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全球甲型H1N1流感确诊病例的不断增加,这种传染病的暴发趋势日渐显现。在这次防控甲感的战斗中,中医药界行动起来,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编织中西医防控网,为维护人民健康保驾护航。
6月10日,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卫生局、药监局和科委4部门联合举行了首都中医药防控甲感高层专家研讨会,多位直接参与甲感患者诊治的中西医专家,从中医药临床到科研,从人员培训到后备医院设置,从防治方案到疗效标准制定,从中药储备到院内制剂研发等方面进行了深入交流与研讨,并提出许多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实践证明:中西医结合防治甲感疗效好
北京地坛医院和首都医科大学附属佑安医院先后收治了近30例甲感确诊病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证明优势互补,疗效明显。
地坛医院中西医结合科副主任王玉光介绍,从这次流感的特点看,发热是主要症状,并伴有咳嗽、黄痰,但发热都没有超过4天。从不同人群看,30岁以下的病情偏重,45岁以上病情较轻。从中医特点看,恶热重,恶寒轻。总体上,病情温和,未见重症,未见消化道症状。采用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甲型H1N1流感中医药防治方案(2009年版)补充方案》中的辛凉平剂桑菊饮和辛凉重剂麻杏石甘汤合柴葛解肌汤治疗,在退热、止咳、缓解大便干燥等方面有优势。
佑安医院感染三科汪晓军博士说,在确诊的9个病例中,6例有发热症状,还有咽干咽痛、咽痒咳嗽、大便不调等。从中医证候分析,属于风热袭表,素体肺之气阴不足,肺气不宣,卫外不固,肃降失常,邪毒内羁,辨治时注意固护气阴,通降腑气,给予中药桑菊饮治疗后,多数患者3~4天症状全部消失,淋巴结肿大在3~5天恢复,观察时间最长为7天。患者体会,服用中药有效。
专家共识:中医药有理论有实践有疗效
中医药有理论、有实践、有疗效,甲感可防、可控和可治是专家的共识。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永炎认为,中医针对流感进行辨证分析,可确定治法方药。在正确应用汗法方面,强调得出“正汗”,其标志是全身微微汗出,持续不断,预示着流感高热等中毒症状将逐渐消失,病程将大为缩短。他强调,任何一种医学手段都不能包打天下,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各取所长,相互补充,是我国防治甲感的特色与优势,并能发挥较好的作用。
中国工程院院士李连达说,防控流感暴发,要稳扎稳打,处理得当。对不同类型、不同病程采用不同的方法。对待轻症,可以“能中不西,先中后西”;对待重症,要“中西医结合,中西医并重”。他建议加大预防力度,尤其是密切接触者、老人、孕妇、孩子等特殊人群,要“不治已病治未病”,进行非药物预防,如减少与患者接触,减少外出活动,室内多通风,生活要规律等,对防范流感很有效果。
王辰是首都医科大学附属朝阳医院院长,也是卫生部甲感临床治疗专家组组长。他认为,对待传染病防治,中医与西医有不同的观点与治疗思路,两者结合起来已经显示出较好的疗效。他说,达菲不是万能的,98%的耐药性令人担忧,即使是流感疫苗也有副作用,必须另辟蹊径。中医药在证的分型上整齐划一,讲究辨证施治,疗效显著,显示出独特的生命力。他希望,中医人要抓住这次机会,拿出科学方案,发挥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专家还对医务人员培训、后备医院门诊病房设置、院内制剂研发、疗效标准制定等发表了各自的观点。
科研先行:中西医联手抗击甲感
加大中医药科研力度,与西医互补共同抗击甲感是专家的一致看法。
自甲感出现之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即成立了以王永炎为组长的中医药防控甲感专家组。他们收集各地病例,进行观察分析,制定诊疗方案,开展科学研究。同时明确中医药治疗效果和特点,逐步调整方案,完善临床观察表,为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专家组成员、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希望,下一步研究要优化方案,从小样本出发,与西药达菲进行对比研究;如果小样本研究成功,可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研究,从而获取成果,以赢得国际专家认可。在预防药物筛选、临床研究以及颗粒剂、饮片研究等方面,突出辨证论治思路,研究设计要与现有科研整合起来,统筹考虑。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中药研究所所长黄璐琦从中药角度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中药具有解毒抗炎、提高免疫力、毒副作用小、耐药性小等特点与优势,采用中药治疗甲感符合中国国情,具有中国特色,可以保护和促进民族医药产业。我们在应对甲感暴发前,要科研先行,实验先走,做好预防药物、治疗药物、解热药物、与西药并用药物的筛选工作和科研设计,制定判断标准。同时,储备中药宜先饮片,后成药;先治疗药物,后预防药物;先成药,后西药;先产地,后市场。
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局长赵静表示,要联合中医、西医和药监等部门专家共同攻关,在科研立项、实验室研究、专题研究等方面开辟绿色通道,给予人力、财力、物力等支持,尽快拿出科研成果,让百姓放心,让政府放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