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一种与遗传因素有关又与多种环境因素相关联的全身慢性内分泌代谢疾病。是因体内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糖、脂肪、蛋白质和继发的水、电解质代谢紊乱。其病因和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尿糖为其共同特征。临床表现:多饮、多尿、多食、疲乏、消瘦等。其病程绵长,调治失宜易并发多种急性合并症以及慢性神经及血管合并症。
临床分型:
一::原发性糖尿病
1:型糖尿病:产生和分泌胰岛素的胰岛B细胞受到破坏,患者体内胰岛素绝对缺乏。
2:型糖尿病:在体内的胰岛素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称为胰岛素抵抗)的基础上出现胰岛素产生、分泌过程缺陷。
3:妊娠糖尿病:妊娠妇女发生的糖尿病。糖尿病的危害:糖尿病在早期阶段由于症状不明显,往往不能引起病人的重视,以致高血糖状态长期存在,出现心、脑、肾、眼、神经等多种大、微血管病变,生活质量严重下降,甚至危及生命。如何预防糖尿病糖尿病有许多类型,有些是遗传性的有些则是后天(成人型糖尿病)因饮食不当而造成。遗传性糖尿病通常发病较早,体型消瘦且往往英年早逝。成年型糖尿病则可由适当的饮食来预防或控制。
二: 继发性糖尿病
以某些明确的原因或疾病为基础继而发生的糖尿病为继发性糖尿病。常见的原因有:
(1)药物:如避孕药、糖皮质激素、某些利尿剂等;
(2)疾病:如慢性肝炎、胰腺炎、甲状腺功能亢进。
三: 营养不良性糖尿病
又称III型糖尿病。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主要见于一些贫困地区(非洲、南亚)以木薯为主食的人群,在我国罕见
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的不足或胰岛素的功效下降所致,因此胰岛素在糖尿病的发病中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但是因为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水平可以降低,也可以正常甚至升高,所以不能仅根据胰岛素水平来诊断糖尿病。
关于糖尿病,中医称为脾瘅、消渴、消瘅。
中医认为由于体质因素、忧思郁怒、外感邪毒、劳倦损伤、嗜食醇酒肥甘等多种因素所致以热结伤阴为基本病机,以口渴多饮、消谷善饥、小便量多、尿有甜味、疲乏无力、或消瘦为主要临床表现。后期以气阴俱伤、脉络瘀阻。晚期气血阴阳俱虚,痰瘀互阻,多脏受伤,筋脉肌肤失养。可发生水肿、胸痹、中风、目盲、痿痹、脱疽等多种并发症。
《素问•奇病论》云:“帝曰:有病口甘者病名为何?何以得之?歧伯曰:此五气之溢也,名为脾瘅。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于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发也。此人必素食甘美而多肥也。肥者令人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上逆,转为消渴,冶之以兰,除陈气也”
上文论治消渴说明其特点是口甘,由多食甘美肥厚所致。如长期所食甘美肥厚,可使形体肥胖。甘美肥厚蕴而为热,内聚陈气阻滞气机,进一步发展可转为消渴,治疗可用佩兰除其陈气。
《灵枢•本脏》云:“心脆则善病消瘅热中”,肺、脾、肝、肾脆“善病消瘅易伤”。
《素问•通平虚实论》云:“凡冶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梁之疾也”。
上述二条:前者指出心肺脾肝肾诸脏脆弱,则消渴会进一步损伤内脏“消瘅易伤”。后者则把消瘅列为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等消渴病常见并发症之首,提示消瘅病的进一步发展。 |
|