次咳嗽,都是外感引起,治好外感,兼顾一下咳嗽,附带地咳嗽也好了。这次是外感好了,遗留下咳嗽,颇棘手。

于是来仔细辩证。女儿这两天眼眶黑,舌苔白腻,胃口不好,晚上躺下即咳。我觉得是脾虚而咳。眼眶黑,主痰;舌苔白腻,主湿主痰;胃口不好,也属脾虚;脾为生痰之源,晚上阴气盛,躺下即咳。拟五味异功散加桔梗。(党参6 白术6茯苓6 生甘草3 陈皮3 桔梗5,加生姜3片,大枣5枚切开)两剂。

《医学心悟》治外感咳嗽,常用止嗽散加减。“凡治咳嗽,贵在初起得法为善”。“大法,风寒初起......用止嗽散加......以散邪。既散而咳不止,专用本方,调和肺气......若汗多食少,此脾气虚也,用五味异功散加桔梗,补脾土以生肺金。” 又云“肺属辛金,生于己土,久咳不已,必须补脾土以生肺金”。“若脾气虚,则用五味异功散、六君子等药,补土生肺,反掌收工,为至捷也”。虚劳门甲字号方“予治外感咳嗽,用止嗽散加荆防、苏梗以散之,散后肺虚,即用五味异功散,补脾土以生肺金”。反复言之。

曾记得唐步祺《咳嗽之辨证论治》开篇即提到“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也强调不能见咳止咳,见脾虚,当以培土生金为治。

9月19日中午煎药,喝一道;晚饭后又喝一道。当晚睡下即不咳!!!

9月20日早餐桌上岳母说女儿昨晚睡下也不咳,整晚也不咳,只是早上7点左右有两三声咳嗽,像是喉咙间有痰。早餐也有了胃口,吃了一碗饺子。岳父说这一付药看来是对的。眼眶下仍有黑,舌上苔已不厚腻,为薄白,嘱再用第二剂。

当晚安睡。

9月21日岳母说早上四点左右,仍然有几声咳。又去抓了一付。

9月22日三剂下来,彻底好了。

思此次咳嗽之起,乃是在用白虎银翘散加减退烧之后,可能寒凉伤及脾阳,脾虚而生痰湿。至晚,阴气盛,躺下即咳;白天阳气盛,得助而不咳。

忆及两年前的十月份,女儿外感后遗下咳嗽,迁延时日,久久不愈,费尽周折。当时大抵以风寒或肺热论治,未及虚劳。此次以外散后脾虚生痰论治,一方而效。主要是以前认为小孩就不会有内伤。小孩就不会有内伤么?内伤、虚损又是什么个概念?脾虚是不是虚损的一种?伤风不治便成痨,盖以肺脾肾虚损而言。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06:0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8/10/4 17:21 #146

关于白虎汤和栀子豉汤的思考

去年四月间女儿一次发热咳嗽,热至唇焦,大汗出,咳逆倚息不得卧,麻杏石甘汤解之。差后复发低热,颠倒懊侬,以栀子豉汤解之。

今年五月间,女儿口腔溃疡,口臭喷人,以白虎汤解之。

今年七月间,游泳闭汗,亢热无汗,又主以白虎汤加味。差后复发低热,仍须以栀子豉汤解之。

这次九月间的发热,高热无汗,仍然以白虎汤合银翘散加减解之,差后复发低热,再用还是不效,还是以枳实栀子豉汤解决。



我反思这几次的治疗,口腔溃疡案不发热,其他三案发热的情形都差不多,先是低热,差不多一天后,才烧得高了。而且这个发热和桂枝汤证的发热是不同的。但是我又似乎表达不清楚到底怎么个不同。有人曾经描述过白虎汤证的发热是由里往外,所谓里热熏蒸,蒸蒸发热,而桂枝汤证的发热是翕翕发热。非亲历者,如何分别?

