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912|回复: 2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血液病的经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6/1/7 19: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赵绍琴运用升降散治疗血液病的经验



        北京中医药大学(100029)

    原载于《浙江中医杂志》1994年8月号

   
   
    升降散,方出清·杨栗山《伤寒温疫条辨》,全方由蝉衣、僵蚕、片姜黄、大黄四味组成,是杨氏治疗外感热病的基本方。吾师赵绍琴教授临床擅长运用升降散治疗外感内伤多种疾病,现将其运用本方治疗某些血液系统疑难病证的经验作一简要介绍,并对其辨治机理作初步探讨。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临床表现为全身皮肤瘀点瘀斑,粘膜及内脏出血,常反复发作。其发病与血液中血小板数量减少和毛细血管功能障碍有关。因其出血倾向伴见血虚症状较明显,临床常辨为虚证出血,属气不摄血、脾不统血或气血双亏。赵师认为,本病虽可表现出一些血虚征象,但究其病机,乃血分郁热,热迫血妄行则出血,热与血结则成瘀,故多见脉数舌红。治疗不可温补,只宜凉血化瘀,可用升降散加凉血化瘀之品。如治刘某,男,3岁。患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于1993年3月住某院治疗,经用激素月余,效果不佳,遂出院就诊于赵师。初诊时血小板3万/mm3,全身散在瘀斑,双下肢尤多,有融合成片之势。伴见夜寐不安,小溲黄赤,大便干结,面色苍白而唇红且干。察其舌红起刺,诊其脉象弦滑。遂辨为热入血分,用凉血化瘀方法。方用蝉衣、片姜黄各6克,大黄1克,小蓟、僵蚕、炒槐花、白茅根各10克。7剂后复诊,紫癜渐消,未出新的瘀斑,血小板升至8万/mm3。原方继进7 剂,血小板上升至 15万/mm3。后依上方加减治疗3个月,全身瘀斑消失,血小板保持在10~26万/mm3 之间,可谓临床痊愈。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致的一种综合征,其特征是全血细胞减少,临床表现为严重贫血、反复出血,和抵抗力低下所致的继发感染。由于本证的贫血貌表现明显,如面色无华或萎黄,口唇、爪甲色淡无华,并常伴见神疲乏力、心悸气短等虚弱症状。故本病常常被辨为血虚而用补法治疗。然而,无论补气、补血、补脾、补肾均鲜有效果。赵师认为本病之血虚仅是表面现象,病之本质乃是肝经郁热灼伤营血,血伤则虚,血热则溢。因肝主藏血,又主疏泄,肝经郁热不得宣泄,则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等症;疏泄失职,三焦不畅,则舌苔粘腻垢厚;郁热伤血动血,则脉来弦细动数。因此,虽见血虚,亦不可温补。且热不去则血难复,故治宜疏泄肝胆郁热,可用升降散加清肝之品。如治袁某,男,70岁。患再障3年余。屡进温补,疗效欠佳。1993年3月初诊。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心烦急躁,夜寐梦多。舌淡胖,苔腻垢厚,脉象弦滑细数。血色素5克%,白细胞2900/mm3,红细胞260万/mm3,血小板 6万/mm3。脉证合参,辨为肝经郁热兼湿热中阻,治宜清世肝胆,疏调三焦。方用升降散加味:蝉衣、柴胡、片姜黄各6克,大黄1克,僵蚕、黄芩、川楝子、焦六曲、焦麦芽、焦山楂、水红花子各10克。7剂后复诊,患者自觉体力增加,血常规化验,血色素升至9克%,红白细胞及血小板数均有所提高,遂依上方加减治疗2月余,血色素稳定在11克左右,自觉症状大减,面色渐现红润,精神体力大增。

