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楼主: 海韻

小海:問問老于﹝yszyzy﹞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1:07:31 | 显示全部楼层
近日電腦系統壞了,加上忙,遲覆,抱歉。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2/5 15:34 发表

从胃溃疡谈西医与中医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异同

首先看看,西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

机理,常因情绪波动、过度劳累、饮食失调、吸烟、酗酒、某些药物的不良作用诱发。典型表现为饥饿不适、饱胀嗳气、泛酸或餐后定时的慢性中上腹疼痛,严重时可有黑便与呕血。胃酸、胃蛋白酶、幽门螺杆菌感染、遗传、体质、环境、饮食、生活习惯、神经精神因素,全身性疾病的影响如肝硬化术后、肺气肿、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通过不同途径或机制,导致上述侵袭作用增强和或防护机制减弱,均可促发溃疡发生

治疗,抗酸的药物,碳酸氢钠,碳酸钙,氢氧化铝;抑酸的药物,H2受体拮抗剂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保护因素的药物硫糖铝;抗菌治疗的药物,非甾体消炎药(NSAID)及手术治疗。

这在认识论(特指认识角度,而非哲学上对认识本身的定义)上,属于机械唯物论,强调因果关系;在方法论上并没有也做不到应用还原论,而是,采用信息学方法中的统计学原理,统计出可能致病的因素。治疗上更是把形式逻辑简化,双盲试验也属于信息学统计学概率论范畴,并不属于传统科学的方法。信息学本身就是边缘科学,医学应用信息学方法,在这也属于边缘科学,这里仅仅用其方法,而并没有把其具体的信息熵、数据传输、加密学、数据压缩等技术一并接纳。

再来看看,中医是如何认识与治疗的。

中医把痞满、腹胀、腹痛、嗳气、泛酸、呕血、黑便等症状与其它症状相关联,定义为某证,这属于运筹学范畴;把引起发病的功能与信息虚拟成某一脏腑,这应用了黑箱法,属于系统论,也注重因果关系,属于机械论;通过望诊、切诊诊断,这属于全息论;从时间角度把握各种功能与信息的制衡,这属于控制论、联系论,从空间角度把握各种功能与信息的制衡,这属于信息论、重演论、进化论。治疗上更是把这些认识论与方法论结合起来,这属于整体论,主要运用的是控制论的同构对应性原则。

举一个具体例子,某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前列腺炎,抑郁症。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嗳矢则舒、手心燥热、足底凉潮、苔薄白、脉弦。从中医固有理论来讲,器官说,心病、肝病;形体说,寸关脉明显;臧象论,肝病及心乘脾;经络论,厥阴之为病。治以理气疏肝,处方柴胡疏肝散化裁(根据个人喜好,老刘肯定选乌梅丸)。预后,三病皆愈

这样看来,中医与西医本没有认识论与方法论的对立,很多应用的是同一方法,只是中医认识的角度更广一些,采用的方法更多一些;西医在某一方面更细一些、更深一些。无论是解剖、影像、内窥镜对于中医来说也是一种技术的进步,中医巨大的包容性正在于此。说西医脚痛医脚、头痛医头,绝不是说它光会止痛,而是说它把目光仅仅盯住了某一个脏器,不会把三病合起来考虑,更不会三病同治

西方思維 → 不斷地分析歸納 → 盯住某一個脏器
東方思維 → 不斷地綜合演繹 → 三病同治,三病皆愈

呵呵 ... ... 如此簡明扼要,鼓掌!
謝謝于老師的精彩表述!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1 21:33:1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2/5 15:34 发表
举一个具体例子,某男,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前列腺炎,抑郁症。胃脘胀满、脘痛连胁、胸闷嗳气、喜长叹息、大便不畅、嗳矢则舒、手心燥热、足底凉潮、苔薄白、脉弦。从中医固有理论来讲,器官说,心病、肝病;形体说,寸关脉明显;臧象论,肝病及心乘脾;经络论,厥阴之为病。治以理气疏肝,处方柴胡疏肝散化裁(根据个人喜好,老刘肯定选乌梅丸)。预后,三病皆愈。

上述之「老刘」,是指劉志傑老師。

于老師被請去參與會診了,我先學習一下:

乌梅丸
乌梅(三百枚) 细辛(六两) 干姜(十两) 黄连(十六两)当归(四两) 附子(炮,去皮,六两) 蜀椒(出汗,四两)桂枝(去皮,六两) 人参(六两) 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斗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杵二千下,丸如梧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至二十丸。禁生冷、滑物、臭食等。

