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儿从外婆家回来第二天下午就开始发烧。老婆下午打电话告诉我时还有个把小时就要下班了。一下班我就往回家赶,到了家看见女儿笑嘻嘻的说“爸爸,我生病了”。看她额头上贴着兵兵退热贴,我摸摸她的头,还有些热度,不太高,有些汗。女儿活蹦乱跳的到处跑,看来精神还好。她妈妈说给她吃了一包板蓝根,烧得高的时候吃了一回泰诺林退烧。
接下来的两天我们就累坏了,全围着她的发烧转。时不时摸摸看她烧不烧,如果烧得厉害,就用体温计测量,超过38.5摄氏度就给她吃泰诺林退烧,不超过就不管。只是给她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一天吃三次,每次半包。晚上不敢睡着,过会儿就给她探探温,热高了就起来给她吃退烧药,换退热贴,时不时地量体温,渴了给她喂水,衣服汗湿了要给她用毛巾隔着背心或者换一件。
老婆辞职了专门回来带女儿直到上幼儿园,所以家里也没有保姆和老人。老婆白天一个人伺弄孩子,到了晚上实在扛不住了,吃完晚饭给孩子洗了就说要先去睡了,她实在太困太累了,也是精神紧张所致。我就来哄着孩子睡下,监视着病情。直到她吃了药烧退了平稳地睡去,我才去叫醒老婆来换我,这个时候已经晚上快两点了。我白天还要上班,下半夜就要老婆看着。
早上起来孩子的气色还不错,精神头也还好,起床了就缠着我们说个不停。胃口也还好。早上也不烧。我就上班去,老婆白天陪着她。白天打电话回去又烧了,也不是太高。
妇儿医院离我们只有一站路,孩子也有医疗保险,但是我们不想去医院,一去医院医生必定给孩子输液,孩子怕打针;我们也不想动不动就给孩子吊瓶、用抗生素,宁可给她吃点药也不愿意去打针输液。孩子也乖,药再苦难咽,只要跟她说不吃药就要去打针,她就会哭着跟妈妈说“我是好孩子,吃药药不打针”。而且现在的小孩吃的药很多都是甜的,还有不同的水果味,我妹妹发现干吃药,不冲水,反而更容易给孩子吃。我们也学会了这一招,给孩子吃药,她不闹还爱吃。
像我们这个年纪,大都有抚养孩子的经历,都知道小孩子容易发烧,一发烧容易持续好几天,反复发作。每次孩子发烧全家都会累得够呛。孩子也折腾得可怜,抽血、打针、吃药、反复发烧几天,够受的了。
这几个月来看了些中医书籍,知道西医除了特效药是很灵验的外,对于没有特效药的病毒病菌,只是控制病情。而且西药很多副作用并未引起国人足够的重视。前几天报道深圳龙岗一个湖南打工仔的女儿来探望父母,刚得知自己高考被华中师范大学录取的当天,因轻度感冒去龙岗一家小医院就治,医院给这个准大学生吊了三瓶药水,女孩感到不适被送到深圳最好的北大医院抢救,没救过来死掉了。一个感冒就能治死人,简直触目惊心。
自从今年三月份开始读中医的书,我就想自己开方子来治家里的小病。以前老人带孩子遇到孩子发烧,有用红糖熬姜汤给孩子喝,或者用艾叶煮鸡蛋在孩子身上来滚,都不怎么有效。四月间有一次孩子晚上发烧,先有汗,我就去社区里的中药铺抓了付桂枝汤。老婆对我半信半疑,药熬好给孩子喝了小半碗,老婆觉得孩子小,不能按大人的量,只给她喝小半碗大概六七十毫升。看孩子正发烧,老婆不肯给她盖被子。我说喝了桂枝汤要盖被子发汗,给老婆解释半天,翻出《伤寒论》桂枝汤的服法给老婆看那“覆取微似汗”的段落,争论了半天终于同意给孩子盖上被子让她睡,结果一两个小时过了没有发汗,反而烧得更厉害,老婆赶紧给孩子吃泰诺林退烧,又吃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半包。我也自己觉得拿不定主意,只好随她用老办法。还是过几天才好。她也嘲笑我是外行,不信我开的方子。
这几个月来我又陆续读了更多的书。两三个月的时间从当当网和蔚蓝网上定购了差不多两千块钱的中医的典籍,又从网上下载了三四个GB的电子中医书来看。先读宋本和桂林古本《伤寒论》、《伤寒质难》、《经方实验录》、《黄元御医学全书•四圣心源》、《郑钦安医书阐释》、《郝万山讲伤寒论》这些书,尤其《郝万山讲伤寒论》于我这样的初学感觉非常体贴得力。
我于是反思我上次开的方子,完全是按照《伤寒论》桂枝汤原方来开的。取汉代一两等于现在的15.625g,我开的桂枝汤为桂枝45g, 白芍45g, 炙甘草30g,干姜45g,大枣12个。看看桂枝甘草好像都挺多的,那时候我只是想我要严格按照仲景书上说剂量,不敢多也不敢少。我也不知道芍药竟然有白芍和赤芍,究竟该用哪个,就用白芍吧。而也不知道干姜和生姜是不同的。而且也不知道仲景开的剂量是三次的,大枣也没有掰开。我只是觉得感冒初起,发热有汗,大约是太阳中风,应该用桂枝汤,我也不会号脉,总觉得脉象分别很难把握。只是觉得大方向是可以用桂枝汤的,就试着开了我认为的桂枝汤。总之是非常的冒失,现在想来很是后怕。也打击了我用中医治病的信心。
