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3604|回复: 2

医海钩沉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10/22 00:49: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第一章 中医的建树第一节  中医的基础子桓经收集整理总结的《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重要医学文献,它总结了秦汉战国及春秋以前许多医家的经验和医学成就,体现了周秦时代的医学特点,确立了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发展的基础。
《内经》系统地阐述了人体的生理、病理过程,以及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内容包括藏象、经络、病机、诊法、辩证、治则及针灸和汤液治疗等等。
《难经》是一部堪与《内经》相媲美的古典医藉,成书于汉代之前,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生理、病理、诊断、治疗等,补充了《内经》中的不足,与《内经》一样,成为后世指导临床实践的理论基础。
《灵枢》原来叫《黄帝针经》也叫《黄帝外经》,曾长时间失传,北宋元佑八年,高丽作为进贡品将其返还。后来有人将《黄帝针经》与《内经》合并,改称《灵枢》。
第二节 中医外科手术中医的外科手术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在周时就有麻弗散,也有针刺麻醉。1962年兴起的针刺麻醉热,就是对古代针麻技术的挖掘,只可惜没有坚持下去。中医的外科手术,主要也是通过麻醉进行的,手术后,缝合皮肤用的缝合线是鱼鳞草,采用鱼鳞草缝合皮肤得需要技巧,否则鱼鳞草会断,缝上鱼鳞草后,针眼让草胀死,草与皮肉不会产生粘连,伤口长好后,鱼鳞草可以抽出来。后来缝合线又改成羊肠线。
最早对肿瘤的研究只有良性与恶性之分,中医基本上只对良性瘤作手术。《内经》中所提到的九针本是专门用来割治疮疥脓包用的,所以九针治病只能算是一种小手术。现在早已没有人会这套技术了。
第三节 中医的病毒研究战国时期,当时火灸主要用于治疗热(音义)病。热病的症状像风湿,但不是风湿,像伤寒也不是伤寒,比伤寒历害。从患者死后的腐尸中常能捡出60~140个菌虫,热病实际是病毒造成的。治疗热病时,患者需被绑在十字架上,架起来,身子下面用艾叶加热水薰,达到了一定的温度时,身上再用点燃的艾绳直接触及皮肤穴位。灸疗的原理是将药料加热到一定的温度,使药气顺着经络进入内脏,菌虫受不了火灸的药气,自然向外逃出,使之被排出体外,灸法因此而产生。
那时候,世上流行四大暴病,梅毒、天花、霍乱、伤寒。伤寒被排在四大暴病之首。这四大暴病的病毒统归为第一大类病毒。第二大类病毒有鼠疫、麻疯、肺痨、黑死病。伤寒流行是由于饮水源受到菌虫的污染。这种菌虫传播起来非常可怕,患者发病后短时间内就会死亡。得了这种病就治不了,因为爆发速度太快,病人时间很短就会死亡,所以,当时的医者无法找到该病发病的真正根源,无法确定这种病究竟是什么菌虫引起的。张仲景在他的《伤寒论》里也没说出它的真正根源,只知其果,而不知其因。
我们的祖先很早就认识到许多疾病是菌虫引起的。他们对人体内的各种毒素都有深入的研究。战国时期,医学实践者就提出,人生是个大毒物,即是砥,即是消,有砥就有消。人体内有五大致死毒素,它们是脓、痰、涎赤、蝎、瘅。并且用尸体做实验,尸体从头到脚很快浮上一层密密麻麻的菌虫,不久整个尸体又变成一只大虫。这个实验前文曾提到过。
明代的儒医们曾争论过古人所说的五大致死毒素究竟为何物,最后始终没搞清其含意究竟是指什么。(现代社会环境变了,人体内的条件也变了,人体内又多了一种毒素,这就是污染,应该说现代人体内存在着六大致死毒素)。

第四节 扁鹊之成就扁鹊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正式传记的民间医家,擅长内、外、妇科、儿科治疗技术。其医术特点为调节五脏六腑和以毒攻毒。扁鹊曾为太子治尸厥,实际上太子患的是羊毛疔。扁鹊擅长治疗半身不遂、头痛、痈、羊毛疔和瘀,在接骨和针刺上也有独到之处,在火灸方面有自己的创造性,在学术上自成一派。扁鹊的医术当时在列国中名列第一,无人能比,但他也很孤傲,个性极强,我行我素,经常出言不逊,得罪了不少人,让人下不了台阶,砸了许多御医们的饭碗。御医们对其恨之入骨,都有害他之心。后被秦国太医李某派人骗到郊外用棍棒击昏,再用车碾死。
扁鹊给百姓看病不要钱,他说爱给不给;可是对有的人给钱他也不想看。给有身份的人看病,他也盛气凌人地说你爱看不看,非我谁也看不了。因而也得罪了有身份的人。扁鹊的医术在当时就比后世的李时珍高出许多。只不过李时珍思想活跃,会收集民间验方,会整理著书传播四方,而扁鹊则死心眼,不善写作,思想只局限在看病上,他的治疗技术都是他个人的经验。他说不给后世留下一点东西,让后人自己去学习,去探索。他一生什么著作也没有写。《难经》不是他写的,是后世文人墨客强按在扁鹊身上的,那时的文人厚古薄今,总说古时好,这已经在人们的意识上形成一种定论,所以张冠李戴、篡改历史事实的戏法层出不穷。
第五节 华佗及其贡献一千七百多年前,华佗讲过,人的寿命本来应该是二百多岁,为什么都只能活到七八十岁?再往前寿命还要短,只有六十几岁,再往前则只有三十几岁。
华佗说:人的寿命和五个方面有关。”
首先是火,火是由于人体各脏器的不平衡造成的,百病起于火,火来势最快,破坏力大。
二是水,水是指人的先天免疫力,免疫力降低了,就会造成菌虫乘机泛滥、疯长。菌虫在人体内没有天然敌手,像进入毫无防御之地,肆无忌惮,横行霸道。当时对微生物已经有微菌(细菌)和菌虫(病毒)之分。
三是土,远古人是从树上摘果子吃,现在人们是从土中种植的植物上获取粮食,水和植物到处都有菌虫,但土中最多。菌虫从口进入体内,人生于口,而最后死于口。
四是木,用木来比喻人的骨架,骨架就是树干,树干要是损坏、腐烂了,那么身体也不会支持多久了。
五是金,金是指人的筋皮,筋有硬有软,一段一段不一样,筋要是松驰了,萎缩了,人也就完了。金好比人穿着的衣服,是护身的铠甲。
华佗认为人体疾病变来变去就在这五行上,五行平衡了,病就能治愈。他还说年龄大的人好比是粗树干,击它一下没反应,需求的养分大于吸收。年轻人好比小树,击它一下,它就会立刻弯曲,反应灵敏。年轻人气血旺盛,治病好得也快。
华佗讲医学简单明了,形象生动,讲在实处,谁也没有华佗讲得好,华佗治病医术高超,在中医史上可谓第一把交椅。
华佗在做脑部良性肿瘤手术时,使用麻弗散,病人被麻醉后,全身肢体僵硬,但在整个手术过程中头脑是清醒的,还可以与别人聊天说话,这在当时的普通老百姓眼里确实是神术。
麻弗散后来经过丝绸之路传入西方。西方智者对其不断革新,几经变换,从而使现今的西方麻醉技术超过了中国。1947年,名誉先生还曾见过中医有人用麻弗散做头部良性肿瘤手术。在民国时期,这种手术就已经被明令禁止。
华佗在剖腹开膛或者用斧子劈开脑壳取良性瘤子之前,先用子午点穴法封住局部气血循环。子午点穴是中国人的一大发明,点穴者需有一定的指力,使患者全身僵硬,使局部气血停止循环。西方人也学过这种技术,但学艺不精,未得真传。
华佗做完手术后,在里层先上些药,类似现在所产的云南白药,外层皮肤再糊上一些药,该药是由鳔胶,枣泥,蜂蜜,蚌汁混合在一起制成的,以便将刀口粘住,所以当时的老百姓常对做完手术的病人说不要把长药碰掉了。
华佗做手术时只用斧子,不用刀,在治疗某种病时,华佗一斧子将脊髓砍开,埋下药,再缝上,以后全身的病痛就全好了。
