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桂亮邮箱

王道正法精编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9/11/19 20:02:10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诸网友问题集四

网:俺对于子午流注是门外汉,一些问题百思不得其解,这不,遇到了第一个问题就是甲日甲戌时为什么要开足窍阴,其理何在?这是纳甲法讲的第一个穴,第一个穴尚且糊涂,其他的我是更不明白了。这个问题也许可笑,可俺死心眼,就是请通晓子午流注的各位同道前辈给解释明白。我对于针灸之道的学习向来都是这样死心眼,钻牛角尖的。求求各位让俺明白点,总得有个说法吧?

桂:天一生水,是说天气之生生之于水,水乃先天之本源,于人身属肾,配天干归癸, 癸为天干最末之阴干,得配地支最末之阴支亥.故癸亥为先天之本源,继而生于后天之气,则当始于甲为阳气之始.阳主进由甲进乙.地支属阴当退由亥退戌.由此而知癸日亥时为先天本源,而甲日戌时为后天之衍生.

网:看到 桂亮 先生的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一句,忽然想起了一个问题,现在向各位大哥们请教一下,  教材上说酸麻胀痛是针感的表现,而内经上似乎只提到了针下热和针下寒。好了,先不说内经,现在有很多书上又说了麻是针扎到了神经的表现,那么针时扎到神经到底好不好呢?或许有时好有时坏吧,因为很多名家也认为有时就是要扎到神经。我这人是个实在人,于是我做了一个简单但不是很严谨的实验,因为我失眠的病人比较多,于是我找了几个经过了几天治疗,疗效不错而且又不需要更换处方的病人进行实验,在其他穴位不变的情况下,我扎他们的神门,故意扎到神经,麻啊,真麻,若是再一撵转,那可就麻到指头尖上去了,只不过都要麻好几天,个人认为对他们的失眠也没有多大的改善,于是我又自己扎自己的神门,结果也是很麻,对我自己的睡眠也没有起到什么明显的改善,反而因为太麻而影响了腕部的活动,那么我想请问的是,各位遇到针感是麻时,是怎么考虑的。若是按教材上所说的酸麻胀痛是针感的表现,那么气至病所就是好现象了,那么出现了麻就应该继续催气,让麻感传至病所,可是传至病所却又会伤到神经,真是让小弟头痛。。。  谢谢赐教。。。。
桂:单纯刺激与补泻的手法还是有本质区别的。大抵疼痛实泻,痒麻虚补可以有二种理解方式:1患者本身疾病反映是麻的感觉2进行针刺时产生的麻的感觉。当然我们现在所讨论的是针刺过程中产生的麻感。真正气至病所的麻感,是有行气过程的,也就是麻感会随着经络走向移动的和传感的。而在针刺中刺中神经,神经自动反射,就会产生一阵麻感。而这种麻的感觉不会沿经络慢慢传感和移动的,也就是没有经络循行感,只是刺到了神经,这就是区别。

网:对 桂先生一向仰慕,对您在针灸之术上的刻苦深钻也非常钦佩。涉及您的隐秘之法不愿公布是常理;但这里都是针灸同道,大家都是在为共同的针灸事业走在一起,目的也不过是通过相互交流提高针灸理论临床的水平。桂 先生是不是可以考虑,把您整体系列针法的大略介绍一下,才有交流学习的意义啊
桂:治病必求于本,本于体质。调体质之根本在于后天之本和先天之本,如何调节?是通过培后天之本而养先天,使先后天相互滋生和转化,再与《伤寒论》及《内经》的“开阖枢”理论进行有机结合,来达到补足先后天的疗效,通过穴法优化组合及辨证治疗,疗效必定显著。
网:第一次见闻如此妙法,请先生举一典型案例,以飨读者,以导后学
桂:例如有一患者肺热咳嗽,笔者取鱼际穴,疗效并不明显.后笔者运用整体系列针法,补后天之本,,另也有培土生金之意思.第二天咳嗽明显减清,第三天完全治愈. 笔者对以上案例有较深刻印象,因为当时流感盛行,当时有二例肺热咳嗽求治,他们年龄体形都较相似,年龄约五十出头,体形都比较结实.发病时间约一周.笔者同时泻鱼际穴,一例患者晚上咳嗽已经停止,第二天特地前来表示感谢.而另一例患者反而咳嗽更加重,因为他们的辨证,取穴,治疗手法完全一致,但结果却各不相同,原因只能是他们体质不同.后来笔者运用整体系列针法通过补后天之气.才达到了治愈的疗效。.后来这样的例子也有很多.这才使笔者领会体质的重要性,只有体质得到真正的提高,再反过来治疗疾病易如反掌.笔者运用此整体系列针法治疗各种内外疾病,再与子午流注针法结合,达到了令人满意的疗效.笔者的一贯思路就是整体带动局部,培养整体力量,去攻击局部病灶,,在以上医案中就是通过补后天,帮助鱼际穴泻肺热,这样点线面体阵结合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网:这也是间者独行之意,如果没达到效果,从整体考虑是中医甚至针灸处理疾患的过人之处,道家不是有万病一气论吗?针灸作用人,仅是调气和血,调血和气,抓住这个纲领,针灸治病不难
桂:用针如用兵,讲究奇正相生,以正合,以奇胜.子午流注针法犹如奇兵,整体系列针法是其强大的后备力量.此二者既可分,又可合,先立身于不败之地而操心胜之券,有病既能察病又能治病,无病也能健体,所谓上工治未病,如循环之无端,其谁能穷之?
网:具体步骤是关键,这是大家最感兴趣的
桂:研究任何学术悟理是第一步,只有理论上完全认可和完全领会后,方可谈具体步骤.不然的话活法也变成死法了.其实基本思路已经谈过,最关键之处在于火候变化,即什么时候可以变化针法,进入下一步骤程序.各种疾病有各种变化,体质也因人而异,如何把握核心,通一毕万,这并非一二句话可以讲清楚,主要思路是由外及里,由内再返外,最终内外皆通.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2 11:32:32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诸网友问题集五

