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140|回复: 3

看赵绍琴先生如何运用白虎汤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7 13: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赵绍琴先生如何运用白虎汤


赵绍琴先生是当代著名温病大家(已去世,哀悼),在温病学上的造诣是不言而喻的。同时赵老对伤寒也很精通伤寒论可以倒背,从最后一条开始背到第一条,足见精熟,当用伤寒诸方者,也是信手拈来。”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赵老是如何运用白虎汤治疗的吧。

下面是讲座内容整理:

东直门医院1964年有一个重症肌无力,经常得吃十全大补,他在吃饭的时候还得打上一支新斯的明,要不然头都抬不起来,这时候呢,发高烧了,当时管病房的大夫都害怕,我那时主要管的是教学,管的是门诊、会诊,那时病房是别人管,我每个礼拜去一次会诊,东直门医院1964年有一个重症肌无力,经常得吃十全大补,他在吃饭的时候还得打上一支新斯的明,要不然头都抬不起来,这时候呢,发高烧了,当时管病房的大夫都害怕,我那时主要管的是教学,管的是门诊、会诊,那时病房是别人管,因为我每个礼拜去协和会诊一次,所以请我去协和借铁肺,到那儿我跟他们办公室一说,他们马上给送来了,他们(东直门医院)怕重症肌无力、高烧肺炎、呼吸停止,所以借铁肺,那么他们头一天把铁肺送来了,第二天把小铁肺也送来了,好使,可以他们很紧张,病人还是40度,素来吃党参、八珍汤,大量补气,可人家抬不起头来,必需打几针新期的明,现在怎么办了?发高烧,后来就会诊,当时我董建华我们俩负责内科,请的东直门医院的老大夫都来了,马龙伯啊等,就是过去的,(现在)死了的,方文谦啊,张志纯啊,过去这些老大夫,就是六十年代的大概有十几个七十岁左右的老大夫,都主张,还得用十全大补,说甘温除大热,非得用大量甘温,马龙伯说人参得用几两,都这么说,当时我就有个想法,但是因为人家比我岁数大,我呢,有个条件,当时我在东直门医院两个人负责,我第二个条件,我是老大夫组组长,这些六十岁、七十岁的都弄一个小组,政治学习什么的,我管这个,因为对于老大夫得特殊照顾,别人年青的他们也不服,所以老的归我管。当时我对董建华说:“这个病怎么还这么治呢?”就不想到白虎汤吗?”他说你提提,他也没敢提,我就提了,当时我就提出来了,“这个病啊,我的看法不是这个,因为我看了脉了,是比较有力了,原来没有力,身上头上也有汗,口干,口渴,他不见得是一个虚证,假如是虚证,虽然吃了人参,十全大补,你说力量小吧,可能好不了,但是必须见轻,有一两人参和用一钱人参,虽然力量上有区别,必须是对了就得见点儿轻,他为什么不退,我想可能,跟据这些理论,是白虎汤。”所以在《温病纵横》上,我写白虎汤的时候,我就写上这个病案了,这个时候是功夫,谁有能耐这个时候出。当然我提出这么个看法,可能是错的,我说我们现在我们做个试验,让管那个病人的大夫,去化验室,拿一大杯,100CC的凉开水,冰镇的,现在给她喝,现在我们休息一刻钟,再开会,看看怎么样,就像大便不通,《伤寒论》上说的先给小承气汤啊,看他转矢气,不转矢气,我是稍稍给他凉开水,坏不了,比石膏力量轻多了,结果这个大夫就给她一杯水喝下去了,大夫说:“赵老师,她还想喝呢。”我说:“再拿”,又到了化验室又拿了一大杯大概有一百多CC,一杯还不行,喝了三杯,大夫说:“赵老师,她困了,要睡觉”,我说让他赶紧躺下睡觉,现在咱们开会,就根据我的理论,根据喝三大杯,大概五百CC的水,我说:“假如她是虚热,她喝两口就不喝了,她能喝三大杯之后,困了,现在真睡了,我们再去看看她。”一看睡得很安稳,我说肯定了白虎汤证,当时开的就是白虎汤,赶紧熬,第二天烧就退了,全好了。所以我们在虚弱病慢性病,都让为是虚证的时候,你要看出实的一方面来。