华佗与李时珍相比,李时珍算是只会治小病,所以西方人认为《本草纲目》没什么了不得的。治疗面瘫,华佗只在鼻子周围四~五个穴位进行针刺,针刺有前后次序之分,不像其他医家,乱扎一气,若瞎猫碰死耗子碰上一个治好了,就说自己也能治这种病。
古今中医书里只讲五脏,对于六腑多少讲一点,但很不全面,中医不讲头,是因为讲不上来。对于《脉经》,各家讲各家的,使人产生误导,本来可以走直道,却要经历千难万磨,才能达到目的。中医学里缺少的内容太多,对许多问题认识浮浅,稀里糊涂。历史上,只有华佗一人讲得最全面,从头讲到脚。
"中医"这个名词在历史上跟华佗有直接关系。远古时期,由于缺医少药,一般人有病时只得忍着,只有在病得快不行的时候,才请人来看病,当病人快死的时候,家人把门板摘下来,放在院子里用凳子架起来,让病人躺在门板上,全家人围坐在周围并敲着鼓,人们把这种形式叫做敲鼓沉终。医生来了之后,让病人喝下一碗汤药,无论死活,就这一碗汤药,救过来更好,救不过来全当作为病人送终,谁也没有怨言,所以当时人们管大夫叫做医终。
这个名称一直沿用到三国时期。因为华佗在四处行医时,自称自己是中原的医终,后人便根据华佗这句话,将中原的医终颠倒简称大夫为中医。
华佗的学问实实在在,没有故弄玄虚之处,华佗的脾气很倔强,不会处人际关系,思想单纯,自认为救人一命必有回报,结果还是为曹操所杀。
曹操患头部积瘤,华佗要用斧子劈开头颅,曹操说这是想谋杀他,于是将华佗杀害。临死前,曹操说不能留着华佗,天下人的病不是全都可以治好吗?给百姓治病有啥出息,只要把我的病治好就行。华佗对曹操说,我死了,你也得死。曹操大怒说,我非叫华佗死在我前面不可。华佗的死,使中医学的许多精华失传。如果他的医术能全部保留下来,现代中医将会超过现代西医的水平。
第六节 赵御医元朝赵御医在中医史上可坐第二把交椅,他对肺与肝胆的疾病有着创造性的研究,一生当中从没有著过书,立过传,所以在历史上没有名气。垂丝探脉技术就是赵御医发明的。他用二十八根丝线缠在病人的寸关尺部位上,隔着门帘,把在丝线的另一端,凭着丝线传来的脉的跳动诊断疾病。
第七节 李时珍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是对众家经验收集、整理和总结之大成。李时珍在36岁开始着手写《本草纲目》。消息透露出去之后,人们不再愿意把珍贵的东西告诉他,所以他一生只会治疗小病,手术他不会。当时有许多疾病他也闻所未闻。《本草纲目》中有许多方子谁也不知道是干什么用的,就连他自己也不知道。
《黄帝内经》问世后,开始并末引起人们的注意。到了南北朝时期,该书被带进宫廷,供大内中有身份地位的达官显贵使用,并且戴上《黄帝内经》的头衔。到了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与《黄帝内经》相辅相成而又相对,这才引起了朝野上下人们的重视,《黄帝内经》到此才最终确立了在医学领域中的地位。
后世许多医家批评《本草纲目》杂乱无章,广而不约。说李时珍离经叛道,想推翻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但是他们虽然不服气,却又拿不出自己的东西来。
《本草纲目》开始发行时是二本。以后变成四本,现在重新点校之后仍然是二本。如今的中医每人手里都要有一本《本草纲目》,不然就称不上中医。
第八节 张三丰与《太乙针经》明代张三丰在医学,内功和武术方面的研究,对后世都产生很大影响。在他四十余岁时曾身患肺疾,被一名姓王的郎中治愈,自此以后,他用毕生的精力通过研究和实践,继承、总结和发展了《黄帝内经》。使中医学水平大大地向前推进发展了一大步。曾著有医书《太乙针经十三式》,享年158岁。
张三丰的医疗实践震动了朝野上下,民间传说张三丰是十个秀才的智慧,三个黄帝的福份。
张三丰在向弟子们分赠礼物的时候,每个弟子都得到了自己应得的那一份,其中将《太乙针经》传给张翠山,唯独二弟子什么也没有得。便哭着向张讨要。张三丰随手画了一张《武当内功心法十三式》(即修真图)并配上文字送给二弟子。二弟子对此不感兴趣,认为没什么用。
为了能得到《太乙针经》,二弟子事后搞了一场恶作剧。诈称师傅谢世。为此他修了一座空坟,墓碑的正面是文字,背面是(修真图)。二弟子带上随身日用品藏于空墓内,企盼张翠山在奔丧时,能流露出《太乙针经》的下落。谁知张翠山将道场搞得非常隆重,雇用了许多吹鼓手,吹吹打打长达两个月之久,始终也没有露出什么。二弟子在空墓内出不来,又无法脱身,最后困死在空坟内。
张三丰交给张翠山的《太乙针经》被镶嵌在一块大磁铁内,张翠山用什么办法也无法打开。最后聪明的张翠山找到一块金刚石才将磁铁打开,得到《太乙针经》。许多人在暗地里窥视着张翠山的一举一动。一次有人找到机会,趁其不备将他杀死,《太乙针经》从此流落民间。
武当丢了镇山之宝,为了向后人做个交待,在没办法的情况下,长老们只得按照原书的尺寸、模样制作了一部无字书,封面上用纯金粉,大金字书写着《太乙针经》的书名。从此人们传说如果谁有幸得到《太乙针经》谁就是扁鹊再世,华佗再现,身上有什么病都可以治好。
民国初期,有人在京城出来行医,专门治疗不治之症和绝症。门诊的牌匾上写着“  天下行医第一家,实际上就是《太乙针经》的翻板。结果,时隔不久,此人全家被追杀,书被抢,活下来的受伤者从京城逃到山东,又从山东来到辽南,落脚于瓦房店平房隐居。
此事件发生后,又有人制做了第二部无字书,封面用纯金粉写着“  天下行医第一部几个大字。在该书的后记部分记载着这段悲惨的经历。
进入现代社会,由于环境的变化迫使针经医学做出变革,由于污染的参与,使疾病的复杂性和治疗难度一下子增大了几倍,过去那些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再也不能如愿以偿了,解决污染成了《太乙针经》治疗的当务之急。同时疾病的种类也发生了变化,远古时大气的臭氧层特别厚,人的疾病主要是泻肚子和蛔虫,以后臭氧层减了一层,开始流行伤寒和霍乱,以后又减了一层,便流行痨病和红斑狼疮,再减一层,流行性病,继续减下去,癌症多起来了,接着是艾滋病问世。
儒医不知变通,照用古方古法,自然治不好病。有心人看清了前后的变化之后,运用思维与意识,深究疾病的根源,对问题的症结穷追不舍,这才使体内污染问题得到解决,使《太乙针经》又一次跟上时代变化的脚步。
未来的社会环境变化,新的问题将会层出不穷,这种情况必将为人类的医学研究添加上更加沉重的负担,所以人类的医学研究肯定是任重而道远。

第二章 儒医歧途传统中医里面的文化糟粕
传统中医具有悠久的历史,但由于历史的局限性,传统中医未免有许多文化糟粕搀杂在里面,这是五千年封建文化的一大特色。直到今天,我们仍然能看到那些文化糟粕的影响仍然根深蒂固地左右着人们的头脑,并被推崇为中医学的最高境界。
有些文化之所以被称为糟粕,就是因为它的存在阻碍了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科学事业的发展。正是由于中医学里的文化糟粕所体现的那种机械的和唯心的思维模式,才导致古籍中的传统中医学历经二千多年,一直步履维艰,始终没有出现太大的进步。所以中国历史上的那些影响即深又广的文化糟粕,是套在中医学上的一把沉重的枷锁,这把枷锁不打开,思想就得不到彻底解放,中医学就难有进步,人们就会老捧着历史上那几本经典不放,对着古圣人顶礼膜拜,不假思索的以为古贤人的所有思想都是最伟大的,最高深的,最科学、最进步的。下面将叙述那些文化糟粕的思想来源。
第一节 《周易》与八卦的影响1.《易经》历史上对中国文化影响最大的东西莫过于《易经》,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色。
远古传说中有三个重要的人物,即太皓,炎帝和蚩尤,他们分别是三个种族部落中的首领。
据说太皓姓风,画八卦代替结绳,以作记事的符号,即:乾(天),震(雷),兑(泽),巽(风),离(火),坎(水),艮(山),坤(地)。八卦由阴和阳两种线形组成,阴阳是八卦的根本。