柴胡疏肝散
    [出处]《景岳全书》
    [组成]:陈皮醋炒,柴胡各二钱(各6g),川芎、香附、枳壳麸炒,芍药各一钱半(各5g),甘草炙,五分(3g)。
    [用法]:水一盅半,煎八分,食前服。
    [功用]:疏肝解郁,行气止痛。
    [主治]:肝气郁滞证。胁肋疼痛,或寒热往来,嗳气太息,脘腹胀满,脉弦。
    [方解]:肝喜条达,主疏泄而藏血,其经脉布胁肋,循少腹。因情志不遂,木失条达,肝失疏泄,而致肝气郁结。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郁则血行不畅,肝经不利,故见胁肋疼痛,往来寒热。《内经》说:“木郁达之”。治宜疏肝理气之法。方中用柴胡疏肝解郁为君药。香附理气疏肝,助柴胡以解肝郁;川芎行气活血而止痛,助柴胡以解开经之郁滞,二药相合,增其行气止痛之功,为臣药。陈皮、枳壳理气行滞;芍药、甘草养血柔肝,缓急止痛,为佐药。甘草兼调诸药,亦为使药之用。诸药相合,共奏疏肝行气,活血止痛之功。使肝气条达,血脉通畅,营卫自和,痛止而寒热亦除。
    本方是四逆散去枳实,加香附、陈皮、枳壳、川芎而成,虽由四逆散加味,而且各药用量已变,尤其是减甘草用量,使其疏肝解郁,行气止痛之力大增。
    [运用]:
    1、本方为疏肝解郁常用方剂。以胁肋胀痛,脉弦为证治要点。
    2、若痛甚者,酌加当归、郁金、乌药等以增强其行气活血之力;肝郁化火者,可酌加山栀、川楝子以清热泻火。
    3、肝炎、慢性胃炎、胁间神经痛等属肝郁气滞者,可加减使用。

四逆散
甘草(炙) 枳实(破,水渍,炙干) 柴胡 芍药
上四味,各十分,捣筛,白饮和服方寸匕,日三服。
宋本:四逆散方后边有加减法:“咳者,加五味子、干姜各五分,并主下利。悸者,加桂枝五分。小便不利者,加茯苓五分。腹中痛者,加附子一枚,炮令坼。泄利下重者,先以水五升,煮薤白三升,煮取三升,去滓,以散三方寸匕,内汤中,煮取一升半,分温再服。”

﹝宋本318.少阴病,四逆,其人或咳、或悸、或小便不利、或腹中痛、或泄利下重者,四逆散主之。﹞
 楼主| 发表于 2007/12/19 00:30:32 | 显示全部楼层
抱歉,
考試中 ... ...
 楼主| 发表于 2007/12/23 22:10:01 | 显示全部楼层
記得于老師曾說過:中醫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常被人們譽為「科學」的西醫才恰恰是「不科學」。﹝大意﹞

于老師,
能否再闡述一次 ──
中醫的科學,和西醫的不科學,謝謝!
发表于 2007/12/24 14:15:3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海韻 于 2007/12/23 21:10 发表
記得于老師曾說過:中醫是真正的科學;而是常被人們譽為「科學」的西醫才恰恰是「不科學」。﹝大意﹞

于老師,
能否再闡述一次 ──
中醫的科學,和西醫的不科學,謝謝!

科学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或称带头学科,物理学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就是形式逻辑加可重复验证。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模型,再通过解释与预测自然现象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而采用还原论还是整体论都不重要。

中医正是建立了一个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机械角度、全息角度、辩证方法、运筹方法拓扑的非线性的图框模型,天人合一的模型,来认识生命与疾病,并通过终极疗效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可以证实或证伪上,中医与科学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中医是符合科学的,更准确地讲科学是符合中医的,不仅仅是中医早于科学诞生两千多年,更是中医应用的逻辑要比科学广泛,不像科学仅仅应用形式逻辑。其实,现代科学也正在拓宽逻辑范围,比如量子力学、信息学就采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所以,我说霍金比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的定义更准确些。我说,中医有可能取代物理学,成为未来科学的带头学科,就基于这种认识。

而西医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这种认识与方法,无论是把生命当作一个整体,还是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它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模型来统领支离破碎的各种理论,它在基础医学即生命科学上的发现都是偶然的,并不是在整体模型中给出的预测;在临床上基于简单逻辑采用对抗疗法,没有整体模型解决某种症状或症候背后的整体机理。这样看来,西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尽管未必不是真学问。

