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发表于 2008/5/26 23:43:14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的一大缺点就是概念不清,温病的概念则是当中最混乱的,温病概念最早提出来的是内经的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又称伏气温病,事实这种温病的相关医案支持非常的少,和后世所称的温病没什么联系,比如说小儿最多温病,但家长都会特别注意小儿保暖,说小儿冬不藏精好像也风马牛不相干,而且小儿的温病又多会传染,说这些病和冬伤于寒有关系实在牵强。
后世为了和内经所论温病区分就提出了新感温病,但这个新感温病也很混乱,因为大多数的传染病都有潜伏期发做,当时的医患都留意到病人无外感突然发病,就把这类病称为伏邪,如吴塘医案当中伏暑伏燥一类,因此这类病又容易和内经的伏气温病混为一谈,而先生所说的容易治疗的新感温病实际上多为寒包热,我们目前能碰到的温病多是这种,实际应归入伤寒,如果说冬伤于藏,易生内热,春天伤寒易病温到是挺合理,张锡纯的温病医案如果仔细推敲,就不难得出多为寒包热之伤寒的结论。
至于手足口应该归为何类,我觉得说是时行可能比较合适,因为说是瘟病容晚给人一种会传染的感觉,但手足口好像还没有明显的传染性,时行也是一病一大片,但好像未必有传染性,像去年秋季的小儿腹泻就是全国范围的,但也没听说有传染性,而且一来寒流立马就停,很有意思,难道真有温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