这一传说有无其事尚不能考证,不过类似的原始楔形文字,在我们西南的苗瑶部落中确曾普遍使用过。南宋周去非做广西灵川县令,有人投木片告状,木片上刻着长短条痕,据翻译说他和仇人相攻,仇人用箭射他,请求县官究办。依此作例,八卦原是夷族木楔文字很有可能。后来华族发明象形文字取而代之。
据说伏羲首先借八卦作为卜筮符号,这大概是将八卦符号移做它用的第一人。由于洪君长老是伏羲的半个徒弟,所以道教与八卦便结下了不解之缘,道教在创立之初本来也没有什么东西,只是算命。三国时期,诸葛亮借用八卦将大地分为八个方向。这是八卦应用领域的又一次拓展。后来有人开始将八卦引进医学。明代张三丰根据八卦符号编出八卦掌,其实也没有什么更深的意思,只是借用其名而己。到了近代,人们的思维越发挥越玄,将八卦应用到了几乎无所不包的领域。
《周易》是周文王的老母(人称立山老母)算命使用的工具。立山老母喜欢用大铜钱测算命运,分天、地、人、才四部分内容。有人要测命运,她就给你测命运;诸候争雄欲测霸业,她就为你测霸业。要测天地换代,她就给你测天地的变化。总之要测什么,她就能为你算出什么。这是立山老母的个人嗜好.每逢办事之前,她都要经过抛铜钱测算之后再做决定.这名老母的三寸不烂之舌的确历害,讲得头头是道,谁也讲不过她。在那个时代,她的说教确实能打动一大批人,请教她的尽是些有地位的人,所以出了名。
《易经》是周文王写的,现在的《易经》已经被篡改得面目全非,谁的话都有,越解释越玄。原来的《易经》是周文王写给他父亲的。颂扬他治国有方,并提出一些统治臣民的方法。当时已经有《牛马经》,但是还缺部“狗经”,《易经》说白了就是“狗经”。易字即是啸天犬,将易字上下折开变成日和犬两个字,就是天狗的意思。用狗传道实际是在骂人,说明写书人本身不怀好意,当然,实际上也写不出什么好书。其中的划地为牢,就是不让你脱离禁锢之所,三年之后你才能够离开,这就是他想统治人民所想出来的坏主意。虽然是坏主意,是骗术,但原文写的含蓄而宛转,以避免人们产生反感。周武王也极嗜好卜筮,用现在的话说叫算命,他随身带有九颗铜钱,常以这九颗铜钱摆成一个园,就成了狗头图案。看来周家对狗确是情有独锺。周文王的《易经》满篇全是骗术,但在书的最后也说了如何治国安天下的三句真话:以诚信天下,以诚理天下,以诚顺民心。周文王在当时已看透了人生,知道如何统治天下,并且名垂千古,万古流芳。
现在讲《易经》的人,都有他们自己的歪理,《易经》在他们手里成了一把万能钥匙,想开什么锁,就能开什么锁。由于《易经》被篡改,被曲解,人们已经不知道原来的《易经》究竟是怎么一码事,所以西方人要收购最早的《易经》,越古越好,要看看原版的《易经》究竟说的是什么,同时要比一比,《圣经》和《易经》究竟哪本书出得早。因为在那个年代能出现一种对后世几千年产生巨大影响的书,确实不容易。
实际上《易经》堪称世界上第一本书,当时文字刚开始使用,《易经》被刻在石头上,以后才被刻在龙骨上,再往后,才刻在竹简上。《易经》作做为一种文化现象,堪称世界之奇,但《易经》这部书所表达的思想,确实没有多少值得称道的地方,更谈不上有什么科学价值需要人们费力去挖掘。

2.《道德经》春秋时代的老子李耳曾做过县令,一生忙于政务。退休后,在归途中见一牧童骑在牛背上吹笛子,这一田园牧歌景象使李耳大为感动,童心大发,回家后一夜未睡好,还做了个梦,梦见自己在天庭中游玩。于是,兴致来了,写了一篇触景生情的文章,名为《青牛篇》。李耳一生只写过此一篇文章。
后来,有位不知名的举人写了一篇哲学文章,名为《道德经》,并且将文章作者按在李耳名下,从而使该文名声大振。后世学者不知其中有诈,真以为是老子所著,便纷纷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该文。出现了五花八门的心得体会,结果《道德经》的原文意思不仅没搞清楚。反而被搞得玄而又玄,令人越来越糊涂。
实际上,《道德经》的本意就是讲圣人治民,非以明之,将以遇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当使民无知无欲。天道纯自然,顺自然者生,逆自然者死。作者还发明了驾驭臣下的方法,使官史不能作恶,百姓服从朝庭.制定贵贱尊卑的秩序,对当时的社会歌功颂德,告诉人们一生要顺从皇帝的意志,叫你干什么,你就干什么,这样才能一生无事.还为天下的臣民定下一生的规矩,谁也不能违犯,一生要随逐潮流,一切都要顺从。
不过,李耳本人也确实思想活跃,处事圆滑,富有心计,点子众多,他打着普度众生的幌子很有感召力.。
3.八卦球
八卦球原为李耳所创,八卦球内的阴阳鱼原为红白两色,象征着父精母血。白色是精子,精子是由血水演化而来。后来白色又改为黑色,黑色是李耳所养的青牛的皮色。当时李耳已得知天体是圆的(当时人们已经知道太阳系中有五大天体-金、木、水、火、土星),所以将这一图腾做成圆的.由于生命是由精血两方面孕育而成,所以八卦球被分成两半,两个点是生命孕育的初点,是父精,外面园是卵子。
八卦球内有阴阳两鱼,一倒一正,此图受释迦摩尼,阿弥陀佛坐姿的启发(当时佛教与道教几乎同时诞生),身体是正直的,两脚盘起,垫在臀下,双手相合,掌心虚掩,呈亲合式;头在上,臀在下,背朝天,呈打坐姿势。倒着的鱼儿则是受到母腹中胎儿姿势的启发,头冲下,而臀朝上。阴阳二鱼一倒一正,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象征双手相合的拜姿。同时这阴阳鱼一反一正相合抱成一个园,那是蛇蛋,阴阳鱼展开,就变成一条蛇。
李耳为了显示自己独一无二,让天下人都知道我李耳,让道士们头戴瓦沿帽,顶着阴阳鱼图案,脚上穿的鞋也是阴阳鱼图案,前胸后背都是阴阳鱼图案,使人们产生一种神秘感,并因此而受到震摄。现在看来,经过几千年的验证,李耳确实达到了他的目的  ,并且效果恐怕比他想象的还要好。
4.《周易》与八卦的影响      
《周易》及八卦本来没有多少内容值得称赞,也没有多少科学原理在里面,但后世文人多喜好崇古,崇尚清谈,每做学问必引用《周易》、八卦,仿佛不如此,不足以说明学问的高深。两千多年来,这股风愈演愈烈,搞得人们晕头转向,分不出真假,以致于无人敢公开站出对此说个不字。
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学更是难以避免遭此恶运。唐代著名的医学家孙思邈就曾说过“不知易,不足以言太医”,意思是说不知道《周易》理论就不能做一个高明的医生。刘元素、张介宾、陈修园等许多古代医药学家均极为重视对《周易》的研究,并用之于临床实践。
张介宾还专门写了《医易》一卷来说明《周易》与中医理论的关系,张氏对《周易》和《内经》均作了长期研究,并著有《类经》,《类经周翼》、《类经附翼》等书。《类经》把《内经》分类,编辑为十三类,三百九十条。他编著的目的是为了“发隐就明,转难为易,尽启其秘而公之于人。”以利后学。他说:“类之者,以《灵枢》启《素问》之微,《素问》发《灵枢》之秘,相为表里,通其义也。两经即合,乃分为十三类,他对于《类经》中意义较深,言而不能尽意的地方,认为有另详以图,再加翼说的必要,所以又写了《图翼》、《附翼》。《医易》为《附翼》的第一卷。
《易经》说:“乃知天地之道,以阴阳二气而造化万物。人生之理,以阴阳二气而长养百骸。易者,易也。具阴阳动静之妙;医者,意也,合阴阳消长之机。虽阴阳已备《内经》而变化莫大于《周易》,故天人一理者,一此阴阳也;医、易同原者,同此变化也。岂非医、易相通,理无二致,可以医而不知易乎?”他认为医、易理论相通,必须懂得易理,才能深刻理解医(易)理,所以作为医生不可不知道易。
儒医把医学与算命结合在一起,只能证明他们学术上的穷途末路,肚子里没有一点真才实学。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故意将水搅浑,让人们看不懂。只要大家看不懂,就能显示自己有学问,从而满足个人的虚荣心。
