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598|回复: 1

“并非人人适合喝凉茶”----吴荣祖先生专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6/25 17:39: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晶报记者专访名中医“吴附子”吴荣祖

晶报首席记者 刘敬文/文 晶报记者 蓝军 实习生 李勋/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吴荣祖

云南省昆明市医学科学研究所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吴佩衡为一代名医,著名中医教育家,因善用附子治病,人称吴附子,吴荣祖继承家学,从事中医临床、科研工作40年,亦被称为吴附子。在中药附子的临床配伍应用及对《伤寒论》三阴寒化证的病因、病机有深层次认识,对临床各病种疑难危重阶段证属三阴寒化证型者能以扶阳抑阴为大法,大剂量使用中药附子为君药的配伍方剂,并且取得了显著疗效。在以附子及其组复方的开发研究上,多次获奖,并获国家专利证书5项,专利受理2项。荣获“云南省名中医”、“昆明市优秀专家”、“昆明市优秀学术技术带头人”等称号。

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养生系列讲座每年都吸引众多市民参与,上周末,家学渊源很深、临床经验丰富的名中医吴荣祖先生的到来更是受到关注养生保健、关注中医的市民的热捧,讲座时间只有两小时,很多市民都为无法跟吴荣祖先生进一步交流而感到遗憾,为此,记者在吴先生离深前特意对他进行了一次专访,就市民关心的一些问题向吴先生请教。

并非人人适合喝凉茶

晶报:现在已进入炎热的夏天,生活在广东地区的人都会担心上火而经常喝凉茶,不过,中医火神派的理论却不主张人人喝凉茶,这是为什么?

吴荣祖:(下称吴)凉茶毕竟是有药物治疗的,主要成份有菊花、金银花等,凉茶就是清热为主,同时伴解毒的作用,如果身体里面有热,有因热产生的毒,特别是夏季,夏季的气候炎热,人们排汗多,这个时候有些人容易出现身体津液的丢失,这个时候,喝凉茶是最合适的。

中医强调因人而异,强调辩证思维,这种传统思维受到西方基因药学研究的支持,不同的人对同种药物,对药物的敏感有着明显的差异呢,例如青霉素,只要是链球菌感染都有效,但是为什么现在运用青霉素的过程中会出现过敏反应,甚至死人,就是这个原因。

晶报:这样说来凉茶并非人人适合,什么样的人适合喝凉茶?

吴:如果是虚寒的体质,喝凉茶就会败脾胃,饮食减退,小便增多,大便偏稀。中医有话,谷肉果菜,十样尽吃,无使过之,以伤其正,最平常的大米饭吃多也会得病,何况一个有药物性治疗的凉茶。现在凉茶的市场效益比较高,但是并非人人都适合喝凉茶,有些人喝了凉茶不舒服,不断找医生。

晶报:现在普通老百姓很难分辨寒热,请您说说分辨的知识。

吴:一般说热性体质口容易干燥,容易出现口臭,大便干燥,小便黄,吃有营养的东西,容易起眼屎,平时感冒,鼻涕黄,出现痰黄。

如果是另外一种体质(寒性),畏寒知冷,尤其是冬天秋天,四肢是冷的,受不了凉,稍微吃点凉就受不了,例如,人家吃冰激凌,他吃下去就不好受,喝冰冻饮料肚子咕咕叫,肠胃不好,这些就是体质寒的表现。

体质寒的人就一定不能喝凉茶,所以要有判断寒热的基本知识,一种药物什么人都能治,这是错误的,例如六味地黄丸,只要是糖尿病高血压都治,也是错误的。SARS导致的滥用板蓝根现象,是绝对错误的。

寒病现在占多数

晶报:您祖父吴佩衡先生以用附子而闻名,可是我们知道,附子本身是有毒的,这是否也是中医的辨证思维?

吴:对,附子就像电,雷电从前能杀人,你能够驯服它,就可以造福于人类。附子治疗寒病疗效很好,但不能用于热体,热体用附子相当于火上浇油。辨证是中医的核心,是中医生存的要素。附子确实疗效好,阳是根,是命,没有太阳,恐龙都要灭绝。不是中医才开始讲扶阳,人类最早就有对太阳的崇拜。从石器时期就开始了。

晶报:在您的临床经验来看,是寒病多还是热病多?

