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532|回复: 3

【教学】小海:問問老于﹝yszyzy﹞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7/1 12: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标题: 小海:問問老于﹝yszyzy﹞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5 14:20     
文章来源: 民间中医网 ,更多精彩内容,请访问民间中医网http://www.ngotcm.com/
========================================


曾與于老師有數次交流,深感其對中醫和相關多學科的博學灼見。
惟   苦於聽過即忘,遂有發一貼,作文字交流的念頭 ... ...

好像是,仲夏之夜問星星,
好像是,隆冬之晚圍火爐,
小海問問老于﹝yszyzy﹞,
向別有見地的于老師,請教許多、許多與中醫相關的時空問題!

歡迎    有興趣的朋友來參與!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2:19:47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5 14:29


我們是生活在 21 世紀一十年代的人,
幾乎每天一起床就聽到科學,看到科學,接着是用着科學、吃着科學、甚至議着科學、工作着科學 ... ...

老于,
您心目中認為的「科學」又是什麼呢?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15 15:30


现在人们经常用到科学一词,实质说的是“科学的”,一种正确的、合理的代形容词。

我认为,科学就是学问。学,掌握以往的知识;问,对未知的进行探索,当然包括对过去知识的质疑与修正。

科学(学问),针对研究对象的不同,大体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针对方法论的不同,大体分为还原论与整体论;针对认识论的不同,大体分为机械论与系统论。

爱因斯坦对科学(特指方法)的定义是,形式逻辑加可重复性验证。

但我觉得霍金的论述更准确一些。霍金关于什么是科学理论的论述,……理论只不过是宇宙或其中某一部分的模型,一些联结这模型和我们所观察的量的规则。它只存在于我们的头脑中,(不管在任何意义下)不再具有任何其他的实在性。如果他满足以下两个要求,就算是好的理论:它必须在之包含一些任意元素的一个模型的基础上,准确地描述大批的观测,并对未来观测的结果作出确定的预言。例如,亚里士多德关于任何东西是由四元素,土、空气、火和水组成的理论是足够简单的了,但它没有做出确定的预言。另一方面,牛顿的理论是基于甚至更为简单的模型,在此模型中两物体之间的引力和它们的质量成正比,并和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然而,它以很高的精确性预言了太阳、月亮和行星的运动。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6 13:50


呵呵 ...

原來「科學」一詞,不同人有不同的解釋內涵。

反推一下:今後看到人家怎樣解釋「科學」,我們就心中有數:他是屬於怎樣的人。.......... 哈哈!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2:21:20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6 14:02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1/15 15:30 发表
2.我认为,科学就是学问。学,掌握以往的知识;问,对未知的进行探索,当然包括对过去知识的质疑与修正。

科学(学问),
针对研究对象的不同,大体分为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针对方法论的不同,大体分为还原论与整体论;
针对认识论的不同,大体分为机械论与系统论。

關於老于的「我認為」,首先感興趣的是「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
前段時間劉力紅博士也曾演講過,不少人不同意他的說法,

請教老于:到底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有什麼不同?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16 14:51


我认为

自然科学,研究自然界现象和物质的形态、结构、性质及其运动和发展规律的科学,包括物理、化学、天文、地球、海洋、气象、生物等等分支学科。

人文科学,即社会科学,一般指对社会现象和文化艺术的研究,包括经济、历史、政治、文学、艺术、宗教等等分支学科。

这是西方对学问的一种分法,其实有很多既涉及自然又涉及人文的学科,如哲学、医学、军事;有些既不涉及自然又不涉及人文的学科,如数学、逻辑学、运筹学、计算机等。至于认识与方法,现代更是相互交叉,难分界限。
 楼主| 发表于 2008/7/1 12:42:18 | 显示全部楼层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6 16:29


謝謝于老師!

呵呵 ... ... 好個自然科學、人文科學,
宇宙就是這樣千姿百態,有時涇渭分明,有時錯綜複雜。

「至于认识与方法,现代更是相互交叉,难分界限。」
請教老于,

此話怎講?
── 即認識論和方法論又有什麼不同和交叉難分?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17 13:47


这个题目太大,不妨在以后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回答。

先举个例子,现代医学。生理在方法论上总的是还原论,病理在认识论上总的是机械论,药理在方法论上采用是系统论。还原论可以发现大到脏器、系统,小到细胞、基因,却不能验证体温调节;机械论注重因果关系,可以发现细菌、病毒,但不会找到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系统科学中的概率论解决了不能直接治疗因果关系的疾病,但这个概率目前也忒低了点。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7 15:03

哈哈,小海不知天高地厚矣 .........