儒医在做学问的时候缺乏实践,只会照本宣科,清谈。他们所著的医书都是根据别人的经验,再加以凭空想象和看似合理的推断,东拼西凑而来的。这样做的结果是中医学被歪曲了,中医的精华被文人墨客的精美语言给修饰了,中医理论仅仅变成了一种口号,成了中看不中用的摆设。
战国时代的两大儒就是孟轲与荀况,孟轲在思想上,而荀况在传经事业上都有很大的影响。孔子讲仁义礼乐,孟子偏重仁义,荀子偏重礼乐。孟、荀是儒学分化发展以后的两大派别,孟子主张性善,仁义是人性,因之人人可以做尧舜。孟子继承了孔子的天命观,相信五百年必有圣贤出世,平治天下。子思孟子创立了五行运气学说,发展到邹衍,成了阴阳五行家,集迷信怪妄之大成。
在洪荒时代,伏羲发明以八卦作为算命手段,洪君长老是伏羲的半个徒弟。后来周文王又根据伏羲的八卦写出了《易经》,老子创八卦球推动道教的发展。孔子讲《论语》讲得好,后世谁也比不过,孟子一看在历史的功劳薄上没有自己的份,也打算在历史书上一笔,于是根据《易经》和《论语》编写出《天纲往常》(清代一名姓金的秀才将“往常”去掉只称〈天纲〉。  这样孟子和孔子便在历史上并列齐名,于是中国古代便有“四大学识”,伏羲易经被称之为民间学识,老子、孔子与孟子齐名成为另外的三大学识,中国的文化历史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医有关五运六气的学说,就是从孟子的〈天纲〉里头引进过来的。实际上〈天纲〉同<易经>一样,没有什么科学价值可言。但儒医却为显示自己的深奥,抓一把是一把,硬是编造出五运六气七篇文章塞进<〈内经>当中,将宇宙神话,说成是神,目的是要把读者弄糊涂,将水搅混。后世儒医不动脑筋,也照此效仿,凡医籍大部头,开头部分总要讲五运六气,仿佛不会讲五运六气就不是一名好中医。实际上这些东西都是唬人的东西,它只能使人们在医学研究当中误入歧途。
第二节 释、道、儒学说的影响中医诞生在商末至周这段时期,出现了神农及黄帝所著的医书。至秦汉、三国、晋这段历史时期,中医又有许多新的东西出现,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基础。中医学在它的发展之初便受到道教的极大影响。由于道教对其自身核心内容的保守和保秘,致使中医学在吸收道教医学的许多内容时,出现真一半,假一半的情况。儒医则按这些内容的字面意思进行揣度,随意解释,不免使中医学中的一些理论出现混乱。
命门一词就是中医从道教学来的词汇。命门一词最早见于<内经>中的<灵枢·根结>一文中(〈灵枢〉原来叫做黄帝针经,即黄帝外经)。该文在解释命门含义时明确指出,“命门者,目也。”后来的<难经.三十六难>对命门的解释是“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诸神精之所舍,原气之所系也;故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
实际上,命门是道教中练功的产物,修炼内功、硬功或武功时,能量逐渐蓄满全身,但身体某处总有一个点(穴位)练不上去,永远是空的,这一点便称之为命门。练功者需用紫铜板护住该点,通常叫护心镜。命门是死穴,一击即死,同时这一点又是起死回生的原发点。内功、硬功和武功这三家对命门的取穴点各不相同,都在前胸后背的三条线上。中间线上一般有百会、玉枕、关元、脐中、会阴等处,邪教还有涌泉、三里等处。每个人也各不相同,一个人也可能有几个点,不练功者没有命门。
儒道两家都是封建社会最出色的政论家,儒家替统治者制定贵贱尊卑的秩序,道家替统治者发明驾驭臣下的方法。汉宣帝曾教训儿子说:“我们汉家自有制度以来,杂用儒道两家,你偏重儒家非把汉朝弄坏不可。”后来元帝果然把汉朝弄坏了。
道教教义非常庞杂,从佛经摘取神话仪式,从儒采取伦理,从阴阳五行家采取迷信妖法(占卜吉凶,推算命运)混合道教本有的炼丹长生之术,形成中国唯一的宗教。它确是中国式的,适合中国社会,所以能长期流传,与佛教对抗。当它对抗佛教的时候,总是联合儒家,儒家抗佛也需联合道家(不一定是形式上的联合),因为它们的性质大同小异,并没有不可缓和的矛盾存在。
佛经是在东汉以后才大量输入我国的,并使中国文化在隋唐以后产生内容上的革新,南北朝、隋唐是中国佛教的极盛时代。佛教含有神秘而又丰富的哲学思想,修道证功的理论和方法。从来统治中国思想界的儒家各学派,其哲学成份极其贫乏,远不是佛教的对手。就是专门谈玄的老庄学派,因规模狭小,对抗佛学仍不免“鲁班门前弄大斧”,一接触势必败退。当时恰逢西晋灭亡,黄河流域被外族占领,他们本身文化低微,正需要接受新的教化,长江流域乔居着大量从北方逃迁来的士族,他们极度苦脑失望,正需要强烈的麻醉剂,求得精神的安眠。佛教的流行,恰恰给予了他们以再好没有的机会。
于是到了宋代,中国文化便有了儒、道、佛的混合物——宋学。宋儒讲修身养性的功夫,尤其朱喜,讲得更周到切实,他们在这方面确有甚大的成就,是应该珍视并采择的。可是修身养性以外却很少有所发挥。因为宋学所以发生是由于统治阶级需要这种学说——能教人服从尊长,不敢犯上,听天信命,庸言庸行的学说。宋学恰恰就是训练这样庸人的学问。
宋儒理学敦、颐二程和朱熹是正统派,当南宋正统派盛极时代,陆九渊反对派与朱熹立异。从这两派的原本来看,正统派由儒家的纲常,道教的清静(无极图)、术数(先天图,推算命运),佛教法相宗的哲学构成,修身养性功夫是由浅入深,好比佛教的“渐教”;反对派由儒及佛教的禅宗(明心见性,此心即佛)构成,修养功夫主豁然贯通,好比佛教的“顿”教。
宋学的思想基础有二,一是无极图,二是先天图。所谓无极图源于东汉道士魏伯阳著《参同契》,讲炼丹秘决。唐末道士陈抟总括秘决,制成无极图,刻于华山石壁。其修炼之法是从“玄牝”下手。“玄牝之门”指人身命门,气从这里发生,称为“祖气”,凡人身五官、四肢、百骸的运用知觉根本就在这里。把祖气提升上去名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目的在炼有形之精化为精妙的气。又炼鼻子呼吸的气为出有入无的神。神气贯彻五脏六腑成中层,五气朝元。修炼得法自然水火交媾成孕,取坎(水)填离(火),阴(水)阳(火)交媾的结果,结成“圣胎”,然后“练神还虚,复为无极”。修炼功夫到这里,圣胎归到“元始”也就无终(长生不老)了。
无极图的修炼步骤就是先要得窍,次要和合,再要得药,最后要脱胎。这就是求仙长生的秘诀,所有这些修炼内容纯属无稽之谈,一派妖言。
陈抟又传出“河图,洛书”两图,据传说,伏羲氏时候,黄河里出了一个“龙马”,背上有图(河图)。洛水里出了一个神龟,背上也有图(洛书),伏羲氏根据这两个图,画成八卦。这个传说原本是一个怪诞的神话,陈抟却自称得到了马背上的原图,天地奥妙全在图里面,比周文王及孔子所讲的《易经》高明得多,他称此图为先天图。
朱喜解释《易经》道:“有天地自然的易学(即先天图),有伏羲的易学,有文王周公的易学,有孔子的易学。伏羲以上只有图画,没有文字,最应该细玩,可以看出易理的本原精微处,文王以下用文字写出,失去了原来的精微了。
“先天图开始是隋朝时期一个名不见经传的人编造出来的,经唐末陈抟传出,并大行其道。实际上先天图就是《易经》八卦经过颠来倒去之后的一种翻板。将《易经》八卦的内容又向前发展了一步,但仍然没离开那一套算命哲学。河图、洛书就是其制作和宣传者利用它做为宣传自己,扩大招收弟子的一面旗帜,并成为服务于统治阶级,愚弄百姓的一种工具。
受宋学影响,儒医们为显示其学问的高深,将河图、洛书牵强附会地塞进中医学里,泡制出方园九宫,以八穴配八卦,即灵龟八法,还编成了八法歌:坎一联申脉,照海坤二五,震三属外关,巽四临泣数,乾六是公孙,兑七后溪府,艮八系内关,离九列缺主。
八卦方位以左为东,右为西,上为南,下为北,其配合数字是,东为三,南为九,西为七,北为一,西南为二,东南为四,东北为八,西北为六,中央为五。将八卦的名称及图象结合以各方,再加上中央被称为九宫,也就是八卦之宫,加上中央合为九宫。
