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6391|回复: 24

真武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9 17:4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1,原文〈伤寒论82条〉 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真武汤主之。真武汤方茯苓三两 芍药三两 生姜三两(切) 白术二两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上五味,要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

 

2,原文〈伤寒论316条〉 少阴病,二三日不已,至四五日,腹痛,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自下利者,此为有水气。其人或咳,或小便利,或下利,或呕者,真武汤主之。 真武汤方茯苓三两(甘平) 芍药三两(酸平) 生姜三两(切,辛温) 白术二两(甘温) 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辛热)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后加减法:若咳者,加五味半升,细辛、干姜各一两。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二两。若呕者,去附子,加生姜,足前成半斤。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17:42:44 | 显示全部楼层

网友沙丘沙医案:

真武汤治疗高血压二例 患者一,女,65岁,我的亲戚。2001年秋就诊,每日服卡托普利三次,每次50mg(2片),血压仍高达190/120mmHg,头晕,脚轻,嗜睡,右膝关节疼痛,舌淡,苔白润,脉沉紧。真武汤合麻黄附子细辛汤:附子20.0 川乌15.0 云苓30.0 苍术20.0 白芍20.0 生姜30.0麻黄15.0细辛10.0 加水1500ml,煎至500ml,分三次温服。卡托普利25mg,每日三次。三剂嗜睡消失,头晕减轻,血压160/100mmHg,减西药用量,继服上方,十日膝关节疼痛全愈,自觉两脚有力,血压150/85mmHg,停中药,卡托普利12.5mg,每日一次. 体会:正在服用降压药的患者,接受中药治疗,不宜骤然停药。不然,既便方药无误,也难以控制反跳现象,可根据血压的情况,渐减西药用量,以至完全脱离西药。此患者虽中`西药并用,中药的作用显而易见。关于方中用药,川乌与附子同用,以加强服子之力,术用苍术,均是各人的临床经验,希望大家临床验证。

 

患者二,女,70岁。有高血压病史十几年,住亲戚于本村,得方便诊疗。 2001年9月14日,测血压180/100mmHg,近半月以来,未服用降压药,心悸,头晕,脚轻,自言:“脚下如踏棉,走路如驾云”,不欲饮食,下肢轻度浮肿,舌淡,苔白滑,脉沉细有力。单用真武汤:附子10.0 川乌10.0白芍10.0 云苓15.0 苍术10.0 生姜15.0头煎次煎混合后分两次温服,每日一剂。三日后血压160/90mmHg心悸`头晕减轻,继服十剂,诸症全愈,血压140/80mmHg,停药。一年后,再次串亲戚,测血压仍140/80mmHg。 体会:《伤寒论》真武汤有:“振振欲擗地”一症,为真武汤的主要适应症之一。即乏力走路稳的意思。此患者虽无知村妇,其:“脚下如踏棉,走路如驾云”的比喻,非常确切。所以说仲景书源于实践,源于民间,切近临床。对于“振振欲擗地”应结合临床,不拘文字,我们总不能待患者说出“振振欲擗地”,才考虑用真武汤。从此例来看,真武汤降压的远期疗效,是认何西药所不能比的。

发表于 2010/11/18 01:11:16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仲景真武汤药方计量问题,请高手把关.

本帖最后由 如兰 于 2010/11/18 01:15 编辑

真武湯方

茯苓三兩、芍藥三兩、生薑三兩(切)、白朮二兩、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溫服七合,日三服。

根据汉代重量单位, 一两等于15克. 一升等于200毫升.

折合后

:茯苓45克、芍藥45克、生薑45克(切)、白朮30克、附子20-30克(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一次140毫升,日三服.

我的问题是:

1)为什么现代的给的药量比这小很多(9克)?
2) 三汉代升,每次温服七合 , 就是喝四次,还剩点, 为什么还剩点?有用过这方的人吗, 如何掌握药量?
3) 白芍是生白芍吗?
4) 附子用制附子行吗?

请高手明示,在下先万分感谢!



发表于 2010/11/18 01:23:36 | 显示全部楼层
1)为什么现代的给的药量比这小很多(9克)?
当时的草药炮制与现在差别很大,工艺的原因导致药性不同,不可拘泥。
有的是非干品,有的同样品种差异也很大。譬如茯苓就有很多品种,药性是不一样的。
譬如现在的五味子人工养殖,粒大,体积就不同了。
2) 三汉代升,每次温服七合 , 就是喝四次,还剩点, 为什么还剩点?
因为七合的药量病人吃刚刚好,不能因为剩下的药浪费而让病人多吃。

发表于 2010/11/18 01:27:49 | 显示全部楼层
附子20-30克(炮去皮,破八片)
譬如附子,现在多用白附片,因为产地因为,炮制原因,可用8克--30克
发表于 2010/11/18 07:41:40 | 显示全部楼层
茯苓45克、芍藥45克、生薑45克(切)、白朮30克、附子20-30克(炮去皮,破八片)右五味,以水1600毫升,煮取600毫升,去滓,溫服一次140毫升,日三服.
这是3次的量,附子一枚(炮去皮,破八片)这就是制附片。

发表于 2010/11/18 10:5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汉代的两不等于药两,可能有大小秤之分,有待考证
发表于 2010/11/18 16:09:14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答复, 可是三升,每次七合,这不是可以服用四次还剩两合吗?
发表于 2010/11/18 16:13:36 | 显示全部楼层
现代人怎么服这个方的? 是按我折合的量用的吗?
我想知道实际用过的例子.

另外,怎么熬药,看说明是只敖一次的, 用大火还是小火,,大约敖多久才能八升熬出3升(汉制)?
发表于 2010/11/18 16:3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记得李可老先生谈到药量问题. 有一次心衰病人妻子太悲伤慌乱,把三剂量药放在一起熬给她丈夫吃了, 结果丈夫被救活了...我想是不是在单位上出了问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21 18:5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