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9/10/28 09:59:44
|
显示全部楼层
行医、治病,延医也需笃信,而且要专心
《素问 移精变气论篇第十三》
帝曰:愿闻要道。
岐伯曰:治之要极,无失色脉,用之不惑,治之大则。逆从到行,标本不得,亡神失国。去故就新,乃得真人。
帝曰:余闻其要于夫子矣,夫子言不离色脉,此余之所知也。
岐伯曰:治之极于一。帝曰:何谓一?岐伯曰:一者,因得之。
帝曰:奈何?
岐伯曰:闭户塞牖,系之病者,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得神者昌,失神者亡。
张志聪注:
闭户塞牗,无外其志也。神舍于心,心性之动处是谓情,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是以无外其志,数问其情,以从其意,则得其神之存亡矣。失神者死,得神者生。
《灵枢 终始第九》
凡刺之法,必察其形气,形肉未脱,少气而脉又躁,躁厥者,必为缪刺之,散气可收,聚气可布。深居静处,占神往来,闭户塞牖,魂魄不散,专意一神,精气之分,毋闻人声,以收其精,必一其神,令志在针,浅而留之,微而浮之,以移其神,气至乃休。男内女外,坚拒勿出,谨守勿内,是谓得气。
张志聪注:
深居静处,养其气也。闭户塞牖,无外其志也。魂魄不散,精神内守也。此言治病者,必使病人之血气调和,精神内守,而后可以行针。
思考:
当人患病,阳气不足时,欲闭户牖而处,无外其志,欲养神也
所以,当人欲无外其志,欲养神之时也需要闭户塞牖,方能专心致志,这也就是《道德经》中所说的:
五色令人目盲; 五音令人耳聋; 五味令人口爽; 驰骋畋猎,令人心发狂; 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
所以凡修道之士皆,隐居深山,深居简出,功成方下山。
也有两耳不闻传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
反之,不但做不成事,反而会生病。《素问·痿论篇》中云:"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