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圳将设立中医坐堂诊所和中医馆两类医疗机构,并且明确规定这两类医疗机构不得使用西药,也不得开展注射和手术治疗,并明确了通过名师带徒来培养后备人才。这是记者从昨日召开的《深圳经济特区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专家论证会上获悉的。
深圳从2005年开始酝酿为中医药立法,如今已经过了4个年头。此次专家论证会的召开,也意味着立法驶入了快车道。昨日,深圳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工作委员会召集卫生行政部门、医院负责人和名中医、坐堂医代表等20多人举行论证。经过修改完善之后,草案将提请深圳市人大常委会进行审议。
深圳“坐堂医”经验已在九省市推广
据论证代表、和顺堂医药有限公司负责人宋刚透露,深圳的中医药发展非常弱势,每万人平均中医拥有量仅1.3人,不仅大大低于北京、上海等地,而且比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青海省都要低。在国家和广东省相继立法支持中医药发展的基础上,深圳市的立法体现出了颇多的创新之处。
据市人大教科文卫工委副主任戴广宇介绍,深圳此次创新了医疗机构类别,新增了中医坐堂医诊所和中医馆,并规定了相应的设置条件、审批程序等。《规定》明确表示,中医馆、中医坐堂医诊所及其执业医师应突出中医传统治疗方法,合理使用中药饮片和中成药,不得开展母婴保健专项技术服务、医疗美容、性病诊疗、戒毒、精神病诊疗服务,不得开展注射和手术治疗。
同时,《规定》也要求中医药机构及执业医师不得诱导或欺骗患者购买不必要的药品或接受不必要的诊疗服务,处方中不得包括医疗器械、保健品或与治疗无关的其他物品。
据深圳市人大代表、深圳中医院院长杨卓欣透露,深圳的坐堂医经验已经得到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重视,将深圳经验以内部发文的形式下发,目前已经在9个省市进行试点。
“家中行医”可缓解看病难
和西医不同的是,中医是医药同源、医药不分的,而长期以来,我国却实行了中医和中药割裂开进行管理的体制,中医由卫生部门管辖,而中药则由药监部门管辖,这也导致中医药难以发挥应有作为,并逐渐式微。在论证会上,与会专家一致声讨了长期以来按照西医的思路和管理方式管理中医的模式,强烈呼吁应该恢复中医的传统,按照中医药自身发展的规律,实现中医药协调发展。名中医黑向书建议,应该在中医馆和坐堂医诊所的基础上,允许有职业资格的医师在家应诊。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所长周汉新也呼吁,深圳应该对家庭行医先行先试。“中医和西医不一样,中医是‘一个老头、三个指头,一把银针、三把草药’就可以行医,不需要大型的设备和场地。”周汉新建议,深圳看病难比较突出,完全可以从中医家庭行医开始试点,效果好的话甚至可以推广到西医。
人才培养拟推广“名师传承”
据卫生部统计,各级医院现有的收费项目共有3966项,而其中中医仅占97项。与此类似的是,中医人才的严重萎缩,黑向书透露,中医学院的毕业生最后安心搞中医的达不到毕业生的1/3,因此中医人才的培养成为专家论证会的一大热点。
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制度上,深圳此次立法创新了“名师评选”和“名师带徒”的形式,每五年评选一次深圳市名中医师和名中药师,并扶持名中医药师自愿选择本市中医临床和中药技术人员传承其学术经验和技术专长。
名中医代表朱锦善表示,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博、硕士教育和临床脱节非常严重,导致中医药人才缺乏。深圳市人民医院的名中医黄海龙也表示,目前我国都是依靠中医学院、研究院等学校教育的方式进行传承,而我国的国医大师往往都是通过师承成长起来的,师承名医可以培养临床经验和解决疑难杂症的能力,应该大力推广。
中药企业亦可享产业优惠政策
周汉新表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统计显示,西药占医药总销售额的67%,西药销售量是中药的6倍。宋刚也透露,目前深圳还没有一个饮片厂,而北京、上海等城市销售的饮片100%是本地生产的,存在巨大的缺口。
对于中药存在的这种状况,深圳此次在立法中在中药管理上也进行了创新,鼓励中医医疗机构按照传统炮制工艺炮制临床自用的中药饮片,并扶持重要开放实验室建设,鼓励中药研究机构和人员利用公共研究平台开展中药新药、新剂型、新工艺研究开发,推进中医药标准化建设。《规定》还鼓励成立区域中药制剂中心,集约资源,实现规范化、规模化生产促进中药产业化。
同时,《规定》还明确表示,鼓励采用高新技术对中药传统产业进行改造,符合高新技术企业或项目和重点文化企业条件的,可以享受高新技术和文化产业发展优惠政策。
(记者/黄超)
来源:南方日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