网: 桂 老师的文章让人开窍和思索。请教 桂 老师,中医诊断学说日晡潮热下午3-5时发热明显,-----由于阳明经气旺于日晡之时,加之胃肠热盛------故又称为阳明潮热。这同12经流注不同,怎样理解?我是初学,请大家不要见笑这个问题。
桂:阳明潮热:多为日哺(下午3——5时)发热,热势较高,又称为日晡潮热,多因胃肠燥热内结所致,常伴有腹满硬痛拒按,大便燥结,舌苔黄燥等。个人理解:我们可以发现日晡潮热伴有许多胃肠燥热等兼证,为什么会再膀胱经气旺盛之时体现呢?按照五形生克膀胱五形属水,胃五形属土。正常情况以土克水,今胃中燥热本已使水源干枯,但下午35点为膀胱经气旺盛之时,奋力与邪抗争正邪胶着,膀胱却气化无力,以至于日晡潮热。
网:多 谢桂 老师指教。您对子午流注及灵龟八法的理解实在是高明,并且是开创性的诠释。同经络相联系是针灸治疗的根本。期望桂 老师有时间再论一论卫气营血与针灸治疗的关系。对不起,有点得寸进尺。实在是很敬佩 桂 老师的学问。
; 的确如此,古人云:不明经络,开口动手便错。《内经经脉篇》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也。其目的就是要说明经络是针灸治疗的根本。
网:对于烧山火透天凉我只能顺应所针之穴的神气来做各种手法,,反之,则做不出来,强作,自己受不了,难受极了,请教一下桂亮 先生这个问题怎么看。望不吝赐教,万分感谢
桂:只要补泻方向思路正确,做出烧山火后反过来做透天凉就很容易.针灸调气是无所谓是正常人还是患者,因为在你的针下只有正邪与神气,只需要根据气之虚实来补泻即可,正常人气血运行如果是均匀无太过和不及,那么则更能够考验你的针法补泻思路方向性是否正确了。
; 桂亮老师:既然"人體臟腑陰陽氣血的在盛衰與太陽周日視運動變化有關的這一子午流注針法的理論基礎是不科學的!",那如何知道治疗时人体脏腑阴阳气血的盛衰情况并且按照什么规律取穴施治?如果纳甲、纳子法有问题,那么什么才是正确的子午流注法?恳请老师解惑!
桂:现在子午流注面临失传的绝境。而今纸上谈兵的多,真正会用者少,其根本原因就是未得其术也!当年窦汉卿运用八法神针治百病而无不愈,近代陈述堂 先生为了对经络流注研究,曾用经络探测仪器对六十六穴连续不停地探测10个日夜,结果证明开穴闭穴都是气血的高涨和衰弱点,探测时间是1963326日晚23时至452320分止计10天。而当今一些所谓的研究者,竟然雄辩表明子午流注不科学。正如《标幽赋》所感叹嗟夫!去圣逾远,此道渐坠。或不得意而散其学,或衍其能而犯禁忌。愚庸志浅,难契于玄言;至道渊深,得之者有几?偶述斯言,不敢示诸明达者焉,庶几乎童蒙之心启。
; 我对子午流注是很认同的。桂亮 老师可否稍微透露一点子午流注的诀窍呢?
; 本人认为子午流注绝对是真实可信的。本人曾为几位不懂中医的患者针灸打通气脉,并且随访了几周。正因为他们不懂中医经络,所以表达出来的感觉和现象才是比较真实可靠的。他们所感觉的经络流注完全与子午流注纳支法一致,例如在肺经流注之时,可以明显感觉整条肺经有流注的温热感,膀胱经时流注则是整个背部有温热感,等等。更多的针法案例,本人也不便透露,无知者易沦为怪谈。如果再结合陈述堂先生的科学探测,我们应该有理由相信子午流注针法是科学的真实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4 16:35:57 | 显示全部楼层
答网友问题集六
; 我读过 陈述堂先生的《子午流注说奥》确实是子午流注的好书。比现在出的五花八门的书好多了。只是本人愚钝,只能领会书里讲的一、二,书外的却半点也悟不出来,无可奈何!我认为一切诊断方法目的都是为了掌握元气的盛衰情况,而子午流注能够将其细微到小时甚至分,应该是最能有效调动元气妙法,为什么会得不到认可呢?
桂:其实并不是不认可。只是子午流注针法要求取穴少而精,而且要会活用,对医者针刺手法要求极高。如果水平没有达到以上要求,是达不到治疗效果的,这也是此文章作者请教過多位撰寫過子午流注方面專著的學者,却從沒看見他們在臨床上應用過子午流注針法的真实原因。
网:手少阴心脉只有九个穴,是最短的,而足太阳膀胱脉是67个穴,又是最长的,在一个时辰内,张景岳曾质疑:穴有多寡,经有短长,安能按时流注?这个问题我不太懂,请各位讨论。
桂:比如:子时运用纳子法是开胆经,这时胆的脏器功能和气血是最旺盛的,因此反映到经络上。经络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纳子法就是十二时中藏象在每个时间段气血盛衰的反映,因此与经络长短穴位多少是没有关系的。
网:一个时辰,时间是一定的,经脉有短长不同,是否在每个经的流注速度不一样?
; 在此时间段藏象的功能和气血旺盛贯穿至整条经络,而不是以流注速度来衡量。应当理解为脏器和经络在这时辰内气血开始旺盛,渐渐达到旺盛的顶点,而后渐渐消退,到下一个时辰转入另一个脏器和经络气血开始旺盛。
网: 桂亮 老师:既然藏象的功能和气血有盛衰变化,那么某一个藏象内的经络的不同点是否也存在盛衰区别?另外此藏象功能和气血旺盛时,是只有该经络旺盛还是所有经络都表现出此藏象的功能?
; 还是举例说明可能表达清楚一些,例如:丑时是肝藏功能最旺盛,自然反映在肝经的气血也相应充盈,而其他藏象的功能和气血在丑时就比肝藏弱得多。既然是藏象功能反映到经络,自然穴位之间的盛衰是没有差异的,所以按照单氏子午流注在运用纳子法时可以开本经任何一个穴位。
网: 桂亮 老师:既然没有差异,那么五输穴的特点有怎么体现和应用呢?
; 理论上五输穴的特点在纳子法中是没有差异的,但您在实际运用中仍可以穿插五输穴的特点。关键之处并不在于取哪个穴位,而在于针刺手法是否能够在藏器旺盛之时进行补或泻,以达到调节整条经络和藏器的目的。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7 16:36:08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诸网友问题集七