那麼,就請教老于:醫學到底應該屬於自然科學、還是人文科學?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7 18:49

老于對許多概念還是相當清晰的,
清晰很重要,是人生智慧產生的基礎: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1/17 13:47 发表
这个题目太大,不妨在以后分成若干个小问题回答。
先举个例子,现代医学。
生理在方法论上总的是还原论,
病理在认识论上总的是机械论,
药理在方法论上采用是系统论。

还原论可以发现大到脏器、系统,小到细胞、基因,却不能验证体温调节;
机械论注重因果关系,可以发现细菌、病毒,但不会找到非感染性疾病的病因;
系统科学中的概率论解决了不能直接治疗因果关系的疾病,但这个概率目前也忒低了点。

我記得,小時候家里就有一本書,叫《 x x 智慧》,2.5cm厚,才10元人民幣﹝留在廣州﹞。
此書收集的,就是歷史先賢的處世智慧故事,在《前言》中提到:
處事正確,首先要對問題清晰,清晰可以出智慧。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18 11:58


医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体系,依我之见,既不属于自然科学范畴,也不属于人文科学范畴;既包含自然科学属性,又包含人文科学属性;还包含其它学问属性,认识论与方法论更是不拘于固定模式,唯以有效实用为原则。固有的中医相对成熟些,现代医学还比较幼稚。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19 00:30


那麼
老于,古老的中醫跟科學、特別是現代科學又是什麼關係?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19 15:36


我认为,两者相互融合,现代科学的发展无不在古老中医学中找到影子,不管是学科范畴,还是认识观与方法论。古老的中医学似乎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正将成为人类探索未来的航灯。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20 14:29


现代科学的发展,无不在古老中医学中找到影子,
古老的中医学似乎是一部大百科全书,正将成为人类探索未来的航灯。


比方說 ... ...
老于,能否舉個例子?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20 15:17


例如,真正读懂了中医的,阴阳,提出辩证法,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脏腑,提出黑箱法,发现全息律;五行,发展联系律,发现控制论同构对应性;辨证,发展运筹学,发现系统科学的概率;六气,阐明太阳黑子起因与规律,发现时间属性……就有可能是某个中国人。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21 07:02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1/20 15:17 发表

例如,
真正读懂了中医的,
阴阳,提出辩证法,发现热力学第二定律
脏腑,提出黑箱法,发现全息律
五行,发展联系律,发现控制论同构对应性
辨证,发展运筹学,发现系统科学的概率
六气,阐明太阳黑子起因与规律发现时间属性 …… 就有可能是某个中国人

左邊黑體字,是古老中醫的內容;
右邊黑體字,是現代著名的科學理論,
這些理論都帶有古老中醫學的烙印﹝我覺得用「烙印」比「影子」更合適,當否?(或者用遺傳因子)﹞。

可惜,
中國的生產力在唐宋之後跟不上世界的進步和發展,古老中醫更沒有發揮它的先進、先見潛能,
所以發現這些著名現代理論的不是中國人。

試描述一個:
「黑箱法」就帶有古老中醫「司外揣內法」的烙印。
用黑箱法發現了生物全息理論,進而發現全息律。

老于,我的理解和比喻對嗎?

﹝全息理論講的是整體和局部的關係問題。
生物全息理論認為,細胞在有序分裂的過程中對某一個整體實現了半保留復制,因此,每一個整體的局部都包含了整體的信息和密碼。這個整體的局部,人們稱為全息胚。﹞

但是,看完這一貼的眾多現代理論,
我暈!
認識一個現代理論,要用很多時間,
還能不能問下去 ............  呵呵 ...... 小海可能得罷問學習去。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23 11:27


理解到位。

其实,这些现代科学理论与学中医有关亦无关,如果仅仅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完全可以不接触这些;如果要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那么就应该比较广泛地涉猎。一方面,中医固有理论必须用现代语言表达,就要涉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另一方面,任何学科都是要发展的,前沿课题往往都是在边缘学科找到它山之石。