灵龟八法本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打卦算命的产物,多年来却堂而煌之地坐在中医学的殿堂里,成为儒医崇拜的偶像。文人墨客们就是这样为了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和阿谀奉承的需要,将朴素辨证的唯物主义中医,演变成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东西。中医被无情地亵渎,被残酷地肢解。产生的误导使后世的学者历尽了千辛万苦,用几十年的时间,才能曲折迂回地找到目标。
第三节 神秘气功的影响气功之气是有形质的,人的能量没数,无法测量,能量和体能等值,女人所练的是阴柔,男人练的是阳刚。
练气功能否有成,完全取决于天赋,所谓有异禀之人,就是具有这种天赋的人。有人能练成龟息:封闭九窍,全靠汗毛孔呼吸,但有这种天赋的人世上太少了。许多人都想取得成功,都在苦练,这并不是你在哪想就能达到的,完全在于天赋。如果你的天赋只差一点点,只要靠内行人一点拔或者是用药力一促就成功了。若天赋差了很大一截,你就是用了一百年的时间,结果,你还是差很大一截,永远也达不到目标,白费力。
有大量的中医古籍,将气功当成医学上的崇高境界,实际上气功与中医是两回事,治病救人才是千百年来中医永恒不变的宗旨。  
练气功本来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可是道教却将它说得神秘莫测。有的道教人士在做表演时,常结合一些魔术手法,以此愚弄公众,用这种手段来吊起你的胃口,其目的是为了多招收弟子,这叫“迎来”。等你上钩感兴趣了,他就不讲了,其实那些传道的人他们自己也不懂。
他们用若干年的时间,将一本经典背得滚瓜烂熟,其目的是为了唬人以便在讲演时无论听众怎么问,他随便说出一句,就能一下子把大众镇住,让你答不上来,这叫“还拒”。即使讲得颠三倒四也无妨,大众更愿意听,结果上了他的圈套。用经典唬人是他们的长项,谁也讲不过他们。打坐更不用提,他们可以坐着吃、喝、拉、撒、睡,几天几个月,一般人是比不过。打卦、算命、测字,则是他们赖以谋生的手段。  
本来道教中那些精神垃圾只能唬唬普通百姓而已,可是儒医们看到那些东西却如获至宝。他们把道教那些东西拿到手后经过编纂,结果在医籍里就出现了人神忌目的内容,其用语竟然和打卦算命的用语如出一辙,除十天干、十二地支、二十八宿之外,还有吉日、除、定、执、危、成、开、凶日、建、满、平、破、收、闭等一些词汇,纯粹是地地道道的唯心主义的破烂货,显示出儒医们对中医学缺乏建树、穷途末路的本来面目。但是一般大众是没有鉴赏力的,谁说得好听,他们就听谁的。谁的书写得诱人,就封谁为名医;讲真心话反而没有人听,这就是人性的弱点。
第四节 古代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发展东汉张衡说:人体的气血流注是有时间性的,是根据宇宙星体对人体产生的影响而来的,气血运行的方向、速度是和宇宙星体运行的方向、速度是一致的。人体气血流速在身体的某一段区域速度减弱放慢,是由于这段区域血管增厚或是血管内壁有血脂阻碍造成的。而气血的流速始终是不变的。
心脏跳动的频率与星体自身的震动是相吻合的,人的疾病主要与心脏有关,所以通过心脏的跳动可以诊病。汉代张衡在对天体的研究中发现了星体自身的震动,就是依据人的脉搏跳动而来的。气血流注就是从张衡研究的学说中得来的。张衡那些发现与观察,只能够说,在实际中不能运用。中国人的许多发明就是这样,问题提出来了,就到此为止,不能继承,不能流传,谁的学说就是谁的,谁也模仿不了,也没有人懂。
后世的儒医根据张衡观察星体的学说模式进行揣度,最后发挥出了“子午流注”、“腾飞八法”、“灵龟八法”,实际这些都是杜撰出来的东西,没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第三章 气功传真当今的气功热充满了乌烟瘴气,真正的气功是什么样?本文拟从起源、本质、气功与武术、效果、目的、修炼、玄关、 女丹功、禅、丹田与辟谷、成仙得道、王重阳、张三丰、康熙以及《人生录》等诸节,作为门内之人的心里话奉献给大众。
.气功起源
气功自有文字记载,已有二千四百余年的历史。古时由于没有环境污染,人的体质纯,那时人的气力比现代人要大好几倍。列国时期,有一位铸剑师名叫欧野青,一次在锻剑的时候,偶然吞下一口气,顿时感觉气力大增。从此以后,他便继续照着这个方法练下去,发现了人体的七十二个穴位。后来,他将自己的练功体会写在一张羊皮纸上,传给他的儿子欧野上明,他的儿子又继续练下去,又发现了穴位之间的联系通道——经络。
二.气功的实质
炼气功的气是有质有形的物质,是一种无形的能量。将人体丹田部位的先天能量通过经络运用,输布到全身的过程就叫气功。气功修炼凭借的是人体内先天就具有的高能量流,有的人天生体内就具有这种高能量流,所以他们炼气功能达到较高的造诣,但这类人为数极少,功力再高也不能超越自身的体能。气功修炼必须凭借外力的帮助才能激发出那种先天的力量,而真正能够激发出这种力量的人为数极少。有些人虽然也具有天赋,可一生也激发不出来。世界上有内功心法的国家只有中国、印度和马尔代夫。
三.气功与武术
三国以前,只讲蛮力,所用的兵器也不开刃,刀刃有铜钱那么厚,较量拼杀时谁的力气大谁就占上风。到了南北朝时期,有个叫张华的青年人,从雕、虎、豹、猴、鹤的各种动作中悟出武术的奥秘,于是总结出一套模仿这些动物动作的套路,武术从此诞生。气功发展到了宋代,人们发现了内功的弊端,逐渐向医学靠拢,人变得越来越聪明,武术的技巧越来越高超,同时武术和气功结合起来,内讲心法,外讲武功,内外结合,武术以内功作为功底,从而使武术的威力增进。武功含蓄深远,每前进一步,功底就深一步,经验的积累也越丰富,一招一式足可使对方致命或致残。
四.效果
少林智能大师说:修炼内功可以积蓄自身的能量,自身功力增加可以作为武功的功底,可以学会自身能量的散发,眼睛可以发气,全身的任何穴位都可以发气,全身的肌肉骨骼可以随意转动。气功只能调节自身的身体状况,当自身体内的毒素积累达到再也不能调节的地步时,即使功力达到了顶峰,也只能将毒素暂时地封闭起来。最终毒素还是要爆发,人还是不免一死。有人经过几十年功力的积累,他的视力可以超过常人的五到十倍,但也有人用虚的手法同样能够达到,这两种人世上极少。有的人通过口服内药,以药气带动,通过药力灌顶,这被称之为一种幻气。真正经过几十年修炼发放出来的物质叫能量。有功力者发气一分钟,需要三天时间才能补回;发气二十分钟,需要三年的时间才能补回。所以即使他的功力达到了顶点也不肯轻易发气,只有双方争斗处在生死关口上,才被迫发气,将对方置于死地。内功达到顶点的人,大脑思维迟钝僵化,这是由于生物电传导太快的缘故,反射太快,人还来不及思维,便已开始行动,所以此时人己变成了一架机器,完全听凭自身内功的摆布,这种人实际上成了废人。同等体质的人,练气功者比不练气功的人身体状况要好,平时得病的次数也少。不练气功者死后尸体可以放五至七天,而练气功者,死后尸体必须在一天内入棺火化,否则就会迅速腐烂,因为练气功的人筋脉与骨络在死后会松动和脱落,所以马上就会烂掉。练气功者由于常年需要药物来维持自己,对药物有较强的依赖性,而不练功的人,即使身体差,歪歪斜斜的,但可以自身去调整自己,达到弱状态的平衡。长寿是在内功有了一定的基础之后,在某种机遇之下才会形成,关键是要打通任督二脉。历史上能打通任督二脉的人为数极少,为了打开任督二脉,不知死了多少英雄豪杰。历史上有据可查的长寿者,如张三丰,实际年龄为一百五十八岁,了然禅师为一百二十岁。吴三桂引清兵入关时,崇祯皇帝怕女儿遭污辱,将女儿长生公主的一只胳膊砍掉,长生公主活了一百五十四岁,一直活到雍政时期,有谁能和她的生活条件相比?
