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185|回复: 4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 看成方的加减运用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12/29 16:26: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医不传之秘在“量” 看成方的加减运用

  所谓的成方是在辨证立法的基础上,根据病情的需要,利用药物的性味,规定必要的药量,并制成一定的剂型,配伍组织而成。组方的原则分“君、臣、佐、使”四个部分,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君”药,即主药或主治药,是针对主症或病因而起主要治疗作用的药物;“臣”药,即辅药或辅助药,是协助主药更好地发挥作用的药物;“佐”药,又叫兼制药,是指协助主药治疗兼症,或监制主药以消除某些药物的毒性和烈性,或起反佐作用的药物;“使”药,又叫引药,是指引导各药,直达病所的引经药,或对各药起调和作用的药物。假如组方不合“君臣佐使”的法则,就叫做“有药无方”,便失去了方剂的本义。所以,临床上一般遣方用药常按经方、验方进行辨证加减运用。
 楼主| 发表于 2005/12/29 16:26:4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些初学者在对疾病的辨证论治中,虽然理、法、方、药丝丝入扣,可就是疗效不佳,是何道理呢?这往往是犯了生搬硬套的错误。因为临床上每一个病人,每一种疾病都存在着“证”的差异,如病情的轻重、体质的强弱,以及地域方位、气候炎凉、年龄、性别等不同因素。因此在运用成方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化裁运用,方能取效。方剂的变化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

  药味加减的变化:在主症不变的情况下,随症状的轻重和兼症的多少,适当增减药味,以改变适应范围。如小柴胡汤治疗外感风寒、邪在少阳之证,若有口渴去半夏加天花粉,有小便不利去黄芩加茯苓等。这种加减法,主药不变,辅助药有变,所以主治还是不变。

  药物配伍的变化:这是在主症不同的情况下,主辅药有重新配伍的变化。如麻黄汤,麻黄、桂枝相伍本治风寒表实证,但去桂枝加石膏的麻杏石甘汤,麻黄、石膏相伍则变辛温发汗为辛凉泄热之剂。这种配伍的变化,直接影响方剂的功效和主治。

  药量加减的变化:一个方剂的药味不变,只增减其中药物的用量,可改变原方的效能,也可改变原方的组织。如小承气汤以大黄为主药,有泻热通结之用,若重用厚朴为主药,则又变为消胀除满的厚朴三物汤。还有的方剂,药量增减,只改变其效能,而不改变其组织。如桂枝汤原为调和营卫之方,若加重桂枝用量则变为桂枝加桂汤,功能即成温阳镇冲之剂。所以有人说:“中医不传之秘在‘量’上”。

  此外,有些方剂药味组成虽然相同,但由于剂型的改变作用也有缓急的区别。如《伤寒论》中的抵当汤改为抵当丸;后世把《金匮要略》中的枳术汤改为枳术丸,都是剂型变化,取其急或缓治的例子。
发表于 2011/8/18 09:16:59 | 显示全部楼层
说的极是,不过还不能完全理解。要好好学习
发表于 2011/8/19 15:1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分量至关重要,很好
发表于 2011/8/27 09:00:48 | 显示全部楼层
药不知方合宜而用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6:1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