网:我觉得针法实际上就是调气之法,子午流注就是因气而设的一种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有气才有穴,气过则穴空,子午流注由入手,顺施术。人身的邪气皆由正气转化而来,调气就是把邪气化为正气。不知以上观点当否?

桂:您的见解很有道理,针法的确就是调气之法.四两的确能够拨千斤,但是要炼成这四两的功夫,却绝非易事,没有整体的协调,是无法练成四两功夫的。.邪气有外感有七情等等,并非均是正气转化而来,调气是补足正气或将邪气排出体外.

网:穴位就是个客观存在,不理它,它就是个孔,刺灸按摩它,它就起作用。

桂:流注针法也脱胎于<内经>.其理论根据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矛盾统一而建立起来的.人死了穴位也在,可是神气没有了,你刺灸按摩它,它也能起作用吗?

网:有人认为针刺没有补泻的作用,只是作为异物刺激人体,导致元气本能地聚集到针刺之处欲将异物排除体外,从而达到疏通经络的目的。您对此有何看法?

桂:针刺怎么可能没有补泻的作用呢?只不过这些人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补泻,怎么去补泻,怎样才能达到补泻的效果.古人曰:神存心手,随气用巧.

网:我多年以来,一直运用一种针法。针灸14个,针后只要又病的 地方发冷或者发热。从来没有以气运针,针后,大多数人有气运行的感觉,病所发热或者发凉。最多6股其在全身运动。

桂:御针的境界就是能够真正自由自然的控制针感,好比精确制导一样。因此首先脑海中有一个针感部署,也就是以针演阵。举个例子构思通过针刺穴位和手法组合产生经络气化传感热量达到胃部,那么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也要达到热量传感到胃部,不能太过或不及。太过了就传感到了胸部,不及就只达到小腹部,虽然这也达到了传感的目的,但很显然火候控制就不足了。所以笔者一直认为出现传感只是第一步,要真正达到御针的境界,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网:请教 桂亮 老师,曲泽是否是指肝?

