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53|回复: 0

小汤山非典医院剩余药品物资寻踪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1/4 23:03:2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甲流” 肆虐的秋天,记者因偶然原因路过昔日的小汤山非典医院,竟然发现尚有大量的抗非典药品、物资沉睡在一间间库房内,而且其中大部分药品已经过期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汪孝宗/北京报道

当“甲流”这个新词越来越耳熟能详的时候,“非典”也离公众越来越远。

北京市小汤山镇,这个素有“温泉古镇”之美称的京北重镇,因为6年前“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下称“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存在,一夜间让世界知晓。

如今,肆虐一时的“非典”似乎已成往事。这里留下了为人们所传颂、历久弥坚的“小汤山精神”,也留下了“非典医院”,以及大量抗击非典时遗留下的物资、药品。

“非典医院”的大量药品已过期

“7天7夜”奇迹般建成的小汤山非典医院今何在?

10月23日,《中国经济周刊》记者驱车前往小汤山非典医院。透过门框略显模糊的玻璃,记者看到医院早已人去屋空,除了院子里的灌木和杂草,这里看不到任何生机与生气。

这里被一圈围墙包围得严严实实,仅供进出的两个门,早已被锈迹斑斑的铁锁“锁死”,看样子是许久没有打开过。

在小汤山非典医院前面的围墙外,一排数十间临时板房搭建的临时库房静静地伫立着。有的窗户玻璃已经破碎,有的门框开始松动,墙上一行“××局为抗击‘非典’作贡献”的标语仍然清晰可见。

板房内,堆放着各地捐赠的抗“非典”物资和药品。

在其中一间板房内,一箱一箱的“板蓝根颗粒”在杂乱地堆放着,上面清楚地打着“广东省医药行业协会向北京小汤山医院捐赠医药品”字样,它们依然完好无损,甚至包装带还紧紧地捆绑着。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记者了解到“板蓝根颗粒”这类药品的有效期一般只有2年。显然,即使“板蓝根颗粒”是2003年 “非典时期”生产的,距今已足有6年时间,肯定早已“过期”或“失效”。

在另一间板房内,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公司及销售公司”捐赠的、数量不少的抗非典药品“新状泰”(注射用胸腺肽)整齐地靠墙码放着。上面清楚地标明“生产日期”是“2003年3月16日”,“有效期至2004年9月”。

在这排板房的最东面,记者看到了“辽宁省政府捐赠”的口罩、防护服等堆满了整个房间。毗邻的一间房内,里面堆放着大量“一次性防护服”,有的已经拆封,还有几件裸露在外,上面落满了灰尘,屋内弥漫着一股霉味。

在其它一些板房内,记者看到了口炎清颗粒、鱼腥草注射液、盐酸左氧氟沙星氯化钠注射液、应急食品水等大批量的抗非典药物。由于时间放置太久,它们大都早已过期或失效,根本就没有再次使用的可能。

这些大量的普通抗菌消炎、清热解毒之类的药品,完全可以用来治疗感冒等常见病症。为什么不捐赠给其他医院,用来救治那些患病的贫困人群?这本来是完全可以避免的,不必要的浪费。

10月23日,记者电话采访了小汤山非典医院现在的主管机构——北京市卫生局。该局有关部门负责人士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小汤山非典定点医院是作为应急医院建设的,具有临时医院的性质,也是一个临时机构,“非典”一结束就已经解散,就不再存在了。

随后,记者采访了现为小汤山医院的党办主任张大同。

他告诉《中国经济周刊》,当时,小汤山非典医院实行的是一种特殊的运转方式——北京市负责建设和后勤保障,解放军总后勤部从全军抽调医护人员负责医疗并进行内部的管理。“非典”结束后,解放军医护人员全部撤离,医院便自行解散,只留下北京武警总队某部负责执勤看守医院及医疗设备、剩余物资和药品。他们撤离后,由小汤山医院的保安负责看守。

而对于为什么小汤山非典医院遗留下来的大量剩余医用物资、药品没有处理,张大同表示,这要去问相关部门和北京武警总队,因为这些医用物资、药品都是他们负责管理和使用的。

记者查阅了相关资料和媒体报道得知,在整个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建设和使用过程中,北京市政府来负责建设和后勤保障,军队方面来进行内部的管理。

在2003年4月26日,有关部门将医院封控的任务交给了武警北京总队某部的285名官兵。4月28日,由某部副参谋长率队,285名官兵迅速进驻小汤山非典医院并投入执勤。

随着6月20日最后一名非典患者康复出院,285名官兵圆满完成了封控小汤山非典医院的任务。不久,他们陆续撤离,只留下少数人员执勤看守医院和剩余物资,这些留守人员的具体撤离时间便无从查阅。

“当时,我们小汤山医院只负责给非典定点医院提供后勤服务,并没有参与医疗和管理。而且,当时参与后勤服务的医院相关人员大都已经调离,我是‘非典’以后从外单位调过来的,对具体情况并不是太了解。”张大同说。

记者随后试图联系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原负责人和捐赠单位,但未获成功。

“医用物资、药品”来自哪里?

