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伤解
中气
脾为己土,以太阴而主升,胃为戊土,以阳明而主降,升降之权,则在阴阳之交,是谓中气。胃主受盛,脾主消化,中气旺则胃降而善纳,脾升而善磨,水谷腐熟,精气滋生,所以无病。脾升则肾肝亦升,故水木不郁,胃降则心肺亦降,金火不滞。火降则水不下寒,水升则火不上热。平人下温而上清者,以中气之善运也。
胃主降浊,脾主升清,湿则中气不运,升降反作,清阳下陷,浊阴上逆,人之衰老病死,莫不由此。以故医家之药,首在中气。中气在二土之交,土生于火而火死于水,火盛则土燥,水盛则土湿。泻水补火,扶阳抑阴,使中气轮转,清浊复位,却病延年之法,莫妙于此矣。
黄芽汤
人参三钱 甘草三钱,炙 茯苓二钱 干姜二钱 煎大半杯,温服。
中气之治,崇阳补火,则宜参、姜,培土泻水,则宜甘、苓。其有心火上炎,慌悸烦乱,则加黄连、白芍以清心。肾水下寒,遗泄滑溏,则加附子、川椒以温肾。肝血左郁,凝涩不行,则加桂枝、丹皮以舒肝。肺气滞,痞闷不通,则加陈皮、杏仁以理肺。
四维之病,另有专方,此四维之根本也。
痔漏解 痔漏者,手太阳之病也。手之三阳,自手走头,足之三阳,自头走足。手三阳之走头者,清阳之上升也,足三阳之走足者,浊阴之下降也。足三阳病则上逆而不降,手三阳病则下陷而不升。
《素问·气厥论》:小肠移热于大肠,为虙瘕,为沉痔。五行之理,升极必降,降极必升,升则阴化为阳,降则阳化为阴。水本润下,足少阴以癸水而化君火者,降极则升也;火本炎上,手太阳以丙火而化寒水者,升极则降也。手太阳病则丙火下陷,不上升而化寒水,是以小肠有热。五脏六腑,病则传其所胜,以丙火而化庚金,是以移热于大肠。魄门处大肠之末,丙火传金,陷于至下之地,是以痔生于肛也。然病在于二肠,而究其根原,实因于脾。《素问·生气通天论》: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以过饱伤脾,脾气困败,不能消磨,水谷莫化,下趋二肠,
《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肾脉微涩,为不月、沉痔。血流于后,则为沉痔,血凝于前,则为不月,不月即虙瘕也。《金匮》:少阳有寒者,其人下重便血,有热者,必痔。痔与下重便血,皆丙火之下陷。火衰而陷者,则下重便血而不痔,火未衰而陷者,则下重便血而痔生。要之,痔家热在魄门,而脾与小肠,无不寒湿。缘丙火不虚则不陷,陷则下热而中寒。丙火上升而化寒水者,常也。下陷而不化寒水,是以生热。陷而不升,故热在魄门而不在肠胃也。
此病一成,凡遇中气寒郁,则火陷而痔发。无论其平日,即其痔发肛热之时,皆其寒湿内作之会106F,而医工不知也。经血陷流,习为熟路,岁久年深,时常滴漏,则为漏病,譬如器漏而水泄也。
茯苓石脂汤
茯苓三钱 丹皮三钱 桂枝三钱 芍药四钱
甘草二钱 干姜二钱、炒 赤石脂三钱 升麻一钱 煎大半杯,温服。治痔漏肿痛下血。
肛热加黄连,木燥加阿胶。
在下只是刚刚入门,但看楼主生死两难,所以才冒昧找了一些可能对你有用的东西,希望楼主笑纳。可以看出楼主的气机已经完全打乱,脾升胃降为正常,楼主脾湿寒盛,脾不能升,肝气上升受阻,故肝郁;中气不升,脾虚下陷,故肛门下坠,肿胀。胃失和降,胆木上逆,故胆汁反流,影响消化,胆火上炎而生上热;胃逆,则呕吐的厉害。脾胃功能不好,不能生化精华滋养五脏,故人绝瘦;后天不济先天,故肾阳虚,阳气不足,不能温煦四肢,故四肢发冷;中气不足,肺气虚弱,故胸中闷堵,长吁短叹。黄师的理论就是调理寒湿体质的,建议楼主试用他的方子,有网友用过他书里面的方子都收到奇效。何不先用黄芽汤,再用茯苓石脂汤,根据个人体质加减,必能收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