桂:应理解曲为曲肘覆手之意。曲泽结合心包经,由天池而天泉,天泉而曲泽。以有形之水,喻无形之气。譬水由高至下通流而解淤热也。

网:多 谢 老师指点。老师这么一说我到好像看到了一副山水画。群山之巅,天池高悬,一条碧水蜿蜒而下,山脚下美丽的湿地、浅滩。
 楼主| 发表于 2009/11/29 15: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诸网友问题集八

桂:纳甲法是治疗气分之疾,纳子法是治疗营分之疾,而灵龟,飞腾八法之八脉交会穴既可治疗奇经之疾又可兼治疗交会正经之疾病。
网:好,谢谢指导。二者不矛盾,正经,奇经也分那么不清楚,灵龟八法中,很多都是通正经的,这是第一。第二,无论正经、奇经,最后都要归结到脏腑上去,条条大路通北京,正、奇都是路,而终点是北京。

桂:可根据病情的不同需要,既可分又可合灵活运用,存乎一心.
网:对,各有偏重为其特点。请教:返本还原临床如何使用?

桂:阳经遇俞过原,阴经以俞代原.每逢流注到俞穴时,皆同时与值日经原穴合用.
网:我不懂,前辈能否再耐心点点?就那么一点点,我也对此非常有兴趣


桂:子午流注是古代传承的深奥的针法,一向被人们看成是千古不传的医学之秘。因而使众多后学者望而兴叹,只能从先辈遗留下的中去穿凿,去研悟。这需要我们进行多角度进行整理和研究,,所以我们必须从历代子午流注著作中摸索,才能有所体悟,再从临床中反复实践印证,真正去掌握子午流注针法.

网:作为一名中医,必须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方可为医就太过了~属于传统视角的圣人论,医者~定病消疾之人罢了,何需成圣成仙方可为医呢,不见江湖游医.只一单之方,也活人于市井.能医就是德,强求圣人无益,找到一种简单的方法,推广开,让所有能知道的人都受益,比等一个圣人出现来的好得多.
桂:作为医者不可能所治疗的均是简单的外科疾病,而运用针灸治疗内科疾病,则必须深入研究医理,如果没有传统文化作为基础,如何能做到上工呢?偏方一味气死名医,但偏方也有其局限性,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显效,特别是对于内科疾病.因此必须深入研究经典及医理,方可在临床针灸中游刃有余,立于不败之地.针灸是以调气血为治疗疾病的核心,而在调气的过程中,气的多变性复杂性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清楚的,因此不可言传.而所谓的意会,笔者认为是在扎实的理论基础上,进行构思和变化.使整个针灸调气过程和变化都在自己的调控变化范围之内,这样才能做到心中有数,方可立于不败之境.

网:桂亮说金针,字字在理,句句真言,颇受启发。已收藏,以此为导,通向经典的方便之门。还望今后多多指教。辛苦了,谢谢!

网:常喜欢从不同于己的意见中学习,因为如此才能有提高,有时自圆其说意味着画地为牢,是可悲的,许多东西,我对自己并不满意,常喜欢否定自己,许多东西是自己摸索出来的,比如,对先生所用的五俞穴,我就不会用,又比如内经的一些东西,说句实话,只是发现与我的体验一致而已,而不会主动去应用,许多东西是因为自己,,各方面层次不够,尚需多多努力,因我治疗都是随着患者之身运行之机走,这个机是灵枢小针解所论之机,我许多感知与患者并不同步,部分是个人能力问题,但都以个人感知为主,比如偶尔能感知患者以前的一些状况或以后的一些状况。以后的状况有时是可以验证的,有时却需要时间验证,以前的状况一般可验证,但有时病人处于某些原因否认,不可点破,稍加提示即可。学问者,有疑问方可学,否则步步自封有何可学,我十分欣赏孔子的学而不思惘,思而不学则迨,我常觉得感知的一些东西属于色的东西多而属于空的东西少,幻象也,学无止境非空语,自己其实水平了了,许多都是纸上谈兵,许多时治疗效果并不理想者多。

