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水中火

真武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11/18 16: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诸君回复, 希望看到更多的讨论!
发表于 2010/11/18 16:58: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仲景时候是救急重症病人才用如此重的剂量,而且古代开方是开三天的,,基本我是按除以三后再抓比较好.
当然,药的剂量和各个时代的人也有关系,自古以来,医者大家没见得都要用如此大的剂量才能救病于人啊,都是三钱,五钱,照样解百姓之疾苦,更有医者以轻药取胜,四两拨千金也是可以的.
发表于 2010/11/19 01: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更糊涂了,药方里没有说是三天的,,,就是上面的药煮出来三升, 每次喝七合.  
我觉得应该有唯一的答案....
发表于 2010/11/19 01:07:29 | 显示全部楼层
看到水中火先生说用过真武,请问先生是采用的多大量?

谢谢
发表于 2010/11/19 03: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学习态度是严谨细致的,这一点值得赞赏!但古人也说过,读书不能死于句下。

           试着分析一下:

            1、药量:经方的药量,不仅在于那味药一次用多少,更重要的是每味药之间的比例要符合要求。比如:茯苓:白芍:生姜:白术的比例是3:3:3:2  如果同倍增加或减小剂量,只要比例不变,依然能起到真武汤的作用,但取效快慢上可能有所差别。

             2、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一次140毫升,日三服.
                   喝药液多少,一般将总量大致分为三等份就可以了,古人没有量杯,不可能精确到多少毫升。再者,药需温服,每煮沸一次还有所损耗。

               3、大便稀者用炒白芍,大便成型者用生白芍。

                4、附子用制附子行吗?----原文已注:炮去皮,破八片。应当说,用的是炮附子,但只是简单地炮制一下,与我们今天的炮制不同。如今是过度炮制,有损药性。


发表于 2010/11/19 04: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杏林箫客君,

如此快回复, 不胜感谢!
答复很清楚, 我心里有底了. 明天去买药. 我可以用小量试验, 感觉方向对再加点.这样总可以安全.
再次感谢,
顿首
发表于 2010/11/19 04:45: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另外我在网看到一贴, 复制到这里,给大家参考.



谈谈经方的药量问题
药量历来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甚至有人说这是中医的不传之秘。其实也没有那么神秘。大凡中医同道都有过自己试服中药的经历。一个没有病的人,服上一两剂中药一般是没有什么明显的感觉的。(当然不包括某些烈性药)所以中药对人体的作用是在人体有病的情况下才会更显著。这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是中病,只要是组方合理就能效如桴鼓。二是用错了药(用反了)就会变症百出,甚至出现医疗事故。三是用偏了药(包括不合理的组方)也常常是表现出效果不明显或是完全没有效果。
再进一步的分析,在同样用对了药的情况下,不同的量有什么不同的效果。我想把问题简单化,用我自己的“人体试验”做例子,我自己试服四逆汤,量最大时是附子90克、干姜60克、甘草60克,本来是用来分三次服用的。但临服药时却想,如按常量就没有试服的意义了,于是改了顿服。结果只是有一点口唇和下肢略有麻的感觉,再就是有一点腹泻。差不多两个小时就过去了。最小量的四逆汤是附子1克、干姜1克、甘草1克,开水泡服(跟泡茶一样)感觉也有提神和改善消化功能的作用。用同量打成粉泡服还出现了轻度的腹泻。这说明中药的用量并不是量加一倍药效就增加一倍。相反的,对与胃极虚弱的病人,药量大了效果反而更差。
我们再来看看经方,按考古的发现,张仲景方中的一两应该等于现在的15克多一点,我们一般就按15克来计算。那么,我们再来用这个量比对一下眼下的各种中医书籍中的药量,能够与之相付的很少(而且还很难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所以有些专家在讲学时为了说清这个问题竟把张仲景的”三服“解释成三次治疗量。这种解释是不对的。张仲景的要求是一天内分三次服用,我们现在所说的所谓一次的治疗量是一天的量。根本不能与张仲景的用量相提并论。这个问题再在理论上论证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事实才是真正的检验标准,以我近两天的一个病例来说明一下。一老年病人得了太少两感,发热、恶寒、咳嗽、喘、嗜卧,西医诊断气管炎,输液三天不效反重。我开麻黄细辛附子汤一剂:麻黄30克、细辛30克、附子45克,要求病人分三次服。结果,二十分钟左右病人开始微微出汗;半小时后烧退,而后咳喘渐止;两个小时后病人就起床与家人一道吃了午饭,诸症全愈。所余两服再没有用,而是换了一剂桂枝汤,桂枝45克、白芍45克、甘草30克、生姜45克、大枣12枚,分三次服。
其实用药量是一个很灵活的问题。它与病人的年龄、体质、体重等等都有关系。
一般的原则是:经方中药物的比例一般不要改变。不是十分必要一般不要加减(也指经方),对于体质弱、病情重的病,频服是个不错的办法。一定要加减的话,首先考虑合方而后再考虑加味。年龄小、体重低的病人要减量。
经方与时方最大的区别就在于经方是以无数次的人体试验为基础的,这在历史上用俘虏和犯人做药物试验的记载中可以得到证实,而时方大部分是一个人或是几个人推演出来后再由他人进行试用的。
发表于 2010/11/20 22:05:14 | 显示全部楼层
刚刚看到JT叔叔的讲稿,里面提到小柴胡方,他就把药量乘0.3.
发表于 2010/11/21 04: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 终于看到真武汤医案了!
学习之.
发表于 2010/11/21 1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强人多服,虚人少服
重病多服,病轻少服。
何必拘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06: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