读伤寒渐多,从《伤寒质难》知道要重视阳气正气,知道附子配伍有那么多种变化,知道阳气虚的时候多,而阳气有余的时候少,可能只有阳明实证的时候才要正用寒凉,其他时候用寒凉都要小心伤了正气。从《经方实验录》知道温病和太阳中风、太阳伤寒、阳明的差别,惊异于姜佐景将葛根汤列为太阳温病的治法之令人耳目一新。而于《伤寒论》,尤其得郝万山这个老师傅老吏断狱般的娓娓道来,抽丝剥茧样的层层剖析,使我明白了辩证要小心,所谓“思精而用宏”,反复比对,剖判真详。知道了桂枝汤证和麻黄汤证的区别,麻黄汤证和大青龙汤的区别,麻桂各半汤证、桂二麻一汤证、小青龙汤证的区别,麻黄汤证和葛根汤证、桂枝加葛根汤证的区别,桂枝汤的适应证和禁忌证,麻黄9禁,太阳蓄水证和蓄血证的不同……也知道了所谓浮脉轻取即得,浮缓脉是轻取即得重按松弛柔软没有力量,所谓微脉是轻按和重按都摸不到,要在浮沉之间仔细去琢磨,微微感到有一点脉动。
这一次我女儿发烧两三天,我想我可以用中药来试试。就先让她妈妈停吃西药。
看她发热有汗,因为是夏天,没有特别感到怕冷,也没有怕热,舌相没有特别红,有薄白苔,也不渴不呕,小便也正常,摸两手的脉是轻取即得,鼓动有力,发烧的时候更快些,退烧了稍微和缓些,也没有肚子疼,大便正常,胃口也正常。只是退了烧有清鼻涕,有时候有点咳嗽。问她也不头疼、身体疼,女儿才两岁多,可能也分不清楚。首先可以判断是太阳病,大便也正常,没有阳明的烦躁,没有呕吐没有寒热往来,没有入少阳。也没有三阴证。脉浮,发热,有汗,没有特别身疼,就是一个桂枝汤证。
那么怎么开药呢?仲景原方是三次的量,那么一次取三分之一,而且小孩子恐怕只能用大人的一半,那么就用1/6的量,桂枝7.5g, 白芍7.5g, 炙甘草5g,生姜7.5g,大枣2个。考虑到小孩子有时候有咳嗽,流鼻涕,我臆测是肺的宣发肃降失调(呵呵,我还不懂到底是宣发还是肃降哪里不对),那么那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的治喘家新感宿喘或者治新感新喘都是在桂枝汤里加厚朴杏子,我想咳嗽和鼻涕都是肺部不适的毛病,那么也加厚朴5g和光杏仁8枚(16片)。成了个桂枝加厚朴杏子汤。
我去那个新一佳边上的同仁堂药铺抓了两付中药回来,把厚朴炒了一下,把生姜切片,大枣也切开,然后煎药。煮了大约180毫升的药汤,加了些单晶冰糖,好哄孩子喝(也不知道加冰糖可不可以)。 中药和那些甜的西药片可不同,加了糖也是苦的,孩子不爱喝,好说歹说加威逼利诱终于让她喝了大约140毫升,费了老半天。喝完了让她睡下,盖上毛巾毯。依然是我来看护。吃药是晚上十一点,半个小时后就有汗,也不太多,主要是头上和身上,摸摸小脚是热的,没有汗,并没有“遍身微似有汗者”,没有手脚都出汗。小家伙呼呼的睡着,鼻息很重,热也一直没退,也没有高上去。这一次我信心足很多,我觉得这是正气祛邪的表现,就等着看结果。一个时辰,也就是两个小时过去了,到了晚上一点钟,热还是没有退,小家伙有时候翻个身哼一声又睡着了。我换老婆来陪孩子睡,嘱咐她不要慌乱,不要给她吃退烧的西药。现在一直都在出小汗,只是没退烧,可能中药的药效没那么快,也可能我们给的剂量轻了;泰诺林可是吃了半个小时就退烧,但是只能管四个小时,仅仅退烧而不治病。我就去睡了。
第二天早上,孩子的烧退了。精神依然不错。问她妈妈,说是大概烧到三四点钟,就不烧了,出了一身汗。后来给她换了一身干衣服,也没有再汗湿。
吃完早餐我去上班,让老婆注意观察会不会再发烧,只要不烧就不要给她吃什么药。晚上回来知道一天都没有再发烧,似乎病好了。接下来的晚上和第二天都没有再发热,只是有一点鼻涕,没有咳嗽,没有其他的不适。看来病就这样一付药就好了,第二付药就没有用。
这是我第一次用经方取效,虽然之前之后都考虑很多,也觉得自己辩证不差,但这可是自己的孩子,才两岁半,容不得半点差池。但是确定痊愈以后,依然不敢相信,以前西药肯定要反复几天的小儿发烧,这么一付中药就好了。老婆也慢慢改变了对我读中医书的怀疑。
但是我还没有真正入门,还不知道剂量的轻重。也不知道厚朴杏子加得对不对,反正烧退了后还流了两天鼻涕。大约如郝老师说的“大毒治病,十去其六,常毒治病,十去其七,小毒治病,十去其八,无毒治病,十去其九,剩下的骨肉果菜,食养尽之,勿使过之,以伤正也”,所以只要不发烧了,就不去管它,过两天就自然好了。也没有再吃其他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