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57447|回复: 75

为什么要学习《伤寒杂病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10 18:01: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水中火 于 2011/4/25 07:36 编辑 <br /><br /><P><FONT face=宋体 color=black size=3><STRONG>后世名医钱乙,李东垣,朱丹溪,张景岳,吴又可,叶天士,刘完素,王肯堂,张从政,王清任等皆结合当时的运气,提出了一些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医论,并在当时产生积极的治疗作用,其医学著作也应运而生。刘完素好用寒凉,李东垣善于补土,朱丹溪长于滋阴,到了明清之际又出现了占据中医领域半壁江山的温病学派,皆天数使然也。所以,你在看他们的著作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当时运气的大背景。也许离开了那个大背景,这个理论就有可能是错误的,全球大运20年一变,识时务者为俊杰。</STRONG></FONT></P>
<P>&nbsp;</P>
<P><FONT size=2>&nbsp; </FONT>只是现在运气已经变了。我们又回到了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伤寒疫病横行的时代,---“家家有僵死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或阖门而殪,或复族而丧”。</P>
<P>&nbsp;</P>
<P><STRONG><FONT size=5><SPAN style="FONT-SIZE: 13.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SPAN style="FONT-SIZE: 12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汉南阳张机秉承道家法脉,渊源有授,在商相伊尹《汤液经法》和《桐君采药录》的基础上,撰著了千古不朽之著《伤寒杂病论》十六卷,实万代医家之规范,苍生护命之大宝也,其方经过了一千八百年的临床检验,疗效被历代名医所称颂,仲圣遣药配方之精,虽历两千年而无有能及者,所以,崇尚仲景学说是理所当然的,医圣之名也是当之无愧的。</SPAN></FONT></SPAN></FONT></STRONG></P>
<P><FONT color=#ff0000></FONT>&nbsp;</P>
<P><FONT size=2><FONT color=#ff0000>仲景之后,有</FONT><FONT color=#cc0033>病于寒者</FONT><FONT color=#ff0000>,</FONT><FONT color=#cc0033>得火而喜<WBR></FONT><FONT color=#ff0000>,</FONT><FONT color=#cc0033>以为万物莫火若也</FONT><FONT color=#ff0000>;有病于热者,得水而喜,以为万物莫水若也。<SPAN style="FONT-SIZE: 13.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更有火神派之医以姜桂取效而不敢用凉剂,寒凉派之医以芩连奏功而不敢用热药,甚有偏于泻者,以泻药而杀人,偏于补者,以补药而毙命,此皆一偏之医,非医道之正宗,离仲圣之道亦远矣。</FONT></SPAN>历代医家所著医书,皆各有所偏,不是医家正统。所以对待仲景之后的论述,只能抱着“不可全信其说”的态度,这也是此版块在一般情况下不收集方药论述,只帖医案的原因。</FONT></FONT></P>
<P><FONT size=2></FONT>&nbsp;</P>
<P><SPAN style="FONT-SIZE: 13.5pt; FONT-FAMILY: 宋体; mso-bidi-font-family: 宋体; mso-ansi-language: EN-US; mso-fareast-language: ZH-CN; mso-bidi-language: AR-SA"><FONT color=#000000>然我中华正统医学何在?湖南刘昆湘刘仲迈二先生在为《伤寒论》作注时道出了仲景学说的精髓:长沙之学,盖用法而不执方,平脉辨证,相体定治,法由体异,方以证成。</FONT></SPAN></P>
<P>仲景有云:</P>
<P><FONT color=blue size=3><STRONG>病变百端,<FONT color=red>本</FONT>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FONT color=red>本</FONT>。<FONT color=red>本</FONT>之不齐,在人体躬。相<FONT color=red>体</FONT>以诊,病无遁情。</STRONG></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3><STRONG>仲景先师又举例说明如下:</STRONG></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3><STRONG>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FONT color=red>本</FONT>有虚实,证随<FONT color=red>本</FONT>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STRONG></FONT></P>
<P><FONT color=blue size=3><STRONG></STRONG></FONT>&nbsp;</P>
<P><STRONG><FONT color=#ff0000></FONT></STRONG>&nbsp;</P>
<P><FONT color=red><STRONG>相体虚实,察病轻重,采取方法,权衡用之,则无失也</STRONG></FONT></P>
<P>&nbsp;</P>
<P>为了鼓励学员使用经方,弘扬我中华真统医学。站长开辟了《经方方药》版块,今后200多首经方都会分别开贴,每一首经方帖子里面的内容主要为使用得比较成功的医案,方便学员在打算使用某一首经方时参考。 所收录医案要求:</P>
<P>1,最好有诊疗日期 ,发病日期,看病日期,大概的地域。</P>
<P>2,病人性别,年龄 。</P>
<P>3,以经方原方使用或原方的合方使用或稍有加减,加减过多必然失去了经方用药少而精的价值,这样的医案不会被收录</P>
<P>&nbsp;</P>
<P>&nbsp;</P>
<P><FONT color=blue size=6>自古以来,用经方加减的多,原方的少。方正相对,经方神效。有效必一饮见效,擅自加减,不知经方组方的原则,必失仲景先师本意也。</FONT></P>
发表于 2009/11/10 18:18:19 | 显示全部楼层
恭喜!感谢!
站长与水中火版主远见,中医之幸!
发表于 2009/11/10 18: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真乃高人 高见 高招 恭喜 谢谢 支持
发表于 2009/11/10 22:06: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应该有,病人的性别,发病日期,看病日期,大概的地域,比如天津市或者西安市等等。想想倪大夫用黄历看病,据罗大伦在《神医是这样看病的》一书说他的一个台湾的师兄学习了这种方法,疗效非常好,接近100%,完全抛弃了以前的治病方法。

