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93|回复: 1

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亚健康调查:收入越高越健康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6 13:30: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记者日前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了解到,该所新近完成了一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课题《中国人亚健康状态综合评估诊断和预测系统的建立》,这项调查历时2年,针对中国人亚健康进行了5万人的样本调查。

   对城市劳动力人口亚健康状况的调查

  据此次调查的负责人、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张建新研究员介绍,课题组对亚健康下的定义为:亚健康状态是一种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中间状态,是个体在适应生理、心理、社会应激过程中,由于身心系统的整体协调失衡、功能紊乱,而导致其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下降、但尚未达到疾病诊断标准的状态,这种状态通过自我调整可以康复转化到健康状态,但长期持续存在则可恶化转化成疾病状态。

  据张建新研究员介绍,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如果将调查的目标人群设定过宽,反而达不到深入研究的目的。因此,该课题组只对中国城市劳动力人口的亚健康状况进行抽样调查。

  课题组采取分层抽样的方式,按照2006年的人口统计数据,首先将全国划分为东北、华北、华中南、华东、西北、西南六个大区进行抽样,其中,样本的地域分布为东北占11.7%、华北占17.2%、华东占31.2%、华中南占20.8%、西南占4.2%、西北占5.5%。随后在六个大区中按照经济发展水平选择不同类型的城市进行抽样。在抽样的时候再考虑到被试的年龄、性别、职业的匹配。

  同时,在揭示全中国人亚健康分布情况的同时,还有针对性的在全国不同的地区挑选了一些有代表性的城市人群进行重点调查。被特别调查的有北京、抚顺、温州和乌鲁木齐。数据录入及初步筛选之后,得到的样本总量为51687个。数据净化处理后得到46935个样本,占录入样本的90.8%。

  中国人亚健康的分布及现状

    中国人亚健康的地域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不同地域人群的亚健康的各种状态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来自西北地区的样本在亚健康各项指标上的得分最高,在亚健康总分、生理问题、消极情绪、认知问题、行为问题、自我评价、以及社会适应方面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在积极情绪方面的得分显著低于全国水平,整体表现出偏向疾病端的亚健康状况;而华中南、华东人群的亚健康的所有指标得分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则更偏向于健康一端。

   中国人亚健康的城市发展水平分布

  此项研究采用“城市综合实力”指标,来定义各地区现代化的程度。城市综合实力是指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内经济、社会、基础设施、环境、科技、文教等各个领域所具备的现实实力和发展能力的集合,其指标体系包含城市的人口和劳动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环境和基础 设施等四个方面。

  城市综合实力作为一个综合的指标全面地体现了城市的现代化程度。根据此指标,该研究根据城市综合实力将样本所在的城市分为大型城市、中型城市、小城镇三类。结果显示,不同发展水平城市的居民在亚健康各指标上均存在显著差异。从总的来说,中型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的各个指标均是最高的,各项指标的得分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显示出中型城市居民整体的身心健康水平比较低。同时,大城市的居民表现为更多的行为问题,而小城镇居民则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

   中国人亚健康的性别分布

  从性别上来说,女性的亚健康表现强于男性,表现出更多的亚健康症状。具体说来,男、女两性在积极情感与社会适应两个指标上不存在显著的差异。同时,男性更多地表现出行为亚健康问题;而女性则在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状况、消极情感、认知问题以及消极的自我评价。

   中国人亚健康的婚姻状况分布

  统计结果显示,未婚样本数量21569份占总样本量的46.0%、初婚样本数量20910份占总样本量的44.6%、离婚样本数量688份占总样本量的1.5%、再婚样本数量696份占总样本量1.5%、丧偶样本数量264份占总样本量的0.6%,处于不同婚姻状态的群体在亚健康各指标上均存在显著的差异,体现为未婚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优于初婚者,初婚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优于再婚者,再婚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优于离异者,离异者的身心健康状况优于丧偶者。离婚人群与丧偶人群很明显地体验到更少的积极情感,如愉悦、满足等(如图所示)。

   中国人亚健康的年龄分布

  根据调查样本的年龄分组,18岁~25岁占15.5%;25岁~30岁占14.3%;30岁~35岁占16.6%;35岁~40岁占21.3%;40岁~45岁占11.5%;45岁~65岁占7.7%。

  从整体情况来看,年龄与亚健康状态呈U型曲线的关系,35岁~40岁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最高,他们在各个指标上均处于最好的状态。

  同时值得注意的是,生理状态在40岁以后有一个明显的下滑趋势。消极情感体验随着年龄的增长有一个持续减少的趋势。

  中国人亚健康的受教育水平分布

  样本中,受教育程度构成小学及以下占2.5%、初中占14.6%、高中占13.2%、职高/中专占18.2%、大学本科占41.9%、研究生占4.2%。

  统计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受教育程度人群在亚健康各指标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从整体情况来看,受教育程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中国人亚健康的职业分布

  在样本的职业构成中,国家与社会管理者占7.0%、经理人员占3.7%、私营企业主占3.5%、专业技术人员占20.5%、办事人员占7.8%、个体工商户占6.1%、商业服务业员工占6.1%、产业工人占6.5%、农业劳动者(农民工)占2.8%、城乡无业占5.5%、学生占8.0%、军人占0.9%、退休/离休占1.3%,其它占8.6%。