吴:我在法国看病,本来以为洋人基因跟我们不一样,会不会热病多。结果56人当中,有65.4%用附子,还是寒的多。

现代医学把急性传染病控制住了,所以热病少了。更多的是非传染性的慢性病。另外,疾病的早期干预也导致寒病增多。一个人感冒了,肯定先吃方便的药,银翘解毒片、板蓝根,没效果了,就去医院打针,最后都不行了才找中医。来到中医时一般都经过了曲折的前期干预,热症早好了。

晶报:每个家庭都有个小药箱,流行的那些中成药是否以寒药为主?

吴:对。中成药99%都是寒药,西药更是如此,都是从消炎开始。例如青霉素,现在泛滥开了。它是亚历山大·弗莱明在实验中偶然发现的,霉菌,产生于潮湿的地方,青色,本身寒的,这是一个清热解毒的药。之所以能在二战中产生很大的作用,是因为士兵都是年轻人,激烈的外伤导致感染,大部分都是热症。青霉素是划时代的药,但它用来治疗寒症效果不好。

晶报:很多中药如附子都有毒,这对中医药的传播是否有障碍?

吴:西方医学对所谓有毒的药都淘汰了。而对中医来说,由于是自然药源,组合化学,无法提取里面的物质,可能存在这个问题。毒也是一个辨证的东西,为什么说以毒攻毒,砒霜就可以治病,这点西方也承认的,两种医学的文化特点不一样,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说,中药的标准应该你们来定。中药的标准应该我们自己来把握,关键是疗效和安全,吃了会怎样。我的学生周思就是一名洋中医,我们说中医好不如他们说。

中医的危机在教育

晶报:您的法国学生是怎样拜的师?

吴:他原本是学人类学,普通话说得很好,对中医特别热爱,取了个中文名叫周思,遇到我之前,在北京中医大学,还有成都、南京,都拜过师,中医的基础都学过了,后来听说昆明有用附子治病的,很感兴趣,过来后看到临床的效果,认为找对了。他已经跟我两年多,非常认真刻苦。他刻苦到什么程度,语言关、古文关、中医经典关全过了,他对中医经典很熟,我提经文前一段,他能接下一段,对温阳法也熟悉,说得头头是道。一个洋人学到这个程度,带这个学生值得。他现在信心十足了,准备到巴黎开诊所。

晶报:现在中国中医学院毕业生都不读经典,更不可能像周思熟读经典。

吴:我带他去查房就很感慨,我说这个病人的症状符合《伤寒论》哪个条文,病房里的医师都讲不出来。而周思马上能讲出来。现在学中医的大学生你跟他讲点经典,他都听不懂,这非常遗憾。中医教育的改革很迫切了。中医的危机就在教育。中医从传统的家传与师承过渡至现代大学教育,无疑是一个飞跃,但现在的教学也暴露了不少问题,大学前四年基本上是“纸上谈兵”。

晶报:现在很多中医硕士博士读出来根本不会看病。

吴:博士生导师很多都不进行临床看病,中医博士生读出来说我会搞研究,不是说我会看病。群众可不认你这个头衔,他只认疗效,你治不好我就走了,发多少论文没有用,关键看门诊情况。秦汉时候,中医考试就是考临床,找十位病人来,十全其九为上品。现在我们重视花架子,坐而论道的多,真正会看病的少。这是我们现在的风气。过去的师资队伍是从临床出来的,现在的老师也绝对不能脱离临床。

晶报:前段中医争论轰轰烈烈,其实真正应该关注的是体制问题,教育问题。

吴:中医应该是唯下而不唯上的,把老百姓的病看好就是中医的责任,可是这样的人现在往往得不到重用。有的人不到临床,这个东西有风险,去搞搞研究,发发论文,也可以混得很好,这对真正搞业务的人的积极性是有伤害的。

晶报:这样下去会不会造成真正的中医反而在民间,可民间中医的行医资格又有限制,很难考取合法的行医资格。

吴:西方的专业资历是专业界别的人来做,政府不管,它只管你是否犯法、是否缴税,从前我祖父也是这样的,他们盖章,政府就认,出了事找这个行会。现在也开始重视民间的中医,不过很多制度操作性不高。我的两位学生不是科班出身,我就替他们公证,他们跟我三年临床,就可以去考行医资格。

