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黄志杰
《黄帝内经》对脑的解剖、物质基础,脑与脏腑、经络的关系,脑的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等问题进行了论述,为中医脑病防治奠定了理论基础。本文对《内经》论脑文献进行整理研究,旨在发掘中医有关脑的理论,以更好地发扬中医特色。
1 脑的解剖与物质基础
《内经》已观察到脑位于人体之首,寄居于头颅骨内,由髓汇聚而成。《灵枢.海论》说:“脑为髓之海,其输上在于盖,下在风府。”指出了脑上抵颅盖,下至风府穴。这一部位实际上包括大脑、小脑和脑干。风府穴以下脊骨内之髓,称脊髓。脊髓经顶后髓孔上通于脑,合称脑脊髓。明代李梃明确指出:“脑者髓之海,诸髓皆属于脑,故上至脑,下至尾骶,皆精髓升降之道路也。”(《医学入门》。)
《内经》还观察到神经系统“椎体交叉”的客观事实。如《灵枢.经筋篇》云:“左络于右,故伤左角,右足不用,命曰维筋相交”。清代医家王清任发《内经》之旨,指出:“人左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右行,右半身经络上头面从左行,有左右交叉之义。”(《医林改错.下卷.口眼歪斜辨》。)
《内经》指出,脑髓禀受父母先天之精而形成。父母生殖之精结合而凝成胚胎,其胚由精始,胎由精成。胚胎形成,脑髓始生。如《灵枢.经脉篇》云:“人始生,先成精(胚胎),精成而脑髓生。”《内经》还认识到,脑髓的增长要靠后天水谷精微不断滋养和充实。如《灵枢.五癃津液别》云:“五谷之津液,和合而为膏者,内渗入骨腔,补益脑髓。”
2 脑的功能
《内经》认为,脑与十二经脉相连,具有宜封藏、喜静恶躁等生理特点,有总统诸神,主十二官、五官七窍,司运动等功能,是生命活动的主宰。《华洋脏象约纂》也指出:“夫居之首之内,贯腰脊之中,统领官骸,联络关节,为魂魄之穴宅,生命之枢机,脑髓是也。”
2.1 总统诸神 “头者精明之府”,是精髓和神明高度汇聚之处,总统神、魂、魄、意、志诸神。
《内经》所说“心主神明”实为“脑主神明”。《素问遗篇.本病论》说:“心为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神失守位,即神游上丹田,在帝太一帝君泥丸宫下。”葛洪指出:“两眉之间为上丹田,俗称脑门,其内即脑髓聚会之所。”《修真十书》也说:“夫脑者,一身之宗,百神之会,道合太玄,故曰泥丸。”汉代张仲景尊《内经》旨意,指出:“头者,身之元首,人神之所注。”(《金匮玉函经.证治总例》。)隋.杨上善在《黄帝内经太素.厥头痛》中更明确指出:“头是心神所居”。可见《内经》早已认识到脑是元神出入之所,亦是神游之乡。
泥丸宫之神是高级中枢之神,即脑之元神,是统五神之王。正如陈绍勋所说:“头脑为神、魂、魄、意、志汇聚之所也。”神指精神、意识、思维、情感等活动;魂指脏腑、经络活动和躯体四肢运动等;魄指人体对外界反映及感觉等;意指构思、意向;志指记忆。《素问.八正神明论》在谈到神的表现时说:“请言神,神乎神,耳不闻,目明心开,而志先慧然独悟,口弗能言,俱视独见,适若昏,昭然独明,若风吹云,故曰神。”这说明,《内经》已认识到精神、意识、思维、情感、记忆、语言等高级神经活动及脏腑、经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皆由脑之元神主宰。脑神健旺则五神有主,功能正常。
2.2 主十二官 脑为元神之府,主司五脏六腑。《内经》用五神脏理论,将五神分属五脏。脑通过主五神,行主十二官之职。从解剖结构讲,十二经脉上连于脑,下络五脏六腑。《内经》所谓:“心主十二官”,实为“脑主十二官”。《素问.灵兰秘典论》:“主明则下安”,“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此处十二官”即指脏腑而言,应包括心在内。因此心不能为主,主应是位于人体之首的脑。“主明则下安,”是说脑神对脏腑的主宰作用。脑髓充盛,脑神功能正常,则五脏六腑功能亦正常;脑神功能失常,对脏腑失去控制,五脏六腑功能随之失常,故曰“主不明则十二官危”。明末喻嘉言指出:“脑为一身之元首”,“主脏而不奉”。近代医家冉雪峰也说:“十二官皆秉承于无上玉清的脑,十二官不得相失,十二官与脑更不得相失。”
2.3 主五官七窍 五官指眼、耳、鼻、口舌(咽喉)。五官功能由脑所主。王宏翰《医学原始》指出:“耳目口鼻聚于首,最显最高,便于接物。耳目口鼻之所导入,最近于脑,必以脑先受其像而觉之,而寄之,而存之也。”
