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4426|回复: 5

请教“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7/28 19:31: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请教“不实不虚,以经取之”何解?教科书上的解释就请不要跟帖了。
我想既然不实不虚,就是没有病啊,为什么还要以经取之呢?
发表于 2011/4/8 22:20:5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indong1962 于 2011/4/8 22:21 编辑

亦谈“不盛不虚,以经取之”

(文章来源:《河北中医学院学报》 1992年第3、4期 P17)

金 栋  河北省河间市人民医院

“不盛不虚,以经取之”,系《内经》所述针灸治则之一,文中之“经”,当指经脉,非指手法。然杨骏等以“应用导气法即平补平泻法治疗”训释“以经取之”(见《中国针灸》1992年第1期),就此笔者亦谈谈管见。

本句经文见于《素问•厥论》和《灵枢》之《经脉》、《禁服》等篇。《灵枢•禁服》云:“不盛不虚,以经取之,名曰经刺……所谓经治者,饮药,亦用灸刺。”此当属正文训释之范围。何谓经刺?《灵枢•官针》云:“经刺者,刺大经之结络、经分也。”大经,即十二正经;结络,指筋肉相连之筋络,系生理组织,《素问•皮部论》载“筋有结络”;经分,指本经经脉循行之分部。马莳云:“若不盛不虚,则只以本经取之……或用针,或用灸,或用药,只在本经而不求之他经,故名之曰经刺也。”(《素•灵注证发微》)

《内经》刺法名目繁多,但所刺之部位并非皆在十二经(或本经)之腧穴。如与经刺相对者,在《素问•四时刺逆从论》篇中尚有刺络脉、刺肌肉、刺筋骨;在《灵枢•官针》篇中尚有络刺、分刺、毛刺等此法。其中经刺与络刺可谓两大相对刺法。经刺者,即刺经脉,如《灵•官针》篇中之“巨刺”、“经刺”是也。络刺者,即刺络脉,如《灵•官针》篇中刺小络之“络刺”和《素•缪刺论》中刺大络之“缪刺”是也。“经”治之法,《内经》尚有多处论及,如《素•缪刺论》云:“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凡刺之数……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素问•三部九候论》:“经病者,治其经。”等等。由是观之,“以经取之”之“经”,当指经脉,在此则指本经腧穴而言,非指手法亦未提及手法。

虚实病证之发生,或系阴阳相移、他经传变之结果,如《素问•疟论》云:“虚实更作,阴阳相移。”《太素•经脉》注:“盛虚者,阴阳虚实相移、相倾,而他经为病。”他经传变有按五行生克制化规律而传变,故离《内经》时代最近者,当属《难经》。《难经》其书,既释《内经》之疑、宏畅其义,又阐明其未发。《难经•六十九难》根据脏腑经脉所属五行的子母关系,提出“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的治则。而对“不盛不虚”者,则云:“‘不虚不实,以经取之’者,是正经自生病,不中他邪也。当自取其经,故言‘以经取之’。”(《难经•六十九难》)“以经取之”系因本经自病,非阴阳相移、他经而传,如《灵枢•终始》云:“阴阳不相移、虚实不相倾,取之其经。”故灸刺本经腧穴,不必补母泻子经。但《内经》、《难经》皆未言及手法问题,此乃关键所在。《素问集注》云:“不盛不虚,即于本经以和调之,名曰经刺。”和调,即平和调治之义。经言“虚则补之,实则泻之”,而对虚实病证不明显者,后世医家推而扩充为用“平补平泻”的方法治疗,非但针灸如此,药物亦然。平和调治,类似今之“平补平泻”。

综上所述,对“不盛不虚”者,宜取本经腧穴灸刺。而所用手法当平补平泻,同时尚可用平和药物调之,方合“以经取之”之旨。

发表于 2011/4/9 06: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意思的文章!
我还是不明白,不盛不虚是一种什么状态,为什么还需要治疗?
如果说,不盛不虚,是一种病理状态,那么是一种什么样的病理状态?是不是病,这是前提。
:P:P:P:P
发表于 2011/5/4 10:1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理解是邪不盛,正不虚,属于小疾微恙,因此只取本经,不要再取他经
如果说邪盛或正虚,则必然影响他经,“虚者补其母,实者泻其子”之类是使用他经治疗本经的病或者阻断传变
 楼主| 发表于 2012/7/16 12:40:57 | 显示全部楼层
如果如上贴所言,内经里这段话还不如不写简洁,当另有微意。
 楼主| 发表于 2013/2/21 18:52:59 | 显示全部楼层
现在好像忽然明白了“不盛不虚,以经取之”,是缪刺之法吧?
素问,缪刺论:“余闻缪刺未得其意,何谓缪刺?”岐伯答:“夫邪之客于形也,必先舍于皮毛,留而不去,入舍于孙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络脉,留而不去,入舍于经脉,内连五脏散于肠胃,阴阳俱感,五脏乃伤;此邪之从皮毛而入,极于五脏之次也。如此则治其经焉。”这一节是总说邪气气侵袭人体,始由皮毛而入,然后循序入经脉,而涉及到脏腑,也就是说病邪由浅而入深的过程,如果是这样的病情,针刺就要治其经,所谓治其经就是十二经络的经穴正刺。又说:“今邪客于皮毛,入舍于孙络,留而不去,闭塞不通,不得入于经,流溢于大络,而生奇病也。”所谓大络是脏腑的经隧,是十二经的旁支经隧,支而横者叫络。“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缪刺以左取右,以右取左,奈何?”“……故络病者,与经脉缪处,命曰缪刺。”这几节是说,病邪感人,仅从皮毛而到孙络,留而不去,孙络闭塞不通,因此流溢在大络,病邪便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都在四肢与经脉相干的地方;病气无固定之点,也没有进入经俞部分。这样的病情,是络脉为病,在四肢未端经脉缪处,用左取右,右取左的刺法就叫作缪刺。
“巨刺”,义出灵枢官针篇九变,“……八曰巨刺。巨刺左取右,右取左。”素问缪刺论:“……与巨刺何以别之?岐伯曰:邪客于经,左盛则右病,右盛则左病,亦有移易者,左痛未已,而右脉先病,如此者、必巨刺之,必中其经,非络脉也。”调经论:“痛在于左而右脉病者巨刺之。”
从以上可以看出,巨刺是脉有胜虚的,而缪刺,《谬刺论》里说:“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是脉无胜虚的变化的,正好符合此句经文。
以上是我个人的理解,有待于高明指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1:0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