仅仅掌握中医固有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科学知识,由授者做简明的介绍,理解其基本概念内涵就可以了。要想成为中医学家,就必须做到由博到专。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24 20:48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1/23 11:27 发表
理解到位。

其实,这些现代科学理论与学中医有关亦无关,
如果仅仅想成为一个优秀的临床医生,完全可以不接触这些;
如果要进行理论方面的研究,那么就应该比较广泛地涉猎。

一方面,中医固有理论必须用现代语言表达,就要涉及相关的学科知识,
另一方面,任何学科都是要发展的,前沿课题往往都是在边缘学科找到它山之石。
仅仅掌握中医固有理论所涉及的现代科学知识,由授者做简明的介绍,理解其基本概念内涵就可以了。
要想成为中医学家,就必须做到由博到专。

謝謝老師
授予如此清晰的「學習中醫指引」!
明白了。

清晰之下,而我
卻感悟一個模糊相兼的學習主意:臨床、理論兩不相棄 ............. 哈!
最近,一有空就到患者中去,收穫很多 ──
每用一個方法,很自然地就會想起那一位老師,點點滴滴在心頭
............. 呵呵!

老于是一個特別的老師,講的是特別的方法。
比如,
學習中國傳統文化,一般是要自廢武功;
而于老師教的是:欣賞和利用自己的文化背景,在自己的文化背景中踫撞閃光、破茧而出 ... ...

好一個「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當否,老于?

同時請老于:把「边缘学科」及「它山之石」講解一下,謝謝!

﹝曾有一名人對我媽媽說:「屢遇明師,乃人生一大福氣。」
    相傳至我,心中惟有:珍惜,珍惜!
    珍惜所有的明師!﹞

﹝不急,有空再回覆。﹞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1/25 13:13


边缘学科,一是指一个学科与另一个或几个学科交叉产生的新兴学科,一是指运用某一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另一学科领域的问题。

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能够解决本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无法解决的问题,那么,其它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便可以称为它山之石。利用“它山”的石头错琢器物,引申可以借鉴其它门类的技术和经验,为我所用。

知识都是有用的,任何一门学科不见得用上所有知识,但往往是知识储备得越多思路就越开阔。自废武功应该说得是对以往的知识有所取舍,对以往的思维模式有所突破,这也是它山之石的另解。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1/26 12:02


謝謝
闡述了「邊緣學科」、「它山之石」、「知識是有用的...」!

請教老于:

        邊緣學科與中醫學又是什麼關係?
        中醫,如何應用邊緣學科?


關於《欣賞自己所擁有的 ... 》,錄一段前輩的話,與大家分享 :

「欣賞自己所擁有的一切,並加以發揮,去追求人生旅途的三大富有──
      
除了經濟上的富有外,社會性的富有也是重要的,要廣結善緣,老來有朋友,生活中將平添無數的安慰與興趣。知識上的富有,可以享受心靈生活的滿足,從日常中醒悟。生氣不如爭氣,心動不如行動。
      
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挫折、不如意是自我反省的鏡子,是每個人成長的必經過程。」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2/4 08:43


中医学已经存在了至少两千多年,她所涉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已经包涵了今天的边缘科学,只是没有单独提出并加以系统化。

尽管,这些边缘科学未必受中医学启发,但是,两者的共同认识说明一个问题,就是人类思维是相同的,截然把东西方思维方式对立起来,不利于中国科学的发展。中医学具有极大的包容能力,今天的边缘科学反过来一定会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科学,归根到底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中医学主要是借鉴边缘科学的认识与方法,而不必全盘接受其具体的尤其是转化为技术层面的东西。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4 15:08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2/4 08:43 发表
中医学已经存在了至少两千多年,
她所涉及的认识论与方法论已经包涵了今天的边缘科学,只是没有单独提出并加以系统化

尽管,这些边缘科学未必受中医学启发,
但是,两者的共同认识说明一个问题,
就是人类思维是相同的,截然把东西方思维方式对立起来,不利于中国科学的发展

中医学具有极大的包容能力,
今天的边缘科学反过来一定会对中医学的发展有促进作用

科学,归根到底就是认识论与方法论,
中医学主要是借鉴边缘科学的认识与方法,而不必全盘接受其具体的、尤其是转化为技术层面的东西。


謝謝!
于老師的回覆理論性很強,我只好按句子分段,進而在段中分層次,以明白老師之教示。

相信,許多人難以明白這一段話,
如果能有一、二個例子,也許能幫助透徹理解,可否?