五.目的
1.练气功可以积累自身的能量,起到强身健体的作用,但也只是对自身有益,对别人则没有什么用处。
.作为武功功底。
3.心法的最后一式——用于自杀。人到了一定年龄,体内的毒素积累达到了极限,提前一周时间,人的面色呈粉红色,全身无力,沉重不适,预示着生命就要结束,为了摆脱临死前的痛苦与恐惧,有内功者可以自断筋脉,坐化而死。
六.气功发展
古时候,中国气功曾传到印度。佛教在北魏时期传入中原,但一直没有发展起来。后来由于少林十三棍僧救驾有功,唐王李世民遂大兴佛教,以后佛教又通过中国传遍亚洲。中国气功发展到了唐代,吸收融合了印度的瑜伽功和闭气法,具有刚柔相济的特点。修炼印度瑜伽功,可使全身一万八千个汗毛孔会呼吸。到了明代,中国的气功发展超越了印度,全身有八万四千个汗毛孔会呼吸,一百八十个穴位也会呼吸。穴脉可以移位,当穴位被击中的一瞬间,穴位立即移到脉上,所以眼看着死穴好像被击中,实际上它已经移位到附近的脉上,人并没死。
七.内功的修炼
天下各门派的内功心法修炼都分为九重天,只是所使用的手段方法不同,所走的经脉不同,最后所达到的结果也有所不同。
老师在选择小徒弟的时候,需用手按在被选者的根骨上,手掌感觉发热或者发烫就说明他的先天能量很足。能量是一种物质,人与人的天赋相差很大,有的多达几十倍,上百倍,甚至上万倍。体内不具有高能量流的人,练不出气功,气功不是靠练能行的。
徒弟必须在五六岁的时候就开始学武功,到十五岁的时候气力在体内已经形成,这时老师只要点拔一下就可以了,老师要对徒弟讲解人体的经络和三百六十一个穴位。然后让学生认穴、指穴。经脉与络脉不一样,男人与女人不一样,同样的穴位因人而异。认穴、指穴需在人身体上学习,学生不能分心,不能受外界刺激。学习认穴要靠死记硬背,没有任何小聪明可耍,要背得滚瓜烂熟,牢记在心,永远忘不了。
练内功时,老师站在学生的旁边,一边说,学生一边练。老师说吸,学生就吸,老师说闭,学生就闭,老师说送,学生就送。气包沿着经脉走,一点一点送下去,就像蛇吞蛋,直到这条经脉满了,再进行下一条经脉。以后学生就会明白怎么练了,老师只要告诉从那条经脉走就可以了,学生可以照书或按图进行练习,使丹田的能量在脉络里运行散发。
修练气功分为层、次层及层层,练功要靠药物作辅助。学徒期间要住在山里,与外界隔绝,没有任何干扰,也没有任何无关的想法,连赏花的时间也不给,要求心石即心若木石,专心在练功上。九年的习武时间,然后再用五年时间内功练成。
学徒时,老师还要教学生学文化,认字,练功者没有一个是文盲,都有一手好书法。老师让学生同时用双手写各种不同内容的字,目的是要做到一心二用或三用,练两腕的灵活性。待功夫练成后,练功者两眼向外一透,大脑是一片空白,注意力全在双眼或两耳上,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力量全在两条胳膊或两条腿上,全身放松,体内的气随时流动。
八.玄关
修炼内功没有不受内伤的,时间长了,瘀血慢慢积存在心脏周围的静脉血管里,瘀血越多,受内伤就越重,这种瘀血才是真正的“瘀”,这块瘀血在静脉里处于真空状态,活血化瘀的办法是不起作用的。
练功者须要等到一个特殊的机会,才能将这块瘀血从口中吐出来。刚吐出时是血,落地见风后,很快会变成石头状的硬块,硬块很坚固,打也打不碎。每个练功者早早晚晚都要经过这一关,瘀血能吐出来,就能生存。吐不出来,就会死亡。这是生与死的关口,所以称之为玄关。
由于练功者早晚都需要过玄关,所以他们平时要准备护心散,以备过关时服用,有人为了这一时刻的到来,曾将护心散保存五十年之久。药物成份主要是铅粉,用松香包裹着,吃下去之后,在胃中需要六个月时间才能化开,铅粉要靠松香才能起作用,药物化开分散后,被推向全身,服下护心散之后的六个月,还要配合练功。
儒医不明白事情的原委,人云亦云,仿效制作护心散,说是为了防止遭受红伤时瘀血攻心。
现代气功界更是道听途说,杜撰。把玄关说得神乎其神,结果离题万里。
九.女丹功
世上不存在什么女丹功,男人与女人所练的功法是一样的,只不过男子练出来的是阳刚之气,女子练出来的是阴柔之气,女人永远练不出阳刚之气来,这是生理决定的。阳刚与阴柔这两种力量是不能结合到一起的,就像阴电与阳电结合不到一起一样。男人与女人在体内气行的路线各不相同,男人线路是从左向右,女人是从右向左。练功到一定时候,男人的阳刚之气就停止不前了,但是在得到外界的帮助,经过助功之后就会快速上升。女人练功进展缓慢,怎么练也比男人差。女人练到一定地步,月信就练没了,结果月信中的毒物排不出来,在体内积存起来,经过长期积累就会形成大毒。阳刚的功力即使比阴柔的功力大两倍,男人也打不过女人,因为打着打着,女人的毒气就会释放出来,男人就得败下阵来。过去讲好男不跟女斗,不是男人不屑与女人斗,而是斗不过女人。女人的阴柔要是练成了,就不得了了,过去有许多侠士死在女人手中,就是这个道理。
十、瑜伽功
张惠兰的瑜伽功曾风行世界,张惠兰的师傅是苗族人,姓白,一生中默默无闻,平时没有人瞧得起。八十年代初,印度佛教大会,以武功论手段、比高低,张惠兰夺得第一名,在佛教界引起轰动,于是张惠兰在美国办起了健身院,掀起了瑜伽功健身热。新闻机构大量报道,出版录像,电视台曾以高价从美国输入瑜伽功录像带。其实录像带中的瑜伽功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张惠兰真正的东西被全部隐瞒起来。瑜伽功本来是中国的东西,追溯历史可以发现瑜伽功出自中国的殷商时期。当时纣王爱妃所编撰的霓裳舞,本是几种功法的组合,瑜便是其中的一段。后来人们传说霓裳舞失传了,其实并非全失,瑜伽功传入印度后,在印度得以保留下来。
十一.禅
禅字的左半部,放倒的意思是仙字,加上单字意思是半仙。禅学表面看来很有学问,很深奥,其实就是静。这里有八字要诀:有我,无我,有生,有死。再深入一步就是坐化,就是死,不死就不能成仙。
十二.丹田与辟谷