桂:您讲得很实在,在针灸过程中有许多灵气要会捕捉.""需要的是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在此基础上的跳跃式的灵感,再经过分析总结就慢慢的就变成了规律性的经验.在针灸过程的尝试中,都要付出沉痛的代价的.当然也就是这些代价,造就了我们丰富的临床经验.我们只能将针灸理论治病思路不断完善,在针灸过程中有法可依有其针对性,而不是盲目的下针,这样就可能少付出些代价,多取得些经验.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 20:19:05 | 显示全部楼层
答诸网友问题集九
网:我个人体会各种其他针法如眼针耳针等,包括刺络法在内,需人体真气达到一定程度后,方可发生很好疗效,否则我没法下手应用。
桂:您得体会已经点到核心了,这就是个体差异,也就是个体元气厚薄的差异.如果元气不足,各种新针法很难有好的疗效.如果体内元气足,这些新针法偶然会有一定的效果,却经不起反复重复.所以针法必须回归<内经>和中医理论,将其理论综合升华,并在其基础上指导与实践.
网:请教:您的经验,是药物补气快还是针灸补气快?好奇而已.
桂:笔者理解这也与身体差异有关.药物在于脾胃的吸收,针灸在于调气疏通。相对而言,针灸疗效应该更直接一点,当然二者如果能够有机结合,则疗效更佳。
网:《内经》也提到过虚弱(指气血)之人不宜用针。
桂:关于虚的问题,是看是什么虚,虚到什么程度.一般而言通过针灸调节脾胃补其生化之源,对于虚证疗效颇佳。
网:胃是肾之关,先补脾胃再补肾气,通过补益肾气强健元气,是很好的思路.
桂:补足元气首先要将原理和理念完全理解和明白,而后才能按照补亏思路一步步进行,培补元气也是有一个过程的,必须要有扎实的中医理论基础,而不是单靠手法就能完成的.
网:能否公布几个穴位,让我等学学?
桂:常用五俞穴例如:足三里,太冲,太溪等等一般取穴不超过五个。
网:嗯,好,关元也应该加上
桂:笔者没有运用关元穴和支沟穴
网:请教为何没用这个二个?
桂:笔者的目的是通过补后天养先天元气,并不是要激发元气,二者不可同日而语。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 21: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道正法之论整体系统针法(一)
《上古天真论》以肾气主持人的生长发育与生殖功能的盛衰,首先提出了中医学先天之气的概念。秦越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元气的名称与概念,认为生气之原者,谓十二经之根本也,谓肾间之动气也,此五脏六腑之本,十二经脉之根,呼吸之门,三焦之原,一名守邪之神。故气者,人之根本也。(《难经八难》)。说明元气是人体生命的根本,是维持生命活动的基础。同时认为元气与肾和命门关系密切,在《难经六十六难》脐下肾间动气,人之生命也,十二经之根本也,故名曰原。命门乃二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乃先天元气所藏之处。那么命门与脐下肾间动气是什么关系呢?我们引用王海藏的解释说北方正气一点初生之真阳为丹母,陌生于子,藏之命门,元气之所系出入于此,其用在脐下;为天地之根,玄牝之门。由此可见命门与脐下肾间动气为阴阳运行之根源。


宗于东垣之学说,以脾土为万物生发之母,人体一切的营养来源,均有赖于脾胃功能的升降健运,所以当脾胃功能衰退之时,元气随之转弱。但脾病久久不愈,则肾阳转虚,命门相火弱等病,亦随之而生而呈现出脾肾两虚的症状,治之则东垣认为补肾不如补脾。 但在温补学派的观点上,却有不同的主张,认为人体生命之门在肾及命门之中,主宰着人体一切新陈代谢的动力来源,当命门火衰则脾肺心的阳气亦会不足,最后亦会出现脾肾两虚的相同症状。在治疗上则强调补脾不如补肾,这两种不同的方向治疗方式,就是李中梓所强调的,人有两本:一以肾为先天之本;一以脾为后天之本的最终目的,而且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相互辅佐。

《类经&#8226;卷十五》言:精气之源,本于水谷,水谷之化,出于脾胃。……然水谷在胃,命门在肾,以精气言,则肾精之化因于胃,以火土言,则土中阳气根于命门。《医贯&#8226;先后要论》指出:夫五脏六腑之精,皆禀受于脾土。肾精也不例外。后天之本脾与先天之本肾之间存在着互济的关系,后天赖先天为之主,先天赖后天为之资,共同维持着人体的生命活动。脾脏化生水谷精微,须有肾阳的温煦作用,而肾中精气又须有脾所运化的水谷精微来充养。《景岳全书&#8226;杂证谟&#8226;脾胃》指出的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说明生理上脾与肾是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的关系,两者共为人体生命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主水,水为万物之元;脾为后天之本,属土,土为万物之母。脾肾合德,水土互用,后天之气得先天之助,则生生不息;先天之气得后天之养,始能生化无穷。在《景岳全书&#8226;杂证谟&#8226;脾胃》指出盖人之始生,本乎精血之原;人之既生,由乎水谷之养。非精血无以成形体之基,非水谷无以成形体之壮。精血之司在命门,水谷之司在脾胃。故命门得先天之气,脾胃得后天之气也。是以水谷之海,本赖先天为之主,而精血之海,又必赖后天为之资。说明脾与肾相互资生,相互促进的关系。又基于脾肾的这种关系,张氏认为善养后天可扶助先天之不足,即所谓的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由此可见通过补脾胃可以资生资助先天元气的目的,从而保持先天肾气的盈满,所以命门之火的培养须在完全补足后天的基础上,才能进行。此为借后天返先天,修先天而化后天。当后天气血,经络,营卫完全补足之后,自然有助于先天气的培养,此为保后天即所以固先天。

