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46|回复: 0

传统中医:“西风东渐”中如何自成一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24 19:28: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报记者 林智岚
  

“按报索医”患者反响良好

  71岁的长乐市营前镇老汉李依金怎么也没料到,10剂药就可以解除自己的病痛,10天就能消除长在耳后碗口般大的肿瘤,免了开刀之苦。

  2月13日,记者在民间老中医林宝栋的家中见到前来复诊的李依金以及他的女儿李婉芳。

  去年年底,李依金突然在耳后长起了一个碗口般大的肿瘤,很硬很痛,引起全身疼痛,且脖子僵硬,吃不下饭。儿女们急了,赶紧带着他去镇医院检查。医生说,这个肿瘤必须切除,但是长在动脉附近,手术难度很大,建议到省城去手术。父亲年纪这么大还要受刀下之苦,孩子们都不忍心。邻居看到本报12月22日刊登的《民间中医:师承体制何时获认可?》,建议他们找文章中所说的老中医林宝栋试试。

  1月3日,女儿李婉芳带着报纸找到了林宝栋。林宝栋判断李依金患的是血管瘤,给他开了10剂药。李婉芳对记者说,吃到第5剂时,父亲已经不再疼痛,并且开始消肿。10剂药下去,肿瘤就消失了。

  近两个月来,除了李依金,还有不少读者通过本报,找到林宝栋医生,解除了自己的病痛。

  南平顺昌的魏美娘夫妇看了本报,专程来福州看病。夫妇俩患腰椎间旁突出症多年,不久前,魏美娘因摔伤,使腰痛加剧,身体活动不便,在县医院做了多次牵引都不见效。1月13日,夫妇俩慕名前来。其丈夫服了15剂药之后,困扰了10多年的腰椎间旁突出症已经见好,而魏美娘的双腿已经可以伸直行走,有了很大的改善,目前还在进一步治疗。

  三明大田的林姓母女患哮喘多年,看了本报慕名而来,现在已经治好。

  福州的陈俊层先生,患腰椎间旁突出症严重,日常疼痛不止,无法坐立,靠2个保姆护理。他住进了某大医院,4个月花了9万多元,但不见好转。林宝栋用中药50天就将其治愈。

  ……

打破“金方”框架辨证施治

  为什么会有如此良好的治疗效果呢?“用药要辨证施治,对中药材的特性要了如指掌。用药时,如点兵选将,根据战况决定下药。”林宝栋对记者说。例如对李依金的病例的处方,林宝栋的解释是,任何病都有发病的机理,肿瘤是来自内部脏腑的毒素聚集而成。因此,第一步要化肿排毒,搞清楚肿瘤的来龙去脉,用中药进行化解,肿化开后,毒素何来就往何往;第二步是推陈出新,由于血液和骨髓中聚集了大量的毒素,相当于内环境受到污染,如果不消除,毒素会随着循环系统在全身游走,依然还会在身体的其他地方聚集,所以通过推陈出新,把毒素排出体外,这样治病才算彻底。

  林宝栋介绍,自己年轻时对“金方”奉若神明,数百个方剂烂熟于心,但是,这些方剂在临床中却并不灵验,他开始怀疑这些“金方”。他发现,这些流传的方剂并不完整,有的还有不少缺陷。如治疗癫狂症的安神药用方剂“珍珠母汤”,以茯苓为佐药,茯苓性味平淡,功在利尿则损阴,使阴虚则阳邪更甚,病情加重。缺陷性“学说”能不能引为经典?别人的药方可不可以生搬硬套?要不要独树一帜,自创一体?年轻的林宝栋不断地思考、实践、总结,广学传统医学精髓,并对祖传的学术理论进行钻研。

  通过30年的临床实践,林宝栋认为,只有正确的学术见解才能正确指导临床实践,相反,临床实践是检验学术真理的唯一标准,二者亦可相对而论。在诊疗上,他打破方剂学的“死方框”,紧扣“君、臣、佐、使”(即用主药、辅药、佐药,使其到达病痛的位置)的组合原则和原理,为患者对症下药。他认为,中医的灵魂是意念,中医者的天赋是悟性,只有意念与悟性的具备并结合临床经验,才能充分体现传统中医的精髓。

传统中医学说陷入被动

  林宝栋感叹道,传统中医本应是自成一体的独立学说,现在却被拖在西医的车尾走,渐渐失去了专业理论的独立性,处于被动地位。例如,学西医者无需学中医,而学中医专业的,需要附加数门西医考试,尤其表现在职称考试中。中医医术再好,西医课程不过关,照样评不上职称。

  与林宝栋一样感叹的民间中医和读者不少。《民间中医:师承体制何时获认可?》刊登后,本报接到了数以百计读者的电话来信,社会反响强烈。人们对民间中医的生存境况表现出极大的关注,认为,福建日报及时反映了民间中医所面临的难题,林宝栋的尴尬境遇正代表了民间中医目前的生存窘境和传统中医学说的被动地位。

  读者傅先生来电,他说,上世纪60年代,没有受过任何正规教育的民间中医师朱步拜名医朱良春为师,并得到悉心教授。以后,这个没有受过任何高等教育、职称不高的中医师成了卫生部编写的《实用中医内科学》的统稿人,后担任《中医杂志》副主编,现在英国牛津大学讲学诊病。朱步的成功表明,院校教育不是中医成才的唯一道路,对人才的选拔应充分考虑到中医的规律及特点;避免为规范中医市场而否定优秀民间中医师和师徒传承方式的存在;更不能为防止不良医药事件发生,简单粗暴地否定所有民间中医师的价值。

  读者章先生认为,民间中医中有不少人掌握了执业中医师所必备的中医基础理论知识以及中医临床实践能力,但根据现行西医内容过多的考试制度,他们是很难获得执业医师资格的。对于实践了数千年的、成熟的师徒传承教育方式,应给予一个适合其培养特点的认可方式。

  民间中医陈明凡来信说,考职称,也应当检验其临床疗效。不如让主考官选出持有职称的专家,与中医考试者比较对症治病的效果,这样才能衡量出医师的真假及良莠。有高职称但低效能者并不鲜见,有些人有高学历及大医院作为背景,自诩为“专家”,但实际技术水平相距甚远,他们不但不能解决患者的痛苦,反而成了药品的“经销商”。

  针对目前中医界面临的两个问题:一是学术上的修正和创新,二是管理方面特别是在执业考试中的一刀切问题,专家指出,发展中国传统中医,首先要从政策上进行扶持,给予中医师相应的职称和待遇。例如,在香港,民间老中医行医10年以上者,评予中医师职称,行医15年以上者,评为主治中医师。这一做法值得借鉴。其次,要进行中医教育改革,培养顶尖的中医人才,在采纳古今医学精髓的基础上,创出符合临床客观需求的中医学术精华;并多加保护,让传统中医学说自成一体,发扬光大。

来源:福建日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6:26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