議論,在乎論據、論點與論證,
不明方法,索然無味;明白方法,穫益、趣味無窮!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2/5 15:34


从胃溃疡谈西医与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异同

首先看看,西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

机理,常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某些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如肝硬化术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治疗,抗酸的药物,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抑酸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保护因素的药物硫糖铝;抗菌治疗的药物,非甾体消炎药(NSAID)及手术治疗。

这在认识论(特指认识角度,而非哲学上对认识本身的定义)上,属于机械唯物论,强调因果关系;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也做不到应用还原论,而是,采用信息学方法中的统计学原理,统计出可能致病的因素。治疗上更是把形式逻辑简化,双盲试验也属于信息学统计学概率论范畴,并不属于传统科学的方法。信息学本身就是边缘科学,医学应用信息学方法,在这也属于边缘科学,这里仅仅用其方法,而并没有把其具体的信息熵、数据传输、加密学、数据压缩等技术一并接纳。

再来看看,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

中医把痞满、腹胀、腹痛、嗳气、泛酸、呕血、黑便等症状与其它症状相关联,定义为某证,这属于运筹学范畴;把引起发病的功能与信息虚拟成某一脏腑,这应用了黑箱法,属于系统论,也注重因果关系,属于机械论;通过望诊、切诊诊断,这属于全息论;从时间角度把握各种功能与信息的制衡,这属于控制论、联系论,从空间角度把握各种功能与信息的制衡,这属于信息论、重演论、进化论。治疗上更是把这些认识论与方法论结合起来,这属于整体论,主要运用的是控制论的同构对应性原则。

举一个具体例子,某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前列腺炎,抑郁症。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嗳矢则舒、手心燥热、足底凉潮、苔薄白、脉弦。从中医固有理论来讲,器官说,心病、肝病;形体说,寸关脉明显;臧象论,肝病及心乘脾;经络论,厥阴之为病。治以理气疏肝,处方柴胡疏肝散化裁(根据个人喜好,老刘肯定选乌梅丸)。预后,三病皆愈。

这样看来,中医与西医本没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对立,很多应用的是同一方法,只是中医认识的角度更广一些,采用的方法更多一些;西医在某一方面更细一些、更深一些。无论是解剖、影像、内窥镜对于中医来说也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中医巨大的包容性正在于此。说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绝不是说它光会止痛,而是说它把目光仅仅盯住了某一个脏器,不会把三病合起来考虑,更不会三病同治。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11 20:07

近日電腦系統壞了,加上忙,遲覆,抱歉。
西方思維 → 不斷地分析歸納 → 盯住某一個脏器
東方思維 → 不斷地綜合演繹 → 三病同治,三病皆愈

呵呵 ... ... 如此簡明扼要,鼓掌!
謝謝于老師的精彩表述!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11 20:33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2/5 15:34 发表
举一个具体例子,某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前列腺炎,抑郁症。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嗳矢则舒、手心燥热、足底凉潮、苔薄白、脉弦。从中医固有理论来讲,器官说,心病、肝病;形体说,寸关脉明显;臧象论,肝病及心乘脾;经络论,厥阴之为病。治以理气疏肝,处方柴胡疏肝散化裁(根据个人喜好,老刘肯定选乌梅丸)。预后,三病皆愈。

上述之「老刘」,是指劉志傑老師。

于老師被請去參與會診了,我先學習一下: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柴胡疏肝散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内经》说:“木郁达之”。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是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虽由四逆散加味,而且各药用量已变,尤其是减甘草用量,使其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大增。
    [运用]:
    1、本方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2、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宋本:四逆散方后边有加减法:“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宋本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23 21:10


記得于老師曾說過:中醫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常被人們譽為「科學」的西醫才恰恰是「不科學」。﹝大意﹞

于老師,
能否再闡述一次 ──
中醫的科學,和西醫的不科學,謝謝!


