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478|回复: 0

治验回忆录(3)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3/8 11:36: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验回忆录(3)



麻黄附子细辛汤



张仲景的麻黄附子细辛汤,是治疗“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的主方,出在《伤寒论》的《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篇。
这个方子中的附子,既能温少阴之经而驱少阴之寒,又能补肾中之阳而温肾中之气,细辛气温味辛既能入少阴之经,助附子以激活少阴肾元之气,又能驱散少阴久客之寒邪,而麻黄则能散新感之寒邪。
所以,有内外兼调、新久同治的作用,既可以治疗陈寒久客在少阴经的病证,也可以治疗具有肾阳不足的体质而又新感了寒邪的病证。
尽管药物只有三味,但疗效却十分惊人,充分地显示了经方的魅力。
钱天来说:“麻黄发太阳之汗,以解其在表之寒邪;以附子温少阴之里,以补命门之真阳;又以细辛之气温味辛,专走少阴者,以肋其辛温发散。三者合用,补散兼施,虽发微汗,无损于阳气矣,故为温经散寒之神剂云。”
我最欣赏钱天来的领解,真正是恰如其分地诠释了本方的用药三昧。我在临床上,凡是见到肾阳不足,而又外感寒邪的患者,或者是少阴经感受了寒邪,而又久久没有治愈的患者,都会首先使用本方,常常能够获得有如钱天来所说的“神剂”般的感觉。
现在我就用我早年的两则病案,来与大家分享,如果能给初学中医者,建立对“经方”的信心,起到涓滴之水以汇流的作用,则不是我所奢望的了。

案例一:腰痛

患者陈某某,是一位七十多岁的女性,也是我高中同学陈某的奶奶,那还是我出道治病的早期,记得是1976年的春节前夕。农村里,过年前,是有大量的东西需要洗滌的。那时的农村,没有冬闲,所有的劳动力都在兴修水利的工地上。所以我同学的奶奶,虽然上了年纪,也就不得不承担起家中洗滌的主要任务了。
一天早晨,突然腰痛,起不了床。
急请当时的赤脚医生治疗,打针吃药,三天无效,没办法,只好送到当时的公社卫生院治疗,又住院治疗了五天,仍无效果,春节已经临近,老太太不肯住院,只好又抬回家中。
无奈中,同学,突然想起了我。
同学对他的父亲说:“何不请我同学来看看,吃几付中药试试?”
我去看时,除了腰痛不能转侧外,饮食也不香,勉强吃一小碗,形寒怕冷,倦卧于床,舌质淡胖而嫩,舌边尖有齿痕,舌苔白而偏厚,脉沉弦偏迟。
因此,断为老年肾阳不足,外受寒邪,太少两感之证,以麻黄驱太阳经之寒邪,细辛驱少阴经之寒邪,附子温少阴之经而扶肾命之元。因而试投麻黄附子细辛汤原方2剂,以观动净,心中并无把握。
不料,药进一剂,就能起床,服完两剂,腰痛就完全消失了。
初次使用经方,就获得了如此神速的效果,为我日后系统进修《伤寒论》、《金匮要略》扎下了坚实的信心之根。

案例二:咽痛

患者张某某,是一个四十多岁的男性,住在湖北省武昌县范湖公社红卫大队。
1978年的初夏,患咽喉痛,到大队部的卫生室拿了些消炎的西药,吃了三天无效,而且越痛越重,经治医生认为是消炎药的力量不够,因患者是当时的大队干部,所以就改用了当时的进口药先锋霉素,又用了五天,还是无效。
其时,我已在卫生室服役,当赤脚医生,做专职中医生。
不得已,找我开中药吃。
患者除咽喉疼痛,声音嘶哑外,别无所苦。只是有慢性痢疾和腰痛的老毛病,平时一受寒就发腰痛。舌质淡,边尖不红不降,也无小红圆点,脉不浮不数而沉弦。
因此,也诊为伤寒少阴病,属外寒乘肾气之虚而直中之证,治当温少阴之经而散少阴之寒,麻黄附子细辛汤,当能胜任。
处方:麻黄9g,附子12g,细辛6g,木蝴蝶9g3付。水煎服,每日1剂。
3付中药还没有服完,咽痛声嘶就消失了。
要求我为他治慢性痢疾,我就根据《伤寒论》乌梅丸“又主久痢”的经验,为他开了几瓶乌梅丸,天瓶服完,拉了十多年的痢疾,从此就与他绝缘了,且叹中药为神奇,常常介绍别人来找我开中药吃。
这是我早年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成功的经验,至今仍然记忆犹新,特写出来,供初学中医,尤其是学习经方的同学们作为建立信心的参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06:3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