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网

 找回密码
 立刻加入
查看: 2886|回复: 3

中医临床吸收《内经》的规律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7/4/4 21:42: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内经》是中医理论的源头,在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现实意义。学习《内经》的目的是运用《内经》理论解决临床问题,通过《内经》理清中医理论脉络,顺流而下,更好地学习和研究中医。
 

中医理论是发展《内经》  不断完善的结果常听某些中医,尤其是学生说,中医理论是一个怪圈,转去转来,总是循环反复,怎么都说得通,但临床难有突破,甚至要真治好病不容易。其实,原因就在于学中医不深、不透,不甚清楚中医理论由何而来。中医理论发展的突破口,只有通过深刻领会《内经》,研究中医理论之形成和发展规律,才会得出正确答案。首先,中医理论是开放系统。它有完全开放的思想,因而它不限制后学者的思路,即便是思维方法、辨证范式等也带有列举之意,运用时不必墨守成规。其次,整本《内经》都不曾提到其理论无懈可击,相反其中给后人留下了许多遗憾或思考的余地。仲景《伤寒杂病论》正是撰用《素问》、《九卷》等,而后发挥、上升之作,温病学说也如此。从中医学术史和各家学说的研究来看,中医学的每一次发展进步,或临床突破都与继承《内经》理论有关。
  

任何新理论的形成都是对旧理论的否定或修正。如中医外感病理论,《伤寒论》是对《内经》的第一次修正,温病是对《内经》、《伤寒论》外感学说的又一次修正,而疫病学说的提出则是对伤寒、温病等一切外感热病的补充。这些修正发展都不是凭空想象,中医的发展不是无本之木,而是活水源头,一则紧贴临床,二则不离经典的思想精髓。因此,从《内经》开始中医理论就不是故步自封,而是开放式的发展。
    

历代临床家的学术理论多源自《内经》,如张仲景、赵献可、李东垣、张介宾等等。应用《内经》理论指导临床主要有两种情况,一种是直接用《内经》的某理论,指导解决临床某个具体问题,比如“治痿独取阳明”,用补脾法或输转运脾法治疗痿病获效,以及临床常用的肾命学说、脾胃学说等;另一种是用《内经》的整体思想指导临床,辨证治疗大多数疾病,并因此获效。第一种是以继承为主要特点的学习研究方法,第二种则更注重发挥与发展地应用。两种方法都有很多例子,其中尤以发展研究的例子更值得后学重视,给我们的启发也更深刻,如伤寒论、温病学说的形成就很好地说明了这个道理。《内经》对外感热病有专篇论述,《素问·热论》中具体记述了古人对外感热病的认识,至仲景《伤寒杂病论》,尽管在理论指导上与《内经》一脉相承,但对外感热病的认识已与《内经》明显不同,正由于《伤寒论》对伤寒类外感疾病的认识更深入、细致,才推动了中医临床治疗外感疾病水平的整体提升。
    

今天,如果翻阅近、现代医家治学成才,临床进步的经历和经验,就不难发现,他们中均不乏《内经》研究的理论家,而这些有成就的中医临床家也无不重视对《内经》的学习和自觉地应用。例如蒲辅周先生,认为《内经》、《伤寒论》等典籍,是中医理论体系以辩证法为内核的结晶,必须认真继承和发展。他对《内经》和《伤寒论》有精深的研究,在继承《内经》、《伤寒论》的理论基础上,对其中的一些理论问题作了精辟的阐发,体现了他师古而不泥古的风范。如对“冬伤于寒,春必病温”和“冬不藏精,春必病温”的经义,摆脱一般学者对伏气论观点所作的解释(即冬日受了寒邪,邪气伏藏于体内,到春天发为温病),而是从冬不藏精比类,悟出冬因失藏和冬病伤寒之人,其正气必虚,春天邪气所凑,自然容易感染而得温病,不可能由冬天感受的寒邪,整个冬天伏藏于体内而到春天才发病。蒲辅周治疗外感热病,尤见独到,认为伤寒学说开温病学说之先河,温病学说补伤寒学说之未备,应当互为充实。伤寒与温病是始异(伤寒是寒邪侵犯太阳经,温病是温邪首先犯卫),中同(寒邪入里化热,证属阳明,治以白虎、承气,温病顺传气分,治亦以白虎、承气),终异(伤寒传入三阴,治宜温补,温病入营血,灼伤津液,治宜清润)。伤寒治以发汗解表,温病治宜透达取汗,两者均需顾及津液。这些心得和认识,使他在温病学术上多所建树,特别在指导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方面有更多贡献,又如姜春华先生,认为中西医之间不应有门户之见,只要立足于中医,做到西为中用,古为今用,学点西医有好处。他勤思索,敢创新,从中医传统理论和治病经验中得到启发,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在辨病辨证基础上应掌握“截断扭转”方药的学术观点。强调抓紧早期治疗,快速控制疾病,掌握辨证规律,采取果断措施和特殊功效方药,直捣病巢,迅速祛除病原。如不能急速祛除病因,也要断然救危截变,拦截病邪深入。必要时,可以先证而治,迎头痛击病邪,掌握主动。姜春华在深入钻研了叶天士、王孟英等人的温病学说后,结合自己的治病经验,指出:温病学派“卫之后,方言气,到气方可清气……”以及温邪入营才能用营分药,入血才能用血分药的说法是消极被动的,是尾随治疗法。认为外邪侵入人体后,如果不迅速祛除,则邪逐步深入,侵犯重要脏器,病情愈益复杂,应采取“迎面击之”之法,截病于初。认为对于温病(泛指各种传染病),必须抓住早期治疗,不必因循等待,必要时可以早期截断卫→气→营→血的传变。
    

现代临床也有一些医生认为,《内经》理论过时了,不要再过分强调《内经》等经典的学习。邓铁涛教授在《寄语青年中医》中说:“过度强调接轨,片面强调‘现代化’,心目中忽视中医中药,大量的医疗器械和大量的西药将从国外涌入,大量的外汇将向国外流出,前途十分使人担忧!”“许多人认为中医发展缓慢是中医药学不科学,近二三百年来与世界自然科学脱节所至,因此认为发展中医药,必须给予改造才有出路。有些中医学者也赞同此论,于是“反思”、“误区”的文章刊登了不少!使中医学生与年轻中医更加迷失方向。由此中医的临床水平在一步一步走下坡路!其实,幸亏近百年来与西方自然科学相脱节,这本是一件好事。”




[ 本帖最后由 蓝天百云 于 2007/8/17 21:23 编辑 ]
发表于 2007/4/5 08:03:34 | 显示全部楼层
经曰:“故治不法天之纪,不用地之理,则灾害至矣”。
发表于 2007/4/6 15:0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善师者不阵,得鱼者忘筌“《医方集解》序,吾愿读吾书者,取是方而圆用之。
发表于 2007/8/18 18:0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内经》是中医学的源头

中医理论及临床运用《内经》研究,是古而不泥的风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刻加入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民间中医网论坛 ( 黔ICP备19001372号 )

GMT+8, 2024/11/28 04:28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