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147|回复: 2

现代中医诊治之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10/24 08:5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现代中医诊治之误
现代中医诊治之误
    一、号脉诊病之误:《黄帝内经.症四失论》言:诊病不问其始,饮食之失节,起居之过度;或伤于毒…不先言此,何病能中…《疏五过论》言:凡未诊病,必问其下(二便),必问尝贵后贱。虽不中邪,病从内生。生日脱营。尝富后贫,名日失精。…《脉要精微论》言:“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行,饮食未进、经脉未盛、络脉调匀、气血未乱,乃可诊有过(病)之脉…”
    诊病必问其下-大小便者。内经《标本病论传》言:…先病为本,后病为标…“小大(便)不利治其标,小大便利治其夲…”无论标病本病,大小二便不利必先利之者,皆因“厥气逆行,满脉去形”病人所述之疾和医生所诊之病皆不准。
    二、单凭“祖传秘方”墨守成规,不知变通,误人误已。
《内经.本脏》言:五脏者,固有大小、高下、坚脆、端正偏倾;六府有大小、长短、厚薄、结直、缓急之别。凡此二十五者各不相同。故病有万变。因此单凭人的形体:肥人血实气虚,瘦人气实血虚。一点就客观规定和要求医生在治病用药上要有不同。因而历代名医先贤一再言:医者,易也。医无一定之法,药无一定之方。一方不能治百病,一药不能医百人。古方不能治今病。充分说明:“单凭祖传秘方误人误已”!
    三、现代中医大多学不本内经,治不循易理。只知中医治本,却不尽知内经所言之本是啥。
现代中医学《内经》不求甚解,往往断章取义。误把“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乃内经论述人类自然生长。人靠先天父精母血而生,靠后天脾胃饮食五味滋养而长的话语。)当作中医治本的“本’。其不知《内经》所言:治病必求其本之‘本’乃指“阴阳”而语!意如经言:“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万物负阴抱阳而生。孤阴不长,独阳不成。但有一物,皆具阴阳。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阴阳二者不和,若春无秋,冬无夏。因而和之,是为圣度。谨熟阴阳,无与众谋…(五脏六?十二经络各有阴阳)。
    四、违反了《内经》:肾本寒,虚则热;心夲热,虚则寒…的用药原理。从而导致了在治病用药上的南辕北辙
    1、由于千百年来,很多中医曲解了王太仆的《内经》注解-“益心之阳,寒亦通行;强肾之阴,热之犹可”的原意。把王太仆的变通服药法当成了用药治病法则,从而导致了一些现代中医在用药治病上的南辕北辙!从现代中医补肾尽用壮阳一类药物可知。他们忘了《内经》所言:天,阳道宽,阴道虚。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肾本寒,虚则热…之语。以致前列腺(尿频尿急癃闭…)和糖尿病(消渴)等在古代根本不算大病的病,成了久治不愈的顽疾。!2、阴阳互补之谬
     《内经》有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偏阴偏阳之谓疾(病)。俗医但知《内经》有“阳生阴长”之语。就枉言:“阳主生,阴主死”。人云亦云!其不看内经的下句即-“阳(旺)杀阴藏。不读内经不知《内经》又有“阴者,藏精而起亟。阳者卫外而为固。阴不胜其阳,则脉流簿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阳气隆、日西阳气已虚,气门乃闭。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阴气)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这便是内经偏阴偏阳之谓疾的本意。
    经又言:阴平阳密,精神乃治。阴阳如权街(天平),一高必一低,一上必一下……等等,何曾有阴阳互补之语。假设阴阳分别是天砰两头的两个砝码。等量的阴阳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状态。一旦两头的砝码重量失衡,必然会产生一高一低-偏阴或偏阳的结果。阴阳互补之法,如同再添两个同等重量的砝码一边一个。这样的补法又怎能让已经偏倾失重的天平重新达到原有的平衡状态?
发表于 2009/10/24 11:52: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09/10/26 14:45:52 | 显示全部楼层
精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5/1/6 12: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