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902|回复: 1

不要用“创新”毁掉了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2/24 09:3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不要用“创新”毁掉了中医
作者:王世保

    中医理论创新的呼声掩盖了中医教育、研究与管理体制的失败,它导致中医在中医学界深度麻木的状态下继续走向衰败!
                                           ——王世保
    面对中医日趋衰败的局势,无论是主管中医的国家行政官员,还是中医政策的制定者和中医理论的研究者,无不要求中医理论进行创新,似乎中医目前处于颓势的主要原因就是中医理论停滞不前,没有创新,没有发展,所以只要中医理论能够得到创新就能够得到发展,就能得到复兴。这种中医理论创新的呼声虽然一浪高似一浪,而且国家每年为此而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是我们的中医似乎就是一个扶不起来的刘阿斗,不但理论没有创新,中医队伍仍然在萎缩。
    对于这种尴尬的现实,我们不禁要问:中医真的在现阶段需要创新吗?如果是要创新,它要在那些方面进行创新?这种为了创新而创新的国家指导方针到底会给中医的发展带来哪些危害?本文拟就对这些问题进行详细地分析。
    一、“中医需要创新”是时代精神的误导
    就象中医科学化是由于国家以一种唯科学主义意识来对待中医而导致的一样,创新中医理论也是国家根据创新的时代精神来作出的,然而这种来源于现代科技的创新意识却误导了中医的发展。
    “创新”一词最早是由奥地利经济学家熊彼特提出来的,他在1912年出版的《经济发展理论》一书中列举了五种创新的情况:“一是生产新的产品,即产品创新;二是采用一种新的生产方法即工艺创新或生产技术创新;三是开辟一个新的市场,即市场创新;四是获得一种原料或半成品的新供给来源,即材料创新;五是实行一种新的企业组织形式即组织管理创新。”熊彼特的“创新”概念属于经济学的范畴,是其用来解释经济增长现象的。
    这种经济学上的创新理论把科学技术作为一个要素纳入了经济发展领域,既而拉动了科学技术的创新,而科学技术创新也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需要经济不断地快速发展,也就必然需要中国的科学技术快速地发展。因此,科学技术创新成为了中国发展经济的主题,而创新也成为了一种时代精神,比如有一位前国家领导人就把创新抬到了无以复加的高度:“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创新在现代成为中国的国家意识之后,必然会以政策的形式强加在中医发展的路径上,然而就象科学的标准只能在科学的内部适用一样,创新的意识也只能在西方文化范围内适用,这是其文化的一个内在特征。如果把这种创新的意识在不顾中医自身的文化特征的情况下强行引入中医,那么只能是有害无益。
    创新与增殖是科学理论演化的一个本质特征,这是由科学的文化特征所决定的。科学是西方理性主义文化的一部分,它是在抽象的数学空间里通过物化的实验建构起来的一个精微的理念世界。科学理论的增殖是通过条件假设——建构物化的实验——形成抽象理论——条件假设——建构物化的实验——形成抽象理论……这么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来实现的,因此科学理论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由于条件假设可以无限设置,这导致物化实验的建构不断地革新成为可能,进而为新理论的产生提供来源,而新理论的产生又不断地推动技术的进步,技术的进步又反过来推动物化实验建构的不断革新,这样科学理论和由其衍生的技术就进入不断地增殖的过程,表现出来的就是科技不断地处于创新状态的表象。
    我们知道西医理论是建立在西方文化中的自然科学的基础上的,随着自然科学理论的不断增殖与创新,也为西医源源不断地提供研究人体和疾病的新的视觉、手段和相应的仪器设备,这必然会有力地推动西医理论的创新和发展。
    西医和科技所具备的这个理论特征显然为中医理论所不具备。中医基本理论框架是建立在中国固有文化中的阴阳五行和气化论的基础上,而阴阳五行和气化论是古人在经过千万年的天文和物候的观测总结出来的自然变化规律。只要天文不发生变化,那么地表上的生物受其影响的规律也就不会发生改变,因此阴阳五行理论在成型以后经历了几千年的应用和验证,始终没有发生变化。只要阴阳五行理论不发生改变,那么中医理论的基本框架就不会发生改变,而中医基本理论在其完善以后就会趋于稳定而不会发生革新。