笔者的整体系统针法正是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在针灸过程中通过后天与先天相互资生、相互资助,再结合补充脏腑后天之气,最终达到补充命门先天元气的目的。笔者借鉴了丹道中二肾汤煎的理论与针法相互印证,丹道中二肾汤煎的理论代表了肾气充盈的标志,而笔者通过针灸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出现的二肾汤煎与丹道体验如出一辙。许多修士通过笔者针法的体验及自己的内证,论证了整体针法为真正的筑基培元正法。一些朋友也提出肾气极虚者针刺后也会出现类似感觉,笔者认为物极则变此为假热之征兆,这种假热症状通过针刺后必定热量减弱直至没有任何感觉,而且可以通过脉象来鉴别。而真正的肾气充盈是伴随每一次针刺都会有二肾汤煎的感觉,因为元气充沛经络畅通无阻,自然可以重复和反复印证。笔者的整体系统针法同时融合了补脾和补肾的理论,对于年轻元气充足者直接利用元气去攻克疾病达到邪去正安的结果,再结合补后天恢复其良性循环;而年老体弱者则必须先通过培养后天再达到补先天的目的,自然就要花费许多时间和精力了。所以并不是所有人针几次就能二肾发热的,这恰好说明正因为其肾气不足,因此需要通过一段时间针灸培养后天及先天。待到先后天补足再以整体力量去攻击患处,必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肾气是否充足全在平时的保养和经脉是否畅通,《上古天真论》帝曰:有其年已老而有子者何也。岐伯曰:此其天寿过度,气脉常通,而肾气有余也。通过以上的分析及各方面的印证:笔者认为通过针灸培养先后天的方法是能够达到培元疗效的,整体系统针法的理论就是结合培养先后天之本,无病可以保养强健体质,治疗疾病则可达到以整体攻克局部疾病,最终达到一气贯通的目的。

[ 本帖最后由 桂亮邮箱 于 2009/12/3 21:03 编辑 ]
 楼主| 发表于 2009/12/5 16:37:4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道正法之论整体系统针法(二)

整体系统针法是笔者结合师承旁及百家,经过多年理论与实践所研究出来的针法精华。什么是整体系统方法,就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整体进行研究的方法。它以整体性,联系性,有序性,动态性和调控性作为基本原则,实现整体最优化为目的的。系统方法作为严格意义上的科学方法论只是二十世纪以来的人类科学研究成果,但系统方法的思想及其运用,在古代已经存在。近年来许多中医研究学者指出,《内经》创建的中医学理论和理论体系含有丰富的系统方法内容。虽说中医理论体系是由《内经》创建的,但其结构形式和基本内容及其精华却隐含在《内经》各篇之中,需要分析归纳整理;整体系统针法正是将《内经》中整体系统方法融会贯通于针道之中,不是简单的某穴治疗某病,而是通过穴位的优化组合配伍,启动人体自身调节机能来治疗疾病。这就是针灸中“配穴布阵,整体调节”,“牵一发而动全身”。


整体系统针法形成的基本过程,是通过笔者细致的观察以及扎实的中医理论为基础,经过反复的临床实践验证,去粗存精,去伪存真。特别是运用了古代辨证法的哲学为指导,加以精细的分析,以求达到科学方法论的高层次。其中的艰难痛苦和付出的代价,是常人所无法想象的,但同时也造就了整体系统针法的经验,知识,理论,实践的客观真实性。有人责难中医治疗疾病经不起重复,针灸的手法“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也是经不起重复。笔者认为这是错误的理解,只是因为中医针灸还没有提升到完全整体系统的科学化。以笔者多年的实践研究,“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这些手法完全可以在整体系统针法中进行反复的重复和印证,这就是整体系统针法独具特色之处。

整体系统针法融合了中医藏象,经络,气化及丹道理论为一体,并对历代各家针灸穴位处方进行整理,最终研究出攻守兼备的九套针方。整体系统针法的针方彼此相互联系,层层递进,环环相扣,首尾相接,最终打通全身经脉。但其理论依据和建构模式仍以中医学的元气论和命门学说为根本,培养肾中元气为核心。通过针法培养先后天之本,直至元气充足二肾发热之时,再以整体元气力量攻击患处,立于不败之地。中医的气化理论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组成之和,而整体就是通过后天养先天,先后天同养的理论,将养生治病合二为一,完成了针灸学的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

近代所谓的科学化,即是将归纳法和推演法结合起来。一直以来,许多人认为中医只有归纳法而没有推演法。而推演法的一个精髓就是欲前后更置之不可得,就是一条一条推论不能次序颠倒。整体系统针法却将此二者进行了结合,传统上医治疗疾病,诊病辨证施以针药,形成了一种谨慎小心,却又如将帅临敌,大胆布阵攻守的心理习惯。即所谓“用针如用兵”论。“胆大心细,智圆行方”,是兵家的谋略和用兵原则。临病如临阵,用药(针)如用兵,最好地概括了医家的心理。用药(针)之难,恰如用兵用权之难。又如张景岳,武夫出身,《景岳全书》中竟以古方八略,八阵等用兵之道为用药准则。整体系统针法更注重配穴布阵,环环相连。通过经络从整体观去分析和归纳各个环节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由于经络的变动,疾病的产生有虚有实,有高有下,而散于经络,分配五藏。因此必须根据经络反映推求其原因和性质,诊查其部位和变化。外邪必先通过经络进入五藏层递而入内,在针灸过程中也必定历五藏通过经络层递而出。此传送之次序也,因此这种传送之次序也有其规律性。笔者就是通过这种规律性而研究出整体系统针法,而每一路针法都有其侧重点之纲领,却又留有灵活的变化的余地,主次次序是万万不能颠倒。在张仲景的《伤寒论》中,仲景完成了六经辨证的系统化。即任何疾病都可以按照六经辨证的系统分类进行诊断治疗,虽然各种疾病症状千变万化,但仍不出六经辨证体系范围之内。而近代针灸发展是快餐文化,只求速效。最好能找到哪个速效穴,以至于穴位发明越来越多,根本谈不上有“用针如用兵”的心理准备,更不会有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临证态度了,所以针灸必须向系统化,理论化,科学化发展。笔者对历代针灸处方进行了整理和研究,虽然针灸配穴处方层出不穷,数不胜数,却没有提升到整体系统的高度,也就是没有一条主线将穴位的攻守结合起来,形成整体阵方。整体系统针法先以扶正守中为核心,立于不败。再在其基础上进行扶正祛邪,达到攻守平衡兼备。先由外而内步步为营,再以整体之力形成合围之势,将邪气完全排尽。最终打通全身经脉,达到真正意义上的健康,完成了针灸的系统化和理论化。