差后的复发,也只是复发低热,而且用原来的石膏剂不管用。但是用栀子豉汤就是管用。仲景《伤寒论》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说的一点不差。郝万山老师讲解栀子豉汤,认为是病后余热未尽,还剩余一些炎症,无形邪热郁扰胸膈,我觉得讲的很精彩。

而今年的三次白虎剂案,口腔溃疡案没见大汗出,只是口臭喷人而显出胃热弥漫。后两次发热,皆为先低后高,除了背脊部似有微汗,其余通体无汗。读《郝万山讲伤寒论》,在讲到170条时郝老师曾提到古人归纳的“有汗不可用麻黄,无汗不可用白虎”的使用禁忌,也就这么提了一下,并没有往深里讲。那么我脑海里就先存了“无汗不可用白虎”的禁忌,所以遇到高热无汗,就首先排除了白虎汤,这个禁忌实际上妨碍了我的辩证用药。今年这三次用白虎剂取效之后,我就怀疑这个禁忌有问题。

后来读《岳美中医案集》白虎汤治温热证一节,才知道原来这个禁忌来源于吴鞠通,而近代大医张锡纯已经把这个禁忌的是非讲的非常清楚了:

白虎汤是方剂中的一个著名古方,由后汉张仲景著录在《伤寒论》里,标明用途,两千年来,经过多少医生准确地使用在临床上,不知治愈了多少高热症,挽救了多少危重病人,是值得我们珍视和继承的。

吴瑭说:“太阴温病,脉浮洪,舌黄,渴甚,大汗,面赤,恶热者,辛凉重剂白虎汤主之”(按吴谓白虎汤治在手太阴肺经之热邪,非是。石膏知母究是阳明胃经药,若治肺经,则须麻黄、石膏,细读《伤寒论》自知)。又说:“白虎本为达热出表,若其人脉浮弦而细者,不可与也;脉沉者,不可与也;不渴者,不可与也;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常须识此,勿令误也”。“此白虎之禁也。按白虎彪悍,邪重非其力不举,用之得当,原有立竿见影之妙;若用之不当,祸不旋踵。懦者多不敢用,未免坐误事机;孟浪者不问其脉证之若何,一概用之,甚至石膏用至斤余之多,应手而效者固多,应手而毙者,亦复不少,皆未真知确见其所以然之故,故手下无准的也”。这是吴著《温病条辨》自条自辨中对白虎汤立的四禁之说,是否正确可循,张锡纯《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有说云:“近世用白虎汤者,恒恪守吴氏四禁……其四条之中,显有与经旨相反之两条,若必奉之为金科玉律,则此救颠扶危挽回人命之良方,几将置之无用之地。余非好辩,而为救人之热肠所迫,实有不能已于言者。按前两条之不可与,原当禁用白虎汤矣。至其第三条谓不渴者不可与也,夫用白虎汤之定例,渴者加人参,其不渴者即服白虎汤原方,无事加参可知矣,吴氏以为不渴者不可与,显与经旨相背矣。且果遵吴氏之言,其人若渴则可与以白虎汤,而亦无事加参矣。不又显与渴者加人参之经旨相背乎?至其第四条谓汗不出者不可与也,夫白虎汤三见于《伤寒论》,惟阳明篇中所主之三阳合病有汗,其太阳篇所主之病及厥阴篇所主之病,皆未见有汗也。仲景当日未见有汗即用白虎汤,而吴氏则于未见有汗者禁用白虎汤,此不又显与经旨相背乎?且石膏原具有发表之性,其汗不出者不正可借以发其汗乎?且即吴氏所定之例,必其人有汗且兼渴者始可用白虎汤,然阳明实热之证,渴而兼汗出者,十人之中不过一二人,是不几将白虎汤置之无用之地乎?夫吴氏为清季名医,而对于白虎汤竟误设禁忌若此,彼盖未知石膏之性也。”(以上两节引自《岳美中医案集》)