    因此,把来自于现代科技的创新意识来指导中医基本理论的发展显然是驴头不对马嘴的愚蠢行为。中医基本理论是建立在中国固有文化的基础上的,这就注定了中医基本理论不会随着西方文化中的科技的发展而走向创新。
    那种一味地强调中医理论要创新的政策和相关的战略规划显然是受了来自于现代科技的创新意识的误导,不遵循中医理论自身的特征显然不可能给中医带来预期的创新。
二、成就每一位中医师都是一次创新,中医的创新始终进行中
    中医的基本理论框架自从由《黄帝内经》和《伤寒杂病论》确立之后基本上就没有发生革新过,那么我们是不是就是说中医就不会创新了呢?不是,事实上中医内部的创新始终在进行,只是我所说的中医创新与我们政策或者战略指导文件上的创新有所不同。
    我们知道中医治病几乎没有现成的路径可走,虽然有着共同的基础理论、中药理论和诊断理论,但是中医家依据中医基础理论和诊断理论对患者进行诊疗的一个关键步骤就是中医家要根据患者的情况给出符合自己诊疗个性化特征的个体化治疗方案。中医家的诊疗个性化特征是决定其临床疗效的一个关键因素,而这个关键因素的有无却标志着中医家是否走向成熟。
    中医家具有诊疗个性化特征是西医所不具备的,其特征就是中医家在临床之中根据自己的医疗实践形成的最符合自己思维的最有效的个人经验性治疗方案,包括属于个性化的证型诊断、处方用药等内容。比如金元四大家形成的各自的诊疗理论就是他们诊疗个性化特征的具体显现,由于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就上升为一种中医学派。
    中医在临床上的疗效就体现在中医家的诊疗个性化方案里,它蕴涵了那些针对某些病症而具有的最有效的治疗途径。每一位中医家在走向成熟的时候,都会形成自己偏好的个性化特征,这就是中医理论创新的地方。
    因此,我们不妨说成就每一位中医师都是一次创新,而每一次创新都几乎蕴涵着针对某一类病症而形成的最佳的诊疗方案。中医的疗效水平就是在这种针对某一类病症而形成最佳诊疗方案的不断革新之中得到提高,中医也是因此而不断地得到进步与完善。
    因此,中医的发展与创新不是象科技那样去对其基本理论进行革新,而是要通过不断地培养合格的中医学生,让他们走向临床,在临床实践中根据自己的经验摸索出一条符合自己思维和个性的个性化诊疗方案,这是保证中医疗效不断得到提升的基础,也是保证中医永远常新的前提。
    三、中医衰败的原因决定了创新不可能推动中医的发展
    现在不少人士用他们的科学意识把中医衰败归咎于中医基本理论不能象西医或者科技那样日新月异,所以他们误认为只要能够推动中医理论的创新就能推动中医的发展,扭转现在的日益衰败的局面。他们努力实现中医创新的实践结果却与他们的预期恰恰相反,事实就是不断中医理论没有创新,那些为中医理论所准备的创新因素却加剧了中医的衰败,这就是他们不明中医为何衰败的原因。
    中医理论仅是理论而已,它要通过一定的社会组织形态表现出来进而发挥作用,也就是说中医理论只有通过一个中医家群体才能发挥其相应的救死扶伤的作用。因此,中医的兴衰也就是中医队伍的兴衰,而如何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中医家队伍就关系着中医的兴衰存亡。
那么如何才能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中医家队伍呢?这就要涉及到我们的中医教育和管理体制,而这两种体制最终又取决于相应的文化环境如何。在原来以儒家和道家文化为主流的中国固有文化环境里,中医主要是以民间中医的形态自发的存在着,其来源主要是靠师承和自学。中医就在中国固有文化环境之中,为那些千千万万的中医家所传承,并按着自身的发生规律进行演进。但是在近现代的西方文化环境里,中医就开始面临着诸多生存与发展的问题,例如:
     1     中医在异质的文化环境里,缺少支撑其合理性存在和认识正当性的中国固有文
化背景;                                                                             
     2     受西化教育的影响,中医队伍普遍西化,导致整体疗效水平下降;
     3     西化的中医院校教育培养不出合格的中医学生,而民间中医又被相关的法规所
扼杀,导致中医队伍的数量严重萎缩,临床阵地丧失。
    4、不受那些具有西化意识民众的信任,中医失去了一部分受众群体。
    失去了中国固有文化的支撑,我们在唯科学主义时代精神的主导下,按着西医的教育和管理模式已经塑造不出一支德艺双馨的中医家队伍了,这导致中医队伍的整体疗效水平下降,中医队伍和医疗阵地日益萎缩。