学习针灸之术,必定要研究到经脉科学。它是古代医家以针灸为手段治疗疾病的实践中,在观察和运用经脉现象循行性感觉的走行路线及基与疾病之间的规律性关系的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一种医学。因此在针灸调气过程中必须出现经脉循行感觉(气至病所)才能达到最佳疗效。《内经》中虽然有阴阳二十五人不尽相同,所以针下气机也各不一致,我们可以认为阴阳二十五人也是一种阴阳不平衡的病态。犹如丹道修炼,虽然各人体质差异并不相同,但只要得到口诀心法,再加上持之以恒,最终都能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而且能够经得起反复的重复。而整体系统针法也融合丹道理论于其中,通过调节气机,同样能使不同体质者,达到阴阳平衡的最佳状态。而且整体系统针法的治疗过程中,“烧山火,透天凉,气至病所”这些手法的感觉,也必定能够在临床中反复印证。

整体系统针法在这些年的研究中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在研究的过程中,完全依靠四诊所得的信息和患者的经脉循行感觉,来探察身体内部的阴阳平和的状态或偏倾的程度及性质。在摸索整体系统针法中,在数次针灸后通过患者的反映及反馈,而后进行中医理论分析与鉴别,就需要重新调整以为适宜。经过了反复的归纳分析,提取精华去除糟粕,才能够真正创建了整体系统针法体系。所以笔者一直强调中医理论的重要性,如果没有扎实的理论依据,如何进行这种经验性的尝试和验证?正是这种中医学的最原始基本的方法,才保持了中医旺盛的生命力,检验愈成熟,可靠性也愈大。所以中医针灸必须实现整体化,系统化,科学化,才能代表中医的真正生命力。阿基米德说:“如果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举起地球”,也许整体系统针法已经符合了这个支点的要求。借用《经脉医学》书中最后一句话“沉睡千年而一朝复苏的中国古代经脉医学,它将在这场中医学革命中重现辉煌!”。
 楼主| 发表于 2009/12/7 2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整体系统针法针案一则

张某,男45岁,在上班期间突发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立即送往医院治疗。医院则采取保守治疗,在保守治疗半月后,唯腹部疼痛稍减能忍受,退回家中休养。后笔者至其家中,对患者进行诊查。患者这半月以来,体重减轻了20斤,肤色苍白,腹部隆起有腹水,右侧腰部明显水肿。手臂及手掌青紫,全身无力只能卧床,无法站立,且胃纳不佳,饮食日渐稀少。患者家属告知,医院回绝说只能治疗到这一阶段,而且患者体质差,也无法再进行手术治疗,只能靠自己恢复了。一家人一筹莫展,希望笔者能够通过针灸帮助患者能够恢复身体健康。笔者认为在此阶段则应该以护元气扶正为根本,结合整体系统针法扶正邪自去的理论。治疗如下:


第一次:针下紧涩,虽正气虚弱,看来邪气却并不弱呀!留针过程中,腹部感觉慢慢在进行蠕动,当时即放气数次,此为良好之预兆,留针一小时。

第二次:患者告知昨天针完后,未过多时就有便意,大小便畅快。因之前三日未能通便,针后大小便齐出,感觉身体松了许多,原先好像绳子困住身体一样。今天进针后,针下已经无紧涩之感,留针半小时后,笔者就听到患者腹如雷鸣,咕咕作响,又放气数次。留针一小时起针,今天特地晚走一会儿,特再观察观察。其针后十分钟,患者在床上呆不住了,立即起身上卫生间大泻一通,出来后说“真实舒服啊”。

第三次:到患者家中,患者已经能够起床,在房间内迈方步了。查患者肚腹,隆起处已经不明显了,腰部也没有明显肿胀了,手臂及手掌也没有青紫色了。今天进针后,数分钟就已经听到腹内雷鸣了,且一直持续不断。在留针45分钟左右,二肾也相继发热,十分舒坦。起针后,未及数分钟就上卫生间了,呵呵,出来感觉好像是享受一样。

