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1821|回复: 0

刘炳凡儿科学术经验拾贝(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22 16:1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治病必须治人”,是刘老学术经验的根本。因此,我们研究刘老的儿科学术经验,从根本上来说,就是要研究他如何将“治病必须治人”的学术思想始终如一地贯彻在其儿科的临床实践中。从刘老“治病必须治人”这一学术思想形成的渊源来看,实与他40年代用枳术丸治疗一小儿积滞成疳的成功经验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般的相关联系。下面,就从这个角度择要分析介绍刘炳凡研究员的儿科学术经验,供大家参考。
   
学术见解

脾常不足论

    “小儿脏腑娇嫩”(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为历代医家所遵从。如宋代儿科大师钱仲阳的“成而未全”“全而未壮”;明·阎季忠“骨气未成,形声未正”均是对脏腑娇嫩的阐发。然则,此皆笼统言之者也,虽对指导临床有一定的意义,但其针对性不强,令人难以把握。因此,刘老在自己数十年的临床心法中,体会明代医家万密斋“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理论,最能体现“脏腑娇嫩”而能具体地指导临床,尤其是“脾常不足”。因此,刘老常说“小儿脏腑之娇嫩,尤以肺脾肾三脏为突出。肺主一身之气,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三脏之间,相互关联,而又相互影响”。盖“脾胃薄弱之儿,常肺气虚弱,肺气虚又常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钱仲阳说‘肾为其水,有补无泻’立地黄丸为补肾要药,说明小儿时期生长发育与肾的关系非常密切。在生理病理变化上,脾与肾又是相互关联的。因先天之精要发挥它的生命力,必须依赖后天之精的资助”。从这段深刻的阐述中,我们不难看出,刘老在继承万密斋“肺常不足”“脾常不足”“肾常虚”的学术经验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挥。具有自己的特色即以“脾常不足”统肺常不足、肾常虚。诚如刘老自己所说:“由于小儿脾胃运化能力不足,消化吸收功能较差,这就反映了‘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因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饮食入胃,赖脾运化,然后水谷分化,清浊得宜,以养营卫,如脾胃虚弱,其运化吸收功能不能适应,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其节。因此,外易为六淫所侵,内易为饮食所伤……故脾常不足,不仅不能抵御外邪,而且是产生小儿消化道疾病的本质因素”。因此,刘老在治疗儿科疾病时,时时顾护脾胃,强调健脾助化以资生化之源而固其后天之本,从而达到“治病治人”的目的,试举二例:
    【水肿】案:  肖某某,男,7岁,反复浮肿三年,经省人民医院断为:“肾病综合征”。曾使用激素治疗,但病情时而减轻,时而加重,反复发作,因求诊于中医。初诊:因重感冒后出现颜面浮肿、眼睑如卧蚕,逐渐延及四肢及躯干,尤以双下肢肿明显,压之呈凹陷性水肿,尿量少,约50ml/24小时。面色苍黄,口微干,喜冷饮。尿化验:蛋白(++),白细胞0~1,颗粒管型0~1,脓细胞0~1,食纳尚可,舌淡红,苔薄白微黄,脉细。此系脾虚气弱,湿热内阻。治宜健脾利湿,养阴清热。方拟:太子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3克、法半夏5克、广陈皮5克、北黄芪12克、苡米15克、蚕砂12克、淮山药12克、女贞子15克、旱莲草10克、赤小豆15克、白茅根15克、麦芽12克、鸡内金3克。复诊:服上方20剂,尿量增多,面部浮肿减轻,精神好转,嗜睡。尿化验:尿蛋白(+),仍觉口干,饮食增进,大便微干,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原方加减,再服14剂,因遇感冒,面部又见轻微浮肿,尿化验,蛋白(++),红细胞0~2,白细胞0~4,管型0~1,饮食尚可,舌脉同前,仍以上方加陈绿茶叶5克,(醒睡,利尿解毒),继续服14剂。三诊:服上方后,肿消未反复,小便正常,口不渴,尿化验(蛋白±),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滑,上方去茶叶加益气养阴药,继续服1月。四诊:3个月后,患儿多次化验小便蛋白(-),面色红润,玩耍活跃,无不适感,至今未发,完全治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8 08:22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