                        白血病

    白血病是一种原因未明的恶性血液病,临床上虽有急性和慢性、淋巴细胞性和粒细胞性之分,但总以骨髓中白细胞系列异常增生为特征,周围血液中的白细胞也出现质和量的异常改变。临床表现为出血倾向,贫血貌及继发感染。早先对本病的认识多因其贫血及虚弱症状而辨为虚证,常以补法治疗,然鲜有收效者。赵师认为本病或因遗传,或因中毒,或因邪毒深入,其病根深蒂固,由来已久,在于骨髓热毒,由骨髓延及血分,故临床表现为血分热毒之象,其反复出血即是血热妄行的表现,决无气不摄血之可能。故治疗大忌温补,只宜凉血解毒,可用升降散加凉血解毒之品。如治崔某,男,16岁。患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3年余,经化疗虽有好转,但经常反复。服中药补剂则增重。1992年4月从外地来京求治于师。当时其周围血中幼稚细胞已有半年之久未曾消失,症见鼻衄齿衄,口苦咽干,心烦急躁,夜寐梦多,便干溲赤。舌红、苔黄根厚;脉象弦滑细数,按之有力。全是一派火热之象,遂立凉血解毒为法。方用蝉衣、青黛(冲)、片姜黄各6克,大黄2克,生地榆、赤芍、丹参、茜草、小蓟、半枝莲、白花蛇舌草各10克。服上方7剂,衄血渐止。继服7剂,血中幼稚细胞显著减少,后依上法加减治疗半年,诸证消失,周围血幼稚细胞消失,病情稳定,未见反复,遂携方返里继续调治。

    总之,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再生障碍性贫皿、白血病三者均为造血系统难治之病。出血倾向、贫血貌和一般虚弱症状是其共同的临床表现。因此,依据传统观点常常将其辨为血虚证而用补法治疗。而赵师则认为,中医临床强调审证求因,求本治疗,不可见证治证。一见虚弱症状,便谓其病属虚而投补剂,并非中医的辨证论治。因为任何一个症状或证候的出现其病机都存在虚实两方面的可能性,症状表现只是表面现象,必须透过现象,抓住病机本质,这就是《内经》“有者求之,无者求之,虚者责之,盛者责之”的辨证原则,治病求本的治疗原则。就上述三病而言,其血虚的表现固然明显,但导致血虚的原因即其病机究竟是什么?必须辨析。赵师根据其证心烦急躁,夜寐梦多,口苦口干,便干溲赤,脉之弦滑数而有力,舌之质红苔黄垢厚,脉证合参,综合分析,辨其基本病机为血分郁热,热伤其血,新血不生而现血虚之象;热与血结,瘀阻脉络而致反复出血。其病本于血分郁热,热之不去,出血难止,血虚难复,故定其基本治则为凉血化瘀。然既云凉血化瘀为治,何以皆用升降散加减?盖用升降散者,取其疏调气机为胜。血之与气如影随形,气为血帅,血为气母,气行依血,血行随气。故欲宣散血分之郁热,必先疏调气机之郁滞。上述三者固为血分之病,然其未有不致气机失畅肝胆郁滞者,故烦躁易怒,夜寐梦多,脉来弦数,诸证显见。是以选用升降散疏调气机为先,随证加入凉血化瘀、疏利三焦、清热解毒之品,以其切中病机,而能应手取效。《内经》所谓“必先五胜,疏其血气,而令条达”,此之谓也。血病用升降散调气亦从此义。
发表于 2006/1/7 20:42:54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有名气,他临床的效果如何? 谁有真正的资料?
 楼主| 发表于 2006/1/8 12:00:26 | 显示全部楼层
http://www.100md.com/index/0L/b1/87/a1/26/index.htm
上面是赵绍琴的医案


赵 绍 琴 教 授 生 平

赵绍琴,男,汉族。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中国农工民主党党员,第七、八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六、七届北京市政协常委,当代著名中医学家、中医教育家,因病医治无效,于2001年1月30日凌晨6时在北京逝世,享年83岁。