第四次:进针后,腹内雷鸣二肾温热一直保持,在后半段时间,二肾温热向上延伸至脊中部,感觉温热慢慢在往脊柱中渗透。起针后,立即上卫生间,还是和上次一样老样子。

第五次:胃口已开,能够感觉饥饿了,想吃饭了。已能外出行走,在家周围处散步。进针后,除保持昨天的良好反映外,二肾温热已延伸至头部,腹内也感觉温热,并且明显感受肚子在收缩变小,这感觉十分的奇特。在起针前,腰部温热齐聚在督脉,从颠顶到尾椎处一条直线透着热量。今天起针后,感觉肚子空空,不想上卫生间了。

第六次:进针后,腹内及二肾立即温暖,留针过程中腰背部热量全部归至督脉,而后热量又从督脉透出,散布在整个腰背,一片暖意融融。腹部则感觉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好像五脏六腑都没有了一样。最后腰部部热量仍然回归督脉,感觉热量渗到了骨髓之间了。

通过六次针灸治疗,各种症状已经消失,体质也得已提高,气色也已经恢复。因其工作关系,隔日必须上班。因此告诉患者要多注意休息和调养,不能饮酒暴饮暴食,对各种禁忌要时刻遵守。过后半个月和一个月进行随访,各方面都已经恢复,一切正常。
 楼主| 发表于 2009/12/10 16: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道正法之论整体系统针法(三)

在《内经》和丹经中都认为元气是生命的根本,自男子通精女子天癸后元气逐渐消耗,体内阴邪之气日益增加,阳气逐渐衰弱,而元气所藏之所即是命门。传统中医认为命门乃二肾中间之动气,非水非火,乃造化之枢纽,阴阳之根蒂,即先天之太极,五行由此而生,脏腑以继而成,乃先天元气所藏之处。孙一奎认为命门是由二肾和中间动气组成,所以命门的生理功能实质上肾和元气功能,乃至肾和元气耦和作用产生了新的复杂功能,即产生了命门太极理论,也就是人身的太极是由二肾和元气构成的统一体,既符合了阴阳动静的生成原则,又符合了函三为一的组织原则。通过以上的分析笔者得出二点结论1正因为男子通精女子天癸后元气逐渐消耗,所以元气一直在不足的状态。2命门是由二肾和中间动气组成为人身太极,而命门穴只是督脉上的一个穴位,并非是一个太极之体,所以针灸命门穴是无法直接去补命门太极体的,必须通过后天养先天,先后天同补的方法才能达到补命门的目的。通过以上的推论结合针法笔者认为肾无泻法,关键在于如何使肾阴肾阳保持协调和平衡,并且通过扶正手段达到邪自祛的疗效。赵献可更是推崇六味八味丸为补肾之神方,对许多疾病的治疗都随证化裁,加减以应无穷之变。而如何使肾阴肾阳保持协调和平衡,也是从温补肾阴肾阳的角度来使其平衡,而不是从泻肾阴肾阳的角度来使元气亏损来达到平衡的。

笔者在这些年结合针灸的理论与实践的运用中,在针灸培补元气的过程中患者的感觉大多先是二肾发热而后命门处一圈也接着温热,最终整个腰肾部也相继一片温暖一气贯通。通过许多案例的分析也论证了古代中医命门太极理论,并非只是单一的中医理论,而是有实践基础论证而来的。在针灸临床中通过调节气机,如果能够达到二肾发热元气补足的良好反映,再治疗其他疾病就很简单,且疗效卓越。结合针法年轻者元气较足通过培元方法很容易达到补足元气的目的,而年老体弱者就要花费许多精力和时间了,有时并非短时间就能达到培元疗效的。笔者在《论整体系统针法》系列中已经详细论述了。但是在临床治疗疾病过程中,我们无需为患者完全补足肾气,就是未必都到做到二肾烫煎的内证。我们只要将患者的疾病症状缓解或解除了就达到了目的,那么我们就可以通过透穴方法来间接补肾。比如有网友通过太冲透涌泉昆仑透太溪的方法补肾,也达到了很好的疗效并且治愈了疾病。因为年老体弱者元气已经少得可怜,直接取肾经有时未必能够达到补肾的效果,相反反而使元气外泄。此时我们通过透穴之法来调节补肾应该是一个好的方法。那么透穴法具有几个优点:1透穴法起到缓冲补肾的作用,2透穴法起到尝试补肾的目的3透穴法起到后天转化先天的目的。

笔者十分推崇命门太极理论及注重元气的重要性,更注重对不同体质的补肾补亏的方式方法。笔者认为只有通过以后天养先天,先后天同补的理念,达到二肾温热才能从根本意义上补足了元气,对于治疗患者疾病来说达到这样的效果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了,对于养生者来说补足了元气可以延年益寿,对于丹道修炼者来说可以等待时机朝更高境界修炼。因此培元理念是笔者整体系统针法中的重中之重,也可与笔者另外二篇《针灸补亏正法》及《论整体系统针法》系列相互参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23:27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