在小汤山非典医院未投入使用时,当时正在国防大学进修的原北京军区卫生部部长、白求恩军医学院院长张雁灵临危受命,2003年4月临时出任小汤山非典医院院长。医院投入使用后,他向媒体公开表示,医院各种药品器材的供应量充足,至少能满足1000张床位的病人一个半月的使用。

事实上,小汤山非典医院在“非典”期间,先后收治了北京市60家医院转入的14批共680名“非典”患者,动用了850张,还有100多张床位没派上用场;同时,大部分患者先后都分批治愈后出院,几乎很少有治疗一个半月的,因而有大量抗非典医用物资和药品剩余。

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医疗指挥中心成员、北京协和医院ICU专家杜斌博士说,“小汤山非典医院对提高收治率、隔离传染源、提高抢救成功率、分级分类管理病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是任何一个定点医院都无法替代的。”

据媒体当时报道,为保持小汤山非典医院的正常运转,相关部门制定了一个包括390种西药、76种中药共计近2000个剂型规格的庞大而复杂的药品保障计划,完成了价值9000万元的药品器材超常规采购,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工作。

当时,小汤山物资、药品的筹措得到了多方大力支持。

解放军总后司令部紧急协调总后各业务部门行动,总后财务部迅速协调拨款,开设专用账号,为物资采购提供经费保证;15个品种46000件医用隔离衣裤、被褥、口罩,总后军需部3天就组织工厂生产和调拨完成;30万米做口罩的纱布要从西安调运,总后军交运输部从调拨车皮到医院收货仅用3天……

总后有关部门开通战时卫勤保障系统,一个月内共向病区成功保障了979万元的药品,其中针剂4万多支,液体12000多瓶。

此外,用7天7夜的时间,医药集团、纺织控股公司、同仁堂集团等北京国有和国有控股公司生产、组织、调运的130余种、1300多万元的物资全部到位。

2003年5月2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接收患者的第二天,北京市及中直机关就给白衣战士送上诚挚的问候及各类捐赠。随后,各机构捐赠药品价值达600多万元。

过期药品将如何处理?

当最后一批康复患者、医护人员从北京小汤山非典医院撤离后,2003年6月21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洗消科技术人员对病区进行了全面消毒后,该院隔离病区即全部关闭。22日小汤山非典医院正式被北京市政府接管。

然而,“完成历史使命”的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去留“却成难题”。实际上,关于小汤山非典医院的去留问题,在当时已经讨论很久,各方意见并不一致。

早在2003年6月16日,北京防治非典型肺炎联合工作小组举行会议上就进行过激烈讨论。会议初步决定,这所专门收治非典病人的临时传染病医院,作为北京市预防非典疫情反弹的收治基地还需保留一段时间。而且所有医疗设备也不会撤除,一旦疫情有反复,医院还将作为收治非典患者的定点医院,立即投入使用。

这一“初步决定”延续至今。于是,当年令世人瞩目的小汤山非典医院,现在成了围墙内的一片“无人区”,医院临时库房里仍然留存大量的药品和医用物资。而如何处理这些早已过期或失效的药品,而且不给周围环境带来威胁,成为眼下亟待解决的问题。

药品监督部门明确规定:“药品有着严格的储存条件要求和有效期规定,过期后必须销毁,不能挪作他用。捐赠的药品和防护用品等若不能有效地用于临床,不但要付出较高的管理成本,还存在过期无法使用的隐患,势必给国家造成经济损失。”

在一个风景优美的疗养院堆放着大量过期或失效的药品,无论如何,都让人觉得不是一件好事情。当初那些热心捐助小汤山的人们或许没有想到,他们捐赠的医用物资、药品有一天会变成难以处理的医疗垃圾。


记者:汪孝宗 

来源:中国经济周刊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8 11:5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