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北京如岳

20090926阅素灵老师杂谈面对生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3/13 16:50:1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很好,起码能引起一些对生命更深层次的思考。
发表于 2010/3/13 21:48: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t2935711 于 2010/3/13 15:26 发表
生死二字,人之大本,佛家不生,道家不死,纵其不死,以待时尽。分段变异,各有所缘,破此尘根,但断其链,一者无明,二者做行,三者为思,出此三者,最效且速。心清天授,意静己明,下知时至,上知所从。智者存 ...

说得好!
发表于 2010/4/29 16:25:4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ft2935711 于 2010/3/13 15:26 发表
生死二字,人之大本,佛家不生,道家不死,纵其不死,以待时尽。分段变异,各有所缘,破此尘根,但断其链,一者无明,二者做行,三者为思,出此三者,最效且速。心清天授,意静己明,下知时至,上知所从。智者存 ...

智者,学习了
发表于 2010/5/3 19: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求本方为不灭之道。
发表于 2010/5/3 19:26: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够健康地活着,能够无痛苦地死去,这是我的人生目标
发表于 2010/5/3 19: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约瑟 于 2010/5/3 19:26 发表
能够健康地活着,能够无痛苦地死去,这是我的人生目标
够贪的了。
发表于 2010/5/5 13:08: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素灵老师讲得太好了!都是大真话!非常感谢!

虽然中医好过西医,但在解决疾病、生死问题上,中医的能力仍然是极为有限乃至无能为力的。对于中医、名医的过度追捧,实际上确实误导了众生。

“在这个学习养生之前应该学习更重要的事情,就是如何把握生命和决断自己的生命。其实这些东西平常看是做无用功,但是在你最危机最关键的时候,这是唯一有用的功夫。”-----------阅素灵老师虽然没有非常明确地明说直说,但也已经很明显地提示大家,生死是或早或迟人人难免的,应该趁着有生之年尽早去关注、修学道法、佛法,在自己到了生死关头这个最危机最关键的时候,这才是唯一有用的功夫。

不才自己的学习心得:道法与佛法相比,肯定是要选择修学佛法才对。至于为什么,不必看太多的道书,但将道家根本经典老子和庄子所讲的有无啊清静啊无为啊等等,与大乘佛典中博大精深的开示比较一下,就可以看出来道家的境界确实还是非常浅狭粗陋的。至于归属于道家中的命理、风水、气功等等,虽然也有其道理,但实质上终究更是些似是而非,无一不是非究竟法的肤浅学说。

[ 本帖最后由 不才 于 2010/5/5 13:09 编辑 ]
发表于 2010/5/5 17:44:4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学道都是一样的。呵呵。

[ 本帖最后由 532874924 于 2010/5/5 17:46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2 10:42:5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千多年前,释迦摩尼佛祖曾在《佛说譬喻经》中为当时印度摩揭陀国国王胜光王作了一个譬喻:有一个旅人独自在旷野中跋涉,忽然前方传来野兽的咆哮声,随后一只老虎便出现在他的面前。于是旅人惊慌失措的逃到一口空井处,井口垂下一条树根。情急之下,他便沿着这条树根爬了下去,希望借此能够躲避老虎的追逐。谁知才爬到一半就来了一黑一白两只老鼠,开始啃噬他所抓的树根。旅人于是环顾四周,希望找到新的依靠,却发现井壁上盘着四条毒蛇,而再往下看,情况更糟,只见一条毒龙正张着血盆大口仔井底等待。正在旅人惊慌失措之际,忽然从树根上流下许多晶莹剔透的蜂蜜,旅人被眼前的美味所吸引,顿时忘掉了所处的困境,于是便舔了五滴。顷刻之间,风吹树摇,蜜蜂倾巢而出欲蛰旅人,而且又有野火开始燃烧树根。胜光王问佛:“为什么这个人身处险境,却还要贪图眼前那一点美味呢?”佛祖于是解释说“旷野象征着六道轮回的无名长夜,旅人就是终生,饿虎象征无常,空井象征生死,黑白二鼠啃噬树根象征昼夜时刻缩短着世人的生命,四条毒蛇即指色身四大,五滴蜂蜜即指五欲,蜜蜂象征邪恶,野火象征老病,毒龙象征死亡。可见,生老病死原本都是痛苦的事情,世人应该早做打算,不要被五欲所迷惑。”
  佛祖这段譬喻提醒着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在生时认真考虑生死的意义。岁月如梭,无常的猛虎时刻都在我们的身后追逐,人的生命是短促的、脆弱的。然而世人终日却只见眼前五欲得蜂蜜,不知老病的野火已经开始焚烧身躯,死亡的毒龙早已张开了血盆大口。惧怕死亡或者蔑视死亡都不应成为我们对生死无知的借口,佛祖早已在两千年以前就已经为众生探索并开辟了那片超越生死和轮回的净土。我们应当认真把每一秒钟当成改变和准备死亡与永恒的契机。


[ 本帖最后由 什么吗 于 2010/6/12 10:49 编辑 ]
发表于 2010/6/12 10: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识灭时名之为死,后识续起号之为生。”意识刹那生灭变化,其实我们每一时刻都在面对生死。意识的生死,念念生灭,如同暴流,唯有“无念”,才能截断生死洪流。若能体证缘起性空,则能“犹如木人看花鸟,何妨万物假围绕”,达到生死一如,不生不死的境地。故经又云:“前识灭时无有去处,后识续起无所从来。所以者何?本性空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16 01:3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