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877|回复: 0

中医药: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成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6 00:16: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作者:彭鑫


与西医相比,中医药具备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双重功能。建国后,以“一把草药一根针”为代表的中医药,在农村多发病、常见病、疑难病和慢性病的防治领域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急性传染病的防治中也功不可没。不过,中医药一直也是人们议论的焦点,虽然曾经沸沸扬扬的“万人签名取消中医”事件已经过去,但近期“刺五加事件”反映出的中药注射剂质量问题等依然存在,中医药要在农村广阔的田野上扎根成长,还有许多工简、便、验、廉“治未病”

    我国中医药资源丰富,中医药在农村有着深厚的基础,多利用成本相对低廉的中医药医疗模式,对于解决高速增长的医药卫生费用与农民经济承受能力之间的矛盾,加快实现农民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可发挥重要作用。除了治疗效果上的优势,中医药费用低廉的特点也使其更适合满足农民的卫生需求。据相关调查显示,中医药费用平均每人次不足西医药的70%。中医药因疗效好、价格低,被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低收入群体称为“救命药”。

    “简、便、验、廉”的特征决定了中医药应当得到大力扶持和开发。中国民族医药学会会长诸国本认为,新医改方案明确提出,“充分发挥包括民族医药在内的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医疗服务中的作用”。这一方面体现了中医药是中国特有的、发达国家少有的、发展中国家罕见的医疗体系,另一方面也体现国家对中医药的重视。

    诸国本指出,要把中医学作为中国特色医药卫生事业的基础,中国的卫生宣传必须以保护生态环境和养生保健为主;中国的预防医学必须以增强人的体质、贯彻身心养生之道、提高人的防病能力为主;中国的医疗必须以努力寻找、发掘人体内在的固有的抗病能力,并用相应的手段和药物帮助、配合、提高抗病能力为主。中国的医药卫生界将重新考虑“医学的目的”,回归医学的本位,预防机构、医疗机构的模式将做相应的改变。无论是医和药,利益观都需要重建和调整。

    21世纪医疗模式正在由“晚期疾病”向“早期健康”转变,未来全球卫生资源的投入关口也将前移,用于治疗的资源占比将由70%减少到60%,更多的资源将用于疾病早期预测(由5%增至9%)、早期诊断(由15%增至19%)及用于疾病管理的监护信息系统(由10%增至12%)。而这种向“早期健康”理念的转变,在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将“重心下移”和“关口前移”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农村市场正是实践这一理念的沃土。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中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这里提到的“治未病”理念是中医理论的精髓之一,它与现代医学逐渐把“以治愈疾病为目标,对高科技的无限追求”转向“以预防疾病与损伤、维持和提高健康”的目标一致,是这种医学核心价值的体现。有专家指出,这再次证明了在提倡基层医疗应当实现基本医疗与公共卫生并重的时代,中医药能够很好地发挥预防保健和基本医疗的双重功能。

    解决矛盾扎根农村

    具有“简、便、廉、验”优势的中医药本应成为解决我国农村医疗卫生保障问题的主力军,但相关研究课题组在实际考察中却发现,中医药在我国农村市场正逐渐萎缩。

    据一项2005年的调查表明,农民对中医药的信任程度不断降低,农村中医药事业发展亟待拯救。

    该调查其中一项数据显示,仅有34.7%的农村家庭使用过拔火罐、针灸、刮痧等中医传统治疗方法。调查中的另一组数据则说明其背后的原因:78.2%的农村居民认为中药使用不方便,34.2%的人认为中药口感不好,29.7%的人认为见效慢,传统中药的劣势影响了人们对中医药的利用;38.7%的农民不太相信中医药的治疗效果,3.1%的农民根本不相信;54.4%的农民表示,在西医治疗效果不好的情况下才选择中医。
    一位乡村医生表示,现在即使从计划经济年代过来的老辈人,也多数忘记了“一根针,一把草”的“简、效、验、廉”作用。近10年来,在广大农村医疗实践中可以显见一种现象:即使是比较贫困的地区,群众多数也愿意接受输液治疗。输液治疗,以其快捷起效的优点备受患者欢迎,甚至成为相当大部分病人唯一的选择。基层中医院的业务量普遍不大,而且相当大一部分医生已经开始从事西医治疗,纯粹的中医治疗已经很少了。据专家分析,其原因在于中医治疗方法收费太低,为了增加业务收费,一些基层中医院、中医师只好改行做西医。

    要解决这一系列矛盾,让中医药在农村蓬勃发展,就要从国家政策、财政投入、人才培养等方面入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就中医药事业的发展明确指出:要“坚持中西医并重”的方针,要“扶持中医药和民族医药事业的发展”。卫生部副部长、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局长王国强在2007年10月25日召开的中医药系统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的大会上,要求具体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战略要求,“大力推进中医药服务在新农合、社区卫生服务等基层的落实,使广大人民群众享受到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大力加强和促进中医中药的统筹协调发展”。这些重要讲话无疑在国家政策导向上明确了中医药事业的政策定位。

    其次是增加对中医药的投入。除相关卫生政策体现的补偿政策外,对农村中医药事业的投入应变机构投入为项目投入,对传统的、需要继承和发展的优秀中医药项目要实行保护性补偿,对需要开发和创新的中医药项目进行支持性投入。此外,在新农合报销中提高中药饮片以及应用中医适宜技术的报销比例,也是对中医药在基层发展的投入。2007年黑龙江省中医工作会议的决定就是一次有益的实践。黑龙江省2007年在87个农村乡镇卫生院的改扩建工程中加强中医科、中药房服务基本条件建设,将58种中医药适宜技术纳入新农合诊疗和基本用药目录,中医药的核销比例在原来的基础上提升了8%。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河南宛西制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孙耀志认为,中医药具有方便、适用、疗效好、成本低的优势,在实现全民医疗保障、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中,中医药起着至关重要的、不可代替的作用。

    在提高农村中医服务人才素质方面,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早在2004年印发了《关于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在文件中提出了调整院校教育结构,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加强农村在职、在岗中医药人员的学历教育、继续教育;加强乡村医生的中医药知识与技能培训等要求,以切实提高农村中医服务人才素质。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一系列矛盾的逐步解决,加上新医改政策的支持,中医药将在广阔的农村地区重现辉煌。


来源:医药经济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1:4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