赵绍琴教授于1918年12月4日出生于北京三代御医之家,其父文魁公曾于清代末任太医院院使(正院长),学验俱丰,名著京师。赵绍琴教授自幼随父学医,尽得家传。1934年毕业于北京育英中学。同年,考入国医专科学校学习中医。1939年考取行医执照,继承父业,悬壶北京。后为提高深造,又先后从学于御医韩一斋、瞿文楼和北京四大名医之一汪逢春三先生,数年之间,尽得三家真传。遂集家学与诸名师妙术于一身,以三代御医之后名于京师。1950年,赵绍琴教授参加卫生部举办的第一期中医进修班,系统地学习了现代医学知识。并先后在中直第一联合门诊部、北城工人医院实习进修西医内科。1956年起,先后受聘于北京市卫生局在职西医学习中医讲习会、十八半截汇通中医学校和北京中医学院任中医教师,讲授中医儿科学、本草学等课程。1958年后,长期在北京中医学院附属东直门医院负责中医内科临床与教学。1975年调任《中医杂志》编辑。1977年赵绍琴教授出任北京中医学院基础部温病教研室主任,是国家教委首批核准的中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先后培养中医温病专业硕士研究生20余名。

赵绍琴教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为培养中医人才呕心沥血,为中医事业的健康发展尽心竭力。作为当代著名的温病学家,对中医温病学的理论和实践有所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指导意义的独到见解,如"在卫汗之"并非发汗解表、温病大热之时不可早用过用寒凉、透热转气法适用于温病各个阶段、湿热病辨治中常见的四种误治及其救治方法等。其所提出的温病卫分阶段不可言表,不可发汗解表,只可辛凉清解的观点被高等医药院校统编教材《中医温病学》采纳,纠正了长期以来把辛凉解表作为温病卫分证基本治法的传统观点。

赵绍琴教授得家传之秘,又经长期临床验证,于中医脉理有独到体会,所著《文魁脉学》,提出诊脉八纲(浮、沉、迟、数、虚、实、气、血)和诊脉四部(浮、中、按、沉),并详细辨析相兼脉象及其主病840余条,具有较高的临床指导价值。80 年代初,受国家科委之托,赵绍琴教授参与全国协作科研项目实用脉象仪的研制工作,在项目组中任中医顾问,为京、津、沪三地的电子仪器、流体力学、传感技术等方面的专家讲授中医脉学的特点和机理,为中医脉诊的现代化出谋划策。

70年代以来,赵绍琴教授致力于慢性肾病的临床研究,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他把温病的卫气营血理论运用于慢性肾病的临床辨治,以凉血化瘀为大法,配合控制饮食和运动锻炼,进行综合治疗,临床效果十分显著。在长期大量临床实践的基础上,赵绍琴教授率先提出慢性肾病应从血分论治、慢性肾病非单纯肾虚、慢性肾病忌食高蛋白、慢性肾病宜运动锻炼、慢性肾功能衰竭可以逆转等一系列新观点,受到中医学术界同仁的瞩目,以著名肾病专家享誉海内外。

赵绍琴教授从医60余年,以辨证准确、用药精炼、疗效显著闻名于世。已故著名中医学家秦伯未先生曾盛赞其为 "平正清灵一名医"。赵绍琴教授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心怀仁慈,志在普救生灵。凡有病痛来求治者,不问贵贱贫富,一视同仁。常有疑难大证,多方医治未效者,辗转前来求医,经先生精心诊疗,多能应手而效。1990年人事部、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确认赵绍琴教授为全国首批带徒的名老中医药专家之一,先生以培养后学为己任,以高龄之年,不辞劳苦,不避寒暑,亲自临床带教,并口授心传,把一生积累下来的宝贵学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传授给了他的后代及弟子,使其独到的学术经验后继有人。1982年以来,赵绍琴教授先后多次应邀到日本、新加坡、韩国、香港等地进行学术交流,并为国际友人会诊,所到之处,无不受到当地医学同仁的热烈欢迎,为中外医学交流和中医药学在海外的传播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学术研究方面,赵绍琴教授数十年笔耕不辍,发表有独到见解的高水平医学论文数十篇,撰写出版了《温病纵横》、《温病浅谈》、《文魁脉学》、《赵文魁医案选》、《赵绍琴临证400法》、《赵绍琴临证验案精选》、《赵绍琴临床经验集要》等多部学术专著,不仅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医学财富,而且也在现代中医学发展史上增添了光彩的一笔。

赵绍琴教授的一生,以他的高尚人品受到了人民群众的尊敬,以渊博的学识和高超医术受到中医界学者的推崇和爱戴。他的逝世是中医界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把他做为我们永远学习的榜样。

一代名医赵绍琴教授永远活在我们心里!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3 15:4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