丹田就是关元这个部位,练内功是以关元穴位为中心,使能量一圈一圈似水涟漪波纹状向全身分布,当手发气的时候,手部能量消耗掉了,然后全身的能量再向手部进行补充,结果整体能量密度低了一层。历史上从来没有人在丹田的部位上结过什么实质性的丹,解剖后也没有发现该部位有什么实物,关元位置只是能量积累的一个点。辟谷实际是练功者出现的一种病态反应,肾虚火旺,或肝气横逆,都可造成食欲不振,或不欲饮食。出现辟谷现象,说明练功者体内出现了严重的机体失衡。
十三.成仙得道
现代人把气功看得很神秘,甚至把它看作是精神上的最高享受。西方人说宗教是我们的信仰,而我们实际生活中的所作所为才是真实的东西。是人创造了上帝,还是上帝造就了人,只有在罪恶掩盖了良知的时候,我们才说是上帝造就了人。
人在弥留之际,确有灵魂脱离肉体,升空飘逸这一现象,在本世纪初,欧美许多科学家研究证实,这是人的能量表现,是人一生的能量消耗到最后时刻,所剩无几的那一点能量。进入九十年代初,我国生物学家经研究也证实是人的剩余能量。
有些追求成仙得道的人,死后经过火化,能从骨灰中找到一些舍利子。其实,这是他们长期服食有毒的化学物质的结果。这些体内积存的化学物质经过烧炼后,变成的结晶体,结晶体本身具有大毒。
有些练功者平时服用氧化汞,经过点点滴滴的长期积累,达到极限时,人的肉身就会被水银定住。或者平时服食氧化汞,再遇上外来的氧化汞,内外结合,身体被瞬间定住,这种人的肉身当然不会烂掉。
红化也是愚弄世人的一种手段。红化是炼气功者被逼自断筋脉之死。火化时出现一片红光,遂尸骨不见。实际是用于燃烧的柴禾中暗藏着化尸粉,当温度达到三百二十度的燃点时,人们会看到瞬间一片红光,练功者立即被挥发的无影无踪。如果温度稍低一点,三百度时,练功者可以剩下一点点没有被挥发尽的物质。红化者常是些被愚弄为已经成仙得道的人,或者被阴谋篡位者所逼,而无可奈何的人。
气功被神化的原因,在当代主要是受到梁羽生,金庸的武侠小说所影响,历史上则是受到《镜花缘》《西游记》等神怪小说的影响,再深一步则是由于李世民提倡佛教的结果,再追究下去就是李本寺的《奇门遁甲》,因此许多人把魔术表演的小技巧当成现实中存在的东西,实在荒唐透顶。
十四.王重阳
宋代天山派,由于在本门实在找不出理想的继承人,就走出门派之外,将功法其中包括心法中的奇功,传于落地举子王重阳,并封号重阳真人,告诫王重阳永远不得流露出师傅的姓名。王重阳自命清高,虽然招收了七个弟子,但因碍于七真的身份犯忌,所以对他们另眼看待,只传授给他们被改动颠倒过的心法。以弟子悟性不够为借口不再往下传授,而将他的真正心法传给他侄子。王重阳天性聪明,多才多艺,在武术、兵法和医术上都有创新。其弟子邱处机看在眼里,记在心间,最后心灰意冷,只得流着泪愤然而别,自创崂山宫。王重阳做梦也没有想到,在他得急病死后,七真都遵照他的话去做了,并各自都成为一派。现在我们所见到的《伍柳仙踪》已不是王重阳的原功之貌,而是百花门的邪术。
十五.张三丰
明代张三丰是个对道教贡献最大,对后世影响也最大的人物。天性聪明而务实,从来不相信各种异端邪说,不崇拜和沿袭前人的说教,凡事都要亲自实践和验证。
武当共分作十三门,第十三门为正宗,其核心人物才有资格演练"内功心法十三式"即《修真图》。其它十二门让弟子们各把一门,教授弟子们自己编创的功法。
《修真图》是收集整理了天下各门各派内功心法的经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并吸收了李时珍的奇经八脉,使内功心法在历史上第一次由张三丰一人全面地总结完成,全法全诀,将内功心法推向顶峰。后世再也没有人能将内功心法向前推进半步。至此,天下各门各派争相演练传授"武当内功心法",虽然他们各有侧重,各有心得,但理论上是一脉相承的。
一九八八年十月十七日《文汇报》曾报导,在湖北江口市,武当山发现了《武当炼性修真图》,经中国武当研究会及国内一些气功家研究后,认为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道家最完整、最形象的练功图。初步地揭开了武当内气功修炼方法的部分秘密,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张三丰小时候是个孤儿,七岁时体弱多病。有一次他又饥又渴倒在少林山门前,被柴房伍修发现并收养。烧柴的时候,伍修无心地念着一部书,而张三丰却是有心地听着,很快他就能熟练地背诵出来。这部书就是在南北朝时期,从印度传入我国的《易筋经》。
《易筋经》曾在后来的一次大火中被烧毁,于是有人又去印度取回第二部《易筋经》。前后两部《易筋经》,内容已有很大差别。修炼少林的《易筋经》、《易髓经》、《增骨经》,只能加快身体新陈代谢的速度,不能用于治病,也不能长寿。
后来张三丰成为德能、智能、惠能三位大师的弟子,他们三人各成一派,张三丰一人兼得三位大师的真传。在十八岁的时候走出少林,张三丰发誓永不与少林作对,少林有难定返回相助。
张三丰一生研究总结的东西很多。《濒湖剑法》是他受到鹤喙的动作启发而发明的,张三丰创立三式,每式又变化九式,以后每代掌门又各创一式;张三丰在得到明代天下第一大侠肖十三郎的武功真本后,在此基础上总结整理出武术,称之为《五禽戏术》,现代少林海灯先生又在《五禽戏术》的后面加上一个法字,变成《五禽戏术法》。
在天体研究上,他观测到的天体只比郭守敬少发现四个;对中草药的研究只比李时珍少三四十味;在药物的解毒化解方面,张三丰谦逊地说不如云南大理公主。
张三丰曾超越门派,将锁阳功传于南宫世家。南宫世家只有女儿没有儿子,在女儿成婚后,由父亲先传于女儿,再由女儿传给丈夫阳欧学。
张三丰还总结了各门派的武术杂打精华,并改名叫散打。清代陈家老祖又从散打中演变出太极拳。以后又有人从散打中演变出形意和另外一种拳法。这三种拳法又陆续被后人演变出通背拳、猴拳、五行拳,成为第三代拳法。第四代拳法已流传到昆仑、内蒙、西藏、黄河两岸、长江南北、两广等广阔地域,南拳属第四代拳法。
张三丰在当时让弟子们到各地讲学时,在高举的旗幡上绣着四句诗:天是阴阳强是天,贵人玉身需要养,琼台楼阁建是玉,健康体魄需要保。从每一句诗中抽取一个字,即“强身健体”,说出了气功修炼的真实目的,可又有谁往心里去呢?