[ 本帖最后由 an18 于 2009/11/10 22:12 编辑 ]
发表于 2009/11/12 22:4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发表于 2009/11/15 22:28:00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有医案分析就会更好了啊
发表于 2009/11/17 14:1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希望能点燃大家的讨论热情。
发表于 2009/11/20 16: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思路不错

顶一下!先试试看,格式要求先提一些主要的,慢慢再完善,不要急于面面俱到。病例也要捡主要的关键点叙述。尤其是断案时的依据。
发表于 2009/11/21 15:33: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方,栀子豆豉汤治验

我不是医生,但二、三十年来几乎不看医生,有病都自己治。读伤寒论有几十年的时间了,但不会用麻桂,每次试用,都觉得不合适而中停了。也因此心中不甘,所以上网看看大家是怎么应用经方的。我也成功地应用过经方,在这里介绍给大家,也算有来有往。有一次由于工作的关系淋雨感冒了,回家后服成药小柴胡汤,休息一天病愈。然后上班,到晚上回家又发烧,又服小柴胡汤,又退烧了。如此反复两三天,接着又发现肝部肿胀厉害,手不可摸。不是不可按,是连摸都不可以摸,所以也不知道肝脏是否肿大。觉得事情有点大,病情超出了自己的治病能力。当时没有出现黄疸,于是心中还不是太恐怖,想了又想怀疑是食复,此病也没有见过,无奈之下开了,栀子豉汤,另加神曲,防风扶之。临睡时服用,第二天起床什么事也没有了,那天晚上也不发烧了。怕不稳固上方又服了两三贴。病看起来很重,药却很轻很普通,但效果却是惊人的。如果不是自己知道一点,拿到大医院治也不知要治到几时,治成什么样了。
发表于 2009/11/27 22:11:21 | 显示全部楼层
<P>这个病案令我更坚定了学经方用经方的信心。</P>
<P>患者姓张,是我同学,今年5月下旬找的我,说是可能要去医院手术,因为膀胱括约肌松弛,造成漏尿,遗尿,尿不禁。</P>
<P>我说要么先吃点中药试试吧。</P>
<P>她的病很多也很复杂,26岁时就查出高血压,有精神分裂症病史,还有左心肥大,子宫肌瘤等等。</P>
<P>刻诊的情况是:多汗,动辄大汗,前胸后背腋下头面都很多汗;容易脸红,一激动就两颊和鼻梁潮红;若不服用抗精分药物(斯瑞康)就无法入睡;长期便溏,一日大便1-5次不等;舌嫩红胖少苔;左脉浮细弱,右脉更弱于左脉。</P>
<P>另外更问了她月经的情况,周期准,经量和颜色都说还好。</P>
<P>考虑了许久,开方:葛根24 黄芩9 黄连9 茯苓16 党参5 附子5 干姜5 炙甘草6. 二剂。</P>
<P>用的是葛根芩连汤合茯苓四逆汤,原方原比例,一剂知二剂已。至今没有再出现遗尿的问题。</P>
<P>我最得意的经方病案。</P>

[ 本帖最后由 可遇2067379 于 2009/11/27 22:13 编辑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2/23 00:4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