就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涵盖西医,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必然是以中医为主体,西医为补充。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03:58: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12/24 13:15 发表
科学是以物理学为代表的或称带头学科,物理学的科学认识论与方法论,就是形式逻辑加可重复验证。说白了就是建立一个模型,再通过解释与预测自然现象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而采用还原论还是整体论都不重要。

中医正是建立了一个从时间角度、空间角度、机械角度、全息角度、辩证方法、运筹方法拓扑的非线性的图框模型,天人合一的模型,来认识生命与疾病,并通过终极疗效加以验证,对其推论具有可以证实或证伪的属性。从认识论与方法论上、可以证实或证伪上,中医与科学是不谋而合的,可以说中医是符合科学的,更准确地讲科学是符合中医的,不仅仅是中医早于科学诞生两千多年,更是中医应用的逻辑要比科学广泛,不像科学仅仅应用形式逻辑。其实,现代科学也正在拓宽逻辑范围,比如量子力学、信息学就采用数理统计学原理,所以,我说霍金比爱因斯坦关于科学的定义更准确些。我说,中医有可能取代物理学,成为未来科学的带头学科,就基于这种认识。

而西医并没有采用科学的这种认识与方法,无论是把生命当作一个整体,还是当作自然的一部分,它没有建立一个整体的模型来统领支离破碎的各种理论,它在基础医学即生命科学上的发现都是偶然的,并不是在整体模型中给出的预测;在临床上基于简单逻辑采用对抗疗法,没有整体模型解决某种症状或症候背后的整体机理。这样看来,西医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科学,尽管未必不是真学问。

就认识论与方法论而言,中医涵盖西医,未来医学的发展模式必然是以中医为主体,西医为补充。

讚嘆!

近二年來,

我以閱讀的專業知識在閱讀中醫文章,
真正具時代意義的原創作品
僅  于建成老師一人!

向于老師致敬!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04:08:32 | 显示全部楼层
幾天不來,
于老師又寫了許多好文章。

今天拜讀了一天,
機緣巧合,
終於頓悟于老師的一部份學術觀點。

薪火相傳,
中醫將有更絢麗的詩篇!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1:02:46 | 显示全部楼层
課餘,
我與許多前輩一樣,喜讀有關中醫未來的文章,
其中包括
李致重教授尚未廣泛發行的《中醫形上學》。


閱讀多時,
還是頓覺  于建成老師的觀點立意高遠。

這是公元2007年的驚喜!

                                             海韻
                                             2007/12/30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0 16:22:35 | 显示全部楼层
補充:
上貼「僅  于建成老師一人!」
包括他的老師、兄弟朋友,即他的整個班子。

樓上數貼,是昨晚幾經易稿而成,
本著「尊重事實」吧。

領悟的一部份,已夠我學習一段日子了,
況且科學之部份,已問了不少,潛心學習去 ... ...

小海,
僅是一個中醫院校的二年級學生,
相信有更多更多的人,早已能讀懂  于老師的學術觀點。

恭喜大家!


大家新年進步!
 楼主| 发表于 2007/12/31 00:21:12 | 显示全部楼层
于老師的這一貼也很不錯,
能清晰表述這幾個不同模型:
原帖由 yszyzy 于 2007-3-31 02:44 发表
为了对得起关注我帖子的朋友,我在这儿简单讲一下这个问题。八卦、五行、阴阳(后天)是古人认识事物采用的不同“数学模型”,可以相互联系、但不能相互混淆。八卦,是描述事物量与质相互转变的最简化模型;五行,是事物普遍联系规律最简化的模型;阴阳(后天)就是对立统一律,一分为二地去认识事物。八卦、阴阳(后天)可以无限地推演,而五行则不可。阴阳(后天)以倍数级、八卦以平方级演化,五行以何级?八卦在解释医学时,只有坎、离较为形象,其它六爻则牵强。这对于一个理论体系来说,是不可能的。所以说,八卦不是医学采纳的理论体系。

至于说,金乃金属,实在是误解。金乃石器。《内经》说金克木、水灭火,不过是一种比喻,是向当时愚昧的人宣讲时的比喻,反而愚昧了现在的聪明人。取象比类的事物,并不都具有木火土金水的属性,只是这类事物间都遵循着最基本的制化规律。

对医学而言,五行,是时间模型,而非时空一体模型。五行只有与经络结合时才构成时空一体模型。

留个思考题,肾阳虚、脾肾阳虚;肾阴虚、肝肾阴虚,用不同的辨证体系联系起来。解释清楚了,就知道中医各家本是一体的。

轉自  http://zhongyi999.dd.topzj.com/v ... p;extra=&page=4  第51貼。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6:41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