张三丰常半夜起夜,当他看见弟子们半夜五心朝天(气血循环的最佳体位),修炼子时功时,心里常觉得可笑。有一次他实在忍不住而哈哈大笑,冲到山门前朝着茫茫夜空高喊道:天下人谁最聪明,然后自答道"我"!接着又喊:天下人愚昧也,从古至今,没有一人能成仙得道,都死了。
张三丰的这些话被当时居住在武当山,后山坡,唐太宗李世民的第七代玄孙李兰听到,并将此事记录下来。武当山本身并不大,当时山上共住着三家人,前坡是李双凤,后坡是李兰,张三丰居中间。
张三丰本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扬,可是体质极佳,筋力过人,这是他天生就具有的体魄,而历史上的文人墨客根据杜撰,硬说张三丰丰姿魁伟,龟形鹤背,大耳圆目,须鬓如戟,寒暑惟一衲一蓑。
张三丰与常人一样,困了也得睡觉,只是他常不择地点地猫上一觉,即使在冬天也一样,局外人见到后议论纷纷,说他睡功如何深奥,其实张三丰怀里贴身揣着一块陨石,这块陨石可随人的肌肤的体温变化而自动进行温度调节。
有的窥测者趁张三丰睡觉的时候有意识地放出一条狗,扑向睡梦中的张三丰,当狗在与张三丰似接触而未接触的一刹那,一团火球飞起,狗突然受到电击,受到惊吓,下意识地跑回来。这一现象使窥视者目瞪口呆,纷纷传说张三丰的内功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因而人人都敬畏他。其实,张三丰的怀里还揣着另一件宝物,一块天然的电木,动物的皮毛与之接触,就会自动放电。
张三丰晚年在临死的时候说:天下最能的人莫过于我,可是还是师傅说得对,人有生就有死,我活得再长,最终还得死。
十六.康熙
清代康熙帝是一位政治家、哲学家、武术家、内功家、医学家,才能全面,见识广博,这是因为在这位君主的身边集聚了全国各地、各方面的优秀人才,高手如云。他本人性情豪爽,善于交往,常和这些高手在一起研究,切磋,请教,想得到什么就能得到什么,还有谁敢不跟他说实话?
康熙说:正常的世间高人生活在民众之中,与群众一样休养生息,早出晚归。而那些出家人则是一些梦想成仙得道,不愿干活的懒汉,或是些厌世、有人命官司、躲债及等着天上掉馅饼的心理变态者。他们的言论粗看起来富于哲理,积极进取,但经仔细分析推敲之后,就会发现这些言论充满了自我陶醉,自我安慰,自我满足,自我欺骗,自圆其说和逃避现实的唯心的心理状态。
康熙说,“练内功的首要条件是看先天根骨,由于天赋有强有弱,所以修炼的结果也有所差异。第二个条件是修炼者必须是有癔病的人,因为癔病者不怕死,能干出常人做不出来而又让人难以理解的事情。
练内功只对自己有益,对别人无用,所发放的外气只能保持三天,距离只有一米三。对人体的内脏病变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改变,气功本身不能治病。
天下众多的功法正是由于人们相互厮杀,相互争夺,受到逼迫,才不断地演变出新法来。众多的门派,则是新的心法演变者,由于嫉妒被逐出山门,才被迫独自创立门户,内功心法虽然多种多样,但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强身健体。
天下共有十七种功法,除了具体的功法内容外。这些功法都需要口服内药和配合外用药相结合,才能完成修炼。内药用以强身健体,积蓄能量,增加功力,外用药用以吸收能量。配合药物是练功不可缺少的重要部分,各门各派都是传功不传药。
少林有二种心法,分从外入内和从内向外二种。武当只有一种,以张三丰、张翠山和张易松所传为正宗,可以延年益寿,青春常驻。治病时常需口服内药、托里药、强壮药及体外敷药,结合心法行气,将体内少量毒素分别从口,前后阴逼出来,但该心法对内脏毒素毫无办法。”
十七.人生录
明朝时期,各门派根据道听途说得来的消息,在各地到处挖掘财宝,其中有一帮小徒弟在五台山的五台湖中[现在早已干涸]捞出一个油布包,打开包裹一看,里面有一本书,书名是《人生录》,
该书作者是北宋时期来到中原的印度所罗门王教,自立户静树大师,该书内容为收集、整理的历史上中原各门派中的掌门对人之一生的感悟言论。篇首是崆峒首创者对人生的言论。
《人生录》说;"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有生就有死。只有早死和晚死的区别,人活百岁不算长,降生落地刚见亮就夭折也不算短。人之一生实际上也没有多大意义,对大多数人而言,庸庸碌碌,能够看到社会的变化也就足矣。
成仙得道是聪明人玩弄、愚弄无知者的把戏,这是聪明人的惯用伎俩。他们嘴上说一套,暗地里却是另外一套,从中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
面对疾病,人本身是最无能的,病得快不行了,也弄不明白是怎么一回事,所以也无从下手治疗,只有坐以待毙。而动物就不同了,中了毒却能自找解药,自疗自身,保全性命。人与动物的区别是人有一双灵巧的双手和智慧的大脑,从另一种意义上讲,人又是万物之"灵犀",犀字是指万物皆有灵感,灵字还指有生就有死。实际上,人的一生所能做到的事情,只有名垂千古,让精神永存,让后来人都能记住你的名字。同时,人的一生应以利人为本,利人就是利己。
《人生录》问世之后,各门派出于好奇之心,都想看个究竟,于是该书被争相传阅,甚至激烈争夺。很快《人生录》在各门派中被传阅一圈,并在思想上掀起轩然大波。大家终于醒悟过来,原来人生不过如此,成仙得道立即被撕得粉碎,变成了历史的垃圾。从此历史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人过留名雁过留声,不成功,便成仁,成为时尚。
由于天下各门派都通晓了人生道理,许多十八九岁的年青人奋勇争先,抢先一举成名天下,从而确立一生中的地位;与此相反,那些年龄大的长老、主持,以往都是凭着论资排辈度日子,一生也没有做出什么成就,始终默默无闻,此时明白也已经晚了,感到自己的一生受到欺骗和愚弄,感到再也没有脸面活在世上。于是到少林千石洞[弟子们自挖的练功洞]自断经脉,坐化而死。少林先后共有十三位传人就是这样死在洞中,一时成为风范。
少林第十六代传人思想活跃,明白自己不能和他们一样死去,于是就去周游天下,最后死在日本,第十四代、十五代传人也效仿此做法,云游四海,最后死于新西兰。
还有一些长老怀着心灰意冷的心情,领着两三个弟子,到深山密林中与世隔绝,一边教弟子练功,一边陶冶自己的情操。小徒弟刚开始练功,首先要进行毛发洗髓,将小徒弟放在药锅中洗浴,要脱掉七层皮,再重生新皮。从涌泉穴可排出二或三个花生粒大的体内积毒。五至十五岁时学习武功,十六至十八岁时气力形成,就可以演练内功心法,最后三年老师向徒弟传授行、飘、崩、顶、灌的功夫。老师还要讲述各门各派都有什么技艺,它门的长处与短处,老师所教的内容都是为了破解各门派的各种功夫。
徒弟到十八岁时已经成人,凭着自己的天资,有的下山早,有的下山晚。临行之前老师嘱咐徒弟出门在外,全凭自己,为人要讲忠字,做事要讲义字,说出的话要算数,不能与官府惹下事非,不能与叫花子纠缠。徒弟下山后,老师只在原地等候三年,如遇上什么事解决不了,可以回山请教,等到三年期满时,师生再也不能相见。
老师将弟子教成手之时,自己的寿命也快到极限,于是退隐山林,这就是中国历史上所谓的世外高人。
《人生录》的出现,造就了一批尊重现实的务实者,他们互相攀比,争强斗勇,为了能在历史上书写一笔而不惜杀身成仁,杀戮从此开始。仙与道也被赋予新的内容,仙是指平常人所不会的,道则是指自身品德的高雅,是应该受到赞誉和崇拜的最高思想境界。
来源  太乙针经网 http://taiyizhenjing.cn/
发表于 2007/10/22 08:2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想像丰富、大胆可比刘太医更胜一筹
发表于 2007/11/29 2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个问题,先生现在治病吗,先生打算怎样弘扬太乙针经呢,还是仅仅说一说而已 ,让人真是雾里看花呀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4 13:50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