    我们看正是这些外部的因素导致了中医的衰落,而不是中医理论自身的落后或者停滞。如果我们的国家中医管理部门现在仍然不开始从这些导致中医衰落的根本原因去作手改变中医的衰败的现状,不去对现在足以导致中医异化性消亡的教育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而是潜意识里仍然认为中医理论落后或者停滞不前,既而一味地强调要创新中医理论,那么这样的政策导向就会进一步误导人们的视线,让人们看不清当前中医教育和管理体制的失败,让中医学界继续在那些无聊的创新中进一步沉沦,中医的衰败也就会继续。
    四、为了创新而创新,必然会毁掉中医
    中医是用来治病的,有关中医的任何行为都应该指向救死扶伤的终极目标。中医理论经历过了近两千余年的临床实践和完善,其理论框架已经稳定和近于完备。虽然有爱滋病和“非典型肺炎”等新的疾病出现,但是中医在这些疾病面前并没有失效,而是突显了自己比西医所具有的优势,在中医理论仍然有着确切的疗效和优势的情况下,我们今人所要作的工作就是如何去把中医理论继承好,既而在临床上更好地为病人去解除疾患的痛苦,而不是“没事找事”似地非要去砸烂这个永不会过失的中医理论框架,进行那些无任何意义的所谓的“创新”。
    如果我们仍然不顾中医区别于西医和现代科技的理论特征,用所谓的“创新”意识去作践中医,那么我们的这钟“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行为不断不会有任何结果,而且对中医也是祸害无穷。
    第一,我们在“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这个时代精神的麻痹下,就会毫无根据地认为认为中医固有的理论已经不能用了,需要丢弃中医基本理论框架,进行所谓重构中医理论。比如有人说:我们可以解构阴阳五行理论,把中医基本理论建立在现代科技之上,然后再进行重构。这只是一种不假思索的妄想。
    首先,当我们解构阴阳五行理论之后,整个的中医理论就会倒塌,此外阴阳五行理论不是象科学那样是在假设的基础上建构出来的,而是通过对天文与物候的千万年以来精准的观察总结出来的,因此它的正确性是有着深厚的天文背景做支撑的,也就是说阴阳五行理论是不可解构的。
    其次,建立在现代科技基础上的医学已经有了一个,那就是西医理论体系,西医理论框架是与现代科技的理论框架是一致的。我们要想彻底解构中医理论,然后把其建立在现代科技的基础上,必然会重走西医理论建构的老路,也就是说我们只能建构出西医理论来,这显然是一个自毁中医且没有丝毫意义的重复性劳动。
    第二,我们在“为了创新而创新”的这个时代精神的麻痹下,就会毫无理性地认为必须把现代科技引入中医理论中来。这种“引进论”只是一种“画蛇添足”的愚蠢行为,它将使得中医相对于西医的诊疗优势丧失殆尽。
    首先,中医引进科技手段将会使望闻问切四诊的客观化和仪器化,且不管这样做是否能够提高诊断的准确率,它必然使得患者的诊疗费用大大地提高,中医的简、便、廉的优势将会丧失,人们将会面对第二种“西医”。
    其次,中医诊疗的标准化将会使得中医象西医那样机械地去给病人“照本宣科”,既而降低中医家的主观能动性,阻碍其个性化诊疗特征的形成,阻碍中医治疗疾病途径的革新,进而阻碍中医疗效水平的提高。
    另外,就是不顾中医自身的特征,把一些附释中医理论的西医理论融于中医理论中,导致中医理论思维的混乱,进而导致中医的异化。
    第三,为了创新而创新,必然会浪费中国纳税人的钱财。
    为了创新而创新,去实现预期的中医理论大发展,国家每年都会拨出一定的资金去大力支持所谓的“中医创新”的项目和课题,到头来得到的是一堆对中医发展有害无利的论文,不仅推动了中医队伍的异化和疗效水平的整体降低,而且也大大地浪费了广大纳税人的钱财。
    因此,我希望国家的医政管理者要切实地反思近百年来造成中医日趋衰败的原因,回到中医队伍自身的组织建设上来,改革现有的教育、研究和管理体制,壮大中医队伍,拓宽中医的临床阵地,提高中医临床疗效,推动中医有效地发展;不要再制定一些误导中医发展的“创新”战略文件,我们的中医已经经不起折腾了!
发表于 2007/12/24 12:4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么有深度的文章还真是少见,条分缕析,振聋发聩,赞叹!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8 10:24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