让年轻人也听懂中医

晶报:吴老师,你是我认识的中医里面最熟悉西医理论的,你经常可以洋为中用,用西医理论解释中医,中医的传统理论虽然高深,但要让年轻人听懂可不容易。

吴:很多老中医比较排斥西医的理论,中医几千年,西医也有几百年,不要排斥西医,我们研究的都是人的生命,应该有共鸣的地方。我在美国旧金山讲中医,用西医的理论来说明我们中医的理论,他们觉得耳目一新,现代的话语系统要有对接,不能老是像老夫子一样讲课,“阴阳者,天地之道也”,像中医对表象的研究,例如疼痛啊,脸色,病人的舌头,就是典型的控制论、黑箱学说。“有诸内必有诸外”,输入信息和输出信息,我不打开它就可以控制,西医是白箱理论,打开看,这个部件出问题,就调这个。钱学森说,医学的未来是中医,他是从控制论角度来讲的。

晶报:反过来说,了解传统经典也很重要。

吴:对。过去的老人都知道,我的身体是寒的还是热的,现在的年轻人都听不懂了,中国的国民对国术的生疏是一种遗憾。深圳市民文化大讲堂要做这个工作,我举双手支持,叫我来,我马上就来了。中医科普这一块很重要。

晶报:您的祖父吴佩衡老先生是名中医,著名中医教育家,家学的传承是否对你很重要?

吴:那是肯定的。我从小就在祖父身边长大,我上大学时祖父就是校长,老师讲完课,我就到祖父那里去听,近水楼台,从小就会写“附片”两个字,一笔写成,这是吴家的行草。儿子也学中医,第四代了。家传这一点我很重视。我认为中医文化是不会断的,只是我们要营造更好的环境让它传承下去。

“很多老中医比较排斥西医的理论。中医几千年,西医也有几百年,不要排斥西医,我们研究的都是人的生命,应该有共鸣的地方。”


来源: 晶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6/25 17: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吴荣祖先生谈养生

中医养生是一种生活方式


“有系统的研究表明,人类寿命相关的因素有五个,即遗传因素、社会因素、医疗条件、气候环境和生活方式”,而其中,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影响占到60%。因此,现代科学的生活方式是非常讲究的。吴荣祖表示,中医的养生保健也是一种生活方式。


吴荣祖特别介绍了中医里推崇的有益的养生保健观。他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意思是什么呢?由于人与天地相参,与自然相适应,就是要道法自然,应该促进这个规律的发展、稳定,而不应该破坏规律。所以,现在人们提出与自然和谐相处,我们只有一个地球等这样的说法。


“饮食有节”,我们中医有句话,叫做谷肉果实,食养尽之,无食过之,以赏其正。所以不应该挑食,要顺其自然。我常说,哪一季出什么就吃什么,结合自己的体质选择你的饮食规律。“起居有常”,中医强调一个人的作息时间,应该顺应日运动的节律,作息上不颠倒白天昼夜,很强调这个。因为人与天地相参,与日月相应。


重视情绪对人的影响


“喜怒忧思悲恐惊”,这个是中医里的“七情”,还有一个“六郁”,“气、血、火、湿、食、痰”。吴荣祖说,中医记载了很多从心理方面来对病人进行治疗的例子。《儒林外史》里面有一个范进,考了多年科举没有结果,结果终于考上了,一考上就疯了,其岳父屠父过来打了他一巴掌,然后神志清醒了。这叫“恐胜喜”,喜和恐是互相牵制。讲这个例子,就是说中医历史上对心理性疾病有很高的研究,有很高的心理治疗、调控的手段。


要注重四时养生


吴荣祖介绍,中医的养生保健方法很强调四时养生。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冬病夏治等。


春天刚开始的时候,应该夜卧早起,与自然的春天的升华相适应。夏季要早点起床,以顺应阳气的充盈;晚些入睡,以顺应阴气的不足。


到了秋天,夜晚逐渐长了,要早卧早起。冬三月应该要早卧晚起。起床特别要注意不要过早,要保持人的收敛,第二年春天的生发才能有一个基础。所以养生跟季节有关。


吴荣祖说,前段时间有病人来看病,他是一个出租车司机,三年都是开夜车,把睡眠时间颠倒,开了三年以后,完全病倒了。他怕冷到什么程度,到夏天,我们穿着短袖的时候,他还要穿棉衣,我们用了很长的时间给他调整,现在基本康复了,已经可以跟我们一样,就是因为跟自然节律相对抗,因此平时一定要养成好习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3:25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