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234|回复: 5

六气诊治心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8/17 09:01: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凡六气为病,单纯一气为病者少,二气三气相夹为病者多。治当辨属何气,另夹何邪,孰轻孰重,审视分明。   前贤谓:“六气明而杂病少”。信然。 六气之为病,古人谓阳邪感人,自上而始,阴邪感人,自下而始。金匮谓:“清邪中上,浊邪中下,大邪中表,小邪中里。”以大邪之来急而暴,人不胜病而即治,其邪立解,此时邪多在表。小邪之来,其势轻而缓,人能胜病,多有忽视失治,漫延而乘虚乘隙入里者。 历验常驻见疾病,多数始由六气,原因病六气时或因误治,病势虽减而留邪,或久治未愈而变它症,或失治而病漫延,或口腹不慎而邪深入,更有内伤而合外邪,在病情之纠葛,殊难措手。 治六气卒病,初起以驱邪为主,邪盛者不必虑及其虚。细察其症,酌其轻重寒热之宜,急驱其邪。邪去而正自复。若漫延,恐正日虚而邪日盛,欲攻而不能任攻,致成危症。古人谓无粮之病,贵在速战。但当中病即止,过则伤正,邪去而正亦伤损。又当视其病势如何。若邪盛,一攻而病势虽减而邪仍在,方药切病者,可再攻之。若病势已杀,而邪未尽,当小制其剂,亦可于方中酌宜加参以保护脾胃,活法在人,总需攻邪不伤正,固正而不留邪为尽善。 凡驱邪之法,就近而驱逐,因势利导也。前贤谓有八法:汗,吐,下,温,清,补,泄,和;以尽去邪之路。 凡治六气,初起寒热外束,荣卫雍滞,邪郁未宣,脉必郁遏不扬,药以辛凉或辛温淡渗以宣郁达邪透表。切忌苦寒走里滋腻凝邪之品,以遏邪气外透之机,而转生它变。若舌苔白或微黄而润者,总以透表为主;若遇黑瘦血枯液燥之体,首当顾其津液,温燥淡渗之品,又不可直率而往矣。当知存津液为治病之大关头。 六气为病,其化寒化热,总由邪气与人身两者之阴阳而定。若阳邪感阳胜之体,则化热速;阴邪感阴胜之体则化寒速。   若阳胜之体而感阴邪,阴胜之体感阳邪,邪虽重而证轻缓,此阴阳和合,自能缓解,《伤寒论》谓:“阳得阴则解,阴得阳则解”虽其所论之阴阳不同,其理则一,此亦阴阳相得之理。 六气之邪感人,感之重者而即病,为伤寒,温热,暑湿,燥症类。感人轻者不会立即发病,其邪漫延,或乘人身之素因,或乘饮食劳作之失宜,因隙入内而潜伏,潜伏于可容之   之处。然皆各从其类而为依附。如暑湿多附脾胃膈膜处,风邪多附肝胆膈膜处,冬伤于寒与冬不藏精者,伏邪化热,消灼真阴者多附于肾间膈膜。蕴热蓄极而外出(每兼外在诱因),皆伏气之病。 《内经》谓:“春伤于风,夏生飨泄。。。。。。冬必咳嗽”。六气中之伏气为病,以风,暑,湿,寒为多。又总以其司天在泉之年为甚。如:春伤于风,夏生飨泄者,多在巳亥风木司天之年;夏伤于暑,秋为(阂,别字)疟者。多在寅审少阳相火司天之年;秋伤于湿,冬必咳嗽者,多在丑未太阴湿土司天之年;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多在卯酉少阴在泉,巳亥少阳在泉之年。 (上一段,真时病之金针,学者慎勿忽之。)
 楼主| 发表于 2009/8/17 09:03:39 | 显示全部楼层
秋伤于湿,冬必咳嗽者,多在丑未太阴湿土司天之年。
发表于 2009/8/17 10:34:07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不懂,但还是顶一下。
 楼主| 发表于 2009/8/21 13:1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实不难懂. 天以正气养人,以不正之气杀人.  趋吉避凶,生命生存之道.

时间与空间,在古人的中医理法中,讲得微妙而神奇!
发表于 2010/6/15 22:34:12 | 显示全部楼层
"夏伤于暑,秋为(阂,别字)疟者。多在寅审少阳相火司天之年;



今年庚寅,观注...
发表于 2010/6/15 23: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直觉得这种看病方法,很神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0: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