--------------------------------------------------------------------------------

作者: yszyzy   
时间: 2007/12/24 13:15


科学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或称带头学科,物理学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就是形式逻辑加可重复验证。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模型,再通过解释与预测自然现象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而采用还原论还是整体论都不重要。

中医正是建立了一个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机械角度、全息角度、辩证方法、运筹方法拓扑的非线性的图框模型,天人合一的模型,来认识生命与疾病,并通过终极疗效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可以证实或证伪上,中医与科学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中医是符合科学的,更准确地讲科学是符合中医的,不仅仅是中医早于科学诞生两千多年,更是中医应用的逻辑要比科学广泛,不像科学仅仅应用形式逻辑。其实,现代科学也正在拓宽逻辑范围,比如量子力学、信息学就采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所以,我说霍金比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的定义更准确些。我说,中医有可能取代物理学,成为未来科学的带头学科,就基于这种认识。

而西医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这种认识与方法,无论是把生命当作一个整体,还是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它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模型来统领支离破碎的各种理论,它在基础医学即生命科学上的发现都是偶然的,并不是在整体模型中给出的预测;在临床上基于简单逻辑采用对抗疗法,没有整体模型解决某种症状或症候背后的整体机理。这样看来,西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尽管未必不是真学问。

就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涵盖西医,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必然是以中医为主体,西医为补充。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30 02:58


讚嘆!

近二年來,
我以閱讀的專業知識在閱讀中醫文章,
真正具時代意義的原創作品
僅  于建成老師一人!

向于老師致敬!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30 03:08


幾天不來,
于老師又寫了許多好文章。

今天拜讀了一天,
機緣巧合,
終於頓悟于老師的一部份學術觀點。

薪火相傳,
中醫將有更絢麗的詩篇!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30 10:02


課餘,
我與許多前輩一樣,喜讀有關中醫未來的文章,
其中包括
李致重教授尚未廣泛發行的《中醫形上學》。


閱讀多時,
還是頓覺  于建成老師的觀點立意高遠。

這是公元2007年的驚喜!
                                             海韻
                                             2007/12/30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30 15:22


補充:
上貼「僅  于建成老師一人!」
包括他的老師、兄弟朋友,即他的整個班子。

樓上數貼,是昨晚幾經易稿而成,
本著「尊重事實」吧。

領悟的一部份,已夠我學習一段日子了,
況且科學之部份,已問了不少,潛心學習去 ... ...

小海,
僅是一個中醫院校的二年級學生,
相信有更多更多的人,早已能讀懂  于老師的學術觀點。

恭喜大家!


大家新年進步!

--------------------------------------------------------------------------------

作者: 海韻   
时间: 2007/12/30 23:21


于老師的這一貼也很不錯,
能清晰表述這幾個不同模型: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3-31 02:44 发表
为了对得起关注我帖子的朋友,我在这儿简单讲一下这个问题。八卦、五行、阴阳(后天)是古人认识事物采用的不同“数学模型”,可以相互联系、但不能相互混淆。八卦,是描述事物量与质相互转变的最简化模型;五行,是事物普遍联系规律最简化的模型;阴阳(后天)就是对立统一律,一分为二地去认识事物。八卦、阴阳(后天)可以无限地推演,而五行则不可。阴阳(后天)以倍数级、八卦以平方级演化,五行以何级?八卦在解释医学时,只有坎、离较为形象,其它六爻则牵强。这对于一个理论体系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八卦不是医学采纳的理论体系。

至于说,金乃金属,实在是误解。金乃石器。《内经》说金克木、水灭火,不过是一种比喻,是向当时愚昧的人宣讲时的比喻,反而愚昧了现在的聪明人。取象比类的事物,并不都具有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只是这类事物间都遵循着最基本的制化规律。

对医学而言,五行,是时间模型,而非时空一体模型。五行只有与经络结合时才构成时空一体模型。

留个思考题,肾阳虚、脾肾阳虚;肾阴虚、肝肾阴虚,用不同的辨证体系联系起来。解释清楚了,就知道中医各家本是一体的。

轉自  http://zhongyi999.dd.topzj.com/v ... p;extra=&page=4  第51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5 14:33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