又翻看《冉氏八法效方举隅》第六章清方之白虎汤一节,有如下的描述:

按此方,“伤寒论”用治服桂枝汤,大汗出后,大烦渴不解,脉洪大者;及伤寒脉滑而厥者,里有热也;及三阳合病,腹满身重,难以转侧等,若自汗者。

查此方为甘寒清热要方。清热药多苦寒,或咸寒,脱热甚津枯,火炎土燥,苦反助燥,咸反劫液。惟兹甘凉微寒,庶足以戢狂飙而沃燥火。此方应用甚广,大抵以清气分燥火为宜。此方在“伤寒论”内,“太阳”、“阳明”、“厥阴”迭见,各有适应。然条文所叙,不过各为此方一端之解说,未可泥定。

本方组织:知母助石膏清热,甘草、粳米助石膏调中,义原至显。后贤或释此方为止汗剂,或释此方为发汗剂,两两相反,实可会通。盖热壅肌腠,汗腺胀闭,清其热则汗可出;热邪外逼,津液不固,清其热则汗可止。非一药之两岐,乃运用之各当病机。其实本方非止汗剂,本方又何尝是发汗剂。余师愚“疫痧一得”,重用石膏获效;近年,石家庄治乙型脑炎,亦重用石膏获效。事实有证。凡药有利即有弊,学者须知用药要专,审证更要仔细,诚未可含混模糊,死煞一面。(以上三节引自《冉雪峰医学全集》第三册《临证》)

张锡纯深通石膏之性,临证擅长用石膏,所以有“张石膏”之雅号。南冉北张,冉雪峰和张锡纯齐名,冉雪峰对于白虎的认识也是一样的通透。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06:52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3 18:14#155

复#154楼ZL141418

冉老所论甚高,以我的理解,冉老指出“查此方为甘寒清热要方”,也就是说白虎汤要点是清热,而不论有汗无汗。

“后贤或释此方为止汗剂,或释此方为发汗剂,两两相反,实可会通。盖热壅肌腠,汗腺胀闭,清其热则汗可出;热邪外逼,津液不固,清其热则汗可止。非一药之两岐,乃运用之各当病机。其实本方非止汗剂,本方又何尝是发汗剂”。冉老讲得也很清楚。

关键是有内热要清。通常“阳明病,法多汗”,里热熏蒸,汗很多而热势也很盛,那么用白虎清热,热去了,汗也止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汗给闭住了,俗话叫"闭了汗”,内热不能往外透,通体亢热无汗,那么用白虎清了内热,体表也会调和,正常的汗可出;这第二种情形要和太阳表实证区分,麻黄汤证,也是发热无汗,但恶寒体痛,白虎证若闭了汗则不恶寒而恶热,常常热至唇焦。

我见证不多,只是这样理解。还请ZL141418兄指教。


 楼主| 发表于 2010/1/25 13:08: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地址,我只载录部分,作者写得很详细。

发表于 2010/1/25 16:44:55 | 显示全部楼层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者有潜力!加油
发表于 2010/1/26 11: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后有点可怕。。。
发表于 2010/1/26 11:57:48 | 显示全部楼层
伟大的父亲。
发表于 2010/1/26 20:0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药三分毒,不要那么频繁地给孩子用药吧!主要是喂养有问题。孩子刚退烧只宜吃些好消化的白粥,最多加个鸡蛋羹,怎么能吃鱼吃虾的!平时饮食尽量清淡,不吃零食,不喝饮料,多到大自然中玩耍,夏天少用空调……只有生活方式健康了,孩子才能健康!
医学是门实践的科学,医学生学5年课本还得在临床实习一年才能当实习医生。照本宣科不行!
小孩子的病只要不乱治误治,喂养得当,靠身体自身的抵抗力就能好,乱用药太危险!!!
发表于 2010/1/27 12:53:4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是慈父啊

记号一下,我会继续关注这个帖子也关注您的进展。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9 00:1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