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本《伤寒论》最初指北宋校正医书局校定刊行的大字本《伤寒论》及小字本《伤寒论》。大字本刊行于北宋治平二年(1065),小字本刊行于北宋元佑三年(1008),大小字本南宋未再刊行。1908年清末官员徐矩庵在宋本《伤寒论》首页写有一则墨书题记,称“《伤寒论》世无善本,余藏治平官刊大字影写本”。徐氏所藏大字本或天壤间今已无存矣。明末万历27年(1599)江苏常熟著名藏书家赵开美偶得元佑小字本《伤寒论》,摹刻于《仲景全书》,元佑小字本《伤寒论》旋即亡佚。《仲景全书》包括四部书,除《伤寒论》外,尚有《注解伤寒论》、宋代宋云公《伤寒类证》、《金匮要略方论》,其中以《伤寒论》摹刻最为精美逼真,字形字距行格版式一仍元佑旧貌,后世尊称赵开美《伤寒论》摹刻本为“宋本伤寒论”。今世所称“宋本伤寒论”者,非指北宋治平大字本、元佑小字本,而指赵开美摹刻本。据笔者访查目击,今世宋本《伤寒论》仅存三部,珍逾拱璧,人间罕觏,实为书林之奇珍,国家之重宝也。笔者对此三部宋本《伤寒论》,目击之,手抚之,略知一二,简述如下。
中国中医科学院图书馆珍藏一部,上下两函。上函赵开美《刻仲景全书序》栏线外有“中央卫生研究院图书馆藏”、“津沽张氏藏善本医书”方型朱印,右下角栏内有“柏心堂”、“志刚藏书”、“郭元极印”三枚小型朱章。“志刚”姓张,“津沽张氏”即张志刚。这些图章透露出此书之收藏家及流传过程。卷四至卷十每卷末页均刻有所据底本,卷四末页为“世让堂翻刻宋版赵氏家藏印”十二字,其余皆为“世让堂翻宋版”六字。“世让堂”是刻工赵应其家的堂号,宋本《伤寒论》小字本曾藏于赵开美家据以翻刻。这些文字对于鉴别版本具有极为重要的价值。中医古籍出版社于1997年、2001年两次影印,共影印100部。惜未按原尺寸影印,《伤寒类证》漏印两页14行。
沈阳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珍藏一部。上下两函,每函6册。该书原为满洲医科大学所藏,第一册扉页签有“东亚满洲医科大学”长方朱章。1954年归中国医科大学图书馆收藏。卷十末页末行有“长洲赵应其独刻”。此七字反映出宋本《伤寒论》由赵应其独刻。沈阳中国医科大学本卷四至卷十版本标记与中国中医科学院本同。
台湾故宫博物院珍藏一部。此书原藏北京图书馆。《中国善本书提要》中说:“抗日战争期间,北京图书馆为了保证古籍善本的安全,曾选出馆中所藏珍贵书籍2720余种,先运存上海,后又秘密运往美国,寄存于国会图书馆远东部。重民(即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作者)不仅为这批书全部照了显微胶卷,而且写了提要。”运美书中就有赵开美刊刻的《仲景全书》。显微胶卷今藏北京国家图书馆,原书于1956年运至台湾故宫博物院图书馆。经笔者校读,显微胶卷与台湾所藏本同。
《伤寒论》是中医灵魂,读《伤寒论》贵得善本。1991年北京中医药大学刘渡舟教授以北京图书馆(现国家图书馆)《伤寒论》显微胶卷为底本校注之,这是中国文化史上第一次以宋本《伤寒论》为底本校注之作。
上述三部《伤寒论》皆为赵开美主持刊行,文字本当全同,但校读之,发现相异之字不止一处,其中颇有涉及重大学术问题者,当续考之。
原载于《中国中医药报》2007年12月6日-教育版-医古文知识系列讲座-钱超尘 北京中医药大学
[ 本帖最后由 淳厚 于 2008/7/26 21:09 编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