脑主目:目司视觉,其功能由脑支配。《灵枢.大惑论》云:“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精之窠为眼,骨之精为瞳子,筋之精为黑眼,血之精为络,其窠气之精为白眼,肌肉之精为约束,裹撷筋骨血气之精而与脉并为系,上属于脑。”可见目之能“视万物,别黑白,审长短”之视觉功能,由脑所主。清代医家王清任在《医林改错.脑髓说》中也指出:“两目系如线,长于脑,所视之物归于脑”。脑髓充足,脑神功能正常,则两目炯炯有神,灵活自如,视物清晰。
脑主耳:耳司听觉,其功能由脑支配。《灵枢.经脉》云:“膀胱足太阳之脉,……其支者,从巅至耳上循;其支者,从巅入络脑。”“三焦手少阳之脉,……其支者,从耳后入耳中,出走前耳,过客主人前,交颊至目锐眦”,“胆足少阳之脉,走于目锐眦,上抵头角,下耳后,……其支者,别锐眦,由目系入脑”。可见耳与脑有经络相连,两耳之听声聆音之功能,由脑所主。王清任指出:“两耳通脑,所听之声归于脑。”脑髓充足,脑神功能正常,则两耳聪明。
脑主鼻:鼻司嗅觉,其功能由脑支配。《素问.解精微论》:“泣涕者,脑也。脑者,阴也。髓者骨之充也,故脑渗为涕”。王冰注曰:“鼻窍通脑,故脑渗为涕”。古人认为的“脑渗为涕”虽与事实不符,但说明古人已认识到鼻与脑的内在联系。如王清任说:“鼻通于脑,所闻香臭归于脑。”脑神功能正常,则鼻知香臭。
脑主口舌(咽喉):口舌(咽喉)司发声和味觉,其功能由脑支配,口舌(咽喉)与脑有经络相连。如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挟咽,系目系”;足厥阴肝经“循咽喉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其支者,以目系下颊里环唇内”;“手少阴之别,系舌本,属目系”。(《灵枢·经脉》。)“眼(目)系以入于脑”。(《灵枢.大惑论》。)脑神功能正常,则口舌(咽喉)发音和酸苦甘辛咸味觉正常。
3 脑的病变
脑为元神,主司精神、意识、思维、记忆、情感、感觉和脏腑、经络、五官七窍、四肢百骸的功能活动。脑髓充足,脑神正常,则精神振奋,精力旺盛,反应灵活,思维敏捷,记忆力强,脏腑、经络及五官七窍、四肢百骸功能正常。若外邪侵扰,或内邪上犯,或脑髓不足,或气血逆乱等,皆可导致脑的病变,如出现“头晕”、“眩冒”、“大厥”、“薄厥”、“狂”、“善忘”及“目眩”、“视歧”、“目无所见”、“耳鸣”、“鼻渊”、“衄?”、“腰背痛”、“胫酸”等病症。
3.1 外邪侵扰,可出现目眩、真头痛等病症。如《灵枢.大惑论》云:“邪中于项,因逢其身虚,其入深,则随眼系以入于脑,入于脑则脑转,脑转则引目系急,目系急则目眩以转矣。”“手三阳之脉,受风寒,伏留而不去者,则名厥头痛;入连在脑者,名真头痛”。(《难经.六十难》。)“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灵枢.厥病》。)
3.2 内邪上犯,可出现辛?、鼻渊、衄?、瞑目等病症。如《素问.气厥论》云:“胆移热于脑,则辛?、鼻渊。鼻渊者,浊涕下不止也,传为衄?、瞑目。”
3.3 脑髓不足,可出现眩冒、耳鸣、失明、嗜卧、善忘、视歧、腰背痛、胫酸等症。如《灵枢.海论》云:“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懈怠安卧”。(《灵枢.大惑论》。)“上(脑)气不足,……虚则营留于下,久之不以上,故善忘。”“腰背痛而胫酸”(《灵枢.五癃津液别》)。“头倾视深,精神将夺”(《素问.脉要精微论》)。“精散则视歧,视歧见两物”(《灵枢.大惑论》)。
3.4 气血逆乱,可出现狂证和中风等病症。如《素问.脉解论》云:“阳尽在上(脑),而阴气在下,下虚上实,故狂巅疾”。“血之与气,并走于上,则为大厥”(《素问.调经论》)。“大怒而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素问.生气通天论》)。“乱于头,则为厥逆,头重眩仆”(《灵枢.五乱篇》)。
《内经》距今已两千多年,当时能对脑的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变化有如此深入的认识,实在是难能可贵的。这也说明我国对脑的研究走在世界前列。整理研究《内经》有关脑的理论,对中医脑保健及脑病的防治将大有俾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