下面是本病的医案:
(括号内之内容为睡虎加按)
胡某,女,52岁,196456,东直门医院病房。
患者因重症肌无力,住院已将半年,每日服用八珍汤、十全大补汤等剂,四天前陡然发烧38.5℃,病情恶化。此次发烧前每天只在饭前注射两次新期的明,目前必须增加药量,否则不能坚持吃完一顿饭。病情恶化,体温逐增,遂请全院老大夫会诊。
病人面色萎黄,形体消瘦,精神不振(久病也),舌胖苔白糙老且干(伤津),两脉虚濡而数(数仅可说明是热,是虚是实?不敢以之为凭,可本病虚象明显,辨证难度增加),按之细弦且数(赵老之脉道有以按为病之实质论),自述心烦梦多,小溲色黄,大便两日未行,身热颇壮(难辨虚实),体温39.4℃,从协和医院借来铁肺准备抢救。会诊时,诸医皆曰:气血大虚,必须甘温以除大热(理固亦然,此其常也)。余曰:前服参、芪、桂、附诸药皆甘温也,何其不见效?诸医又曰:原方力量太小,应增加剂量。余曰:个人看法,本属虚人,也能生实病,我所说实病,包括新感病、伟染病或其他实证。故请经治医生用冰箱冷水少少与之(取伤寒以小承气汤试探之意,此用小白虎汤)。病人非常喜饮,又多给了一些,病人仍想多喝,将一杯,约300ml喝完,病人说:“我还想喝”,遂又给约300ml。饮毕自觉头身有小汗出,心情愉快,即时安睡(气机得畅)。余曰:病人素体气血不足,用甘温补中,本属对证。但目前非常本虚为主,乃标热为主,如是虚热,病人何能饮冰水600ml,且饮后小汗出而入睡?根据其舌胖苔白糙老且干,两脉虚濡而数,按之细弦且数(不见白虎脉,以久虚故尔?抑或舍脉从证?),心烦梦多,溲黄便秘,断定是阳明气分之热(不敢以之为凭,仅是在诸医不效时,穷而思变,先以小白虎试后,方才胸有成竹,学生妄言),故改用白虎汤。
石膏25克 生甘草10克知母10克 粳米60克 煎100毫升分两次服
一付

二诊 1964年5月7日
昨服白虎汤后,夜间汗出而身热已退,体温37℃,两脉虚濡而滑,按之细弱,弦数之象已无。病人今日精神甚佳,食欲亦增,心烦减而夜寐甚安,大便已通,小溲甚畅,舌胖苔已滑润,改用甘寒生津益气方法,以善其后。
石膏12克 沙参10克麦门冬10克 生甘草10克 知母3克
一付

三诊 1964年5月8日
据病房医护同志说,病人已痊愈。余云:可以停药,仍请经管医生处理。后来亦用铁肺,病人一切如常。
[按]白虎汤是治阳明气分热证常用之分,以高热,大渴,脉洪大有力,汗出较多为其主证。在久病或慢性病人,特别是虚衰患者,往往在临床中多不敢应用。本病人为重症肌无力,经常须用补阳、益气、兴奋药,有时在吃饭前必须注射新斯的明,否则难以吃进。在这种情况下,虽然发烧,口干渴,脉数或较有力,易从虚的方面考虚,每以甘温除热为其主旨。但是,不能简单地,不加分析,不细辨证。我们知道,虚人也能有实病,长期患慢性病的人,也能有新感,这就必须仔细辨证,在辨证精确的基础上做好试治,试治肯定之后再行放手用药。
会诊之后,多数医生同意大量温补,但根据脉、舌、症状及用冰水试饮,饮进600ml之后,病人能入睡,这才肯定其属热证,属白虎汤证,结果服药而愈。


[睡虎感言] 在学医之初,我得知有个“寒温之争”,我由《伤寒论》入门,对《伤寒论》是非常的崇拜(现在也是),所以对这个“寒温之争”让我觉得摸不着头脑,这么好使的经方,怎么还有人质疑,让我对温病派没什么好感,认为他们是为了扬己之名,故意与伤寒为敌,哔众取宠。也尽力的在伤寒方中,找治疗温病的方子,借以证明伤寒之中包含了温病。
直到我开始接触温病,开始只是随便听了听赵老的讲座,只是想听听温病是什么,听着赵老讲的一个个案例,让我开始思考,温病为什么也能把病治的这么漂亮?后来开始学习温病。学完后,猛然醒悟,中医就是中医,没有什么伤寒、温病之别,关键在于医者的临床辨证的准确性。虽然思路不一样,但是殊途同归。
谁也没有权力对要求别人去按着他的思路去生活。如果说“中医只能按一种辨证思路去治病,其它辨证思路是错误的,正确的辨证只有一种”,那么不是和方舟子的逻辑一样了吗?他说“科学只有一种,那就是西方的科学,所以中医必须符合西方科学,不然就不是科学”。方某人是最没有资格谈科学的一个人,因为中医的临床效果他视而不见,怎么能不让我们气愤呢?同样,温病的临床效果我们又怎么能视而不见呢?伤寒屹立几千年而不衰,又怎么能让我们怀疑她的合理性呢?
“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西配合,寒温统一”,我想这是一种最理想的状态。希望我们大家都不要偏执!让我们携起手来,为中医药的伟大振兴而奋斗!(这个句式用在这里让我颇感激动)。

[ 本帖最后由 睡虎 于 2007/12/27 12:54 编辑 ]
发表于 2007/12/27 16:42:36 | 显示全部楼层
方证相应才是硬道理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7 22: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lgj 于 2007/12/27 15:42 发表
方证相应才是硬道理


太笼统,能不能详细阐述一下,学生洗耳恭听!
发表于 2007/12/31 06:34:52 | 显示全部楼层
用冰水试探,妙。当浮一大白。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8 09:2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