  统计结果表明,不同职业的人群在亚健康各指标的得分上存在着显著的差异。其中,军人、经理人员、私人企业主、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身心健康状态较好,而大学生、城乡无业者、农业劳动者(含农民工)、离退休人士的身心健康状态较差。

   中国人亚健康的经济收入分布

  调查样本中,月收入<800元的占16.4%,800~2000元之间的占33.4%,2000~4000元的占27.0%,4000~7000元的占7.9%,7000~20000元的占3.0%、≥20000元的占1%。

  从整体情况来看,经济收入水平越高,身心健康水平越好。但是,行为问题所表现出来的趋势与其他指标相反,也就是说,经济收入越高的人群,存在越多的行为问题。

  研究结果表明,女性除了在行为方面比男性的得分更低外,在其他各个部分得分均高于男性。年龄与亚健康及其各个部分的相关很低,年龄与亚健康的关系呈U型曲线,35~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其身心各个指标的功能均为最好。学历与亚健康的相关表现出,学历越高,亚健康程度越低,个人收入、社会经济地位与亚健康的相关也是如此。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状况并没有随经济发展水平的增强表现出一致性的变化趋势。


(记者:陶映荃)

来源:工人日报
 楼主| 发表于 2010/1/6 13:31:06 | 显示全部楼层

调查显示:中国低收入劳动者亚健康程度突出

任何一份科学调查报告都是通过大量数据对客观现实进行高度抽象、概括和总结,以期揭示事物的本质。对于公众而言,要了解这些抽象数字背后的真实故事,需要通过专业人士的解读。对此,课题组相关成员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记者:请全面概括此次调查得出的我国亚健康人群的主要特点。

  课题组:(1)就城市发展水平而言,中型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的各个指标均较高,显示中型城市居民的整体身心健康水平比较低。大城市居民表现为出更多行为亚健康问题,而小城镇居民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

  (2)就性别而言,男性更多地表现出行为方面的亚健康问题,而女性较男性更多地处于生理、情感、认知和自我方面的亚健康状态。

  (3)就婚姻状态而言,未婚者整体健康状态要好于已婚者,而已婚者之中,初婚者好于再婚者、离异者和丧偶者。

  (4)劳动力人口的年龄与其亚健康状态呈U型曲线的关系,35~40岁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最高,他们在亚健康各个指标上表现得十分均衡。

  (5)就受教育程度而言,受教育程度越高,身心健康状况越好。

  (6)就职业人群而言,军人、经理人员、私人企业主、公务员以及个体工商户的身心健康状态较好,而大学生、城乡无业者、农业劳动者(含农民工)、离退休人士的身心健康状态较差。

  (7)就经济状况而言,随收入水平增加,个体的身心健康水平越高;但是,行为亚健康问题正好相反,收入水平越高,问题也越多。

  记者:长安居大不易。城市越大人情越冷,个体生存难度和问题也越多。调查结果认为第二类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的各个指标均是最高的,与我们的一般感觉有出入啊?

  课题组: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居民的躯体健康水平越高,这是已经被广泛证明了的事实。所以,小城镇居民表现出更多的躯体症状是可以理解的。同样,二类城市居民的亚健康状况较为严重,可能跟这些城市的社会收入差异比较大有关系。一般来说,社会收入不平均会导致居民的身心健康问题。

  记者:人到中年万事忙,中年人身心具疲,问题最多,目前报道的工作狂、猝死大都在这个年龄阶段。此次调查的结论认为“35~40岁年龄段的人的身心健康水平最高”,对此,我们该如何理解呢?

  课题组:35~40岁年龄阶段的人群,其身心各个指标的功能均为最好。更具体的结果是,不同的年龄阶段,其亚健康的表现是不一样的,18~23岁区间的人群的亚健康状态较少的表现为躯体方面和自我方面,更多的表现在社会适应方面;54~65岁阶段的人群其亚健康更多的表现为积极情绪较少,同时认知问题较多。

  相对而言,这个年龄阶段的人群是压力相对较大的群体,但是,35~40岁的人群,其身心各方面的机能的状态相对都处于一个较高的水平,故其身心健康水平会最高。至于疲劳致死的特例,更多的与躯体亚健康相关,但是亚健康本身还含有其它的内涵,它包含身体亚健康和心理亚健康以及社会适应亚健康。

  记者:最早对亚健康的关注是从对城市精英、白领出现问题开始的,他们也正是高收入群体,为什么此次调查得出的结论与我们的感觉相悖呢?

  课题组:传统的观点认为慢性疲劳综合症与受教育程度和社会经济地位有关,但也有不同观点,认为低收入、低教育水平、低社会地位是慢性疲劳的最重要的预测先兆。这可能是因为心理与环境的危险因素。处于不同社会经济环境中的人们,其许多问题都不同,包括:健康护理习惯(如营养、常规锻炼、定期体检),行为风险因素(如使用酒精、药物、烟草),获得足够的健康照顾(如健康保险福利与受到足够的照顾)、心理压力的水平(如歧视、失业),接触有害环境的数量(如空气污染、铅和其它毒素)。


(记者:陶映荃)

来源:工人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7:0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